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 在 2003-11-13 21:27:10 发表的内容 DDD-数码录音、数码混音、数码制版 ADD-模拟录音、数码混音。数码制版 当年发明数码录音时,人们对于这个新生事物的第一感觉是信噪比高、背景宁静,可以使用多声轨录音方便后期制作合成,而对于模拟录音的背景噪音深恶痛绝,所以当年录制的唱片都以数码录音为标榜,随着声音还原技术的发展,人们又逐渐发现模拟录音比数码录音更接近现实,于是乎又开始缅怀昔日的模拟录音。
|
关于背景噪音,其实不管是什么时期的录音工程师,都是想尽量减少的,只不过限于技术水平,每个时期的“噪音”水平都有不同。
在60年代之前,暂时还没发明有效的降噪技术,所以现在听回比较追求原汁原味效果的再版时,这个时期的录音的背景噪声是有点明显的,也就是光听扬声器,你坐在远处都可以听到轻微的“嘶嘶”声。
到了60年代中期(其实好像62年就有了),各大录音公司广泛开始采用Dolby A降噪系统。这套降噪方法是具有突破性的,粗略来说它的效果是把“有点明显的背景噪音”降到“不甚明显的背景噪音”。同时也有其他的降噪技术被运用。可能有一些人认为背景噪声越明显的出版才显得最原汁原味,所以得出50-60年代初的LP是最牛的,其实这是有误解的。甚至现在有一些唱片公司利用人们这种心理,特意在再版的时候把中高频的等响度调高,造成背景噪声明显,中高频能量大的假象,让消费者相信它是“原汁原味”的。这种情况在CD和LP里都有。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70年代,降噪技术越来越多,所有的录音公司没有多少是完全不用降噪技术的。当然也因为各种录音器材的技术发展,产生背景噪声的根源得到很好的抑制,有时候不用降噪技术录出来的背景噪声,竟然比60年代初用了降噪技术的录音还要低。Sheffield Lab是一个录音过程比较透明的公司,宣称“Direct to Disc”,这是比较少有的。
因此如果现在有人批评CD再版里各种明目张胆的降噪措施,那么也请不要忘记,其实你们手中LP,当初生产制作时也是采用了各种降噪手段,区别就是当年的降噪电子系统的机箱是几个大柜子(大型机),而现在大小只是一台微型计算机而已。可能只不过由于这属于专业技术范围,并且几十年之前的发烧友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这么刻意地追求各种各样的细节,因此唱片公司的封面设计也不会像我们现在的唱片封面那样,在醒目的地方标上各种“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