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本保存了25年的“地下刊物” [复制链接]

查看: 8158|回复: 22
1#
偶然地翻到了这本书。

1979年正是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的一年。北大的一批热爱文学的学生办起了这本刊物。它没有正式刊号,也非校方的正式出版物,以今天看来算是非法出版物了,不过它却聚合了当初一批文学精英,他们对文学的看法相对自由地找到了这个表达的空间。
这刊物当初也不算太好找,是我在北大的一个同学寄给我的,当时有这种刊物读真是如饥似渴。

本来还收藏有一本《今天》的创刊号,可惜找不到了。

[upload=jpg]Upload/20058131345372818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8131345457049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81313455361789.jpg[/upload]

这本不起眼的杂志,为中国文坛输送了大量人才,他们从八十年代开始陆续成名,有的成为今天的腕级人物。你可以从这个目录上找到他们的名字。
最后编辑阿龙
分享 转发
TOP
2#

當時的印刷技術都相當高了
TOP
3#

真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刊物!
TOP
4#

[upload=jpg]Upload/20058131346375773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8131346483011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81313465772940.jpg[/upload]

在当时他们竟然能找到茅盾为刊物题名,可见影响力已经不小。
最后编辑阿龙
TOP
5#

当时诗歌很火。朦胧诗人们选择这样一块阵地发表他们的作品,是因为官方杂志的编辑们还一时读不懂他们的诗作。

[upload=jpg]Upload/20058131347465888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8131347551197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8131348937862.jpg[/upload]

《没有太阳的角落》是当时有影响的作品。此作者后来因写《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而名声大噪,从此走向文坛,九十年代又以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而再次走红。你知道他是谁了吗?(他早就不叫金水了)

至于刘震云,他后来的一系列小说《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都产生了影响,现在电影界活跃。
最后编辑阿龙
TOP
6#

我上了中学就对数学不感兴趣,慢慢地物理化学也就完蛋了。什么物理化学,那时候叫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每天上这些课时我就低头看小说,老师是绝不管的,爱学不学。所以说,七十年代的时候我是酷爱文学。这话可不是随便一说的,那时候在文化沙漠中,反而崇尚文化,酷爱文学的年轻人的人口比例比现在可大多了。但凡有点儿毅力的,受过点儿苦的,一不小心就成了文学家了。

我做什么都没长性。上了大学转了兴趣,是因为老师们一天到晚给我讲西方文学,好像他们比我懂得多。我开始读西方哲学。那时候相信老派的英国人的说法:Literature is for women; philosophy is for men. 还坚持认为,要想写好小说,必须先读读哲学。读着读着我发现,我越来越爱分析,越来越不会描述了。想象力退化。当哲学家我是有力无心,当文学家我是有心无力,完了总蛋了。哈哈

阿龙贴的这本杂志,我想是看过的。后来,我总觉得中国当代的文学界事儿太多,婆婆妈妈的,你打过我一拳,我踹过他一脚都记得清清楚楚。不像哲学界那么清静,因为中国当代根本就只有政治,没有哲学。

还有一个问题,Literature is for women; philosophy is for men, 往前的两个世纪,英国人大体如此。在现在的中国,男人都喜欢什么?女人又喜欢什么?
最后编辑Moka
TOP
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8#

.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81313492960181.jpg[/upload]

当时最具有叛逆精神的名家就是白桦。他的电影《苦恋》因为太过露骨地表达对上面的不满而被禁映,至今未见解冻,否则,这部电影也会让一个女主演成为当时最红的女星,她就是黄梅莹。
白桦在这里以导师的口吻教导着文学青年们。
最后编辑阿龙
TOP
9#

此书还先我出世啊
最后编辑zhangwanhui
TOP
10#

又勾起了一段记忆,估计隆胸正在写回忆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