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真伪音乐CD的鉴别 [复制链接]

查看: 9961|回复: 34
1#
香港的银圈版CD:银圈版与普通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光碟的内圈制作不同,银圈版CD的内圈(有些CD连同盘身)都是银色,而普通CD的内圈则是由透明塑胶材料制成,因而又叫做“胶圈版”。另外;香港大部分歌手在1991年之前所推出的大碟在第一版印制上几乎都发行过银圈版CD,之后才是普通CD、再版CD,所以又称之为“首批银圈版”,生产数量不多、升值速度极快。因为1992年之后就没有继续生产过银圈版CD!
  普通CD:
  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为44.1kHz,16比特量化。可以达到20-20kHz的频响和90DB的动态范围以及不低于90DB的信噪比。普通激光唱片的频率响应非常平坦,底噪声很小,动态范围相当大。在模拟录音的时代,动态范围达到80DB已属不易,但数字录音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到90DB。既然普通CD唱片的技术指标不错,为什么后来又推出了很多种格式的CD唱片呢?这主要的因为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过低,量化的比特数也不够高。因此在聆听老一代的CD唱片时,总会有声音粗糙,缺少细节的甜美的歌唱性等问题。在重播的音场深度、宽度等方面也比较窄、比较紧,整体的空气感和临场感不太好。
  改良型普通CD:
  1994年,美国泰拉克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0比特录制的CD唱片。在母带的录制、编辑过程中,动态范围达到了112DB。然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1995年,美国泰拉克TELARC唱片公司推出了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方式的CD唱片。这在录音史上具有阶段性的意义。因为通过双声道环绕声方式,在普通的立体声音响系统中,你可以听到更深、更宽的音场,能够体会到一定程度的包围感了。其实泰拉克唱片公司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采用双声道环绕声技术录制、出版了CD唱片。只不过那时的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唱片投放市场后,效果良好。在经过了十年的改进与完善之后,正式推出了双声环绕声系列CD唱片。1996年,飞利浦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4比特录制和模拟母带24比特重新制作的系列CD唱片,并且采取限量发行的方式。这批唱片的采样频率仍是44.1kHz,24比特量化。主观听感的改进很大。音色甜美、细致,具有丰富的细节。歌唱性不错,可听性很强。以上的CD、20比特CD、双声道环绕声CD、24比特CD都属于普通CD的范畴。HDCD虽然采用了专用的编解码技术,但最终还是落在了普通CD的技术范畴之中。在播放中,均与普通CD机良好地兼容。从以上的CD技术发展来看,不论是提高录音时的采样频率还是提高量化的比特数,都能够获得比较丰富的信息。最后落实到16比特普通CD唱片上,在重播的音质、动态、歌唱性等方面都会有一些改进。
  HDCD:
  1992年,在普通CD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HDCD。HDCD的含意为高精度CD唱片。同年,美国RR唱片公司推出了编号为RR-S3CD的HDCD样片。HDCD的主要技术原理是:采用18比特进行录音。在录制的过程中,16比特为普通全频带数码录音:另外2比特经过高通滤波器等设备专门用于记录包含有大量相位信息的高频与超高频。然后在编辑、制作母盘时,将全频带部分压缩成为14比特,将相位专用的2比特单独记录。然后压制成HDCD唱片。HDCD唱片在普通CD机上重放时,只能读出14比特的全频带音频信号。这时的动态范围仅能达到78DB。在具有HDCD解码功能的CD机上,可以读出并复合2比特的相位、高频信号,增加了播放时的透明度与细致度,音场的宽度同时也会有所改善。HDCD由于采用比特预留的预加重方式制作,虽然与普通CD机有不错的兼容性,但不论在何种解码的工作方式下,都压缩了动态。对于动态不大的录音来说,清晰度提高了;但对于大动态的录音来说,会有一定的损失。再加上HDCD的播放机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量上市的;世界上各主要唱片公司对HDCD的支持态度也不够大,采用HDCD方式的唱片软件不够丰富。HDCD唱片与播放机真正的普及年代是2000年。在此期间已有多种格式的CD唱片问世,还正式推出了SACD和DVD Audio两种格式的CD唱片。因此,HDCD唱片的普及具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
  DDDD:
  1993年,德国DG唱片公司推出了4D录音格式。CD唱片原来最多只具有3个D,这就是数字录音、数码母带和数字压片(DDD)。在这其中还有另外三种方式:这就是模拟录音、模拟母带制作、数码压片的AAD方式;模拟录音、数码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ADD方式和数字录音、模拟编辑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DAD方式。4D录音是在数字录音机的前端,增加了话筒用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调音台。同时采用21比特量化。使原始的动态记录范围达到了118DB。声音的细致、甜美程度有了不小的改善。然后以21比特的方式进行母带编辑制作,最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4D唱片明显的播放效果,重播的整体音色厚道了,细致度提高了。
  SACD:
  1.什么是SACD
  CD的问世,可以认为是音乐重放领域中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它将音乐表演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近些年来,一些要求苛刻的听众对重放声音的音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飞利浦和Sony(CD的发明者)开发出了超级声频CD(SACD)。SACD采用了最先进的DSD技术,使重放的音质更为出色,将现场演出的所有细节还原得淋漓尽致。该技术接近于重放原始的模拟波形,从而得到清晰和更为自然的声音,将音乐表演的临场感和情感交流都表现得极为真实。由于采用了比CD高64倍的采样频率,所以SACD可以重放出极为纯正和自然的声音—不论是双声道立体声还是多声道记录的声音。
  2.为什么要开发SACD
  SACD是CD的一场逻辑上的革命,它给声频产业带来了美好的发展前景。SACD复合光盘为音乐专辑到零售商这一环节中的每一个与光盘相关的产业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这是因为SACD复合光盘能在SACD播放机上播放出具有极佳的音质的声音,同时这种光盘也能在现有的任何CD机上进行正常的播放。
  SACD格式简介
  PCM与DSD方案的比较
  不论是在民用还是在专业领域,飞利浦和Sony都是声音记录和重放技术方面最具创新意识的先驱。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就成功地推出了CD这一世界上第一台民用数字声频格式。CD以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为基础,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集于一身,成为播放音乐最为友好的民用格式,很快CD便成为预录音乐节目最成功的记录载体。至今已经在世界范围发售了8亿台CD播放机,而软件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140亿盘。尽管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但是人们一直在探寻具有更高分辨力的数字声频技术。其目的是找到能够满足音乐领域非常高质量的要求,并且能让最苛刻的听众满意的数字音乐载体。
  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要求有一个全新的声频记录和重放方案。为此飞利浦和Sony提出了SACD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采用了直接流数字(DSD)信号处理技术。这种信号处理技术原本是为珍贵的模拟主版磁带进行数字建档而开发的。
  DSD是基于1比特菲调制原理开发的处理技术,它使用的采样频率是2.8224MHz(相当于CD使用的44.1kHz采样频率的64倍)。该技术使得SACD的可使用带宽达到100kHz, 信噪比达到120dB。最终的DSD数据流比PCM调制的数据流更加接近于原始模拟信号。
  DSD调制的解决方案使得信号处理链路中的几个处理步骤被取消了。
  多声道声频系统的设置
  SACD在所有的声道上均使用了DSD技术。在多声道盘片中,共有8个声轨(多声道的6个声道和双声道的2个立体声声道)存储在光盘上。SACD的技术指标中规定,所有声道中的声频信号是完全分立的。正是由于采用了DSD技术作为SACD的技术基础,飞利浦和Sony才能够为民用市场和音乐界提供具有无与伦比音质的声音。
  取得SACD音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它的多声道能力。有些制作人打算用增加声道的办法来忠实还原出演出现场的声学特征。另外一些人则打算开发出新的创造性机制,使听众能够感受到360°的声场。这样就可以使听众有更强的情感触动,同时也给音乐人更大的艺术创作空间。多声道的SACD取代双声道立体声SACD正成为人们欣赏音乐的另一种方式。
  但是如果没有光存储媒体技术的发展,要想达到这种音质水平是不可能的。通过采用更短波长的激光和特殊的光学器件,使得光盘的容量较上世纪80年代提高了7倍。实际上,SACD采用了DVD光盘技术作为物理数据载体。
  复合光盘与兼容性
  1.复合光盘的数据结构
  复合盘完全后向兼容 
  SACD格式可以识别复合光盘。该种复合光盘巧妙地将通常“红皮书”格式的CD内容组合到单独的4.7GB记录层上。这一概念是SACD格式与成熟的CD格式之间的基本连接方式。复合光盘包含了标准精度的CD层和高精度的SACD层,SACD层可以包含高达4.7GB的DSD数据,SACD层的逻辑结构相对简单,并且与CD内容层一样明了。在SACD层中的增值数据区的使用是备选的,该区可以包含诸如歌词、视频图像和图片等内容。图4所示的是复合光盘的内容。
  2.复合光盘的物理结构
  复合光盘的内容 
  从外观上看,SACD复合光盘与直径12cm、厚度1.2mm任何光盘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内部来看,这种光盘是将两个0.6mm的数据记录层粘接在一起,其中一个记录层包含的是SACD数据,另外一层则包含的是CD数据。CD数据层是靠近光盘标签一侧,而SACD数据层位于光盘的中间。在拾取CD数据时,SACD层实际上是读取激光束检测不到的。包含在SACD复合盘中CD记录层中的数据是与“红皮书”CD标准完全兼容的,因此这种复合光盘可以在所有具备CD播放功能的机器上播放。
  3.复合光盘的粘接
  利用聚碳酸酯作为粘接材料,复合光盘的粘接处理过程与DVD5一样。但是如果使用环烯作为粘接材料,要想取得合适的粘接力,就需要对感光底层进行表面预处理。这一预处理过程可以在生产线上完成。
  4.检测设备与技术要求
  在生产复合光盘期间,可以采用与DVD类似标准的在线监测系统,同样要进行离线的参数检测。对于CD和SACD层的HF和伺服信号的测量,可以使用大多数测试设备生产厂家生产的商用SACD测试设备来进行。通常,这些信号的测量标准与DVD(SACD层)和CD(复合光盘的CD层)一样。
  5.复合光盘的生产
  复合光盘的生产与DVD的生产类似,但也有一些差别。任何现有的DVD生产线都可以改造成SACD的生产线。所有塑质盘一般都会吸收潮湿环境中的水分,对于复合光盘而言,这种水分吸附现象只是比CD和DVD稍微严重一点。带有保护涂层的标签文字可以比激光透视一侧更能较好地阻止水分的侵入。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来避免潮湿环境下复合光盘发生卷曲。一般采用如下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使用不易吸收水分的材料来做记录层;二是增加正面涂层。
  真假SACD
  怕是怕这个东西: 把PCM母带提升取样率变成DSD母带...... 这就是dCS这个鸟人,做的母带数字提升器,能够把目前普遍留存的各种格式的数字母带, 提升到1bit2.8MHz的SACD格式,并且输出到SACD母带制作SACD,而不是重新使用DSD方式录制母带. 这个方法对付模拟母带倒还说的过去,因为能多少保留模拟录音的魅力,保护历史录音. 但是90年代初各大公司放弃模拟母带(原因多方面: PCM数字母带被认为超越模拟的音质, 数字被认为是先进的,还有模拟母带的存放寿命短,保养困难,难于编辑等等..) 造成大量珍贵历史录音的模拟母带湮灭,所以市面上留存的模拟带现在变成及其抢手的宝贝:复刻黑胶利润丰厚,限量版一再脱销,各大公司纷纷重新开始出版历史名盘. 翻制SACD和DVDA的两大阵营纷纷争夺模拟母带, 因为从模拟带上能够获得更多的音频细节和信息,才体现得出来新格式的优越性(轻易击败同母带下的CD格式).但是如果是PCM母带,源头已经固定在CD的水平左右(大多母带还是20bit的),有了dCS这样的一台机器(28000美金,一台普通高价功放的价钱而已),随便什么旧录音房都可以把老的PCM带改改给厂商送去SACD母版,而各大公司也巴不得大家把SACD当成CD替代品而不是发烧音乐媒体,这样手头的东西是PCM改的还是DSD重新录的就没人计较了.
  普通消费者如何甄别选购呢?
  没有办法的....不知道原始母带是不是数字的,如果是,就是假的DSD.
  一个间接的办法是查阅一下这个录音有没有新出版的LP复刻,如果是三大复刻公司出品的,基本可以确定是模拟母带.美国的CLASSICS,英国的SIMPLY VINYL, 德国的SPEAKERS CORNER
  XRCD:
  XRCD也是为音响发烧友津津乐道的另一种可以出得好音质的CD唱片。XRCD和HDCD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重播XRCD版本的CD唱片不需要特殊的CD唱机和解码器,目前的CD重播设备均能重放XRCD版本的CD唱片。而且,那CD完美的16bit音频的音响效果都能够以最高的境界表现出来,因此受到发烧的极度欢迎。但有人称XRCD为“后CD时代”的“末代皇帝”,主要是由于价格高昂,而且音质更好的DVD Audio和SACD已经出现,所以难以普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XRCD全称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就是“扩展解析度CD”,是由日本JVC公司开发研制出来的独家技术。使用JVC自身开发的K2数码界面系统,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压片制造工序、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技术的主要重点是:加强母带录音处理及CD唱片的制作,其目的是让聆听者听到更高保真度和更好音质表现的录音效果。而且XRCD的录音处理技术均在目前的CD标准范围之内。但这就使得其在加工成本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所以不论是JVC自己品牌出的XRCD,还是其他少数公司的重新刻录XRCD发烧碟,价格都很昂贵,普通发烧友无法张张都买,只能择其精品下手。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昂贵的因素,大多数唱片公司都难以支持XRCD,所以在市面上看到的XRCD品种实在寥寥无几。
什么是CD?


