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DR KUANG
编辑:wilson
摄影:wilson
当这张CD还未正式发行前,我就已经听过录音师陈珞先生提供的试听样板CD,当时就对它的评价相当高,细问陈珞先生录音的背景资料,原来为了录制这次录制,柏菲可以说是隆重其事,当珞叔得知“红宝石小提琴”巡展到中国的消息,不惜代价专门租了音乐厅,请来李心草指挥和中国交响乐团,并带上了名贵的录音器材上北京进行录制。这几年发烧名琴的唱片录制得够多了,为什么柏菲对这把红宝石小提琴如此隆重其事呢?除了可以阅读唱片内页中关于这把琴的简介外,建议大家不妨先看一部几年前颇有名气的电影《RED VIOLIN》(直译为《红提琴》也有译作《红色小提琴》),这部电影中的主角并非人而是一把意大利名琴,看过这部电影就会感到,那把小提琴因为特殊的制造,声音好得异常,甚至有影响演奏着心灵的魔力;电影的内容当然经过编剧的艺术加工,其原形正是这次录音所用的名琴。现在音乐界中关于这把琴有个未经证实的留言说这把琴会给藏有者带来不幸,所以现在的所有者让它在全球巡展,而不指定给特定演奏家,一方面可以使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可以领略到它独特的声音魅力,另一方面是对这个传说的畏忌。此次恰逢这把如此有传奇色彩的名琴巡展到中国,如此难得机缘,难怪柏菲不惜血本来制作这张唱片。
关于CD版本的听感和作品的演绎我不想作太多描述,因CD已面市好几个月,应该可以找到杂志上的相关文章。2006年广州白天鹅音响展前已听过CD样板,作为LP发烧友,听说柏菲马上要推出LP版本,自然满心期待,不料这个期待被德国人的圣诞节和接下来的中国春节拖延了好几个月,让人颇为着急,为此每次见到珞叔都忍不住打听进度。最近终于等来LP唱片样片,并在自己的系统中开声,如果当初对CD的评价是满意,那么这次听LP的效果就只能用感动来形容了。在LP唱片上听中交首席刘云志先生演奏时,终于感受到这把红宝石小提琴的独特魅力所在——琴声饱满坚实,穿透力强,强弱起伏对比鲜明,而且和通常所听的名琴唱片比较,这把红宝石小提琴有特别华美的高频泛音延伸,美得甚至带有一种异样的凄美魔力。听过这张LP唱片才相信,《RED VIOLIN》这部电影中小提琴对演奏者心灵的影响并非完全虚构!
以往的其它录音中,代表梁山伯的大提琴独奏时常被小提琴掩盖,很难做到和独奏小提琴“恋人”的感觉,使作品更像是《祝英台协奏曲》而不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这张唱片中大提琴独奏的表现则明显比其它录音优胜,无疑使作品内容表达更为丰满,也更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张LP中《楼台会》一段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以往的其它录音大约也就能听到独奏小提琴和大提琴二重奏时弦乐团以颤音伴奏,这张LP中可以听到乐团弦乐部颤奏时仍维持宽广的音场,更为叫绝的是在如此弱音的颤奏时居然还能清楚听出不同弦乐组之间的质感定位和微弱的起伏;结果在听这一段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画面来——梁山伯(大提琴)与祝英台(小提琴)在互述衷肠,弦乐群的颤奏好象微风吹过周围树林的树叶传来细微的沙沙声,又仿佛在为这对恋人的悲剧命运低声叹惜,在之前听过的《梁祝》录音中,还没有那个版本能做到如此感人的效果。当然,这张LP唱片中其它还有非常多的精彩之处,比如说乐团宽广的音场和清晰的定位层次和分隔度,恰到好处的空间残响,长笛独奏时的气流质感几乎触手可及,《逼婚》《抗婚》中乐团惊人的动态和铜管乐器鲜明的金属质感,回音袅绕的铜锣等等。
能在自家的音响系统中感受到如此美妙的琴声,除了名琴和演奏者外,珞叔录音的功力和他为这个录音专门找来的FM的麦克风放大器也应记一功,正是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让我有机会在家中感受到这把名琴的神奇魔力。笔墨无法准确形容出这把红提琴的魔力,而且也不要对在CD唱片上感受到这种魔力有太高期待,最好还是找套好的LP系统来听听这张黑胶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