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ize 在 2003-12-12 8:40:37 发表的内容 谁说的,又是一个阿Q。 |
阿Q是把受虐当作施虐的准“变态狂”,而CZJ朋友绝对不是——这一点,我可以替他证明。
所谓“中国留下什么音乐给世界”,所指的应该是历史悠久、地地道道的音乐国粹。而就这个“国粹”的内涵而言,无疑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种。说到“狭义”,也就是所谓“华夏精粹”,那么很好理解,像古琴和洞箫这样两种就是——它们是很“古”而且很“汉族”的地道民族乐器,而当年自西域波斯等国或者胡地传入的二胡、琵琶、扬琴等乐器无疑就不能算入。说到“广义”,也就是基于现代中国概念的“国粹”的话,那么前面提到的各种乐器就都可以列入其内了——千百年来,国家发展,民族融合,乐器变异,音乐相长,的确已经难分“我汉”与“胡夷”啊!从古琴到洞箫,从琵琶到二胡,无疑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呢!
别的几样就不去说了,谈古琴就只谈古琴。
古琴之所以堪称“国粹”,既因为它本身历史悠久、“血统”纯正,又因为以它演奏的那些著名作品本身也是古意盎然,真有中华千年气韵——《高山流水》,《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关山月》,《渔樵问答》,《凤求凰》···七弦捻拢之际,高山隐寺、边塞关山,古道西风、小桥瘦马,君子雅士、杯水深交···这些最地道、最恒久的民族意念,就是凭借古琴这样的妙物流传下来的呵!神舟5号也好,歼10也好,天安门广场也好,金茂大厦也好,这些都与“国粹”毫不搭界,至于音乐方面,财大气粗的中国爱乐乐团也好,中国某某摇滚乐队或者爵士乐队也好,中国某某以贵人显的伪民歌手或者靠卖身于走私犯而得锦衣玉食的“著名歌唱家”也好,他们都与“国粹”二字无关,而古琴就不一样了!换而言之——只有像古琴这样天人合一的妙物,才是“中国”可以留给世界的东西···
在我眼中,古琴是最能代表中国艺术气质的乐器,散按之间气度绝伦,那种恬淡从容、云朗风清的感觉煞是迷人!
摘一段文字,聊以说明古琴的形制:
和洞箫一样,古琴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古琴又叫七弦琴,古代有别称叫“绿绮”和“丝桐”,是一种弹拨乐器。它由两块长约三尺六寸的木板胶合而成,合为音箱之后再附色漆。一端有岳山支撑琴弦,其下有琴轮以调整弦的音高,琴面的十三个琴徽则用于标识弦上泛音和按音音位。由粗而细、由外向内排列,一般按五声音阶定弦。演奏时右手拨弦取音,有散、泛、按三种音色变化,散声刚劲浑厚,泛音轻盈虚飘,按声圆润细腻、富于表情,有如歌声。演奏时多使用低音区,全部音域为四个八度,较之其它乐器,古琴弦的有效震动弦长超出一般乐器的弦长,震幅宽大,音质低沉浑厚,幽静古朴。古琴的面板即是指板,无品无柱,出音孔开于底板,向下传音,琴上存有一百多个可实用的泛音,堪称乐器之最。
说起每个国家或者民族能够留给这个世界作为“遗产”的音乐,恐怕都不外乎是和古琴及古琴音乐一样既保有地道的民族传统又有极为悠久历史的“天物”——犹太人的克莱兹默(KLEZMER),西班牙人的弗拉门戈(FLAMENCO),瑞士的巴塞尔鼓乐,捷克波希米亚人的吉普赛音乐,日本人的太鼓和能剧,保加利亚人的乡土声乐,拉丁美洲各国的SAMBA、SALSA······至于中国的古琴,绝对够资格与这些他国精粹分庭抗礼!
作为古琴音乐爱好者,我略感遗憾的是古琴传世作品的匮乏以及现代创作作品的乏善可陈。
但愿中国古琴音乐如同以色列的克莱兹默一样,有人扶持,有人推动,有人无私地投入——总之,有更多的人参与,多做实事,做好琴,弹好琴,写好作品,教好传人···这样的话,再过千百年,古琴音乐说不定仍然是最值得留给世界的中国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