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听马勒。 [复制链接]

1#
听说深交今天晚上演马二,太忙,肯定也去不了。昨天自己一个人在黑暗中听了一遍,到深夜。很久没有听了。

马勒可能适合年龄稍大的人。在少年血气萧杀的时代我从来没有听明白过他。只是觉得在他之前,从来没有谁的交响乐让我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乐队的内声部虽然华丽,但是经常会有神经质的离调之音。象小时候万花筒里五颜六色的碎玻璃在转动。我们的研究生导师很喜欢马勒,不是他的偏爱,我可能永远都不会走进马勒的交响乐世界。

听得比较多的是马四,可能是它相对而言比较小巧;相对而言比较浅;也可能是末乐章的女声唱段预示着我们悲苦涩情的青春,擦不干净。

马二也很乐于接受。除了他的第一交响曲外,演出机会和录音均最多的一首,单是录音的版本,估计最少已有三十多个。据说在1895年首演的《第二交响曲》已经是需要庞大的弦乐组、四支长笛、四支双簧管、五支单簧管,三支大管和一支低音大管、六支圆号和六支小号。另外还有四支圆号、四支小号和打击乐单独成组,四支长号、大号、六支定音鼓和许多打击乐器、三只铃、四架或更多架竖琴、管风琴,外加女高音、女低音独唱和合唱队。不知道深交的规模是怎么样的呢?谁去看了回来请告知。

男人大多也喜欢马勒,也许他极其扩充的交响曲结构与内心的占有欲刚好相符。这一点瓦格纳不及他。第一、第二、第五(第一部分的“葬礼进行曲”和“暴风雨的乐章”虽然在主题素材上联系密切,我们通常把“葬礼”看成是“暴风雨”前的巨大的引子,但是在篇幅上却已相当于两个乐章。)、第七都是有着与传统四乐章不同的结构,一共为五乐章;而第三交响曲更是被扩充到六个乐章。第二也是如此的。

马二最重要的是前后两个乐章。第一乐章是表现第一交响曲的英雄的葬礼;终乐章他费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寻找的。在他祟拜的指挥家毕罗去世,前往汉堡参加葬礼,在安息礼拜中聆听到克罗斯托克(KLOPSTOCK)作词的《复活颂歌》时得到的灵感。第二、三、四等三个乐章,则以间奏曲的感觉创作。

阴暗的音色总在第一乐章出现,庄严肃穆。双簧管和英国号、小提琴,庞大的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结构复杂,在曲式上有点接近奏鸣曲。只是被无限扩充了。压得我有点重。

第二乐章变得明朗一些,LANDLER舞曲非常的美,反复出现了好几次。我想起格林童话,国王、士兵如潮水涌至,失败了的英雄在怀想往日的爱。

第三乐章是尖酸讽刺的谐谑曲,取材于《少年魔角》。只是改成了管弦乐版本。没有了前面的隐晦。在它低音乐器的一些低鸣时,我好象睡了过去。因为那时侯已经2点多了。直到第四乐章女低音唱《原始之光》的时候才恢复知觉。

终章女声独唱与合唱《复活颂歌》持续了半小时。马勒顺着贝多芬、伯辽兹和李斯特,乐于把人声看作为乐队的一部分,他奢侈并且有意地在交响曲中使用着美妙的喉咙,嚼着意味深长的歌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勒对于音乐以外文字的膜拜。整个乐章可分为器乐的前段与声乐的后段两部份。

具有强大张力,爆发出有如暴风雨般的强大音响的前段音乐,不仅预示了该曲面世后仅十年便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更深刻地描写了人类在二十世纪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忧伤。