  CD是英文COMPACTDISC一DIGITAL AUD10的缩写,本来缩写为CD一DA,后来又简称CD,其专业术语原为“数字化精密型唱片及放唱系统”,可是在目前日常生活中,CD却已成为激光视、听、唱系统、音响、音像制品的代名词。例如“激光唱片”、“激光唱盘”、“镭射唱碟”、“CD唱片”等;放唱系统则又称为“激光唱机”、“CD唱机”等。

激光唱片中的代号有什么意义?

  激光唱片又称为"CD"唱盘,即英文"数字化小型唱片及放唱系统"的缩写。激光唱片的录制有模拟录音及数字录音两类。12厘米激光唱片上都标有录音方法的代号,一般以"A"表示模拟录音;"D"表示数字录音。其代号含义如下:

AA---模拟录音,模拟
混音;

AD---模拟录音,数字混音;

AAD---模拟录音,模拟混音,数字制碟;

ADD---模拟录音,数字混音,数字制碟;

DAD---数字录音,模拟混音,数字制碟;

DDD---数字录音,数字混音,数字制碟。

  一般来说,以AAD方式录制的激光片,噪声较大;以DDD方式录制的激光唱片,音质纯正清晰。

怎样识别CD唱片?

  激光唱片,又称CD唱片。一般激光唱片(如12Cm唱片)上都标有录制方式,"A"表示模拟录音,"D"表示数字录音。激光唱片大致有以下几种:AA (模拟录音、模拟混音)、AAD(模拟录音、模拟混音、数字制碟)、ADD(模拟录音、数字混音、数字制碟)、DD(数字录音、数字混音)、DAD(数字录音、模拟混音、数字制碟)、DDD(数字录音、数字混音、数字制碟)。一般说,以数字形式制作的唱片比模拟形式制作的唱片品质高,噪声系数小,譬如 DDD唱片音质优于ADD唱片。激光唱片的质地,多用聚碳酸酯等塑料制成。

怎样挑选CD唱片?

  光碟有两个表面,一般来说,被激光扫射能检出信号的一面称正面,而有文字或标志的一面称反面。光碟的正面要光洁,无任何划伤和擦伤,同时,反面很薄的镀膜层也不能有损伤。检查方法是对着较强的光源,从正面向背面仔细观察碟面有无透光点,如有则说明质量有问题。

使用和保存CD唱片应注意什么?

  在使用和保存唱片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在无盒套情况下选放。外观有明显变形、划痕、凹凸和气泡的CD唱片不可使用,甚至不可在激光唱机上试用。使用 CD唱片时,亦不要用手触横唱片放音面,不要用酒精、苯之类清洗唱片表面,要选用专用清洁剂。收藏时不要将放入盒内的唱片置于高温高湿或阳光直晒的地方,这样可使唱片不变形,不变质,保证在使用时的质量。

磁带

原装磁带真假的鉴别

看磁带盒上螺丝孔是否有拆装过的迹象,如有缺口和轻微损伤则是复制带。螺丝头上的“+”比真品大,抹音孔制造粗糙。

查磁带头是否有一段白色透明的带基,如有则是原装带。引带上的红色标记(D—60)与磁带之间距离不同,而真品只有4CM。

听音质是否有失真现象。

看包装。假冒带由于翻版的原因,包装图案不鲜艳,磁带壳上的灰色比原品暗,英文字母排列不成一线。磁带盒总体看模具有缺陷,插纸字体印刷不清楚。

普通收录机需不需要使用高级磁带?

  有人认为录制信号时,磁带越高级录音质量越好。事实上,录音质量的好坏不是由磁带质量本身单独决定的,它还受录音机质量、录音方法和信号源质量好坏的制约。因此,在这些条件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使用高级磁带没有现实意义。一般地说,使用高级磁带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录放效果,但从根本上讲,还有一个磁带与录音机的适应问题,如果使用的是普通录音机而用高级磁带,由于磁带的种类不同,要求录音机提供偏磁电流和频率补偿特性也不同,如达不到最佳效果,并不能录出高质量的信号。

不但普通录音机不宜选用高级磁带,就是高级录音机使用高级磁带时也要注意高级磁带的种类。

普通磁带一般用符号"Normal"英文标记,

较好的磁带用"FeCr"英文标记,

高级磁带有"CrO2"等标记。

高级录音机上都有相应的选择开关。当使用某种磁带时,这个选择开关的位置要与磁带的种类对应。对一般不带磁带选择开关的普通盒式录音机来说,选用普通标准盒式磁带Normal最为合适。若选用FeCr、CrO2等高级的盒式磁带,不但不能提高录放音质量,反而会造成放音失真和抹音不清等弊病。

如何识别非法音像制品


  目前,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音像制品制作的手段、技术越来越高明与先进,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非法音像制品的真伪还是能够鉴别。鉴别非法音像制品的手段很多,有的凭一种标志就能断定,有的要通过综合分析来断定。

进口音像制成品的鉴别

  目前,只有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具有进口音像制成品用于销售的权利。凡在市场上流通,而不是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进口的音像制成品,一定是非法音像制品。进口音像制成品的鉴别,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凡"打孔"、"锯口"的进口音像制成品一定是非法音像制品;

凡没有同时加贴"音像制品防伪标识"(目前,进口音像制成品一律加帖A-III号段的防伪标识)和"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防伪标识的进口音像制成品,一定是非法音像制品;

凡彩封上有"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总经销"、"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分公司进口"、"中国图书进出口×××分公司总经销"字样的进口音像制成品,一定是非法音像制品;

目前,凡是进口的录像制成品标明是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进口的,一定是非法音像制品。

国内出版音像制品的真伪鉴别

  非法音像制品在许多方面与正版音像制品存在区别,鉴别国内出版的音像制品的真伪也有许多方法。

  (1)观察包装和彩封。没有彩封的音像制品(俗称"黑皮带")、包装封面是黑白色复印图案的录音带、录像带一定是非法音像制品;用塑料袋简易包装的激光视唱盘(CD、VCD、DVD)绝大多数是非法音像制品。

许多非法音像制品的外包装很粗糙,塑料膜粘贴不紧,容易脱落;

有的彩封色彩单调、呆板、刺目、偏色、过于浓重、层次不清晰;

彩封字迹含混或有双影;

非法激光视唱盘的彩封两面的字迹和画面的朝向经常不一致,国内生产的非法CD、VCD、DVD;

盘上的丝网印刷多是单色,少有双色,三色或更多颜色的基本没有,且印刷粗糙,常常跑色、偏色;等等。

  现在,许多非法音像制品的彩封已可乱真,有的甚者比正版音像制品还精美。所以,不能单纯以包装和彩封来断定真伪。

  (2)价格参考。非法音像制品的成本较低,不法分子又急于在短时间内将非法音像制品脱手。所以,价格明显比同样节目的正版音像制品价格低的音像制品,是非法音像制品。

  (3)音像制品防伪标识。文化部规定,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合法音像制品,都必须加贴国家统一的音像制品防伪标识。所以,没有加贴防伪标识的音像制品,一般都是非法音像制品;加帖伪造、假冒的防伪标识的音像制品,是非法音像制品。

目前,防伪标识的号段有A和B两个字头。

A字头防伪标识有以下特征:

用"镭射纸"制作,可以撕破。假冒防伪标识一般是用激光全息塑料膜制作,难以撕破;

整体图形采用光刻技术制作,中心部分在光线下可产生动感光栅,动感连续,在放大镜下观看,中心光盘由一个个小圆点构成;

在标识号段中间的两个点中有魏碑体"文""化"二字。肉眼可以看见,放大镜下则更为清晰。假冒标识上的"文"、"化"多为行楷、正楷,或是类似"文"、"化"的叉形符号。

B字头防伪标识有以下特征:

用"镭射纸"制作,可以撕破。整体图形采用光刻技术制作,在10倍放大镜下,整体图形由一个个小圆点构成;

在"音"字左旁有大写字母"Y",在"像"字右旁有大写字母"X";

在标识明显的圆圈外面还有一道细弱的圆圈,在带光源显微镜或放大镜下,可以看出这道圆圈由连续的(假冒防伪标识上这道圆圈则非常显眼,且不是由"CHINA&127;VIDEO AUDIO"构成);

在带光源显微镜或放大镜下,可以看出标识号段中间的两个点中浮刻有魏碑体"文""化"二字,肉眼只能看到浮刻在圆点上的极小的点,辨认不出是"文"、"化"两个字。

1、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识别。凡国家批准的音像出版单位出版的音像制品都必须标识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没有标明编码的国内出版的音像制品多是非法音像制品。完整的编码按顺序包括大写字母ISRC、国家码(CN)、出版者码(如A06)、录制年码(如97)、记录码(如A型码:取0000至 2999的阿拉伯数字,B型码:取300至 999的阿拉伯数字)、记录项码(如A型码:取0至9的阿拉伯数字,B 型码:取00至 99的阿拉伯数字)、类别代码(由载体代码和分类代码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用一个圆点分隔。录音制品的载体代码为"A",录像制品的载体代码为"V";分类代码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基本分类号给出,如艺术类中的音乐类别为J6,电影类别为J9等),在出版者码至记录项码的各段之间用连字符"-"分隔,在记录项码和类别代码之间用斜线"/"分隔。 如一个完整的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ISRC CN-A01-97-317-00/A.J6"。编码混乱、错误的音像制品,多是非法音像制品。

2、出版社的图形标志(社标)的识别。国家批准的音像出版单位一般都有自己的图形标志(社标),一些有影响、实力强的音像制品总批发单位也有自己的图形标志,在其自己出版、发行的音像制品上都标有自己出版社或发行单位的图形标志。图标与出版、发行单位图标不符的音像制品是非法音像制品。

3、引进版的识别。

引进版音像制品都有固定的版权登记号,如"像字19-1997-476号","音字 05-1998-234号"等;

都有固定的引进文号。没有同时标明版权登记号和引进文号的引进版音像制品,一定是非法音像制品;

版权登记号和引进文号与有关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文号不相符合的引进版音像制品,是非法音像制品。   

1999年以前,文化系统音像出版单位引进出版的音像制品,都由文化部审查批准,引进文号为"文录(或文录音)进字(199×)××号",其中1997- 1998年批准引进的文号是"联审文录进字(1997)(或 1998)第×××号"、"联审文音进字(1997)(或 1998)第×××号"。

非文化系统音像出版单位的引进版音像制品的引进文号为"广录进字××××号"或"广录进字(199×)×××号"。

根据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职能调整,文化部规定,1999年起,引进版音像制品的引进文号一律为"文音进字(1999)×××号"、"文像进字(1999)×××号"。违背以上原则标明引进文号的引进版音像制品,是非法音像制品。

4、音像出版单位的识别。

凡未标明音像出版单位的音像制品一定是非法音像制品;

标明非音像出版单位出版的音像制品一定是非法音像制品;

编造不存在的音像出版单位出版的音像制品一定是非法音像制品;

超出其出版范围的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单位出版的音像制品也是非法音像制品。

5、SID码的识别。SID码是激光数码储存片来源识别码。

凡国内复制加工的激光数码储存片的内圈表面上都压制有一组四位数的SID码,四位数的第一个是大写的英文字母,后三为是阿拉伯数字,连同手写体ifpi (四个字母顶上有一道弧线)一起,构成来源识别码,如"ifpi N100"、"ifpi N101"、"ifpi A105&127;"等。

凡在国内复制加工的激光视唱盘,没有SID码的,一定是非法音像制品。SID码世界通用,一般合法复制加工单位复制加工的激光数码储存片表面都压制了SID码,没有SID码的激光视唱盘一般都是非法光盘生产线复制加工的非法音像制品。

6、播放中的鉴别。非法音像制品在播放中一般都有质量问题。

非法录音制品的音质较差;

非法录像制品在播放时,片头没有出版单位的名称、标志,或者出现与彩封标明的音像出版单位不一致的出版单位名称、标志;

录像带画面经常出现条纹、画面底部有白色亮带、画面模糊、偏色、音乐断断续续、图像跳跃性前进等;

激光视盘出现"马赛克",甚者无法播放等;

引进版录像制品只有中文字幕而没有翻译,等等。

7、进货、销售渠道的参考。正规的音像制品经营单位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合法的进货渠道。

业主不能说明进货渠道,提供有关进货单据的音像制品,多为非法音像制品。

游商、无证经营摊点和一些规模小、管理混乱的零售店、出租店经营的,大多是非法音像制品。

鉴别音像制品的方法还有多种,把以上方法综合运用,基本上可以判定音像制品的真伪。任何正版音像制品,音像出版发行单位和有关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都登记备案,有据可查。所以,再高明的不法分子制售的非法音像制品,不论伪装得多么巧妙,终能被识别出来。
非法录音制品的音质较差;

非法录像制品在播放时,片头没有出版单位的名称、标志,或者出现与彩封标明的音像出版单位不一致的出版单位名称、标志;

录像带画面经常出现条纹、画面底部有白色亮带、画面模糊、偏色、音乐断断续续、图像跳跃性前进等;

