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巴多去世了! [复制链接]

1#
但愿不是真的。1933-2014
最后编辑和谐花园 最后编辑于 2014-01-20 21:33:18
分享 转发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2#

中新网1月20日电 据法新社20日消息,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去世,享年80岁。

  克劳迪奥·阿巴多生于1933年,是当代著名的意大利指挥家,他曾独揽了维也纳、柏林主要音乐团体的指挥大权,成为继卡拉扬之后乐坛上的新“帝王”。

  以下为阿巴多简介:

  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2013),当代著名的意大利指挥家,位列“20世纪十大指挥家”之列。曾任米兰斯卡拉大剧院艺术总监(1968-1986);维也纳国立歌剧院艺术总监(1986-1991)以及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1991-2002)。曾罹患胃癌,但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恢复健康并重登指挥台,现任瑞士卢塞恩节日管弦乐团艺术指导(2003至今)
TOP
3#


马上要出的一张唱片。
W. A. MOZART
Piano Concertos ·
No. 20 KV 466 · No. 25 KV 503

Martha Argerich
Orchestra Mozart
Claudio Abbado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4#

他最后这十年拿出了很多好作品,尤其是在琉森的马勒……可惜,还有一部马勒第八好像没有出齐吧?
TOP
5#

回复 1# 和谐花园 的帖子

恐怕是了,維基百科如是登載:
Claudio Abbado, Cavaliere di Gran Croce OMRI[1] (Italian: [ˈklaudjo abˈbaːdo]; 26 June 1933 – 20 January 2014)[2]) was an Italian conductor. He served as music director of the La Scala opera house in Milan, principal conductor of th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principal guest conductor of the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music director of the Vienna State Opera, and principal conductor of the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from 1989 to 2002. He was a Senator for life in the Senate of Italy from 2013 to 2014.
最后编辑ANDRE 最后编辑于 2014-01-20 18:57:48
TOP
6#

不相信是真的!80岁还很年轻啊!马里纳90了三月份还要来上海呢,我已买好票了。
欢迎光临基点音乐论坛:http://www.mydcentre.com/club
TOP
7#

很喜爱的一位大师,祝大师一路走好!!
碧涧流泉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ujieliuxu
TOP
8#

深切哀悼!他指挥的琉森节日管弦乐团永远不能再来了!悲泣,晚上专听他的音乐以示怀念
最后编辑futewen 最后编辑于 2014-01-20 19:23:12
TOP
9#

