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200610241752358341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02417524953475.jpg[/upload]
险哉!如非幸被抢救,我们还能听到这一套稀世名作吗?收藏者认为是巴赫手迹的,其实是误认。抄本所据的原稿已找不到了。因此我们在庆幸自己的耳福时绝不可以忘了安娜夫人的功德。须知,她要操持繁重的家务,除了抚育亲生子女——十三个!巴赫第一位夫人留下的四个孩子,她也得照顾。同时,她还要跟丈夫学习音乐。今天全世界琴童必弹的一部钢琴小曲集,正是她丈夫兼老师写了给她练的。
包含《夏空》在内的这一套无伴奏小提琴曲虽说在19世纪进入了小提琴家的表演曲目,但是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器重。现今都是成套演出的这部杰作,往昔却是拆开来“零售”的,每次只拉其中的一两个乐章。《夏空》便是常被选中的一曲。1932年之前,唱片也没有录全套的。
小提琴本来是旋律性的乐器。如要独奏总需键盘乐器配合,才好构成完整的和声对位。巴赫自出心裁,偏要让它无伴奏地“一家独鸣”,但又并非只奏单调的旋律。小提琴的特长是可在两根弦上同时奏响“双音”(古时琴马弧度较小,琴弓的结构也同近代不一样,甚至可同时拉出三音或四音)。他巧妙地利用了这些特殊性能,使小提琴自己为自己伴奏,象个“自拉自唱”的歌手。不仅创造了和声效果,更奇妙的是他运用各种手法,编织声部,叫单声部的提琴奏出了多声复调音乐。如果你自己学过一点小提琴,才会对其中的高难度有所感受。同样,听他这套作品,如果不高度集中注意力,反复倾听,那么你就领略不了他苦心创造的那种复调艺术之神奇。
听上去常常不象是独奏,象是两三把琴的重奏,但这“重奏”的效果又有异于真的重奏,因为音乐的流动显得更为紧凑,更为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