激光视盘出现"马赛克",甚者无法播放等;
引进版录像制品只有中文字幕而没有翻译,等等。

7、进货、销售渠道的参考。正规的音像制品经营单位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合法的进货渠道。

业主不能说明进货渠道,提供有关进货单据的音像制品,多为非法音像制品。

游商、无证经营摊点和一些规模小、管理混乱的零售店、出租店经营的,大多是非法音像制品。

鉴别音像制品的方法还有多种,把以上方法综合运用,基本上可以判定音像制品的真伪。任何正版音像制品,音像出版发行单位和有关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都登记备案,有据可查。所以,再高明的不法分子制售的非法音像制品,不论伪装得多么巧妙,终能被识别出来。

  其实辨别Z版与D版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那就是看盘的数据一面!!上面有IFPI的编号号!!在片基上和盘片上都有!!如果是Z版则编号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一定是D版!!对了提醒你一下!!只是中国的这么做!!外国的只是在盘片上有!!!
最后编辑clk
分享 转发
TOP
2#

【小介绍】 DTS音轨与DTS-CD【DTS音轨】
  所谓DTS音轨,采用的是经由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s)编码后的 5.1 声道标准。DTS的最大编码流量与LPCM相同,也就是每秒 48000*16*2=1536000bps=1536kbps。相对而言,这远另一种流行的多声道编码系统——Dolby Digital (AC3)所提供的 448kbps 来得大,换句话说也就是DTS在多声道音品的压缩过程中失真小得多。这一特点使得DTS在多声道编码系统中有着先天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与DTS相关的制品和设备也市场上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DTS CD】
  至于DTS CD,顾名思义就是DTS音轨的音频Audio-CD。其存储方式与一般的音乐 CD 相同,都是 16bits、44.1kHz 采样频率。只是DTS CD中纪录的实际内容并不是普通CD的PCM采样信号,而是DTS 编码的音轨信号。由于 DTS CD 文件记录形式与普通 CD 兼容,因此它也就与音乐CD一样可以用普通的方法复刻、制作和播放。并且,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带有数字输出功能的DVD播放器和CD播放器都支持直接输出DTS数字信号,加上多数音响爱好者或器材商店都已经有的DTS解码设备,更使得欣赏DTS CD可以随心所欲、异常方便。


【备注】
  欣赏 DTS CD 时,需将播放机的数字输出(SPDIF或光纤输出接口),连接到相应的DTS解码器或解码功放,再由相应的DTS解码器或解码功放对送至的数字信号进行解码,方可获得精彩的DTS 5.1 声道输出。如果是在电脑上,需要安装PowerDVD或WinDVD这类支持DTS的播放器播放,才能正确回放DTS CD的多声道音频信号。



【数码剧院效果系统(DTS)解析】

  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s,数码剧院效果系统)是一种用于电影和音乐的高质量多音轨环绕声技术。DTS采用声音的相关性高效的压缩数据,使采样率在24-bit下达到192KHz。与CD相比,CD采用线性PCD编码,在16-bit下采样率仅为44.1KHz。

  当将模拟声音信号转为数字信号时需要进行采样。CD由两条音轨组成,使用16-bit PCM方式每秒采样44,100次(44.1KHz),采样可被量化为65,536(2的16次方)个级别。而24-bit 采样可被量化为16,777,216个级别。这种巨大的差异会使声音能够被更真实的记录下来,并且更平滑、更具动态效果,使声音还原更接近于原始的效果。


【影剧院中的DTS】

  DTS于1993年由Jurassic Park发布进入影剧院。DTS是采用6声道环绕系统,与杜比类似,但与杜比也有一些较大的差异,并与杜比一样被众多的影剧院所采用。

  在影剧院中,杜比将声音编码与电影记录在一起,而DTS使用一张单独的CD来存储声音并采用一种同步技术使声音与影象保持一致。同时DTS将两个后备的声道与影片存储在一起,以备在CD音响出现问题时使用。


【DTS在DVD光盘中的使用】

  并非所有的杜比在DVD或光盘中都使用6声道(5.1)。杜比音轨可从单声道到6声道,大量已发布的杜比光盘都不是6声道的,许多采用4声道甚至是单声道的。而DTS发布的都是5.1DTS高质量6声道环绕声,并在DTS数据处理时不加入任何音效增强处理。DTS仅仅是采用高采样率并对采样使用经过大量验证的基于人类听觉特性的数据压缩技术。

  对于家庭影院的发烧友,有许多方法可将DTS加入到他们的系统中。DTS光盘已经出现了几年了,其音效非常完美但是DTS的光盘还比较少。DTS也在光盘市场中寻求更适合的位置。

  带有DTS的DVD同样也较少,它们具有比杜比更为完美的声音效果:音效更具动感并且更平滑,低音更清晰、更深沉。

  有一些CD使用DTS编码。一般采用20-bit记录,与标准的16-bit编码相比音效有明显的提高,其中决大多数为6声道(5.1)的。


【播放DTS所需设备】

  要输出DTS信号必须有DVD播放器。大多数较新的播放器都具有此功能。在接收的设备中必须有DTS解码器或在中间加入一个独立的处理系统。

  用于播放DTS光盘的播放器必须有数码输出功能。DTS光盘和DTS CD播放系统都必须具有DTS解码器。


【总结】

  DTS是一种优秀的技术并开始用于普通消费者。虽然DTS技术能够提供比CD和杜比更完美的音效,但使用DTS的盘(光盘、DVD、CD等)却很少。使用杜比的DVD有几千种,而使用DTS的仅几百种。鉴于DTS技术的日益大众化,许多制作公司开始发布更多的DTS制品,DTS会更多的进入到家庭影院或音响系统。DTS将更完美的展现5.1立体环绕系统的风采。
TOP
3#

!!!!!!
so strong!!
TOP
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

DVD碟片常识补充

1.区码的限制:
  首先来说说关于区码的一些概念。DVD在最初的制定标准的时候就包含了区码的限制。无论是DVD电影光盘还是家庭影院中的DVD播放软件都必须内置区码限定。DVD行业将世界分为六个区,如欧美洲在一区,日本在二区,而中国大陆单独分在六区。
1区: 美国,加拿大
2区: 日本,欧洲,南非,中东(包括埃及)
3区: 东南亚,东亚(包括香港)
4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岛屿,美国中部,墨西哥,南美, 加勒比海
5区: 东欧(前苏联),印度,非洲,朝鲜,蒙古
6区: 中国
7区: 保留
8区: 特殊的国际区域(飞机,轮船等)

一般都说DVD有6个区,后面的两个区忽略。所以你在买DVD播放机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是不是全区的,必要是拿几张2区1区的碟试一试。

2.盘片的容量:
  由于DVD光盘有单面单/双层与单/双面的规格,所以依照规格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容量,因此根据容量的不同可将DVD分成四种规格,分别是DVD-5、DVD-9、DVD-10与DVD-l8。
  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 DVD-5 和 DVD-9 碟片,DVD-10 和 DVD-18 则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大量上市。因为后者(双层DVD)涉及到碟片换面的工作,而且容量也太大,毕竟目前还很少有这么大的容量需求。
碟片规格表:
盘片类型 直径 面数/层数 容量 播放时间
cd-rom 12厘米 单面 650mb 最多74分钟音频
dvd-5 12厘米 单面单层 4.7gb 超过2小时视频
dvd-9 12厘米 单面双层 8.5gb 大约4小时视频
dvd-10 12厘米 双面单层 9.4gb 大约4.5小时视频
dvd-18 12厘米 双面双层 17gb 超过8小时视频



[ZT]关于CC字幕(CLOSED CAPTION)
所谓CC字幕者,隐藏式字幕是也!其实多数CC字幕和剧本是一样的,里面除了对白之外,还有现时场景的声音和配乐等信息,之所以做CC字幕,在国外主要是为了方便有听力障碍的残障人士。在普通的电视机上是无法看见CC字幕的,而在电脑上是可以看见的。在普通电视上收到看CC字幕,需要购买专用设备,不过目前国内尚未见到……(flyerzeng)

另,关于CC, 以下一段文字摘自DVD FAQ:
[1.45] Closed Caption和字幕(subtitle)之间有什么区别?
Closed Captions (CC)是把文字加入NTSC电视信号的一种标准化编码方法.电视机的内置解码器或独立解码器能显示文字.1993年以后美国出售的大于13英寸的电视机都有 Closed Caption 解码器. Closed Captions可以用在 DVD, 录象带, 广播电视, 电缆电视,等等.

单词 caption 和 subtitle 意思很接近, captions通常是指特别设计的屏幕文字,而 subtitles 通常是指对话翻译. 通常Captions出现在说话人物的下方,包含声音和音乐描述.除非使用者激活Closed captions,否则它们不会显示出来. Open captions总是可见的,比如外国录象带上的字幕.

DVD上的Closed Captions由 MPEG-2 视频流携带,并且自动传送到电视机上.你无法使用DVD播放机来打开或关闭Closed Captions. Subtitles是 DVD上的子图象, 也就是全屏幕叠盖图形 (参阅 3.4 的技术细节). 可以打开32个子图象轨道中的一个,以便在视频顶部显示文字或图形. 子图象也可用来创建captions. 为了区分NTSC Closed Captions和subtitles,由子图象建立的 captions通常被称为 'captions 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如果你依然觉得混淆, 只要记住这个建议: 要看 Closed Captions, 使用电视遥控器上的 CC按钮. 要看 subtitles或 captions 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使用DVD遥控器上的 subtitle按钮,或使用盘片提供的屏幕菜单.不要同时打开它们.记住并非所有DVD盘片有 Closed Captions 或字幕.


[ZT]D9与D5...
大家收的碟越来越多了,要求自然越来越高了,
选碟自然也就越来越“挑剔”了,这都很正常,
也是无可指责的,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嘛,怎能不明不白奉送JS?

但是有些兄弟在JS及QS的诱惑下,本可以收D5的碟,硬是收了大量的D9 ,
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只收D9 的米人除外)。
其实很多情况下,D5与D9的片子区别并不大,现
澄清对D5与D9认识的几个误区(见识有限,欢迎批评指正):

1)D9的画质一定比D5好。
其实说白了,D9比D5唯一的优势是它的容量大一倍。
可以多放点东西,比如花絮,OST.....
但如果你属于只在乎电影本身的正片一族,
大部分电影一张D5的容量还是装得下的(少数长片需双D5)!

只要没有严重的压缩,D9与D5的画质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我甚至发现好几张收到的D9画质还不及老全美的D5!(是何
原因,至今不得其解,可能D9为了多塞东西,对画面压缩太厉害)

2)D9的音响效果一定比D5好。
刚才已说过,D9比D5的优势是它的容量大一倍,
可以多放点东西。在音轨配置上,D9就可以作
DTS音轨,而D5就几乎不可能(除非正片特别短)。
因为DTS是极占容量的,D5带DTS的结果只能是
将画质压缩到无法忍受的地步!

但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D9并没有都带DTS,
大多是跟D5一样的DD5.1,这样的话,
D9与D5的音响效果在同等播放设备的情况下是完全一样的!

3)D9的片基一定比D5好
这一点最近大家都看的很清楚了,片基好坏与否在于D商!
而目前市场上好的D9片基少之又少,
相反D5市场虽然杂牌碟满天飞,但还是有几家经过时间考验
的D商片基可以基本上让人放心的。
比如丽晶,天龙等等。

4)D9的字幕一定比D5好。
其实带三区字幕的D5还是蛮多的,并不一定
要为了字幕去选择D9。

总之,收碟D5与D9的搭配合理一点比较好。
毕竟我们中间米人还是少(真正的米人去收1,3区的正版好了)。
自己真正喜欢的电影,花絮很精彩;
或者音响效果很重要的战争,动作片,做了DTS的D9,
我一定毫不犹豫拿下!

大多数片子,收个片基基本靠得住,字幕有保证的D5足够了!
TOP
6#

【分享】杜比、DTS、PCM、A-C3、THX、SDDS音效全接触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 总觉得Dolby Digital(杜比数码音效)应该就是多声道, 或者说, 应该是包含主声道、中央声道、后声道与超低音声道的5.1声道环绕音效, 但事实却非如此.录制在DVD影片中的Dolby Digital音效, 存在许多可能. 它可以是最简化的单声道, 也可以是众所周知的5.1声道, 当然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Dolby Digital Stereo、Dolby Digital 4.0BDolby Digital 5.0……等方式. 在此必须补充一提的, 是DVD中的声音储存方式, 除了Dolby Digital外, 也可以是DTS数码环绕音效、欧洲的MPEG 2、?SONY发展的SDDS, 或以高音质立体声为诉求的PCM数码格式等, 但目前DVD主要还是利用Dolby Digital来记录声音, 营造丰富的环绕效果.

  下面就是几种可能在DVD上出现的Dolby Digital格式, 让我们一一解说:

  1. Dolby Digital Mono: 杜比数码单声道音效只有单声道的效果, 并不足以构成立体声, 多半出现在较为古老的影片中. 在影片制作时, 会将单声道的声音储存为AC-3格式, 因此当以杜比数码系统译码播放时, 只有中间声道发声. 这样的音质表现, 无疑是比较单调乏味的, 因为连基本的立体感都十分欠缺, 更遑论环绕效果.

