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贴:一俄罗斯老头,Llja Scheps,眼下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深圳国... [复制链接]

查看: 1231|回复: 1
1#
昨天去听了一场大师班的讲座,一俄罗斯老头,Llja Scheps,眼下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评委,俺老师的老师也。
  大师班的授课过程大致如下,由比赛中被淘汰选手演奏参赛曲目,然后由老师指导点评。
  豆豆要写专访,之后问我那老头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一头雾水地告诉她,我也没听懂阿,如何把柴一弹好对我来说就像刷金卡买臭豆腐一样,“我应该做笔记。”豆豆悔不当初地说。看到她着急的模样,我就只能绞尽脑汁回忆了一番,大致想起来三个意思:
  一是不能多练琴。老头说,如果一个乐句弹了20遍仍没有进展,就不要弹下去了,有时候练琴太多不是一件好事。老头的言论很多人都曾经说过,可惜的是统统都是外国人。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捷径可走,他们只知道只要重复无数遍,就能把铁棍磨成绣花针,完全没想过可以用这个漫长的时间中的很小一部分去挣点钱,然后去超市买一个针线包回家。中国人都很谦虚,从来不认为自己或者子女是天才,他们相信笨鸟先飞,有志者事竟成,殊不知弹琴这回事关乎艺术,钢琴是为天才而生的,如果没有充足的天分,最好敬而远之,就不要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有充足的天分,还需要练那么多琴干什么?所以,老头说得对。
  二是老头说了,读谱比弹琴本身重要。每一个乐句、每一个和弦,都贯穿着作曲家的想法。小小的十个手指,奏出来的不是一架钢琴而已,要想象自己是一个乐队,每一个手指表现的是那种乐器的声音和色彩。为什么这里是这样的和弦,为什么要转调,为什么要渐慢,为什么不渐慢?思考、理解,在疑问和分析中与作曲家的灵魂交流碰撞。
  豆豆问我,为什么中国的钢琴老师通常不会说那么多珍贵的题外话,我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也许他们自己也压根没有思考过。为了弹琴而弹琴,是中国钢琴教育以至于整个教育界应该反省的症结所在。中国的孩子到了国外的音乐学院,就发现自己的技术是最好的,但是其他的同学能用并不那么精湛的技术,表现出各有风味的音乐。音乐,那么不假思索不能言说的东西,有时候恰恰需要最深刻细致的思辨。
  三,砸键盘的老问题。这个问题从我的第二堂钢琴课康老师就开始说了,我不能理解的是,能弹柴一的中央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居然还在犯砸键盘这样初级的错误!那老头即使把手臂抬到天上去,落下去的声音仍然是有力而雄浑的,有准备的,震撼人心的,奏一个强音并不一定需要使出吃奶的劲,方法是其中的关键。
分享 转发
TOP
2#

这场我听过.
记述有很多错误.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