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聆听唱片的习惯(欢迎指导) [复制链接]

1#

大家聆听唱片,陶醉于旋律的同时,是否在意——
演奏的速度,各种乐器的位置、音色,还有摆位的平衡感。
1、录音无法改变演奏的速度,这是指挥理解和乐队表现出来的。
不同版本,速度总有差异。速度适中,才能完美表达乐曲的神韵。
象莫扎特小夜曲,walter的时间和马连纳的时间接近,但感觉
walter很从容,很舒服,这并非主观臆测。而BOHM的就慢得象催眠。
2、交响曲,本来就是各种乐器整体共鸣。但是,
从HIFI的角度,我还是很在意各种乐器的位置、音色。
例如,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定音鼓、以及铜管组。
如果各乐器的位置含糊,那怎谈得上录音好呢?
有些乐手是很突出自己的角色,不管是作为和声部,还是独奏。
象《皇帝圆舞曲》,柏林除夕(邀舞)音乐会的巴伦勃伊姆版本,
双簧管的优雅,还没别的版本胜之。
3、似乎50-60年代的摆位都很正统,弦乐组左到右:小、中、大、倍低音。
但到了后期,许多指挥可能追求听觉的平衡感,小提琴分布到右边,
大提琴也穿插在左边,倍低音往往站在中间。左边也有了铜管,竖琴搬到右边。
不知是录音室窄,还是音乐厅小。或者,当代的和声理论使然。
以至于发烧友怀疑是否混音的师傅是否出错了,唱片是否赝品。
分享 转发
TOP
2#

或许无法知道当时录音的画面,只能通过耳朵去认证乐器的方位。
当然,录音再好,落到蹩脚的混音或DIGITAL REMASTER手中,还是把你蒙了。
听唱片,有点象根据同位素的放射衰减来推测年代的,不同是我们推测的是空间。
TOP
3#

take it ahead
TOP
4#

印象中倍大左右分列是旧式摆位?
TOP
5#

说的很有道理,希望能有机会请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