  2. Dolby Digital Stereo : 杜比数码双声道音效将双声道的立体讯号储存为AC-3格式, 因此当以杜比数码系统译码播放时, 可以从主声道的左右声道喇叭发声. 这其实与我们常见的两声道系统(一般音响都是如此)有相当程度的趋近, 可以建构立体的音场感, 只不过Dolby Digital的声音是经过压缩处理的, 多少对音质有些影响, 而CD唱片则未经过压缩, 拥有高音质的潜力.

  3. Dobly Digital Surround : 杜比数码环绕音效利用矩阵编码的技术, 将主声道、中央声道与后方的环绕声道挤压到两个声道中, 并以AC-3格式储存. 当以杜比数码系统译码播放时, 可以聆听到完整的五声道, 不过环绕声道为单声音效, 而非立体声. 不是只有四个喇叭, 怎么会是五个声道发声呢?那是因为一般家庭剧院系统后方的环绕声道都是双声道, 这里就是以双声道来呈现单声到, 也就是让两个喇叭发出一模一样的声音.

  4. Dolby Digital 4.0 : 杜比数码环绕音效4.0把独立的四个声道, 包括主声道、中央声道与环绕声道编码成AC-3格式储存至DVD影片中, 因此透过杜比数码系统译码播放时, 可以听到完整的五声道. 此时环绕声道为独立的单声道录音. 乍看之下, Dolby Digital Surround与Dolby Digital 4.0似乎是一样的, 其实不然. 严格说来, Dolby Digital Surround是利用两个声道来储存数据, 中间声道与环绕声道都是从这两个声道推演、计算出来的﹔不过Dolby Digital 4.0却是扎扎实实的使用四个声 道来储存主声道、中央声道与环绕声道, 还是有些不同.

  5. Dolby Digital 5.0 : 杜比数码环绕音效5.0把独立的五个声道, 包括主声道、中央声道与后声道编码成AC-3格式储存到DVD影片中, 当透过杜比数码系统译码播放时, 可以还原完整的五声道. 此时后方的环绕声道开始走独立双声道路线, 提供更精确的定位感与音场包围感.

  6. Dolby Digital 5.1 : 杜比数码环绕音效5.1除了主声道、中央声道与后声道外, 另外加上一个超低音声道, 然后将这个六个声道编码成AC-3格式储存. 因此以杜比数码系统译码播放时, 可以聆听到五个声道再加上一个超低音声道. 由于这个低音声道只涵盖低频范围, 并不是完整的频率范围, 所以以0.1视之. 提醒读者一点, 并不是所有的DVD影片都提供低音声道音效, 因此, 如果您的主声道喇叭的低频够沈, 其实也可以发挥延伸低频的效果, 不见得非要加上这个超低音不可. 虽然Dolby Digital有多种可能性, 也包含多寡不同的输出声道, 但一般而言, 我们都简单的以Dolby Digital来表示Dolby Digital 5.1, 也就是5.1声道的Dolby Digital或AC-3. 至于两声道的Dolby Digital 2.0, 多半会以2 Channel Dolby Digital来称呼.

  7. PCM 高音质数码音效: 相较于前述几种利用AC-3编码技术来压缩数据量的作法, DVD也可以利用PCM格式储存未经压缩的双声道讯号, 由于没有经过任何压缩损失的处理程序, 因此可以获得最佳的音质表现. 其实这种PCM录音格式跟CD唱片是一样的, 但由于DVD具有庞大的空间与速度优势, 可以大胆使用更高的取样率与分辨率, 因此可以提供远高于传统CD的表现.

  8. DTS 数码环绕音效 : 同样属于5.1声道的环绕效果, DTS采用与AC-3不同的压缩技术将环绕音效储存至DVD. 播放时必须采用具有dts译码能力的系统, 才能将隐藏在DVD中的5.1声道释放出来. 同样是5.1声道, DTS跟Dolby Digital 5.1有何差异? 最大的差别, 在于两者使用不同的‘算法’, 也就是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压缩5.1个声道的声音.

  Dolby Digital 5.1可以将相同的数据压得更少, 占用最小的空间. 反过来讲, 由于DTS不刻意追求最强悍的压缩能力, 因此也有机会保存更多的信息, 如果处理得当, 确实可以提供很优越的表现. 

  编码方式 Dolby Digital (Dolby AC-3) Dolby Pro Logic DTS

  处理方式 各声道独立数码编码  模拟矩阵运算 各声道独立数码编码

  录制声道数* 5.1 声道   2 声道 5.1 声道

  播放声道数 5.1 声道    4 声道 5.1 声道

  环绕声道是否立体 立体 单音 立体

  环绕声道频宽 20Hz~20KHz 100Hz~7KHz 20Hz~20KHz

  独立的超低音声道 有 无 有

  传输率      448kbps** N/A 1536kbps

  注:*表示录制时, 需要占用的声道数(Channel). 譬如说, Dolby Prologic虽然属于四声道的环绕系统, 但实际上却可以利用矩阵演算(Matrix)的方式将中央声道与环绕声道隐藏在两个声道中, 所以只占用两个声道来储存. **这是一般DVD上的平均值, 但实际的传输率是可能变动的.

  当今的霸主A-C3

  AC-3发展当初是为了应用在电影院上的,AC-3音效因为胶卷的空间实在有限,所以AC-3音效的数据是存放在胶卷上,齿孔与齿孔的中间,这部分的空间实在太小了,所以杜比的工程师只好将他们认为人耳听不到的地方加以删除,藉以节省空间,这种破坏性的压缩还是会造成失真的,但是为了迁就原有器材上的限制,这也是逼不得已的做法

  AC-3采用6只喇叭模式,除了超重低音部分外,其余皆是全频段Stereo声道,48KHz,16bit,且现场拍摄时每个声道皆是独立麦克风来录制,所以AC-3的后环绕声道拥有完整的定位能力

  AC-3数据的流量,两声道是192Kbps,大约是未压缩数据的8分之一大小,5.1声道的流量是384Kbps~448Kbps,最高可提升到640Kbps,越大的数据流量代表越小的压缩比例,音质相对的会更好,可听到的细节也会多,但Dolby AC-3将S/N比控制的很好,所以影响的重点就是可听到的细节多寡与否了.

  后起之秀的DTS

  话说Dolby Digital是将音效数据储存在胶卷上齿孔的中间,因为空间的限制而必须采用大量压缩的模式,所以也牺牲了部分的音质, 但是这种限制却被原本默默无名的小公司DTS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了,方法就是将这些音效数据放到另一台CD-ROM上面,再使它与影像同步就好了,这样一来不但空间增加,数据流量也可以相对的变大,更可以将放音效数据的CD片换掉,即可拨放其它的语言版本,对电影院来说真是相当的方便,也因为这样DTS在专业剧院上胜过了Dolby AC-3.

  到了LD时代,因为LD先天上规格的限制,无法兼容5.1声道的Dolby AC-3及DTS,正可谓鱼与熊掌无法兼得,这也造成DTS在家庭剧院市场的失败,到了现在的DVD时代,因为DVD的超大容量可以兼容AC-3与DTS于一张影碟上,但是因为某些非技术层面上的问题,DTS必须采用与以往PCM格式不兼容的PES格式,虽然数字输出的接头是一样的,但是旧有的DVDPLAYER无法辨识PES格式,所以逼的想采用DTS音效的使用者必须更换新一代的机种才能使用DTS,这无疑的又阻碍了DTS的路线。

  DTS跟AC-3的差异处在于数据流量的大小,DTS在DVD上拥有1536Kbps的数据流量,以384Kbps~448Kbps来比较,足足多了3倍多的数据流量,即使将AC-3拉到极限的640Kbps,DTS还是强过2倍有余,这使得DTS能较AC-3听到更多的细节,整个空间感及移动感降会更加优良,更加清楚.

  代价高昂的THX

  THX是由奥斯卡音效奖得主的乔治卢卡斯所发明的,跟Dolby Digital及DTS是不同理念的产品,虽说它也是5.1声道,喇叭的摆法也可以说是一样的,但是它具有准确定位的只有前方三个声道,后环绕只是两个Mono声道而已.

  THX的精神在于改善原有电影院及家庭剧院的音效品质,将原本电影想表达的音效正确的呈现给在电影院或是家里观赏影片的使用者,所以THX对于每个环节,例如影碟,扩大器,喇叭,甚至是视听空间的规格都有严格的要求,差一步都不行,也因为每个器材都需要经过认证,所以加起来的认证费用相当高,要享受完整且正确的THX音效,的确所费甚巨.

  THX还有个相当考虑周延的地方,因为电影院的中置声道位于屏幕的后方,这样势必会造成高频部分的衰减,所以在影片录制时会刻意的增益高音部分效果,以弥补穿透过屏幕时的衰减,这样如果直接套用在家庭剧院里的中置声道上是不太妥当的,因为家庭剧院的中置声道并不需要穿透屏幕,所以会造成高频部分的表现过于突兀,丧失了影片原本要表达的效果.

  THX也是5.1声道的规格,喇叭的摆位大致上也是相同的,不过其真正的定位效果只限于前方的三个声道,后环绕声道是只有Mono音效的.

  注 :新版的THX规格,后环绕已具有完整定位,可与AC-3/DTS搭配

  THX与前两者的比较?

  既然THX与AC-3及DTS的理念不一样,特色也不一样,定位效果更不如前两者的后环绕立体音独立定位,所以立足点不一, 何来的比较? THX基本上来说是对于器材及环境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后级处理而已,得到THX的认证, 代表着其音效表现有一定的水准, 当然THX是可与AC-3及DTS相辅相成的,有了AC-3或DTS系统,再加上THX的 认证更是如虎添翼,当然AC-3及DTS的器材只要够水准,符合THX对于"音质表现"的标准,当然可以拿去THX做认证.

  SDDS 音效

  SDDS的全名是Sony Dynamic Digital Sound, 当然是由Sony所发展出来的, 它使用与MD同出一源的感觉编码压缩技术, 由于美国八大影业的哥伦比亚/三星(Columbia/Tri Star)公司隶属Sony公司旗下, 理所当然会推出此种音效的 拷贝, 只不过在Dolby Digital与DTS占有率较高的阴影下, SDDS目前的影响力比较低. 与Dolby Digital及DTS的5.1 声道不同的是, SDDS属于7.1声道的系统, 多出来的两个声道是中左声道与中右声道, 也就是说SDDS在前方 共有五个声道. DTS跟随着Dolby Digital的脚步正式进入家用环绕系统的市场, SDDS是否有机会也参一脚进 入家用的市场呢?目前Sony还没有这方面的动作, 短期之内应该是没有可能在家里尝试SDDS音效的.

  DTS ES Discrete 6.1

  大部分AV迷都还未拥有6.1或7.1声道系统时, DTS又在今年2000年6月15日正式宣布推出新的6.1声道系统, 这个新系统称为DTS ES Discrete 6.1. Discrete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分离、独立的意思.

  这也就是说, DTS ES Discrete 6.1 就是把后环绕录在一个独立音轨里(其实是在母带的5.1声道核心区域之外再附加一个独立的延伸区域), 不需要先经过矩阵编码混入左右环绕声道的程序.

  既然没有矩阵编码, 当然也就不需要再从左右环绕声道中译码分离 出来. 其实, 我们目前在使用的5.1声道每声道都是独立的, 并没有相互混和. 只不过为了「权宜」后环绕声道, 才又用了以前矩阵混合的老方法来处理后环绕声道. 根据DTS的Lorr Kramer(Director of Spacial Technical Projects)说, 他们本来就认为用矩阵方式把后环绕声道安插在左右环绕声道里的作法并不妥当, 所以早就想把后环绕声道以独立声道来处理, 而这在技术上并不困难.

  加上以后电影院播放的的电子电影E-Cinema(或称数字电影Digital Cinema)已 经确定要用独立的后环绕声道, DTS系统在电影院里的占有率并不亚于杜比系统, 所以一定会在电影院里使用独立的 后环绕系统. 既然如此, DTS干脆决定也在家用市场里推出独立的后环绕声道系统, 这也就是DTS ES Discrete 6.1系统.
TOP
7#

自制原声大碟——从DVD音轨到OST过程详解
[正文]

  现如今,DVD电影大流行,影片中的音乐或悠扬婉转、或气势磅礴,美妙的天籁之音令人陶醉。如果能将这些音乐剥离出来,单独制成OST原声大碟欣赏,实在是一件美事。可惜由于DVD的存储格式比较特殊,再加上版权保护的原因,令它无法像CD那样支持音乐的直接播放欣赏,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呢?用DVD Audio Ripper(以下简称DAR)这款软件吧。

  这是一款小巧易用的DVD辅助软件,可以将DVD中的各类音轨转化成WAV、MP3、OGG、WMA四种格式。通过它,我们即可轻松实现自制原声大碟的梦想!以下笔者就以《勇敢的心》为实例,具体讲讲OST的制作过程。

  DVD Audio Ripper下载地址

  编辑提示:OST是英文Original Sound Track的缩写,其中文译为“影视原声音乐大碟”。此类音碟所收录的音乐作品,都是与影视作品有关的原创、原声音乐,包括配乐、主题曲、插曲等。由于其音质采样率高,运用了音频无损格式进行压缩,因此品质比一般CD要高,和源文件音质几乎毫无差异。聆听OST,能更好地理解到电影所要表达的内涵,是影音发烧友的收藏必备。目前D9格式的电影中,大多附有OST音乐!

