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聆听海顿之三——长笛三重奏鸣曲 [复制链接]

查看: 2656|回复: 4
1#
H-Flute-500.jpg (, 下载次数:73)

jpg(2007/6/1 5:56:17 上传)

H-Flute-500.jpg

最后编辑太阳老头儿 最后编辑于 2007-06-02 13:44:26
分享 转发
纳须弥于芥子。        欢迎指正:http://Sun6501.tianyablog.com/
TOP
2#

回复:聆听海顿之三——长笛三重奏鸣曲

沙发。
TOP
3#

回复: 聆听海顿之三——长笛三重奏鸣曲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

回复: 聆听海顿之三——长笛三重奏鸣曲

再贴一张海顿的长笛三重奏唱片,网上看到的。
6956808_500.jpg (, 下载次数:80)

jpg(2007/6/2 13:38:43 上传)

6956808_500.jpg

纳须弥于芥子。        欢迎指正:http://Sun6501.tianyablog.com/
TOP
5#

聆听海顿之三——长笛三重奏鸣曲


      海顿的作品大多都能让人嗅得到阳光的味道与田园的气息,这套唱片中收录的十二首长笛三重奏鸣曲自是不例外了。当然,除却了阳光的明媚、温润及田园的清新、芬芳,其中亦不乏清风朗月、碧流清泉、蜂飞蝶舞、叶影花姿。虽未必能当得起气象万千之说,却着实无负多姿多彩之誉;真个称得上是如珠似玉、蕴润涵华、曼妙可人了。一直以为长笛的音色与海顿的音乐风格是相得益彰的,而今愈发坚信这一点了。金色的长笛,金色的阳光,金色的海顿,这就便是这套唱片带给我的最直观、感性的印象;这一印象又随着不断地聆听愈发的生动、明晰且固执了。

这十二首三重奏鸣曲都是有三个乐章构成的,但板式却比较自由。有的是慢板乐章之后接续两个快板乐章,有的则是比较常见的“快——慢——快”的结构。第一张唱片上编号为Hob.Ⅳ:6的以一个舒缓的乐章开始,整个乐章呈现出一种气定神闲的从容与安适,从容与安适之中又透出了浓浓的田园气息;后面的两个乐章则明快、活泼,动、静之间的自然和谐令人欣然。再如编号为Hob.Ⅳ:9和编号为Hob.Ⅳ:10的两首,后面的两个快板乐章依然灵动、欢愉,慢乐章则安详、沉静,闻之令人神清气朗,如沐明月之下,和风之中。编号为Hob.Ⅳ:7、Hob.Ⅳ和Hob.Ⅳ:11的三首是比较常见的“快——慢——快”的结构,其中Hob.Ⅳ:7的慢乐章弥漫着一种沉郁的情绪,这在整套唱片中似乎是仅有的;每每听到这个乐章我总是想起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那是一种浓的化不开的沉郁,令人闻之动容。一直觉得海顿的《临终七言》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是一个“异数”,而这首作品的慢乐章在这套唱片中也算得是一个异数了。

和第一张唱片一样,这套唱片的第二张同样收录了六首长笛三重奏鸣曲;不同的是这些作品应该是由其它作品改编来的,却一样的曼妙动人。尚无缘聆赏这些作品的原“貌”,想来也应该是动人如斯的。相对于第一张唱片上收录的作品,这六首作品风格上似乎更趋于沉静。雍容雅致又不失平和,灵动活络却极富韵味;虽说在音乐的色彩上稍淡,却更加耐人回味。相对于每首作品后面的两个乐章,六首作品的首乐章篇幅都较长,却丝毫没有虎头蛇尾的感觉;长者不冗,短者不孱,曼妙的旋律与生动的乐思随处可见。海顿老爹的天才与高妙由此或可略窥一斑,让我等凡夫俗子不胜惶惶;老爹就是老爹,我辈怎敢妄议其高下于恬然?

之前曾经将这套唱片列为梦想中的唱片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录制套唱片的三位演奏家;作品的杰出当是毋庸置疑的,由此才更关注三位艺术家对作品的解读和宣示。民间有句俗语叫“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库伊肯三兄弟的精彩的诠释使之在某个层面上成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了。是卓越?或是默契?还是 “血浓于水”或者“心有灵犀”的天性使然呢?
最后编辑太阳老头儿 最后编辑于 2007-06-02 13:45:00
纳须弥于芥子。        欢迎指正:http://Sun6501.tianyablog.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