琉森的马勒是我所听过最好的马勒,没有之一
TOP
10#

竟然是真的!
TOP
11#

是的,真是悲剧啊...
感谢上帝.
TOP
12#

阿巴多的“最后一口气”
作者:刘雪枫
2004年5月,我去西班牙出差,临行前登录柏林爱乐大厅网站,得知已经离任并绝症缠身的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将重返柏林爱乐大厅,指挥他曾经的亲兵———柏林爱乐乐团演奏三场马勒的第六交响曲,就是标题“悲剧”的那首。我深知这场演出的分量与价值,一旦亲历,必将成为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然而我还是错过了这场音乐会,因为不可脱身的俗务,当然,入场券能否顺利拿到也是“未知数”。
  2005年,这场演出的录音CD由DG发行,乐评家和音乐报刊推波助澜,一时该录音被奉为“传奇”,并迅速冲上销售排行榜的前列。据说,马勒第六交响曲上一次上榜已是十五六年前的事情,当时的版本是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也是由DG出品。英国着名的音乐评论家大卫·古特曼不仅是研究马勒交响曲的权威学者,而且是坚定的伯恩斯坦拥护者,他始终以伯恩斯坦的诠释为准绳,用以对照其他的马勒诠释者。他称阿巴多的马勒第六交响曲是“紧密精致、帘幕重重的旧式马勒”,与伯恩斯坦的“怒放与凋零”截然不同的是,阿巴多的马勒在速度控制上谨慎而微妙,被有意淡化的弦乐呈现出室内乐般的清澈空旷的效果,犹如“置音乐于阿尔卑斯山沐浴着春光的峰岩上”。
  在古特曼看来,伯恩斯坦是不可仿效的,他的马勒境界难以企及,不仅仅是忠实马勒原意,而且具有“终结者”的意义。“怒放与凋零”是古特曼评价伯恩斯坦的马勒的神来之笔,伯恩斯坦用生命诠释马勒,每一次马勒的演奏都是生命的一次燃烧。他后来在睡梦中无疾而终,看起来亦顺理成章。但是阿巴多在指挥这部《悲剧交响曲》时已病入膏肓,形如枯槁。自从他2000年被确诊为胃癌并做了手术之后,他的生命之钟就进入倒计时。他的诠释理念和音乐感觉大变,每一次录音都像是一份遗嘱,贝多芬和马勒是他遗嘱的核心。
  与他的第一套马勒交响曲全集相比,新的马勒不仅是音响的动态感、鲜活感和亮丽感都有所抑制,而且越向前推进就越显得动力感在削弱,甚至在节奏的变化上也多有笨拙滞涩之处。从2002年听马勒第三开始,我就一直有“这是阿巴多最后的录音”之感,借用我最崇敬的西班牙电影导演布努埃尔的自传书名《我的最后一口气》,我感到阿巴多在指挥他的“新世纪马勒”时,用的就是“最后一口气”。他既深思熟虑,竭尽全力,又努力克制,极尽节俭。他在许多抒情的慢板段落的细节表现上,展示出他的不凡功力,多有发前人所未发之笔,而且感人至深,直达生命的终极目标。以上指向常常在第一乐章都未形成主流,而是如潺潺小溪慢慢汇成势不可挡的河流,也就是说到了第三四乐章的时候才获得决堤般的大爆发。我想这也是大卫·古特曼对阿巴多的第六稍有微词的地方,因为按照阿巴多指挥第三、第七、第九和第四交响曲在逻辑上的思路,他不应该在第六交响曲中采用将“行板”乐章移到第二乐章的做法,这是一种曾经流行的庸俗理解,真不知阿巴多为何让自己的挽歌提前到来,难道是与贝多芬的《英雄》做一个有意的对应?
  正如古特曼所说,阿巴多的许多处理方法都比较老派,音响层次厚重集中,色彩变化少,意境上追求朴素纯净,恬淡幽暗,造成的动人效果是不知不觉的。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对他即将告别的世界往往心满意足,少有留恋。他用“最后一口气”吟咏出大彻大悟之后的本真,荣华烦嚣过后的宁静与单纯,作品的戏剧性被抽离了,困顿的煎熬也释放得烟消云散,音乐的肌体就像阿巴多的身形一样枯瘦,但面容释然,无牵无挂。
  《悲剧交响曲》行板乐章那个着名的有“情书”之称的“阿尔玛主题”不再一唱三叹,徘徊不去,而是如贴在高高蓝天上的散淡碎云,缥缈自在,渐行渐远;或者如羽毛的精灵,在不可知力量的操动下,沿着命里注定的轨迹,在空中画着骄人的美丽曲线。听着阿巴多的演奏,我在想,如果马勒在写完第六交响曲之后去世,对他该是多么美丽的结局啊!所有的烦恼忧愁不复存在,他与这个世界达成幸福的和解,他在爱情最迷人的芬芳中谢世,不会有《大地之歌》中的“生命苦短”,也不会在第九交响曲中用死亡的恐怖阴影来恐吓自己。
  在《悲剧交响曲》之后,我不认为阿巴多的新马勒交响曲全集再有克尽全功的必要了。他在去年底问世的第四交响曲里已无话可说,不过是重新确立一个标准范本而已。剩下的第一、第五和第八恰恰都是马勒最词不达意之作。也许当马勒超凡入圣时,瓦格纳是阿巴多的“最后一口气”,他在两三年前指挥琉森音乐节乐团演出了音乐会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第二幕,再一次透支了他已呈枯竭之相的生命能量。去年,我听到了他的瓦格纳作品新专辑,最精彩也最发人深省的是《帕西法尔》组曲,以超越人性的观念演释一部弃绝人性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是十足高洁的人性。对伟大的音乐家来说,《帕西法尔》是最荣耀的结局,赫尔曼·莱维、莫托尔、克劳斯、克纳佩尔茨布什、莱因斯多夫,还有切利比达克,他们晚年最伟大的录音正是“神圣礼拜五的音乐”。
最后编辑futewen 最后编辑于 2014-01-20 20:22:17
TOP
13#

大师一路走好!
TOP
14#

沉痛哀悼、大师一路走好.
TOP
15#

悼念😭
TOP
16#

说真的,他解脱了,病魔把他折磨得让人心疼!深切哀悼伟大的阿巴多!
TOP
17#

哀悼
TOP
18#

哀悼,2009年在大剧院听了他的两场马勒,那时就觉得应该是再也听不到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9#

近年大师都关注在马勒、莫扎特的作品,自己心里总希望他可以再来一次贝多芬,那怕只是其中一、二,但,已经没机会了……
壮士豪情怀天下
英雄仗义本无名

江门市青年音响爱好者协会
TOP
20#

又一个大师远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