  一、导入DVD源文件

  下载安装完成后,运行DAR,弹出如图1所示的操作主界面,可以看到该软件被分成了三个部分,由上至下分别是:DVD信息区、音轨信息区、输出设置区。我们首先在界面右上方的命令菜单中选择“Files→Open DVD”,一次性载入全部DVD源文件;也可以选择“Files→Open IFO ”,载入单个的DVD源文件(源文件一般在DVD光碟的VIDEO_TS文件夹内)。

图1 软件主界面



  源文件导入后,“DVD信息区”会显示当前DVD的基本信息,而“音轨信息区”则会将源文件中所包含的音轨信息一一呈现,包括音轨名称、时长、大小等。同时右方的视频预览窗口也会显示相应的画面,方便用户查看寻找所需片段,如图2所示。

图2 音轨信息区



  二、品质设定

   选定要抓取的某一DVD音轨,依次点击命令菜单上的“Setting→Input Setting”,进入“输出品质设定窗口”。在此,我们可以对输出的音频质量、压缩比、文件大小等相关参数进行设置。不过DAR一般无需进行复杂的设置。

  编辑提示:推荐只需将Audio一项改为“High quality 48.0kHz”,其他均保持默认即可。

  三、DVD音轨抓取

  DAR主界面的最下方,是输出设置区,在音轨抓取前,请先在此将“Format”设为“Wave”,并选定输出文件的保存目录,如图3所示。

图3 保存目录



  一切就绪后,通过“Setting→Encode”开始抓取DVD音轨,软件主界面下方会出现一个抓取进度条,显示当前完成情况。抓取全部完成后,在之前选定的保存目录中,即可看到后缀名为WAV的DVD音轨分离文件了!

  四、刻录CD

  启动Nero,选择刻录“音乐光盘”,载入以上WAV文件,等刻录完毕,OK,一张OST原声大碟就轻松制成了。
TOP
8#

● VCD

VCD是视频压缩光盘的英文缩写,亦指一种压缩过的图像格式。VCD是采用MPEG-1的压缩方法来压缩图像,其清晰度为352×240﹙N制﹚或352×288﹙P制﹚,图像码流率为1.15Mb/s 左右。前几年红遍全国的VCD播放机就是其典型的应用。VCD的图像属严重的有损压缩,画面清晰度差、马赛克现象严重且音质一般,目前已被基本淘汰。

● S-VCD

S-VCD即所谓的超级VCD,是我国制定的影音标准规格。S-VCD为MPEG-2压缩,其分辨率为480×480(N制)或480×576(P制),图像码流率2.6Mbps。S-VCD与VCD非常相似,介质均为650MB/700MB的CD盘片,可容纳 35~60min的高质量视频,随带最多2个立体声音频和4种可选字幕。支持S-VCD的超级VCD播放机沿用了VCD的播放硬件平台,能向前兼容VCD,所播放的S-VCD画面在清晰度、层次方面与VCD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片源问题,S-VCD并没有大面积普及。

● DVD

DVD是数字视频碟片的英文缩写。DVD利用了MPEG-2压缩技术,是一种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技术。在视频应用方面,DVD的码流率达11.08Mbs,图像分辨率达720×480,远VCD的352×240。DVD采用了新的存储介质,目前常见的为DVD-5规格,其存储容量达4.7GB,而支持双层技术的DVD-9的最大存储容量高达8.54GB。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目前的万能DVD或DVD压缩碟,虽然标注为DVD-9,其实根本不符合DVD-9的容量、规格要求。DVD播放机在播放的高质量DVD节目时,不仅画面清晰、色彩艳丽,而且音响效果出色。DVD播放机同时具有向前的兼容性,一般均可支持VCD、S-VCD和DVD的播放。

● EVD

EVD的中文名称为“增强型多媒体盘片系统",又称为“新一代多媒体高清晰视盘系统",是我国企业自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盘和播放机工业标准之一。基于该技术的EVD影碟机播放的图像清晰度可达1920×1080i或者1280×720P,远高于DVD的清晰度,是高清电视的最佳搭档。EVD音频系统采用最新音频编码技术EAC,可输出6声道数字音频。

● HVD

HVD是英文高密度通用盘片的缩写,是目前高清数字视频的另一标准。HVD的图像清晰度达到了720电视线,可在DVD-9的光盘中存放150分钟的高清晰电影。HVD播放机对DVD等规格完全向下兼容,在读碟能力、支持碟片类型、操作方便性等方面与DVD非常接近。

● 网络视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媒体文件的压缩格日渐流行,其中主要的包括MPEG、avi、wmv、rm等。其中,MPEG包括MPEG-1/2/3/4等多种规格,MPEG-1应用于VCD,MPEG-2则应用于S-VCD和DVD;avi是微软主推的视频格式,兼容性好但体积过于庞大,采用MPPE-4压缩的文件后缀也是AVI;wmv则是微软推出的另一视频格式,具有压缩比大的特点;rm是Realnetworks制定的音频/视频压缩规范,具有压缩率大、适合网络传输的特点。目前,部分家用DVD播放机通过了DivX认证,可直接播放存有MPEG-4格式压缩的视频文件.
TOP
9#

盗版电影格式术语(TS,TC等)的解释ZT

CAM -
A cam is a theater rip usually done with a digital video camera. A mini tripod is sometimes used, but a lot of the time this wont be possible, so the camera make shake. Also seating placement isn’t always idle, and it might be filmed from an angle. If cropped properly, this is hard to tell unless there’s text on the screen, but a lot of times these are left with triangular borders on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screen. Sound is taken from the onboard microphone of the camera, and especially in comedies, laughter can often be heard during the film. Due to these factors picture and sound quality are usually quite poor, but sometimes we’re lucky, and the theater will be fairly empty and a fairly clear signal will be heard.

  CAM通常是用数码摄像机从电影院盗录。有时会使用小三角架,但大多数时候不可能使用,所以摄像机会抖动。同时由于放摄像机的座位并非总是空的,使得有时拍摄不是水平的。如果后期剪裁很好,这很难看出,除非屏幕下方有字幕。由于声音是从摄像机自带的话筒录制,所以经常会录到观众的笑声等声音,尤其是喜剧片。因为这些因素,图象和声音质量通常都很差。但有时很幸运电影院相当空,这样会录到好一些的声音。

TELESYNC (TS) -
A telesync is the same spec as a CAM except it uses an external audio source (most likely an audio jack in the chair for hard of hearing people). A direct audio source does not ensure a good quality audio source, as a lot of background noise can interfere. A lot of the times a telesync is filmed in an empty cinema or from the projection booth with a professional camera, giving a better picture quality. Quality ranges drastically, check the sample before downloading the full release. A high percentage of Telesyncs are CAMs that have been mislabeled.

  除了使用外置的音源(一般是影院座椅上为听力不好的人设的耳机孔),TELESYSNC(TS) 和CAM的标准是相同的。这个直接的音源并不能保证是好的音源,这是它因为受到很多背景噪音的干扰。很多时候TS是在空的影院录制,或是用专业摄像机在投影室录制,所以图象质量可能比CAM好。质量的起伏可能很大,在下载前最好查看SAMPLE。很大比例的TS是从CAM错误标记成。

TELECINE (TC) -
A telecine machine copies the film digitally from the reels. Sound and picture should be very good, but due to the equipment involved and cost telecines are fairly uncommon. Generally the film will be in
correct aspect ratio, although 4:3 telecines have existed. A great example is the JURASSIC PARK 3 TC done last year. TC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TimeCode , which is a visible counter on screen throughout the film.

  TELECINE (TC) 使用电视电影机从胶片直接数字拷贝,其图象和声音质量应该很好。但由于使用的设备和费用很高,TC很少见。通常会使用正确的高宽比,但有时也有4:3的TC。去年的侏罗纪公园III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应将TC和TimeCode(时间码)混淆,时间码是一个在屏幕上可见的计数器。

SCREENER (SCR) -
A pre VHS tape, sent to rental stores, and various other places for promotional use. A screener is supplied on a VHS tape, and is usually in a 4:3 (full screen) a/r, although letterboxed screeners are sometimes found. The main draw back is a "ticker" (a message that Scrolls past at the bottom of the screen, with the copyright and anti-copy telephone number). Also, if the tape contains any serial numbers, or any other markings that could lead to the source of the tape, these will have to be blocked, usually with a black mark over the section. This is sometimes only for a few seconds, but unfortunately on some copies this will last for the entire film, and some can be quite big. Depending on the equipment used, screener quality can range from excellent if done from a MASTER copy, to very poor if done on an old VHS recorder thru poor capture equipment on a copied tape. Most screeners are tran**erred to VCD, but a few attempts at SVCD have occurred, some looking better than others.

  SCREENER(SCR)是在电影发行VHS录象带之前送到录象出租店及其他地方用做促销目的。SCREENER使用VHS录象带,通常使用4:3(全屏)的高宽比,但有时也会有LETTERBOXED(1.85:1宽银幕) SCREENER. 主要的缺点是有“TICKER”(在屏幕下方滚动的消息,包含版权和反盗版电话号码)。同时,如果录象带包含任何序列号或可以导致出录象带来源的记号,这些记号必须被遮掉,通常使用一个黑斑遮住上述部位。有时这些记号只出现几秒钟,有时也可能不幸在怎个电影中出现,而且有时会很大。根据使用的设备,SCREENER的质量可能是极好,如果是从原版拷贝;也可能很差,如果是从翻录的拷贝录制,同时又使用很烂的捕捉设备和录象机。大多数的SCREENER被转制成VCD,现在也出现了SVCD;有些看起来比另一些好。

DVD-SCREENER (DVDscr) -
Same premise as a screener, but tran**erred off a DVD. Usually letterbox , but without the extras that a DVD retail would contain. The ticker is not usually in the black bars, and will disrupt the viewing. If the ripper has any skill, a DVDscr should be very good. Usually tran**erred to SVCD or DivX/XviD.

  DVD-SCREENER(DVDscr)和SCREENER相似,但是从DVD转制。通常是1.85:1宽银幕,但是不包括零售版会有的花絮。TICKER经常不在黑边里,所以会影响观看。如果转制者稍有技术,DVDScr应该很好。通常被转制成SVCD或DivX/XviD。

DVDRip -
A copy of the final released DVD. If possible this is released PRE retail (for example, Star Wars episode 2) again, should be excellent quality. DVDrips are released in SVCD and DivX/XviD.

  DVDRip是从最终版的DVD转制。如果可能,应该是使用预售版(比如,星球大战2)。质量应该很好。通常被发布成SVCD或DivX/XviD。

VHSRip -
Tran**erred off a retail VHS, mainly skating/sports videos and XXX releases.

  VHSRip是从零售版VHS录象带转制,主要是滑冰/体育内容和XXX发布。

TVRip -
TV episode that is either from Network (capped using digital cable/satellite boxes are preferable) or PRE-AIR from satellite feeds sending the program around to networks a few days earlier (do not contain "dogs" but sometimes have flickers etc) Some programs such as WWF Raw Is War contain extra parts, and the "dark matches" and camera/commentary tests are included on the rips. PDTV is capped from a digital TV PCI card, generally giving the best results, and groups tend to release in SVCD for these. VCD/SVCD/DivX/XviD rips are all supported by the TV scene.

  从电视(最好是从数码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捕捉)转制的电视剧,或接收由卫星提前几天向电视网传送的预播节目(不包含加密但有时有雪花)。有些节目,比如WWF RAW IS WAR包含多余的部分;"DARK MATCHES"和CAMERA/COMMENTARY测试被包含在TVRip里。PDTV是从PCI数码电视卡捕捉,通常效果最好;破解组织倾向于使用SVCD来发布。VCD/SVCD/DivX/XviD rips也都被用于发布TVRip。

WORKPRINT (WP) -
A workprint is a copy of the film that has not been finished. It can be missing scenes, music, and quality can range from excellent to very poor. Some WP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final print (Men In Black is missing all the aliens, and has actors in their places) and others can contain extra scenes (Jay and Silent Bob) . WPs can be nice additions to the collection once a good quality final has been obtained.

  WORKPRITN (WP)是从未完成的电影拷贝转制而成,可能会缺失镜头和音乐。质量可能从最好到很差。有些WP可能和最终版本相差很远。(MEN IN BLACK的WP丢失了所有的外星人,代之以演员);另一些则包括多余的镜头(Jay and Silent Bob). WPs可以作为有了好质量的最终版本后的附加收藏。

DivX Re-Enc -
A DivX re-enc is a film that has been taken from its original VCD source, and re-encoded into a small DivX file. Most commonly found on file sharers, these are usually labeled something like Film.Name.Group(1of2) etc. Common groups are SMR and TND. These aren’t really worth downloading, unless you’re that unsure about a film u only want a 200mb copy of it. Generally avoid.

  DivXRe-Enc是从原始VCD发布用DivX编码成的小一些的文件。通常可在文件共享网络找到。它们通常以Film.Name.Group(1of2)等形式命名。常见的发布组织有SMR和TND。这些版本通常不值得下载,除非你不清楚某部电影,只想要200MB的版本。一般应避免。

Watermarks -A lot of films come from Asian Silvers/PDVD (see below) and these are tagged by the people responsible. Usually with a letter/initials or a little logo, generally in one of the corners. Most famous are the "Z" "A" and "Globe" watermarks.

  很多从Asian Silvers/PDVD (参看下面)来的电影带有制作人的标记。通常是一个字母,名字缩写或图标,位于屏幕一角。最有名的是"Z","A"和"Globe".

