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悠扬国乐自芬芳 [复制链接]

查看: 1324|回复: 9
1#
[upload=jpg]Upload/200611269454469765.jpg[/upload]
这套名为《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的唱片以音乐作品的时间属性为主线,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六个独立部分,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各时期、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堪称一道国乐大餐。

唱片中收录了许多“传说”中曲目,《霓裳中序第一》、《玉树后庭花》、《杏花天影》、《题西湖》、《沧海龙吟》等,这是唱片的亮点之一;出色的演绎,浓郁的民族气息,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是唱片的亮点之二;丰富的题材,别致的曲目编排,独特的配器,这是唱片的亮点之三。整套唱片的装帧也颇具特色,各具特色的封面彰显着传统文化的博大和丰厚。

唱片中收录的不全是“当期”的作品,有些是依当时的背景由后人创作的。譬如《哀郢》、《大漠抒怀》、《秦王破阵乐》等。作品展示的风格与当时的文化十分契合,使人如同置身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
唱片制作工艺欠佳,音响性重视不够,令人遗憾;但瑕不掩瑜,这是一套爱乐人值得拥有、芬芳四溢的国乐唱片。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611261073199825.jpg[/upload]
清•平沙落雁

清代是一个平民市井音乐兴盛、繁荣的时代。在这一期间,民歌俗曲、说唱艺术、器乐歌舞及戏曲音乐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风格迥异、形式多样成为这一时期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恰恰是这张称之为“平沙落雁”的专辑所彰显的。

这张专辑共收录了十一首乐曲,除两首琴歌,其余的九首都是器乐曲。开篇第一曲《沧海龙吟》源于琴曲,以器乐合奏的形式演奏使人颇觉雄浑壮阔、气象万千,气韵之生动令人击节赞叹。《平沙落雁》则是专辑中仅有的一首琴曲;此曲曲境高远、幽淡、雅静,寓动于静,悠然间高人逸士内心深处的“鸿鹄之远志”隐隐可见。用双管演奏的《秋风辞》则尽显凄婉悲愁的曲意,双管独特的音色又使得这种悲愁凄婉夹杂着些许的无奈与不甘,闻之惹人容动。《行街四合》则尽显江南丝竹的抒情、优美, 曲风活泼、明快。两首琴歌虽说是“文人词”,音乐本身却洋溢着浓浓的平民色彩;特别是《板桥道情》,很是有些民歌的味道。

专辑中同时收录了两首琵琶(武)曲《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及清代蒙族文人荣斋编录的《弦索备考》中的《清音串》和《十六板》,这应该是专辑中的重头了。虽然说《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分别代表琵琶南、北不同的曲风和流派,可同取材于楚汉之争的两部曲子在我听来还是有颇多的相似之处。不过我对这两首曲子关注的并不是很多,而对于喜欢琵琶音乐的同好来说则应是不容错失的;演奏者可是刘德海和林石城两位大师啊!我个人倒是蛮中意刘明源先生演奏的那首《夜深沉》,或许这与我喜欢京戏有些关系吧。
TOP
3#

[upload=jpg]Upload/200611269582779635.jpg[/upload]
宋•杏花天影

宋代最具成就的艺术形式非“词”莫属,而词最初是被称为曲子词的。虽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词”与曲子渐行渐远,“词”作为最具音乐性的文学形式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在婉约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譬如柳咏、秦观、周邦彦、姜夔(白石道人)的作品。

这张名为“杏花天影”的唱片共收录了二十首作品,除第一首《潇湘水云》是浙派创始人南宋的郭沔(楚望)创作的琴曲,余下的十九首皆源于《白石道人歌曲》,而这些作品无疑与“词”是密切相关的。

这张唱片带给我的惊喜还是蛮多的,特别是其中收录的七首词调歌曲;这七首词调歌曲应算得是对“词”从某种意义上的还原了,或许这才更接近“词”的本来面目。就其音乐性而言,这些词调歌曲与我们熟悉的现代的歌曲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的,尤其是在演唱的方式上;个人以为称之为“吟唱”较歌唱更确切些,韵味较旋律显得似乎更为重要。浅唱低吟,弦绝声幽;或许这就是中国音乐的魅力之所在吧!

