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款“新颖”的《布兰拉诗歌》录音 [复制链接]

查看: 5561|回复: 25
1#
题目说是“新颖”的录音,其实这个却是老录音了,并且也是大家并不陌生的斯托科夫斯基Capitol版。

奥尔夫的舞台康塔塔作品《布兰拉诗歌》,灵感与歌词均来自欧洲中世纪的一本同名书卷。这部书卷里面包含了约有1000首的诗歌。这些诗歌绝大部分是由拉丁文写成,但有一少部分是由中世纪高地德语(古德语两大分支的其中之一)书写的。诗集的作者据考察均是中世纪修道院里面的一些学生和僧侣。这是该手卷的封面(我之前还以为是一幅彩绣):

[upload=jpg]Upload/200582414312348681.jpg[/upload]
最后编辑felixcat
分享 转发
TOP
2#

相信接触过这部音乐作品的朋友对这部诗歌集的内容都有所了解,我们知道这部诗歌集里面宣扬的大部分是享乐与纵欲;汹酒、色情、粗言秽语在诗歌里面屡屡出现——不要说中世纪那时的观念了,就算是放在我们所在的现代社会,这些语言我们一般也要红着脸才能说出来。所以按照任何以圣经作为指南的宗教里面,《布兰诗歌》诗集是大逆不道的,要杀头的。那为什么这些“渎神”的话语却出自修道院里面呢?正所谓乌云遮不住太阳,在任何时候总会有人发现耶稣之流的荒谬性的,并且这些人里面总有具有幽默性的一批,所以就有了这本对宗教具有辛辣且幽默的讽刺性的文学作品了。大家听这部诗歌里面那段烧鹅被人吃之前的痛苦“歌唱”,便可知这部作品的精彩。

虽然这部诗歌集的作者有多位并且其中n位姓名身份等资料无从考究,但仍有几位著名诗人的名字荣列其中:Peter of Blois, Walter of Châtillon。

德国作曲家奥尔夫从这部诗歌集里面选出一些质量上乘的,以此作为歌词谱写了合唱团与乐队的同名作品。这部作品创作时德国已进入纳粹时期。顺带说说,奥尔夫因为对于音乐的理念和对音乐教育的看法符合纳粹所宣传的文化,因此他的作品很受希特勒赏识。这部作品首演于1937年法兰克福。由于二次大战的影响,它没能很快地传播到其他国家去。欧洲的观众在二战之后才逐渐熟悉这部作品;而美国的听众则到了1954年才第一次在三藩市听到这部作品的美国首演。在三藩市的演出几个月之后,斯托科夫斯基把这部作品带给了纽约的听众。

(未完待续)
TOP
3#

静候下文
TOP
4#

斯托科夫斯基不但是新作品的热情推广者,也是新兴乐团的热情支持者。斯托氏不喜欢长期呆在一个乐团工作,也不喜欢总是在世界一流乐团的圈子内转悠;他喜欢到各地扶持和提升各个有潜力的乐团,尤其是在北美地区。休斯顿交响乐团便是斯托科夫斯基的工作成果的典型例子。斯托氏于1955年开始接管休斯顿乐团,在此之前这个乐团已经分别由Kurtz和费里柴(Fricsay,也就是大家熟悉的DG里面的那位Fricsay)担任过两届艺术总监,它的潜力已崭露头角,斯托氏上任之后更是如虎添翼。之前Kurtz和Fricsay是大刀阔斧型管理的,显效特别快。为了快速提高乐团水平,他们重金礼聘各地一流的乐手加入休斯顿乐团。而斯托氏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拓宽乐团演出的曲目范围,争取许多作品的美国首演,并且广泛录制唱片等这些方法,让休斯顿乐团由一个地方乐团上升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乐团。时至今日,休斯顿乐团仍然是美国南部最好的乐团 (西部是洛杉矶爱乐,北部是芝加哥、克利夫兰、底特律;东部则有纽约爱乐、费城爱乐、波士顿等)。

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休斯顿交响乐团,在1958年4月份为Capitol公司录制的《布兰拉诗歌》,可能是该作品美国本土最早的录音之一了。斯托科夫斯基和休斯顿乐团的Capitol录音都是在休斯顿的Jesse Jones音乐厅录制的,我多次在该音乐厅聆听过音乐会,发现这个音乐厅的确是一个声学效果一流的好地方。

这是58年录制《布兰拉诗歌》时Jesse Jones音乐厅现场的一幅照片,取自这个录音的LP说明书,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合唱团和乐队的排列都是按实际演出的标准来布置的,由此为录音中音场的自然性提供了保证:

[upload=jpg]Upload/20058241652624041.jpg[/upload]
TOP
5#

Capitol对斯托科夫斯基的这次录音给予了特殊的“待遇”:有别于Capitol的其他LP,这个录音的头版LP采用了豪华的包装,LP和说明书放在一个扎实的盒子里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upload=jpg]Upload/20058259524755687.jpg[/upload]

不知是否是故意,LP封面那幅信徒拜神的画正好和唱片里面录制的内容形成了讽刺性的对比。这个录音也有CD再版,EMI的FDS系列前后出版过两次,这是第一出版时的封面:

[upload=jpg]Upload/20058259533136094.jpg[/upload]