Asian Silvers / PDVD -
These are films put out by eastern bootleggers, and these are usually bought by some groups to put out as their own. Silvers are very cheap and easily available in a lot of countries, and its easy to put out a release, which is why there are so many in the scene at the moment, mainly from smaller groups who don’t last more than a few releases. PDVDs are the same thing pressed onto a DVD. They have removable subtitles, and the quality is usually better than the silvers. These are ripped like a normal DVD, but usually released as VCD.

  Asian Silvers / PDVD是亚洲盗版商发行影片的,通常被一些发布组织购买来当做他们自己的发布。Silvers很便宜,在很多国家都很容易找到。发布Silvers很容易,所以现在有很多发布,主要是由一些小的组织发布;这些组织通常发布几个RELEASE后就不见了。PDVD和Silver一样,不过是压在DVD上。PDVD通常有外挂字幕,质量也比Silver好。PDVD象普通的DVD一样转制,但通常用VCD的格式发布。


Scene Tags

  发布文件的标志

PROPER -
Due to scene rules, whoever releases the first Telesync has won that race (for example). But if the quality of that release is fairly poor, if another group has another telesync (or the same source in higher quality) then the tag PROPER is added to the folder to avoid being duped. PROPER is the most subjective tag in the scene, and a lot of people will generally argue whether the PROPER is better than the original release. A lot of groups release PROPERS just out of desperation due to losing the race. A reason for the PROPER should always be included in the NFO.

  根据发布规则,最先发布Telesync (TS)的组织赢得(TS发布的)比赛。但是,如果这个发布版本质量很差,同时另一组织有另一TS版本(或质量更好的同一片源),那么标记PROPER被加到目录上以避免重复。PROPER是一个最主观的标记,很多人会争论是否PROPER比原始发布版本好。很多发布组织只不过因为输掉了发布比赛而发布PROPER。发布PROPER的原因因该总是包含在NFO文件里。

SUBBED -
In the case of a VCD, if a release is subbed, it usually means it has hard encoded subtitles burnt throughout the movie. These are generally in malaysian/chinese/thai etc, and sometimes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which can take up quite a large amount of the screen. SVCD supports switch able subtitles, so some DVDRips are released with switch able subs. This will be mentioned in the NFO file if included.

  对于VCD发布而言,SUBBED通常表示字幕被压进了电影。它们通常是马来语/中文/泰文等,有时有两种语言。它们可能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屏幕。SVCD支持外挂字幕,所以DVDRip用外挂字幕发布。这些信息可以在NFO文件中找到。

UNSUBBED -
When a film has had a subbed release in the past, an Unsubbed release may be released

  当一部电影曾经发布过有字幕的SUBBED版本,没字幕的UNSUBBED版本也可能发布。

LIMITED -
A limited movie means it has had a limited theater run, generally opening in less than 250 theaters, generally smaller films (such as art house films) are released as limited.

  LIMITED电影指该电影只在有限的电影院放映,通常少于250家。通常较小的电影(比如艺术电影)的发行是LIMETED。

INTERNAL -
An internal release is done for several reasons. Classic DVD groups do a lot of .INTERNAL. releases, as they wont be dupe’d on it. Also lower quality theater rips are done INTERNAL so not to lower the reputation of the group, or due to the amount of rips done already. An INTERNAL release is available as normal on the groups affiliate sites, but they can’t be traded to other sites without request from the site ops. Some INTERNAL releases still trickle down to IRC/Newsgroups, it usually depends on the title and the popularity. Earlier in the year people referred to Centropy going "internal". This meant the group were only releasing the movies to their members and site ops. This is in a different context to the usual definition.

  INTERNAL发布有几个原因。经典的DVD组织有很多.INTERNAL.发布版本,这样不会引起混淆。同时,低质量的发布会加以INTERNAL标记,这样不会降低发布组织的声誉,或由于已经发布的数量。INTERNAL发布可以正常的在组织的会员网站上获取,但没有其他网站管理员的要求它们不可以被交换到其他网站。一些TERNAL发布仍然流到IRC/NEWSGROUP,这通常取决于电影及其流行度。今年早些时候,人们把CENTROPY做为INTERNAL。这表示发布组织只向其会员和网站管理员发布。这和其通常意思不同。

STV -
Straight To Video. Was never released in theaters, and therefore a lot of sites do not allow these.

  STV表示电影从未在电影院放映过就被发布,因此很多望网站不允许STV。

ASPECT RATIO TAGS -
These are *WS* for widescreen (letterbox) and *FS* for Fullscreen.

  *ws*表示宽银幕,*FS*表示全屏幕。

RECODE -
A recode is a previously released version, usually filtered through TMPGenc to remove subtitles, fix color etc. Whilst they can look better, its not looked upon highly as groups are expected to obtain their own sources.

  RECODE是以前已经发布过的版本,通常用TMPGenc编码过滤以去除字幕,纠正颜色等。虽然它们看起来好一些,但通常不认为这是好的行为因为发布组织应该去找他们自己的片源。

REPACK -
If a group releases a bad rip, they will release a Repack which will fix the problems.

  如果发布组织发布了一个坏的版本,他们会发布REPACK来解决这些问题。

NUKED -
A film can be nuked for various reasons. Individual sites will nuke for breaking their rules (such as "No Telesyncs" but if the film has something extremely wrong with it (no soundtrack for 20mins, CD2 is incorrect film/game etc) then a global nuke will occur, and people trading it across sites will lose their credits. Nuked films can still reach other sources such as p2p/usenet, but its a good idea to check why it was nuked first in case. If a group realise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they can request a nuke.

  一个发布可能因为多种原因被NUKE掉。有些网站会因为违犯他们的规则而NUKE发布(比如不允许发布TS版本)。但如果发布的版本有很大的问题(如20分钟没有声音,CD2是错误的电影或游戏),那么所有的网站都会NUKE这个发布。在这些网站上交换NUKED版本的人会失掉他们的信誉。但NUKED发布仍然可以通过P2P/USENET传播,所以应该总是首先找到其被NUKE的原因以防万一。如果发布组织发觉他们的发布有问题,他们可以要求NUKE。

NUKE REASONS :: this is a list of common reasons a film can be nuked for (generally DVDRip)

常见的NUKE原因(通常是DVDRIP):

** BAD A/R ** :: bad aspect ratio, ie people appear too fat/thin
错误的高宽比,即画面太胖或太瘦。

** BAD IVTC ** :: bad inverse telecine. process of converting framerates was incorrect.
错误的反转电视电影TC。转换祯频不对。

** INTERLACED ** :: black lines on movement as the field order is incorrect.
移动的黑线,由于field order不正确。

DUPE -
Dupe is quite simply, if something exists already, then theres no reason for it to exist again without proper reason.

  DUPE很简单。如果某个电影发布已有,那么没有合适的理由就不因该允许它的存在。

  由于目前网上各种枪版横行,方便各位明辨。
ps. 不久前<特洛伊> <野蛮师姐>出了TC版,由上可知是从胶片直接数字拷贝的版本,推荐下载。而之前的各种枪版多是CAM版,画面就惨不忍睹了。
TOP
10#

盗版DVD知识购买全指南


一、原则:
1、 买盘用来看还是收藏?
只看的话,没必要过分追求版本!只要清晰,翻译一般即可。说老实话,用有损
压缩(ysys)方式做出来的D5片子从欣赏角度来看比VCD好多了,笔者一般片子都
买D5,看过就算,有必要收藏的才买D9,看过的片子好的再买D9,所以D5的确
是让我们多看片子节省金钱的好方法(flyerzeng语)。收藏的话,就要找好的版
本,找IFPI片基的!“真IFPI片基”:看碟片内圈上有激光刻录的小写斜体字母
ifpi编码,表示是正版生产线出来的,片基好,无读盘问题。
2、 看新片还是老片?
看新片不要着急,最开始出的几个版本一般不好,尤其是翻译字幕和目录制作;
老片子就要挑选好的版本了,要对比几个版本,像全美、金球都比较好。
3、是看电影还是攒盘?我们新手有一个误区,开始不记版本的乱买DVD无论什
么版,只要没有的就买,可恰恰这时最容易被JS欺骗,买了一堆烂版,几个月后
就开始洗牌!千万要多看碟报,不要做无为的花费。但如果你仅仅是为了看一遍
电影,就无所谓版本了。
二、DVD品种分类(作者:杨震霆于2001-8-3)
在广东,乃至全国,碟友们看DVD分三种:
一种是正版DVD,正版DVD又分三种:一区DVD、三区DVD和六区DVD。一区
DVD是美国出的原版DVD,效果最好,只有英文字幕,价格也最贵,在广东大约
220元人民币;三区DVD主要来自香港,有中英文字幕,但一般少了很多花絮,
效果也很好,大约卖200元;六区DVD,主要是国内一些唱片公司引进外国版权
出的DVD,效果稍微差一点,但是正版中最便宜的,大约卖几十元。买正版DVD
的人分几种,一种是有钱人,买正版当然不在话下了;一种是发烧友,买一些来
较声和收藏,这种人的DVD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张:《雷霆救兵》、《T2》、
《空军一号》、《铁达尼号》等等,看来看去台词都快背出来了,别人看起来有
点无聊,老婆之辈的更觉难以容忍,不过发烧友就是要来较声嘛,倒背如流的话
反倒一听就知道器材好不好,最重要的是效果,他们反而难以容忍那些女流之辈
看VCD也能看出一把眼泪来。
  第二种是一些没有包装、没有印刷的“原版”一区DVD,网上叫“Z版
DVD”。这种DVD是一些商人从一堆美国废品、次品DVD中,挑出一些还能正常
放映的DVD。这些碟都是一区DVD,没有中文字幕,一般卖20-50元一张。大部
分碟买回去除了偶尔会花外,一般还算正常,万一放不了,这些人有很多方法应
付,又是开水烫,又是牙膏擦,又是重物压,土法上马,看得你大吃一惊。虽然
时有瑕疵,但谁叫正版DVD那么贵呢,这种“Z版DVD”只要能放,效果和正版
碟无异,比翻版DVD效果不知强多少,一样看得津津有味。
  第三种当然是盗版DVD了(网上称之为D版),也是中国最普遍的碟源。早
期的DVD影碟都“盗”得很差,模糊不清,声画不同步,假AC-3比比皆是,主
要原因是片源不好,有LD版(俗称影碟版),有VCD版,甚至还有盗自电影版
的,令人对DVD片万分感冒。后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如使用DECSS)和片源的
改进(1区或3区正版DVD),慢慢出现了盗亦有“道”的DVD,让我们有条件得
到与正版相差无几的视听享受。个人认为:宁愿花大代价欣赏一部有质量的DVD
大片,而坚决不能让粗制滥造的所谓“DVD”污染自己的眼睛。盗版DVD因为价
钱便宜,D5(单碟单面单层)4-10元一张,D9(单碟单面双层)10-40元一张,假如
不是发烧友的标准来要求的话,效果也跟正版差不是很多,反正比VCD不知强多
少,所以广受DVD用户的欢迎。不过盗版碟由于碟片材质的问题,都有一个毛
病:收藏的时间不长,只有3、5年的寿命,几年后就播放不出来了,有些一年后
就放不出来了。希望有经济实力的发烧友还是购买原版碟,特别是收藏级的碟,
只有原版碟才真正有100年的质量保证。
  盗版DVD也分几种,一种是模拟盗版,即把正版DVD从播放器播出来,和字
幕机叠加加上字幕,经BET@CAM带或MPEG2压缩卡处理后制作母盘,所以这种
盗法已经是一个把数码变成模拟转制了,所以效果变差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制作
过程信号的衰减和人为的提高压缩比,勉强装进一张DVD-5上,结果数据量将大
为减少,普通画面还不易分辨,火爆动作场景则明显可以看到色斑、马赛克或出
现不流畅的情况,画面变得极差!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局限和设置不当,这
些盗版全区的DVD还会出现画面偏暗、偏色等问题,清晰度也从500线下降到
350线,这些都是在模拟转制的过程中由于其不可避免的先天制作因素而造成大
量信号衰减的结果。而音频也是模拟信号,不可能再有杜比5.1信号,至于为什
么这种盗版碟在播放的过程中会显示“Dolby digital”,是因为在制作盗版的时
候用一些软件强行把模拟信号变成了“杜比5.1信号”。我对比过正、翻版《红
潮风暴》,音频效果差很远。
  另外一种盗版是“数码盗版”,也称“DeCss碟”,效果比较好。说起数码
盗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DeCss。由于数字复制的完美性,好莱坞各大制片商对
DVD标准的复制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CSS是Content Scramble System(内
容扰乱系统)的简称,是一种防止直接从盘片上复制文件的数据加密和鉴定方
案。CSS最初由松下和东芝开发,每个CSS证书都有一把密钥,它是存储在每张
CSS加密盘片上由400个密钥组成的母集中取出来的。这样以后盘片上的密钥被
移除,证书就无效了。CSS解密算法与驱动器单元交换密钥,以生成加密用的密
钥。这一生成的密钥用来扰乱盘片密钥与影片密钥的交换。影片密钥用来解密盘
片上数据。DVD播放机在解码和播放前,由CSS电路对数据进行解密。制造DVD
视频设备(驱动器,解码芯片,解码软件,显示适配器等)的厂商必须对CSS认
证。为了使CSS算法和密钥保密,证书是极其严格的。CSS系统防止了家庭用户
利用任何DVD-R、DVD-RAM或DV之类的数字录制设备进行DVD内容的数字方式
复制。所以CSS一直被美国各大电影商看作是固若金汤的DVD完美加密保护系
统。
1999年11月,互联网的一些网站上公开了一个只有60kB大小,名为DeCSS的破
解程序,可以破解DVD Video的CSS加密,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这对于
DVD-Video八大电影厂商是一场噩梦,但对于DVD盗版商来说,则是一场喜讯,
于是市面上出现了不少DeCSS的盗版碟,DeCSS盗版碟理论上画质可以极其接近
原版碟。
  DVD源盘分几种:D5、D9、D10……,DVD-9是单面双层结构,DVD-5为单
面单层,还有一种DVD-10称之为双面单层,为了防止盗版,DVD软件生产商们
大量采用DVD-9(单面双层)方式压制正版碟片,由于目前DVD-9的生产线比较
少,即使在美国,DVD-9生产线也就只有两条,国内目前还没有正式的DVD-9生
产线,绝大多数还是DVD-5(单面单层)或者DVD-10(双面单层)的生产线,
因此,大大增加了利用DeCSS来破解DVD并进行数字复制的难度。如果利用
DeCSS来破解DVD-9格式的正版DVD碟,那么光影片部分的数据量将达5G-7G,
这么大的数据量根本无法直接复制到容量最大只有4.7G的DVD-5格式的DVD碟
中,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种:要么分两张DVD-5格式的碟来装,要么像市面上常见
另一种“有损压缩碟”(也称“YSYS碟)那样,把视频加大压缩后勉强装进一张
DVD-5的碟中,结果,数据量大大减少,画面变差。如果要分两张碟的话,并不
能简单地把DVD-9中的数据分到两张DVD-5的碟中,这将涉及到双层数据结构的
重新分配和复杂的链接问题,所以DVD-9无形中提高了盗版的门槛。因此,
DeCSS碟并非就是可以媲美正版DVD,不过也使一些碟友们趋之若骛了。
  对于MPEG-2(ISO/IEC13818)标准来说,其压缩比是可变的!也就是
说:如果源盘数据量大,也可提高压缩比减少数据量!具体我们可以用软件如
XingDVD和Bit Rate Viewer ver1.4看系统码流传输数据率,通常在1~
10.7Mbps之间可变,优秀正版DVD这个数据很多都大于7,有部分高达9.X。很
明显,数据传输率越高越好(图像信息量大!)而差劲的盗版碟这个数据(平
均)甚至不超过3!根据经验,如果数据流小于2,画面比VCD也好不了多少,
都是马赛克啊马赛克……
  现在说的DECSS,系指电影正片的解密制作
测试必需的两个软件:POWERDVD、BITRATE
可以认定为DECSS的几个条件
1、POWERDVD码率全程为9.8或者7.5;部分碟POWERDVD码率全程为8.0、9.0
等,小数点后无数值的(正片时间长度超过135分钟而且还带DTS 的D5碟可以肯
定是有损压缩无疑)
2、全程CC字幕
3、BITRATE曲线起伏大,波形振幅的幅度超过2mb,无明显下降
结合原版信息
 
