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整理这些老歌有两个缘由。
七七年初父亲从下放的农场回到家里。他虽然是学外语出身,但从小就喜欢无线电半导体什么的。彼时上初中的哥哥因为父母有几年不在身边,已经在外面学坏,成天跟一群小痞子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没办法,便开始手把手教他修车,自制收音机,修理电器,希望他长大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没想到我哥非常喜欢电器,不再出去惹是生非,要不就在家里摆弄电器,要不就到物资交流中心搜罗电子元件。七八年他自己装了台九寸电视,全楼就这么一台电视,78年世界杯决赛,我家外面长长的走廊挤满四五十个孩子的大人球迷,之后我们前后几个楼的孩子掀起踢球狂潮,大部分孩子后来都是中学和大学校队的。我现在每周还打三到四场比赛。哥哥后来又做了套音响系统,功放和音箱都是自制的。我不喜欢摆弄电器,但我喜欢听歌,每天用哥哥的音响听歌听音乐。
七八年父亲被任命为东北大学电教实验室主任,采购日本电教影音设备和欧美日俄外语电教音源,同时开始建立外国歌曲和音乐磁带库。我家有了第一台三洋录音机,我开始疯狂喜欢听歌和听音乐。小学主要是听当时的国内抒情歌曲和文革前的一些老歌。八零年上初中后,因为学校完备的音乐教育,学会了五线谱,开始对西语歌曲和古典音乐感兴趣,利用父亲那里当时尚非常有限的音乐资源,全方位浸淫在音乐当中。父亲有学生或同事出国,父亲会给他们拉个单子,代为采购外语教学和音乐影音资料,当然里面不少是我夹带的私货
。大部分人都带回一些资料,有的买不到,他们求人帮助转录,大部分是流行音乐。八二年沈阳开始有立体声调频广播,古典音乐一周只有两个小时,每次我都录下来,逐渐积累了二三十盘古典音乐磁带。
高中时住校,第一学期我用六十奖学金买了台砖头录音机,当时一百多元,但这台有点小毛病,低价卖了,回家哥哥轻松修好。周末回家,家里地方小,周日
我会到父亲的实验室看书,听歌听音乐。高一下学期有了女朋友,寒暑假和很多周日我们都是在父亲实验室里一起度过,她不太喜欢古典,我们把实验室的轻音乐和流行歌曲听了个遍,并把最喜欢的歌曲和音乐,转录成合集到磁带上,上面QQ歌单上的歌,大部分都在当年我们录的合集中。我们也把实验室的英文电影看了个遍,我那时英文听力不行,她是辽宁省第一届英语竞赛笔试第一名,口语第四名,她听得懂,再讲给我。《音乐之声》,《星球大战》,《午夜牛郎》,《毕业生》,《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是那时候看的。
年初的时候,同学的妹妹忽然喜欢上经典摇滚,想淘些黑娇,让我推荐歌曲和歌手,帮她拉单子。我注意到QQ音乐里面的资料挺全,有唱片封面和歌词,便开始建这个歌单,一点点把早已飘零的少年记忆,一点点拼合。没想到歌单在微信朋友圈里大受欢迎,虽然大部分人听不懂看不懂歌词。尤其是对同龄人,这些歌曲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回响,代表着我们当年共同的情怀。当然,媳妇最喜欢了,重新听当年我们一起录过的那些合集,别有一番情趣。 原帖由 qsyd 于 2014-12-27 12:20:00 发表 最近做了个QQ歌单,发布在微信上,喜欢的人很多,尤其是六零后七零后和八零后。基本都是六、七十年代的经典西语老歌,[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