不独词调歌曲,其它选自《白石道人歌曲》的曲子也都比较注重内在的韵味;毕竟词调是与词相辅相成的。如果说词调歌曲是音乐化的文学,那么这些词调则可称之为文学化的音乐了;我个人是如此揣度的,或许会贻笑方家吧。

作为唱片中收录的唯一的一首纯音乐的曲目,《潇湘水云》算得是耳熟能详的琴曲了;吴景略大师让寓于其中的云影水光一览无余,其忧国忧民的感怀也跃然指下,令人慨然!
TOP
4#

好!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611261032086228.jpg[/upload]
明•洞庭秋思

作为元代散曲发展的延续,戏曲音乐在明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中国戏曲音乐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南曲“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就是在明代确立的,之后由明代戏曲音乐家魏良辅改革建立的昆腔则成为“四大声腔”之首。

这张名为“洞庭秋思”的唱片共收录了十三段音乐,其中包括魏氏改革昆腔后上演的的第一部昆剧、梁辰鱼创作的《浣纱记》及高濂的代表作《玉簪记》的唱段。虽说我个人对昆曲接触尚少,难窥其中之精妙所在,昆腔的“抑扬顿挫、清幽婉转”由此或可略窥一斑;作为京昆名家,俞振飞先生的演唱想来不会令人失望的!除戏曲艺术之外,古琴艺术在明代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印象中这张专辑的名字应该是源于一首名为《洞庭秋思》琴曲,只是在这张唱片中变成了琴、箫及二胡的合奏;艺术家们则用古琴、箫和二胡以淡雅清幽的曲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水天一色、寂寥空阔”的洞庭秋色,令人 “有风声浩荡之觉”。唱片中还收录了《阳春》、《湘妃怨》、《佩兰》、《乌夜啼》及《良宵引》五首琴曲,皆由名家演奏,给人以不尽的惊喜。

交流、并存、融合、创新可以说是明代音乐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从唱片中收录的《傍妆台》、《朝元歌》及南戏、昆曲的唱段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南曲与北曲的相互融合。这张唱片同时收录了一首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歌舞音乐“木卡姆”,这种产生于十五世纪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音乐起处浓郁的民族风情惹人遐思,令人激赏。
TOP
6#

[upload=jpg]Upload/200611269523762015.jpg[/upload]
唐•霓裳羽衣

盛唐的文化在同一时代无疑是发达且先进的,这自然也包括当时的音乐。尽管这个盛世已逝去了近千年,但其影响力却仍然存在,这同样也会体现在音乐之中。

这张唱片收录的曲目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极具影响的敦煌古乐,譬如《倾杯乐》、《撒金沙》;其二是记录了唐代筝曲的日本筝曲谱《仁智要录》,譬如《春莺啭》、《菩萨蛮》、《玉树后庭花》、《王昭君》等。从这些作品呈现给我们的风貌不难察觉盛唐的音乐对日本音乐的影响至今犹存。

《霓裳羽衣》和《玉树后庭花》对我而言一直视为“传说”中的曲目,而今借此得以亲聆可谓幸甚!虽然《霓裳中序第一》只是《霓裳》中的一段(也是仅存的一段),但其雍容华贵、闲雅沉郁的乐风令我们对盛唐风貌得以管窥;《玉树后庭花》被斥为亡国之音,其声之“衰”倒不觉得,绮丽婉转确然不虚,或许是时、境使然吧。唱片中还收录了管平湖所抚《离骚》,据传是晚唐陈康士依屈子的同名诗作创制,其抑郁沉寂之情在管先生的指下跃然而生,堪称绝唱。