 判断DECSS的软件 Bit Rate Viewer v1.4
  DECSS碟:波形振幅的幅度超过2mb;
  YSYS碟:波形振幅的幅度不超过2mb;
  模拟碟:波形有呈直线。 
二、 市面主要D5碟出版厂商 及各版本厂商优点 (感谢junmax修定)
1、全美:根据kuiboy168小结 QM 已经历好个阶段。前几个阶段市面上已看不
见了。第四阶段封面左下脚一般有“全美电影SHOW”小横幅的长方形或接近正
方形LOGO,LOGO底部有一行英文:"AMERICA FILM",封面右下脚有套着小麦穗
的“特别版最佳字幕最佳版本”三行字;封底:同封面的小LOGO,后面有“江
苏文化音像出版社发行”字样(注意:"苏"和"发"为繁体)和ISRC CN-E23-001-xxx
(数字)-0/V.J9编码;内圈总是以“J”开头,如JYF1106、JDM1127、
JTT1103 之类;碟面外圈有一长串英文:“2002 USA Films All rights
reserved.2002 USA Home Entertainment.a division of USA Films.LLC.All
rights.96306-0181-2 US Rated R.Made in the U xxx (数字编码)”。第五
阶段全美在封面左下脚变为黄色“三只眼的笑脸”LOGO;内圈号是“中文电影
名称 5”,5代表D5;其他特征与第四阶段相同。第六阶段(2002年8月15
后)全美取消笑脸和片头,直接就是正片或MENU,左下角有DVD的统一LOGO,但
VIOED确放在了下面,象个鬼脸,封面右下脚还有套着小麦穗的“特别版最新
1、3区合成版本”三行字;只能从碟面与笑脸版相同的内圈号和外圈号及那个
著名的靠近中心的白圈来判断了!再强调一下!真全美的那个著名的白圈暂时没
有能模仿的象的。不是粗就是透明!全美的新片《画魂》《活着》《阳光灿烂的
日子》(由于是在动荡期,QM马甲不像以前那样好辨,所以请广大碟友小心辨
认!)
优点:制作一流,字幕较好,选片也一流,片基在d5里面也是一流,但无IFPI片
基,基本都是数码版,品种多以名片为主;只要一出d5,基本就是市面最佳d5版
本,值得追捧。真QM也不是每个都好的,比如《深入敌后》50-58分钟画面有
抖动,注意挑选。2002年8月时全美片基质量下降,10月又重新恢复较好片基及
标志性笑脸。
2 、走私正版私版(又称联合):有很多香港,台湾正版线的产品流入内地,这些碟
片基一般较好。
寰宇(又称联合):早期有FIVE STAR银匡,中期上方有一个黄色的DVD LOGO,
银匡,新版背面有黄色带黑的联合制作LOGO,还有的外片用寰宇的原版封面,
片面为套银印刷,十分漂亮,上有寰宇的LOGO,碟面外圈“寰宇镭射射击录影
有限公司”,还有一种亚膜印刷的,盘芯有CDVD5536M和D-UL-D-XX,还有一
种盘面为单色印刷,写着CDVD。特点:IFPI片基,港片居多,国语音轨,片基
D5最佳!
联合:联合封面好,都是ifpi,都是3区字幕,出碟量不大,中等,一出基本就是
市面最好d5,比如小岛金婚,天使爱美丽等。值得购买。。。不过制作水平不是
最好,经常会把多余的花絮,字幕,声轨压入d5,造成正片d5压缩加大,而且在
选片上比较大路,没有挑一些别人没出过的来出,基本已洗牌为主。不过联合很
多有可能是jq和qmd9的d中d,同时新片也有很多枪版。希望改进,必成大气。
(地板@练功中补充)。洲立(iVL):封底标识为"内蒙古音像出版社"且上面有"金星
"(中缝也有)的内装多为私版
美亚:碟面外圈“美亚镭射影碟有限公司”.
得利(DM):“得利”公司是台湾一家正版公司。封底的封底标有“总代理:得利
国际影视股份(中国)公司”(现在没有)Logo为“DM”;碟片的“实力宝典”字
样。现在封面左下角和中缝封底和碟面的Logo都为“DM”。特点:片基好,早
期出的正版碟多为模拟,现在所见很少。
3、先锋或“M”版:先锋版改为不知名“M”版,M版早期一般在封面的下部都
有镂空的M标志,中缝的编号是M-XXXXXX;复出后的M版中缝编号改为
MD-XXXX,镂空的M标志在一些港产片中也没有了。现在封底有的标识为"歌泰
音像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字样(有的没有),中缝和碟面有“MD-XXXX DVD5"或
"M-XXXXXX"字样,有的碟面标识为"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碟面内圈编号为
“MD-XXX 片名”。特点:片基一般,有时也会有ifpi或者不错的片基,字幕不
错,制作优良,数码为主,选片优良,喜欢出经典港片和一些不是主流但是很好
的西片;M版为硬纸版,印刷十分精美。
4、河北音像版:三折叠的硬纸壳包装,封面印刷精美,盘卡在里面,盘面“河
北音像出版社” ;有成品硬纸套包装也是新M版。特点:IFPI片基,字幕一般,
质量尚可,但不方面取碟,盘面装袋时容易划伤。
5、星光(金凤):封底有“时代华纳(或米高梅等)电影公司提供版权星光(国
际)香港影业娱乐有限公司出品,地址:九龙……”和"半岛音像出版社出版发
行";有些在盒子的中缝,有“XG-XXX”字样。早期盘面有:“彩色印刷自选多
种隐藏字幕或英文欣赏之教育篇,辽宁文化音像出版社”和"半岛音像出版社出
版发行"还有"福建文艺音像出版社皇牌影视出版发行"和“XG-XXX”字样后变为
“武警广东音像汉声出版站内部播放”;现在星光的封面上已经没有那些乱七八
糟的字样了,从封面上已经不能看出是否星光了,有的封底还有“…… 星光
(国际)香港影业娱乐有限公司出品……”,只能从碟面上印着“广汉武内部播
放”和“XG-XXX”来确定,这就牵扯出下一个问题!真的星光碟面上“广汉
武”下面有一组3位数字“XG-XXX”,打头的肯定不是4,换句话说4打头的肯
定是世界电影的!特点:选片还是很水平还不错,就是片基时好时坏,出碟也很
慢,盗别的厂商为主,模拟多,品种中等;大家可以认准星光的ifpi片基碟购
买。XG前段时间中刀后,已经全面退出市场,并将其所有资料和作业线均卖给
一位新入市的D商!打着“金驼”的原XG产品均不出奇!原来XG和XJ一样已经收
山了!(SPICEKYO 补充)
6、碟宝:新版封面以蓝白为主色调,封底左下脚圆圈里面大写镂空“亚”字
样!封面左下脚有“D5”特别制作字样;盘面:大写“亚“字,和“版权所有影
音标准影视国际有限公司出品环球影音公司提供版权特别制作效果”等字样。特
点:片基不好,字幕一般,数码为主,品种少;;现在的片基还行!碟宝做的盘
爱把片尾CAST删去,使影片不完整!
7、南星影视版:据说是以前的金d奖。封面左下脚有一个方型LOGO,里面“南
星影视”,老版印刷,制作很差,新版印刷精美,新版的部分用IFPI片基,注意
据说听取了华度斑竹得意见,将封面上的南星logo去除掉了,这样更对封面爱好
者的胃口,其中缝的编号为B01-XXX。封底和碟面有:“西藏国际文化影视公
司出版发行 ISRC CN-XXX-XX-0XXX-0/V.J6 DVDM-0XXX”标识。新推出了硬
纸版,四周为金匡,上方为“THE BEST HOME VIDEO”。特点:片基一般,还有
出片较慢,爱出动画片,南星的卡通片绝对是现在d5中的一流货色,盘面柯式
印刷,看到就可以买,部分IFPI片基,字幕一般,质量尚可。
8、碟中碟:封面:“特别版,最佳字幕最佳画面”“DZD”字样;中缝下方有
“碟中碟”字样的碟号和COLUMBIA的LOGO;盘面:彩色印刷“DZD”字样,和
“中国商务音像出版社”。新的在封面左下角有一个圆圈里面一个“18” 。特
点:片基不好,字幕一般,数码为主,品种少,以出版一些稀有品种文艺片为
主。
9、WC版,金银套边封面,上面中央“WIDESCREEN COLLECTION”字样,有的
中缝有“21100MNWS”,简称WC版。也称厕所版,也有硬纸壳版(有的加入笑脸
明显仿全美笑脸)。特点:再刚开始获得大家好评的时候,突然走进了烂片基的
时代,后来又改成出元宝利的ifpi走私碟了,现在烂片基,模拟不少,字幕一
般,不推荐;如果看到是ifpi的硬纸壳版,一般可拿。
10、碟皇:封面上下分别有紫色的边有“DIGITAL SURROUND SOUND”字样。
另外有“全新D9转D5解密数码还原版本”的银色大LOGO!封底:宁夏文化音像
出版社发行或新疆……或江苏文化……字样。盘面:白色盘面,江苏文化音像出
版社。最新的马甲是盘面上是“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新版封面为金黄色
MGM标志。特点:老片,烂片的选片路线片基差,字幕差,数码为主,新片
多,如果喜欢老片,又对dh的片基可以接受的,可以选购dh的老片,老片基本
是原版自带中文字幕。
11、星际(该碟商已死,死前将母版卖给别人):封底有的是“新疆或海南音像出
版社发行”新版没有任何中文字样;盘面:彩色印刷“版权所有:台湾标准影视
国际有限公司出品”字样;有大写“.Z”字样。有的盘封底无任何出版商字样,
碟面及自片头有“标准”字样。特点:片基好,字幕一般,数码版为主,品种
多;
12、日月影视:封面SUPERBIT,左下方红色日月影视LOGO,也有在正下方为兰
色日月影视LOGO,盘面印刷糙,有日月影视的震撼片头。特点:D中D多,模拟
多,枪版多,片基次,不推荐!
13、假碟圣版:封面右下脚有黄色方型“碟圣”字样LOGO。封底:吉林文化音
像出版社。特点:模拟多,D中D多,不推荐。
14、碟圣(又称时代、银声音像版):老包装封底特征:有“宁夏文化音像出版社
出版发行”字样,碟片特征:一般有“碟圣”字样,新包装封底出版商有时是
“亚洲华人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地址:台北市XXXX”等字样,有时是"时代国
际",碟面印有"碟圣"标记,后换成了金星形状的LOGO。特点:制作认真,基本上能
还原原片的质量。银声音像版:封面上面有“WIDESCREEN”字样,盘面是银声
音像出版社。……封面又加上了全美笑脸,碟面印刷一般,出版社为长春电影银
声出版社,盘面都不干净,怀疑是漆压的!。特点:IFPI片基!字幕一般,不
错。
15、金装影视:封面白色封面,左下脚有“D5”字样;盘面:台湾金装影
视……字样。特点:片基一般,字幕一般,模拟多,动画片多。
16、飞龙:封面白色封面,上面有SUPERBIT字样,左下脚有“D5加中文花絮”
字样;盘面:台湾金装影视。台湾影视公司。台湾嘉宝影视公司。还有的封面上
部有"WIDESCREEN"字样,下部有"D5加中文花絮"字样;还有两个牌子,一个是美
星,左下角有兰色“美星”LOGO,该版爱出模拟版和下载版,盘面同飞龙D9一
样,D9字样变成了D5字样。还一个是嘉美,该版爱把飞龙的D9转成双D5,带中
文花絮。封面上面有PARAMOUNT字样,左下角有兰色嘉美LOGO。盘面同飞龙
D9一样,D9字样变成了D5字样。特点:片基一般,现在比全美的片基好(2002