这个录音被列为TAS榜中的一员,但以我个人的感觉来讲,如果说这个录音的音效让人兴奋的话,我宁愿说它的演绎让人耳目一新。因为论音效的话,DG的约胡姆版和EMI的普列文版的表现都比这个要好。斯托科夫斯基的这个演绎把奥尔夫的原谱作了不少改动,以使得演奏出来的效果“斯托科夫斯基化”。
TOP
6#

上面的图片是58年时音乐厅的内部境况,现在这个音乐厅经过多次维修更新,内部已经是彻底地“现代化”了,这是上两个月拍的同样一个地方的照片,那天的音乐会是极为精彩的,以后有时间另文介绍:
[upload=jpg]Upload/2005824221227216.jpg[/upload]

(未完待续)
TOP
7#

audio 在 2005-8-25 13:59:09 发表的内容

既然如此新颖,一定要听听,先发上基地吧:)


这几天一直连不上基点的FTP啊,登录完之后到了FEAT命令就没了反应。我把DSL Modem的防火墙关了还是不行。我试过连这边的FTP还是正常的,是否是基点的服务器设置上有问题呢?

状态:>      正在获取列表“”...
状态:>      正在连接到 ftp 服务器 xxx.xxx.xxx.xxx:21 (ip = xxx.xxx.xxx.xxx)...
状态:>      Socket 已连接。正在等候欢迎消息...
        220 Serv-U FTP Server v6.0 for WinSock ready...
状态:>      已连接。正在验证...
命令:>      USER ***
        331 User name okay, need password.
命令:>      PASS *****
        230 User logged in, proceed.
状态:>      登录成功。
命令:>      PWD
        257 "/" is current directory.
状态:>      Home directory: /
命令:>      FEAT
错误:>       接收服务器响应时发生超时(60000 毫秒)。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8#

好。。谢谢楼主~
一直都想了解这部作品的,学习。。
TOP
9#

felixcat 在 2005-8-25 13:29:30 发表的内容
为何我在众多《布兰拉诗歌》版本中要推荐斯托科夫斯基版呢?原因在于这是斯托科夫斯基对于这部作品的一个“再创作”。斯托科夫斯基在这个录音里面对奥尔夫的原谱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包括断句、和声,都让人有一个新的感觉。

……

尽管有一些异样的感觉,斯托科夫斯基对这部作品的改动还是让我听到了与众不同的和声和色彩的。有些地方,尽管是按照原谱演奏的,但是斯托氏把各声部的音量、轻重重新安排了,所以尽管奏的还是那些音符,但是色彩却完全变了,和声的感觉特别新奇。

(未完待续)


既然如此新颖,一定要听听,先发上基地吧:)
TOP
10#

卡尔.奥夫的巨作“布兰诗歌”,我是1996年接触到的 。当时买了一张著名的普列文的EMI录音。感觉很棒,但是也没有什么极端的兴趣感。
99年3月,哥德堡交响乐团由雅尔维率领来沪演出,重头戏就是这部20世纪最为杰出的清唱剧。这部世俗清唱剧通过对爱与灵魂的深刻道白,将人性的真实与美好的幻想极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文原本在巴伐利亚的一个寺院或是其他什么地方发现的。大约在200多首诗文中奥夫挑选了20余首加以创作。
当时哥德堡交响乐团的演出至今令我深深怀念。从而使我开始喜欢这部优秀的世俗康塔塔。
说说我认识的版本:
1、普列文 著名的EMI录音。明显地,普列文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是相当深入的!对速率的把握得到了至高的境界。真正达到了辉煌灿烂的极至。演唱精彩绝伦,
2、Telarc发烧友很多都拥有的亚特兰大-肖版,我个人不是很喜欢,除了清晰异常的录音印像深刻之外。
3、小泽的柏林爱乐版。CD和录像中的女高音是两个人。录像演出是巴特尔,CD是格鲁贝洛娃。明显我喜欢后者的演唱,娇媚可人。日本的SHINYUKAI合唱团十分优秀,柏林爱乐的演奏也是无可挑剔。尤其在命运之神终曲时尤其厉害。 ( 拍照时忘记了它)
4、梅塔的TELDEC版是90年代最好的录音。气势恢弘,音效灿烂夺目。曹秀美的红衣少女在献身一段的演唱,堪称是奇迹!录音绝对是最佳的范本。个人认为超过telarc,平衡极佳,清晰度让人拥有满足感。
5、约胡姆的著名奥夫钦点录音,个人认为有不少欠缺。清晰度很差,亚诺维茨演红衣少女远不如她的施特劳斯。我很早买的,但是很少聆听。

6、奥曼迪的奇迹录音,在现在看来仍不失为极品称号。良好的声场弥补了清晰度的不足,同时温暖的底声也对录音的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相当具有临场感的布兰诗歌录音。演唱很有激情,大学的合唱团也是具有高超水准,总之,激情四溢造就了这个录音的历史地位。

7、蒂勒曼在90年代末的录音个人认为是他唯一的一次明显的失败。他显然对这部作品在研究上有重大的问题。流行录音一样繁琐的包装也是我很不喜欢的原因之一。

8、德.博格斯在EMI的六十年代录音,露琦亚.玻普的女高音确实是靓丽的风景,献身一段她实在唱得太美了,录音底噪很大,但是模拟录音的质地还是不错的,可以接受。节奏的控制很好,达到了标准的速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