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没有一部失落的作品能像西贝柳斯的《第八交响曲》一样,激起如此的民族狂热。传说中,这部作品在上世纪40年代初被他扔进了阿依诺拉家中的壁炉里付之一炬。而最近,赫尔辛基爆出特大新闻——《西贝柳斯选集》的责任编辑蒂莫.维尔塔宁(Timo Virtanen)宣布他发现了失落已久的《第八交响曲》草稿,全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音乐家们都相拥而泣,这种情绪,哪怕是新发现了莎士比亚的手稿、歌德《浮士德》的缺失章节或是但丁的长诗也无法比拟。
西贝柳斯佚作的手稿副本立刻被送去了新落成的音乐厅,赫尔辛基爱乐乐团迅速过了一遍。当指挥随后告诉乐手们他们刚才演奏的是民族史上缺失已久的那一环的第一声时,乐手们禁不住掏出手帕擦拭泪水。
西贝柳斯用音乐定义了芬兰这个民族国家,他也曾试图用《第八交响曲》拯救她。1918年芬兰脱离俄国独立后,很快被内战拖得四分五裂,贫困和封闭导致它险些于1939年再度沦陷在前苏联的铁蹄之下。
西贝柳斯自1924年完成《第七交响曲》之后便陷入了沉寂。波士顿的大指挥家谢尔盖.库塞维茨基(Serge Koussevitsky)委托他创作一部新交响曲,他答应了,却从未交稿。托马斯.比彻姆(Thomas Beecham)爵士前来探望,看他过得怎样。嗜酒成性的西贝柳斯满口胡言,什么像样的作品也没拿出来。勋伯格阵营的现代主义者嘲笑这位老交响大师江郎才尽,仰慕者则说他在与心魔抗争。
1939年,西贝柳斯通过广播呼吁世界拯救他那饱受蹂躏的祖国。苏联的进攻被击退了。不久,西贝柳斯烧了新创作的交响曲。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作曲家艾诺胡阿尼.劳塔瓦拉(Einojuhani Rautavaara)少时曾见过西贝柳斯,他认为老人是担心任何达不到自己最佳水平的创作都会削弱国际支持,导致芬兰士气崩溃。与之前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不同,他认为西贝柳斯是在喝醉时一气之下烧了作品,我以为这一观点更为可信。
新发现的草稿(试听:
http://www.hs.fi/kulttuuri/Soiko+HSfin+videolla+Sibeliuksen+kadonnut+sinfonia/a1305548269034 ) 对于西贝柳斯的高远目标来说不过是小试牛刀。音乐语言是百分百的西贝柳斯,木管在弦乐声浪的拍击中痛苦哀叫,旋律线在摸不着的半空中漂浮。不像在晚期作品中与无调性共舞的马勒,西贝柳斯一直待在他的安全区。他理解他的听众,不愿去试探他们的忍耐性。
如果我们听到的是交响曲的开头,那么它极其谨慎。更有可能的,它是某个中间乐章的开始。当试奏的作品片段在全国播出后,又有人在一个铁路员工的阁楼上发现了西贝柳斯的来信,里面提到“一个装满了乐谱的硬纸盒”,还谈及在交响曲中加入大合唱。这部尘封已久的史诗作品,也许还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
http://www.bundpic.com/2011/12/167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