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可忽视的作曲家---席曼诺夫斯基及其提琴作品 [复制链接]

查看: 3941|回复: 22
1#
席曼诺夫斯基是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作曲家,最近对他进行了些研究,发现他的作品真的很不错,值得大家推荐.
席曼诺夫斯基,波兰作曲家。1882年10月6日出生于蒂莫斯祖卡(Tymoszówka, 现属乌克兰)一个波兰贵族家庭。早期在家庭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从十岁起,席曼诺夫斯基 就一直从事作曲,主要是钢琴曲。
他的第一套出版的作品是一套九首肖邦式的小乐曲——《前奏曲》。

1901年至华沙,进行正规的音乐学习,随扎沃斯基(Zawirski)学习和声,随诺斯科夫斯基(Zygmunt Noskowski)学习对位和作曲,并且在这里成为“波兰青年音乐学社”成员及核心力量。
1907-1914年间,他游历了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及北非。回到家乡后开始作曲。
1917年,他的兴趣又转向文学,创作长篇小说。
1919年移居华沙。
分享 转发
TOP
2#

第二曲《纳西斯》
希腊神话中的纳西斯是一位美貌的青年,他从不为仙女们的追求所东西,每天只爱观望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死后变成了一束水仙花。
乐曲并非描述故事情节,而仅表现情绪和意境。
第三曲《仙女与牧神》
描写森林仙女与吹奏牧笛的牧神之间的故事。是一段诙谐幻想曲。在各方面都取决于芭蕾舞的剧情。
结构为三部曲式,3/4拍子。
强烈推荐第三曲,席曼把第三曲中小提琴的泛音写绝了
TOP
3#

推荐几张好的唱片[upload=jpg]Upload/2005513202396087.jpg[/upload]
演奏者:莉迪亚·莫德柯维奇(1950-  )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热心教学,许多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家出自他的门下,包括:吉东·克雷默、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扬·沃伊库、皮凯曾多人。他晚年培养出一位女学生,当时的名气不大。但是,借助先进的录音技术,"她的名字和艺术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她就是莉迪亚·莫德柯维奇。
真诚严肃地对待演奏的每一部作品,是莫德柯维奇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那里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品质。她对于两种类型的音乐作品特别感兴趣:一类是她的祖国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一类是她现在定居的国家--美国作曲家的作品。
TOP
4#

疗养期间,他还撰写了关于音乐教育的论文。1930年被任命为华沙音乐学院(Warsaw Academy of Music)院长。
1937年3月24日,席曼诺夫斯基逝世于瑞士洛桑的疗养地。[upload=jpg]Upload/20055131946153001.jpg[/upload]
照片为与芭蕾舞演员利法尔(Serge Lifar)、波兰诗人 Jan Lechon ,1936,他的芭蕾剧《Harnasie》在巴黎首演时
TOP
5#

席曼诺夫斯基一生创作了6部舞台剧,其中歌剧《罗杰王》(King Roger)和芭蕾舞剧《Harnasie》为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两部剧作奠定了他在波兰音乐史上的崇高地位。此外还有近20部管弦乐作品、9部室内乐、15部钢琴曲和许多歌曲。
需要说明的是,席曼诺夫斯基1899年以前少年时代的作品大部分已经遗失,伺候的作品也有相当一批不是没有完成,就是没有出版或者遗失了。
其中包括《第一交响曲》 (1906-1907)、轻歌剧《丈夫的彩卷》(1908-1909)、清唱剧《阿加瓦》、《钢琴协奏曲》(1924-1925)
此外还有小说《爱菲伯斯》(1918-1919)、《汤姆,又名波兰少年海陆历险记》(1921)、《游荡艺人和七颗星的故事》(1921)。
这对于席曼诺夫斯基这样一位并不多产的作曲家来说,是巨大的损失。[upload=jpg]Upload/200551319492979386.jpg[/upload]
TOP
6#

2 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 OP.61(太巧了 这个编号同贝多芬小协是一样的)
席曼诺夫斯基作于1932-1933年。
从波兰民歌中获得灵感,受小提琴家柯汉尼斯基之托而做。
1933年10月6日由柯汉尼斯基主奏小提琴,费特贝格指挥华沙爱乐乐团在华沙首演。
同年(1933)由法国马克斯·艾西希出版社出版,呈现给柯汉尼斯基。
这部作品与《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相比,形式上更加简洁明晰,更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此作品亦属于由两个部分 构成的单乐章形式。
第一部分:奏鸣曲型的自由形式,中板,2/4拍子。
第二部分:快活而有力地,回旋曲结构。
TOP
7#

席曼诺夫斯基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899-1913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浪漫主义时期,作品受肖邦、斯克里亚宾的影响,创作以歌曲为主。
他晚年的时候曾经公开自责“他一辈子也位能完全摆脱德国晚期浪漫主义的影响。
第二时期为印象主义时期,1914-1918年,吸收了印象主义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大量的交响乐、室内乐都出自这个时期;
第三时期为民族风格时期,1921-1933年,具有新的“民族主义”觉醒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民间音乐及其他传统资料的使用上。
TOP
8#

我也是看到你的好贴子才想起这张唱片,
确实是忽略了这位大师!
TOP
9#

1920-1921年,他与小提琴家科汉斯基(Pawel Kochański)、钢琴家鲁宾斯坦一起,两次访问美国,举办音乐会,受到评论家和公众的好评。
1924-1926年主要居住在巴黎,演出他的作品。
1927年应邀担任华沙音乐学校(Conservatories of Warsaw)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波兰新一代作曲家的工作中。繁重而紧张的生活使他 的肺结核恶化,不得不于1929年去疗养。 [upload=jpg]Upload/200551319444616370.jpg[/upload]
TOP
10#

一直满喜欢莉迪亚·莫德柯维奇的,她在CHANDOS的唱片我几乎都买了,不愧是大师教出来的,感觉就象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出身于名门正派,路数很正,很规范 大气中又不乏自己的个性 对现代作品的诠释很有独到之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