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6月29日音乐会
深交音乐会名曲荟萃
台湾低音管演奏家徐家驹深圳献艺
(刘晓艳)6月29日晚,深交在深圳大剧院音乐厅举办的音乐会汇集了世界音乐史上的著名曲目。首先上半场是俄国作曲家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德国作曲家韦伯的《巴松协奏曲》;下半场是捷克伟大的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八交响曲》。深交邀请了意大利皇家歌剧院艺术总监戴特‧班奈特(Dwight Bennett)指挥演出,著名低音管演奏家、台北市交响乐团团长徐家驹担任《巴松协奏曲》的独奏。
徐家驹毕业于德国西伐利亚邦立贝区国立音乐大学,德特摩(Detmold)西北德音乐院,留德期间,随Prof. Helman Jung学习低音管演奏、教学及室内乐合奏。学成回国后,徐家驹积极从事演奏与教学工作。20年来,他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19场,演出协奏曲30多场,组织建立了“台北木管五重奏团”、“台北独奏家室内乐团”、“前卫低音管室内乐团”、台南市立交响乐团,发表著作《低音管指法研究》。两度被选为台湾艺术大学杰出楷模校友。现为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团长,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
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格林卡根据普希金的同名童话而作。描写勇士鲁斯兰历尽千辛万苦营救自己的新娘柳德米拉的故事。歌剧的序曲概括了全剧各种音乐形象,体现出善良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主题思想,颂扬了真理、智慧、勇敢和忠实的爱情。乐曲旋律轻快、华丽,演奏技巧高超,在俄罗斯管弦乐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题材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悲剧,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流传最广泛的作品之一。序曲严峻而阴郁的圣咏旋律,揭示出故事的悲剧性,尾声在葬礼的背景上出现了变形的爱情主题,是对罗密欧和朱丽叶悲痛的回忆,被称为“我们的爱情”,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乐曲。韦伯的《巴松协奏曲》是标准的三乐章古典协奏曲形式。第一乐章屡屡出现进行曲调,有着戏剧化的音响;第二乐章呈现庄严的气氛,充满诗意;第三乐章在高尚、愉悦的回旋曲中,展现出低音管最活泼俏皮的一面,完美地结束全曲。《第八交响曲》是德沃夏克1889年在波西米亚乡间,风光旖旎的维索卡寓所里创作的,反映了作曲家当时平静愉悦的心情。第一乐章具有史诗般宏伟的气质,接近于庄严的圣咏,使田园诗般的音乐兼有了英雄的戏剧性;第二乐章开始有一些悲悼的情绪,好像诉说祖国和人民的苦难,后来被一支进行曲式的英雄赞歌替代,音乐又体现出英勇威武的特性;第三乐章用德沃夏克典型的抒情诗音调写成,旋律典雅如歌;第四乐章描写民间节日欢乐的场面,充满欢乐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