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BBC:Barbirolli 演奏 Elgar、Walton、Britten [复制链接]

查看: 1480|回复: 0
1#


ELGAR: "In the South": Concert Overture, 20.V.1970;
*WALTON: Partita for Orchestra, 8.VIII.1969;
BRITTEN: Sinfonia da Requiem Op. 20, 8.VIII.1969;
BRITTEN: 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3.V.1967;
Hallé Orchestra/*BBC Symphony Orchestra Sir John Barbirolli


    Edward Elgar(1857-1934)的在南方(In the South (Alassio)),来自作曲家意大利南部之旅,1904年3月16日作曲家亲自指挥Halle乐队在Covent Garden首演。但是Barbirolli本人接触此作品相当地晚-1970年5月才首次演奏,20日带领亲兵Halle乐队在皇家节庆大堂留下了本录音,离他的去世已经不到两个月了。作品充满了Elgar对古罗马荣耀的“回忆”,古罗马的武力映射在粗暴的乐队中,兴许是Respighi“罗马的喷泉”的一种共鸣,而中段优美的中提琴演奏Naples的民歌,似乎是Berlioz的Harold in Italy的一种回应。

    William Walton(1902-1983)的为乐队而作的Partita是受Szell和他的克里夫兰乐队委托而作,Szell首演于1958年1月。

    Barbirolli跟Benjamin Britten(1913-1976)结缘来自他的纽约时期。1939年初,Britten的好友,英国诗人W.H.Auden(1907-1973)逃离去了美国,战争的阴影、难舍老友,Britten 6月也去了美国,9月28日,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了,1940年3月28日,Barbirolli指挥纽约爱乐在卡内基首演,独奏西班牙小提琴家Antonio Brosa。两人自此惺惺相惜。

    本唱片的安魂交响曲(Sinfonia da Requiem),源自1940年日本庆祝天皇建制2600周年而邀请5国作曲家创作庆典音乐,英国文化部邀请Britten创作。显然在二战的非常时期,Britten实在难以写出对日本歌颂之作,他写下了这部安魂交响曲,并提上“纪念我的双亲”字样。作品遭到了日本的强烈抗议,称其“基督教义”和“忧郁的情绪”是对天皇的侮辱。由此,首演最后还是落在Barbirolli指挥纽约爱乐,时间是1941年3月30日(相关资料29、30、31都有提到,难以考证)。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恐怕是Britten最通俗的作品,写于1946年,是其创作中期作品(一般早中期以1942年Britten返英为分界线),是Purcell“Moor的复仇”主题变奏,首演于10月15日。Barbirolli这个67年BBC录音(乐队是亲兵Halle)最后的Fuge结尾简直是狂暴。

2007-06-10.
分享 转发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