值得一提的是,唱片上收录的一首今人的作品《大漠抒怀》非常出色,筚篥独特的音色使人恍然置身于远古那荒芜的大漠之中。浓郁的西域风情伴着那呼啸的风声扑面而至,边塞的沉雄壮阔与哀婉悲凉被宣示的如幻似真,如身临其境,令人感怀!
TOP
7#

粗略的谈了一下对《中国古典音乐欣赏》这套国乐唱片的看法,其实就是我自己的一些聆听感受。鉴于自己悟性、修为有限,当中难免有些痴言妄语遗笑方家;但愿不会由此而使得诸位同好对这套唱片有所偏见,毕竟这的确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国乐唱片。
TOP
8#

[upload=jpg]Upload/200611269494919811.jpg[/upload]
先秦•汉魏六朝

这是一张对古乐遗响孜孜以求的国乐爱好者喜欢的唱片,仅仅是曾侯乙编钟真品的演奏就足以让他两眼发光了,遑不论唱片呈现给我们的音乐又是那样的精彩、卓绝。

先来听听《哀郢》吧。尽管这是今人创作的作品,古琴与埙的独特搭配却颇有些远古的遗韵;古琴的苍古与埙的幽远、凄凉将屈原被逐的悲愤及思念故国的幽情勾勒的淋漓尽致,琴音和着埙声如同一曲哀婉的琴歌,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再来听听《梅花三弄》,一首耳熟能详的琴曲在张子谦先生的指下竟一改如歌的流畅,顿挫间呈现出鲜明的节奏、韵律之美;梅花的清雅、高洁和傲雪斗寒的坚毅被刻画的入木三分,令人耳目一新,堪称神品。对了,还有令人神往的曾侯乙编钟。想领略曾侯乙编钟那丰美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那就慢慢欣赏《楚商》、《屈原问渡》、《幽兰》吧,这可绝对是来自远古的声音,听起来是不是很有些沧桑的韵味呢?

还有《流水》、《胡笳十八拍》、《酒狂》、《广陵散》……!

好了,不再继续我的拙述了。如果你喜欢,还是去买一张来亲自聆听吧!
TOP
9#

[upload=jpg]Upload/20061126101886858.jpg[/upload]
元•潼关怀古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戏曲艺术兴盛、发达的时代;元散曲可看作戏曲艺术的发端,戏曲则可认为是散曲发展的必然。唱片中收录的十四首作品中绝大部分是声乐作品,而元散曲及戏曲(元杂剧)唱段在其中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张唱片对于我们感性地了解和认知元代的音乐是非常适宜的。

相对于宋代词调及词调歌曲文学化的倾向而言,元散曲则趋于世俗化和戏曲化;依然注重内在韵味的表达,旋律方面也有所加强。特别是散曲演唱的行腔、吐字,与戏曲演唱的行腔、吐字很是相似;有些散曲的演唱运用了戏曲演唱中的尖、团字,让人听来别具韵味。唱片中收录的纳西古乐虽非散曲、杂剧,相传来源于世祖忽必烈远征时的对当地纳西族土司的馈赠;若如是则无疑是真正的元代遗音了。

由于元代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时期,文化的融合也同样表现在音乐艺术上;这一时期的音乐显露出自由奔放、高下跌宕的特色,风格沉雄、遒劲,节奏爽直流畅,适合表现热烈、昂扬的情绪。譬如其中的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将海青捕捉天鹅时激烈相搏的场面描绘的淋漓尽致。南曲的婉转、流畅与北曲的沉雄、朴茂交相辉映,使得这一时期的音乐、戏曲异彩纷呈、风格多样。

这张唱片中收录了一首名为《乌夜啼•石榴》的琴歌,与我原来听过的琴歌大迥其异;少了些温文尔雅,多了点俚俗和随性,似乎更符合大多数人的欣赏习惯。这也算是这张唱片的一个亮点吧,我个人以为如是!
TOP
10#

能出一个系统的东西,就是好的开端.
高兴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