当女声唱出庄严的复活颂歌,一丝神秘笼罩过来。我赶紧用被子裹住自己。歌词有这样的一种译法:
女高音及合唱)
复活吧,是的,你将复活/凡圣之身,小憩后将复活/不朽的生命!不朽的生命!/主将召唤你,赐福予你。
你播的种又盛开/收获的主前行/他将收获聚齐/甚至是我们这些亡人!
(女低音)
噢,信主吧,我的心灵,噢信主吧/汝等并无所失/汝等渴求归汝有/凡汝之所爱/凡汝之所求皆归汝!
(女高音)
噢,信主吧/汝之降生非徒然!/无徒然的生命/无徒然的痛苦!
(合唱)
凡已生者/必死!/凡已死者必将再生!/莫再战栗莫再战栗!/装备自己重生,装备自己重生!
(女高音、女低音及合唱)
噢痛苦无处不在!/但我把痛苦压倒!/噢死亡!你征伏一切/如今也被征伏!
展开我为自己赢得的翅膀/心中爱意激荡/我将翱翔九天/直飞肉眼难及的光明/展开我为自己赢得的翅膀/翱翔九天
(合唱)
我会死去,以求重生!
(齐唱)
复活吧,你将复活/瞬间我的心灵将复苏!/心灵的期望和搏战/向上帝,向上帝/将引你前赴上帝圣殿!


生与死是马勒交响曲最深是最终的内涵。结构的扩充、编制的庞大、配器的精妙以及标题性的突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努力。 当全曲进入结尾的复活动机时,钟鼓齐鸣,庄严的风琴也加入总奏中,人声大合唱和强大的管弦乐融成一体,形成强大的,充满欢乐的高潮结束,复活的信念为人类带来了盼望和乐观!
最后编辑琴韵
分享 转发
TOP
2#

好东西无人订,曲高和寡.
TOP
3#

它几乎成为我最喜欢的马勒交响乐,开章的弦乐急奏和鼓声震聋发聩,拷击着人的心灵,内心阴暗的人听了或许有所警悟。
TOP
4#

我喜欢。很好的文章。
TOP
5#

很好, 谢谢琴小姐, 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原本对马勒不感冒的我看了文章之后又忍不住再一次听听马二, 希望有什么新发现——虽然不报有太大的希望。

现在正在倾听中!但我不会很刻意去听。

一篇关于爱乐的好文章的标准之一是能够让看到的人有想去尝试、购买、倾听等的欲望,楼主做到了,顶一个!
TOP
6#

听了多年的马勒,现在偏爱第九,最后一个乐章对待死亡的无奈、伤感和超越尤其令人感动。
[upload=jpg]Upload/20054291324428596.jpg[/upload]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542911585777723.jpg[/upload]

喜欢这个版本!
TOP
8#

好文,赞一个。

按琴韵小mm所说的这个编制,在少年宫,深交的乐手们可能有的要在台下表演了。。。哈哈
TOP
9#

果然不出我所料,把话说完。
就开始比较版本了。
TOP
10#

不算比较,都只说一个版本。
TOP
11#

好片!
TOP
12#

恩,没错。
TOP
13#

女孩能听吗勒很不容易啊,佩服!
TOP
14#

哈哈,不能这样说吧。这说明:听音乐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只要你喜欢,没人能说你错了,甚至那怕他是比洛,是贝多芬都一样。
TOP
15#

这首曲目,我只有瓦尔特与纽约爱乐在50年代的录音,还是磁带,我极端推荐这个版本。不过可能极难买,甚至有没有出过CD都得打问号。
TOP
16#

说明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TOP
17#

好音乐!好文章!女孩子喜欢古典音乐的少,喜欢马勒的更少,喜欢而又能写出来如此好的文章,真是少中之少!
不过,比较搞笑的是,当初马勒给比洛看,居然被说成:如果这叫音乐,那我就不懂音乐了。
这说明什么呢?
最后编辑zjize
TOP
18#

我听二从来不觉得它痛苦,而是痛快和充满了力量。哪怕在我最痛苦的时候。
而且个人以为二是马勒所有交响曲里最整体而容易被接受的,其通俗性和悦耳性远远超过一和四。

这也是我接触的第一部马勒作品。

突然兴起来一个我的马勒爱乐时间表:
2-4-9-5-8-6-1-7-3-大地之歌-10
最后编辑darajan
TOP
19#

哈哈,这个帖子的气氛才是"音乐唱片"版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欢迎!!!!
TOP
20#

马勒千人除一些段落外,的确有些沉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