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rchiv:Helmut Walcha 的第二套平均律-雾薄风迟 深沉界 [复制链接]

查看: 3800|回复: 10
1#




现在没有办法扫描,也找不到两个日本Archiv的封面,找法国DG双子星来凑数,同一个录音。

先是老生常谈:



    Helmut Walcha(1907. 10? 12? .27-1991.08.11),出生于莱比锡,父亲Emil是邮局的领导,母亲Anna Ficken。一岁时接种天花疫苗,副作用导致了弱视,仅剩的可怜视力支撑他早年的音乐学习,深被Bach的音乐所感动,继而对管风琴产生了兴趣,经常去附近的教堂练习。尽管他的父母认为他需要到音乐学院去学习,但是他的兴趣还是演奏。



    Walcha 12岁时被Gewandhaus乐队的乐手Feintheizen推荐去见Arthur Nikisch(1855-1922),根据德国民歌曲调做了即兴演奏,Nikisch遂敦促他进行正规的音乐学习。Feintheizen教了他一年后,Walcha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受教于Bach音乐的权威Gunther Ramin(1898-1956),他的各方面音乐才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他可怜的视力最终被慢性角膜炎彻底摧毁,16岁之后完全失明了,对乐谱的认识和记忆不得不靠母亲以及婚后的妻子(Ursula Koch,1939成婚)协助,花费了10年的时间去记Bach的作品。



    Walcha在圣安德烈教堂(St. Andre Church)首演,1926年作为Ramin的助手成为托马斯教堂(Thomaskirche,Bach在这里当了27年的乐长)候补管风琴演奏员,1927年作为莱比锡学院“最优秀学生”(summa cum laude)毕业同年进入莱比锡室内乐研究中心,1929年被推选为法兰克福和平教堂管风琴手,1933年成为法兰克福音乐学院(Frankfurt Hochschule fur Musik)教师,学院1938年国有化后他成为礼拜音乐部的教授。二战尾声时Walcha短暂性地暂停了音乐活动,1946年适时恢复音乐会,进入法兰克福的三皇教堂(Dreikönigskirche),每星期在那里即兴演奏,此外还在法兰克福大学(Frankfurt am Main,后来为了纪念Walcha的贡献还授予他歌德奖章)讲解Bach的管风琴音乐。他一系列的杰出成绩令法兰克福成为了Bach音乐演奏的中心。1977年由于恶化的健康,Walcha选择了隐退,平静地度过余生。

                                                                  ◎悲情的分界线◎
-----------------------------------------------------------------------------------------------------------------------------------------------------------------

    Walcha显赫的录音生涯起始于1947年,在Archiv Produktion旗下用吕贝克St. Jakobi教堂的小管风琴录制Bach作品(未能得到及时发行,CD时代短暂出现在Archiv的档案系列),1950年为了纪念Bach去世200周年,开始用古管风琴录制Bach的全部管风琴作品(呃,跑题了,按下不表)。他的平均律录了两次,第一次是EMI的,1961年1月在汉堡,用Ammer大键琴(东芝EMI以及廉价的跟Goldberg一起的法国EMI套装),第二次就是这里要介绍的Archiv。


1961版法国EMI的发行

    Walcha的演奏听起来缓慢、均衡,富深沉感,整套强弱起伏非常小,他经常弹强音时手指有收势,形成一个小尾音来衔接弱音,使得整个旋律线连贯性很强。他不把音弹死,加上缓慢的节奏似乎是在创造一种大键琴的延音效果,结构感清晰单纯,不过似乎过于沉浸在“乐器本身”的“结构感”而不是音乐本身,特别是许多前奏曲(例如一卷的10和13),清晰地“展示、解剖”大键琴的声音(例如拨弦),感觉异样,有些走火入魔。第二卷的乐器较多厚重感。



    OO这个版是Archiv的第二版CD(02年,第一版92年),说明有些许漏洞,首先,录音第一卷是1973年6月在德国,第二卷是1974年9月在巴黎,但是这里只是笼统地标识“1974年9月在巴黎”,显然忽略了第一卷。其次,用的乐器第一卷是1640年的Jan Ruckers,而第二卷Jean-Henri Hemsch时间1755/56,在里页和底面都标记1755/56,但是到了高桥昭的解说里面居然变成了1775/76,让人无从判断。再次,还是这个说明书,日本的,我蒙了一下里面的中文,提到Walcha 1905年出生,1907接种疫苗?


    传记:光的危害

    最后说说专业人士头痛的音准问题,我这个草民自然只能当说笑聊聊,因为根本搞不明白。虽然说现在基准音A=440,对现代钢琴来说好像没啥问题,但是对弹平均律来说不是整数,似乎一般都会音高高些许来对付。对大键琴这种古乐器来说似乎相反,至少这个Walcha版听起来感觉很不一样,音高低上许多(类似的情况,如Fischer的加倍低音),换句话来说,Bach这个什么C大调、C小调到了这里全都不是那么回事了,最开头一首很可能变成了最后一首的调性(整体移调)。不过我得说,咱音乐爱好者关键还在于听,即使对专业人士来说,毕竟,虽说是“平均律”,但Bach终究写的是“well tempered”而不是“equal tempered”(不明白?……Sorry,OO逼我写的,不能不搞些文字凑数!悲夫!哀民生之多艰!)

(Owned by OO,a sad accident)
2007-05-30,a thunder-lighting cold and tragic night.
分享 转发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2#

回复:Archiv:Helmut Walcha 的第二套平均律-雾薄风迟 深沉界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回复:Archiv:Helmut Walcha 的第二套平均律-雾薄风迟 深沉界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回复:Archiv:Helmut Walcha 的第二套平均律-雾薄风迟 深沉界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回复: Archiv:Helmut Walcha 的第二套平均律-雾薄风迟 深沉界

这套好
最后编辑wuxichenke 最后编辑于 2007-05-31 14:11:09
TOP
6#

回复:Archiv:Helmut Walcha 的第二套平均律-雾薄风迟 深沉界

现在不是头版要多少钱?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回复: Archiv:Helmut Walcha 的第二套平均律-雾薄风迟 深沉界




只有他第一个录音,吃惊于他除了是管风琴高手外,大键琴也弹得这么好,不温不火,象心目中的巴赫
QQ:54514599
TOP
8#

回复:Archiv:Helmut 的第二套平均律-雾薄风迟 深沉界

Walcha的emi版我听的很少
听古尔德的多些.
我的博克,请批评:
http://blog.sina.com.cn/r32golf
TOP
9#

回复:Archiv:Helmut Walcha 的第二套平均律-雾薄风迟 深沉界

还真没听过他第二次的平均律,楼主能上个对比听感吗?小小的对比一下就好。
TOP
10#

回复:Archiv:Helmut Walcha 的第二套平均律-雾薄风迟 深沉界

what's meaning ?
this second set is owned by OO,i cant do anything now.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