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萨克·斯特恩
Isaac Stern (1920-2001)
--------------------------------------------------------------------------------
美籍前苏联小提琴大师。1920年出生于于俄罗斯的克雷米尼茨的一个音乐世家,10个月大的时候随父母迁往美国。他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8岁开始练习演奏小提琴,师从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布林德(N.Blinder)。1934年仅14岁时就与老师演奏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1937年,17岁的他在纽约市政厅与蒙特指挥旧金山交响乐团演奏布拉姆斯协奏曲,博得好评。随后从珀辛格进修,1944年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个音乐会,获辉煌成功,自此名声大噪,成为美国代表性的小提琴家,活跃于世界各地。此外,还和美国小提琴家罗斯、钢琴家伊斯托明组成三重奏团,从事室内乐的演出。斯特恩的演奏技巧精湛无比,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左手不仅有着惊人的运指速度,而且其独特的、具有“斯特恩式的揉弦”所营造的迷人音色,至今仍成为后辈有提琴家的学习的楷模。斯特恩的演奏体现出一种自然、质朴和辉煌的个性与风格。他还曾是卡内基音乐厅的主持人、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主席和美国全国艺术委员会的创始者。
斯特恩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在事业上执着追求,他深知一位艺术家成长与成功的艰辛。因此他也经常在世界巡回演出的同时致力于发现、提携与帮助那些富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使他们得以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艺术天赋与才华。1979年6月,斯特恩访华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了多场音乐会,同时还参观了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当他通过每间琴房地的小窗口看到学生们在勤奋地练琴;当他看到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音乐学院教学秩序正在迅速稳步地恢复;当他看到和听到年轻学生们精彩的演奏后,不禁感慨万分地说道:“这每一个窗口里都蕴藏着一位未来的音乐大师”。出于对中国人民友好情谊,斯特恩表示要尽其所能帮助中国音乐家走向世界。斯特恩的中国之行被拍摄成新闻纪录电影后取名为《从毛泽东到莫扎特》,它真实地记录与反映了当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正是出于斯特恩的努力,这部影片使世界看到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与希望。这部影片的放映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影片随后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影片中三位为斯特恩演奏的中国天才小音乐家徐惟玲(小提琴)、王健(大提琴)、潘淳(钢琴)也由此引起世人的关注。此后斯特恩为他们的学习与深造做了大量工作与努力。
为纪念斯特恩访华20周年。1999年11月19日在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闭幕式上将举行一场大型、隆重的多媒体音乐会。当年在影片中的三位音乐小天才。徐惟玲(香港交响乐团首席、独奏家)、王健(世界著名大提琴家)、潘淳(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教研室主任)联袂演奏了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此外斯特恩还在李德伦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协奏下演奏了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再现20年前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持》中的精彩时刻,这也将是两位八旬老人的世纪绝唱。这次多媒体音乐会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播放电影回顾20年前的难忘时光,又展现成才后的音乐家“现身说法”的舞台风采,集中体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音乐和艺术上以及其它各方面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据悉,当年拍摄《从毛泽东到莫扎特》影片的原班人马也将再次莅京拍摄新的纪录影片,为中美友好做出新的贡献。此次音乐会由斯特恩的儿子大卫-斯特恩聘任指挥。演奏曲目为:“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曲》,贝多芬《C大调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协奏曲》,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等。
在长达60年的音乐生涯中,斯特恩一直在小提琴演奏事业上耕耘不辍,不仅举办了许多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培养的年轻音乐家也不计其数,他为小提琴音乐在美国和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斯特恩也是当代艺术家中录制唱片数量最多的人之一,共录制100多张唱片,里面含括了63位作曲家的200多部作品。
在过去的50多年中,他一直为索尼公司灌制唱片。为了表彰斯特恩与索尼公司的长期合作,1985年索尼公司还授予他“桂冠艺术家”的称号,这也是该公司首位荣获这一殊荣的音乐家。
2001年9月22日在纽约长老会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