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昨晚用森记耳机听了《原音探究》里收录的那段《黄河号子》 [复制链接]

查看: 1517|回复: 2
1#
还好是耳机,要是小型书架箱的话,我还真担心当年《阿姐鼓》把我第一对“德宝”小箱子毁灭的一幕再次上演。


刘汉盛的评论:

 這是一張極為感人的音樂製作,不過,想要享受這張CD,必須要有三個條件:第一、喇叭要能夠承受較大的音樂動態範圍。第二、音響系統要夠優質,不會把高亢變成尖銳刺耳。第三、要能夠放心的開大音量聽。如果能夠做到以上三點,我相信您所聽到的音樂與我相同,此時,您也應該跟我一樣,心中翻騰著對音樂的激情。

 「黃河號子」是什麼?如果您曾看過「大陸尋奇」節目,可能看過長江或黃河上的縴夫,他們在水淺的航段以粗繩拖著沈重的船身前進。每個人肌肉糾結、青筋暴凸,使盡力氣讓船前進。為了動作畫一,為了鼓舞精神,縴夫們在雙腳撐地弓背拖船時都會大聲唱出無詞或有詞曲調,這就是號子。

 簡單的說,「號子」其實就是負重工作時的勞動歌。這種沈重勞動之下從肺裡擠出來的吶喊當然是粗礫的、深沈的、高亢的,撕天裂地,不絕河谷,震撼人心。從CD說明中,可以窺知製作單位非常用心的在製作這張CD,因為不僅請來名演唱家霍永剛主唱,還聘有民間音樂顧問與民俗顧問指導。伴奏則是上海音樂學院樂隊,還有專吹嗩吶與負責打擊樂器的一組人,此外還有Midi音效。整體伴奏音效在嗩吶領頭之下,為高亢的歌聲紮下雄厚穩固的基礎。我要說的是,嗩吶與主唱的聲音高高在上盤旋,底下則有巨大能量的鼓聲、Midi所營造出來的低頻基礎,再加上各色打擊樂器,使得這張CD裡的每首曲子幾乎都呈現出寬廣深遠的音場,以及極富震撼力的洶湧低頻音響效果。

 第一首一開始就給聆聽者一記當頭震撼,猛爆粗銳的響雷(我猜)如果沒有夠好的音響系統來承受,可能就會變成「不知所聞」的雜音。而粗糙的響管(可能是低音嗩吶)所發出來的粗礫音響效果讓人聽了直覺過癮。高亢的嗩吶與演唱飽醞強烈的穿透力,優質音響系統應該能夠再生出嗩吶與人聲的優美本質,而高、中、低頻段不夠平衡的系統可能就會在此中箭落馬,讓您如坐針氈,只感受到尖銳而沒有人聲嗓音的清越之美。當然,全部12首曲子並不是曲曲猛爆,內中還是有多首聽起來有如輕鬆地方小調,伴奏樂器簡單,還用了吉他等現代樂器,而唱腔則十足地方土味。像第五首「趕牲靈」就只有鼓、鑼、嗩吶、鈸,加上Midi和聲,但是在演唱者九轉十八繞的嗓音帶領下,無論是歌曲本身或伴奏的音響效果都讓人豎起耳朵。第九首「黃土高坡」是一首很有名的曲子,我聽過數種演唱版本,此處則是以Midi伴奏為主,鄉土味比較薄,聽起來倒是流行味十足。

 不知是否要與第一首「黃河號子」的聲勢呼應,最後一首「走西口」也是音響效果非常震撼的錄音。一開始的大鑼大鼓撼地滾來,聲勢驚人,這是直徑六呎大鼓的震波,不知您的音響系統是否能夠完整再生?與伴奏音樂的震撼力相比,主唱者的歌聲彷彿盤旋在遙遠的山谷間,又似穿越雲霄再直射而下,清越蒼勁直入腦門。您有膽開大聲聽嗎?請一定要開大聲聽,否則就會辜負了所有錄製團隊的苦心。

 廣州ABC唱片公司近年聚焦在與眾不同的內容以及講究音響效果的錄音中,早已建立起一定的地位。不過,看過CD內頁徐學輝所寫的「緣起‧果實」,才深切的感受到主其事者的理想性。他最後寫道:「拿到這張唱片並且在讀這段前言的朋友請別笑我,要知道,這,就是二十年前那個在見到黃河的一剎那就被感動得大淚滂沱的少年在心底播下的夢,如今,它已結成了果實。」的確,這是源自黃河的聲音,請您用心傾聽。
最后编辑morefeel
分享 转发
TOP
2#

要烧箱最容易不过了,录音乱搞
最后编辑weiarc
TOP
3#


就是怕会烧箱的“号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