年9月)字幕一般,模拟多,动画片多,D中D的多,自己的少,凡是飞龙自己做
的版,盘芯边上写着飞龙影视字样!不过,飞龙也有爱删片尾CAST的毛病。
17、SUPERBIT版,就是飞龙的D5,不用买烂片基。(还有D9的也有这个版,注
意我们不谈D9)特点:烂片基,模拟多,字幕一般,不推荐。
18、贵州东方版(辉煌影视):注意!这个贵州东方不是原来“星际”的哪
个!是一直制作音乐碟的JS!现在开始制作电影。盘面为简体“贵州东方出版
社”字样!繁体“贵州东方出版社”和南星影视根本就是一个DS。日本片爱用
西藏国际文化影视这个名称,封面有M的绿色LOGO。封面全部压模印刷!特点:
IFPI片基!字幕不错,尤其是音乐碟和动画片推荐购买;简体贵州东方(辉煌影
视)老出拿VCD版或者台湾自制的LD转制DVD模拟版的日本动画片,繁体贵州东
方的动画片还可以,但贵州东方的非动画片有很多模拟烂版,买时要小心!
19、综艺影视版:封面左下脚和盘面右边有“综艺影视”的小LOGO!橘黄色。
现在改为拼音ZONGYI,在封面的中封。特点:老片不错,片基一般,字幕一
般,不推荐购买。
20、安徽音像版:盘面安徽音像出版社,柯式彩色盘面。特点:IFPI片基!字幕
一般,质量不错,但挑DVD-ROM。
21、皇牌影视:炒老电影,盘面有“内部播放”字样,福建省文艺音像出版
社,皇牌影视出版发行。特点:片基差,字幕一般,质量一般,不推荐。
22、金艺电影版:出了不少港片、韩片,封面左下脚或中缝有“金艺影视”字
样。特点:选的片子也不错,片基差,字幕一般,港片多,如果你能挑到顺利读
完的,又喜欢港片的可以考虑购买;质量差,不推荐。
23、金鼎:封面左上角有一个金黄色的“鼎”旁边是“the movie show” 封底
有繁体:“辽宁文化音像出版社”,盘面:“辽宁文化音像出版社”。特征是封
面和碟面有个鼎,如果没鼎那么看内圈号有JD字样。新的封面左下角有一个DVD
LOGO被一个类似中央电视台CCTV早期的台标包围,盘面为安徽;内圈号为
"LSM-XXX 片名"或"片名 LSM-XXX"。特点:IFPI片基,字幕尚可,质量不错,
封面设计不好,画蛇添足;喜欢出港片和新片,特别是新片,一出就是市面最
佳,同样值得购买。
24、金球:封面后下方有金球的小LOGO,盘面印刷粗糙,碟面有“DF-XXX”的编
号,内圈号为"DF-XXX 片名"。特点:片基一般,片子好,翻译好,包装烂、碟面印刷
烂.出盘少,简直跟D9不象一个D商出的,不好买!
25、金峰:三折硬纸壳版,新上市的D商,封面右侧正中卡口处有“金峰”字
样,三座大山的LOGO !封底面均有该片演员介绍,制作认真。碟面印有“国英
双语”,内圈为"片名"和">>>>>>>>>><<<<<<<<<<<"图案;内包装是一个绿色的印有
“金峰音像”正反面装碟的的CD塑料套。本地的D商现在有些担心金峰国语版的
大规模上货会导致其他牌号的旧品种积压,开始把这种节目套入黑盒中上架,导
致一般人无法一眼认出这个比较有潜力的版本,因此碟友选购的时候请注意中封
有“JF-008”的固定编号。专为碟友设计的取盘膜,其实很爱划盘,拿时要特
注意。它的成品装里面根本不是一个薄膜套着碟,而是一种更加大的带着无纺衬
里的方形碟套,这种是使用于CD宝中的那种单页,上面都有装订留着的洞,在
那里还烫着金峰二字。只有发裸片装的金峰D5才使用薄膜套。特点:首批上市
影片盘面印刷精美,封面柯式印刷D5第一,片基要挑,选片保守没有新片,全是
市面上多年来的长销品种和影片超级大片,影片中以每片均带国语音轨为特别卖
点,但正片能做成DECSS的为加入国语配音、花絮而牺牲画质做成YSYS,定位大
众阶层,这种方式还是个问题。制作态度值得肯定,但有些片为D中D,只不过D的
是国内一些D商的D9。以后上市新片印刷、片基质量均有下降。
26、假笑脸全美:左下脚的笑脸比真的大,有的小麦穗在笑脸下面,后面没有
江苏的字样,新版有所改进,笑脸小了,后面加了“江苏文化音像出版社发行”
字样(注意真QM"苏"和"发"为繁体),有的封底有“江苏文化音像出版社发行”字
样。盘面印刷粗糙,有的圈内印有非买品字样,有的外圈号没印完整,没有真QM
外圈英文关键码“the U xxx”。特点:D全美为主,自己也出片,片基差!
27、黑全美电影:封面上有“COLLECTOR S EDITION”字样,封面左上方有黑dts
标识,真QM没有;左下脚和后面“全美电影SHOW”的LOGO标志发黑,模糊不
清,略成正方形,LOGO底部没有真QM那一行英文:"AMERICA FILM";封面与碟
面上的“江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字样后的编码变成了“ISRC
CN-E23-002-xxx-0/V.J9”(注意其中的“002”,与真QM的“001”不同);
碟面外圈是"2000USA…2001USA…"真QM是"2002USA…2002USA…"。盘面
靠近中心无白圈,反而是透明的,印有“ifpi H2 11”字样或号码烫掉了,不知
是真ifpi盘基还是假的。特点:爱D星际的盘,片基差,假QM也不是都不好的,
比如《天使爱美丽》画质就不错的,虽然部分段落是YSYS,但很多是枪版、mn
(模拟)版,不推荐!
28 、100TOP MOVIE INFO FOR FANS:封面上方为兰色,有100TOP MOVIE
INFO FOR FANS字样,左有派拉蒙的LOGO,右有哥伦比亚的LOGO,盘面为江
苏。特点,出片少,D中D多,有IFPI片基的,片基好。
29 、BIG MOVIE 大电影版,套蓝白色封面,上面中央英文:BIG MOVIE!特
点:基本都是模拟的,和以前星光一样的片基,不推荐。
30、ZHONGXING:这家公司特爱换马甲,经研究有三个以上。
IN FINI FILM :封面顶部为WIDESCREEN DIGHT DVD(黄
色)SIGNATURESELETION小字,字下面是IN FINI FILM 兰色大字,还有一种没IN
FINI FILM 兰色大字。特点:片基不好,爱出港片。
MOVIE FLASHES:顶上有“MOVIE FLASHES”字样,底下有特别制作完整版字
样,有的盘面印刷精美。特点:片基还行,专D别人的好版。
POWER DVD:上方为WIDESCREEN DIGHT SIGNATURESELETION ,英文下有
POWER DVD大字。盘面印刷精美。特点:IFPI片基。片基好,片子多为D中D。
31 、名典影视:封面有左下角有名典影视的LOGO。盘面是福建省文艺。特点:
片基一般,字幕一般,爱把片头打上杜比标志,把DVD的菜单汉化重做,不推
荐!
32、数码还原:三折硬纸壳版厂商,右侧开口处有粉红色数码还原标志,盘面
无任何标志。特点:片基一般,有时差,字幕一般,印刷差,爱D别的厂商已出
的文艺片,老片等,不推荐!
33 、世界电影这个流氓的D5盘,有好几个马甲:就是原来的“宇宙制作”版;
早期封面右下脚“绿色世界电影”LOGO,封底:成都文艺音像出版社,盘面一
样。碟片的碟面特征为:中英文片名,无出版社标志,碟片上仅有一方框,内有
四格,一为杜比公司图标,一为5.1声道图标,一为1区区码图标,一为DVD碟
图标。 “largeland movie”:左上角有大个黑色的“MOVIES”字样,嵌在其
中间的是白底的“LARGELAND”字样;
仿星光的盘,编号4XX的广汉武都是世界电影!做假冒的IFPI盘。
仿碟皇的金色框封面(上部图案是狮子,碟皇图案是电影胶片)
仿碟宝infinifilm封面(封底有哥伦比亚标记,碟宝中缝和封底有“亚”字标记)
正常无框封面(如法国情人续集)
WIDESCREEN DIGHT DVD SIGNATURESELETION :封面顶部为“WIDESCREEN
DIGHT DVD(被一个彩色科技的标志包着,比CCTV的标志多了两圈)
SIGNATURESELETION ”,中封编号13XXX。
特点:自杀片基极差(所谓自杀碟,就是采用劣质反射银涂料做成的DVD光碟,
成品经过一段时间后,涂银层出现氧化黑块,并逐渐扩大氧化黑块面积。这种碟
一经出现氧化现象,并宣告这张碟玩完。),选片优良,字幕一般,制作垃圾,
经常出模拟,质量极差,强烈通辑!
34 、精品:是世界电影老板的兄弟干的,和世界电影还不是一回事,两家各干各
的,中缝有“精品”的字样,也有的封面上部为"WIDES CREEN"字样,中间有"精
品"和皇冠标识;有的碟面也有" 广汉武内部播放"“XG-4XX”字样,注意打头为4
和星光区别;片基、印刷质量与原世界电影有很大改进,出片以数码版为主、新
片多,片基不错,值得购买。
35 、超薄精装:硬纸壳包装、标称:“安徽文艺音像或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并
号称为“超薄精装”的DVD-5格式的D版,这种所谓的超薄版D5实际全部系DVD
生产环节中的半成品,只完成了刻录的一半工序,而没有使用粘合和封闭数据
层。这种半成品的D版由于重量过轻,会对播放设备的造成损害,同时镀膜的数
据面因为完全裸露在空气中,一则,任何细微的磨损都会造成数据的不可逆损
害,二则,氧化将不可避免,这些碟比前段被全国通缉的世界电影的D5品质更
加糟糕,手段更加恶劣。。。为了避免更多碟友上当受骗,特此通缉这种硬纸壳
装“超薄版”D5。
36 、PALM版:三折硬纸壳版,封面右侧正中卡口处有“PALM”字样,有说是
《世界电影》的新马甲,安徽文化,特点:以出另类的文艺片为主,选片子的眼
光还算不错,可是它的片基竟也是跟《世界电影》一样的垃圾片基,使用超量含
铁成分,不变黑才怪。非常差,字幕一般,印刷差,不推荐!不要成为第二个
《世界电影》!!!! 现在的片基改过了,片基不错,但谁知道下一批又怎么样呢。
37 、动画世界: 三折硬纸壳版, 中缝上部有“ 动画世界 ”4个字,中缝下面
统一格式的编号“ dvd-xxx ”皆为台湾盗版碟,金盘, 哎,想想有的游戏店开
价d5-17元,这个版本能出来真是造福大众了。由于是台湾盗版,所以画面素质
参差不齐的。(要命的瘦子)。
38 、金驼:包装:三折硬纸壳哑膜包装,手感好!除封面主标题外所有文字
均用金色印刷,封面扣上有“金色骆驼”logo和“金驼”标识。封面封底还原都
不错,没有因为加中文介绍而去掉原版封底印的内容。选片:主要以洗牌片和主
流商业片为主,有不少d中d, 《乱世佳人》是星光D中D,《艳舞女郎》是全美D
中D,《大开眼界》是碟宝D中D;有些以前没出过的,虽然内容不太合我口味,
但这些片都是一张D5就可以做出所有内容的,这点挺好。类似这样的美版一、
三区片还有很多(其中不少原版D5里就有超过30min的花絮),往这里面去选
片是个正确的方向,D5市场仍然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制作:不错,两张三区
d5都是直灌,几个d5做不下的只保留一条主要音轨(除天空之城),并且都在
4.3GB以上,用足了容量。片基:大部分是以前星光版常用的ifpi C206之类,碟
面四色丝印,盘基一般,读碟流畅,但是有气泡,以后就难说。(bigchill)
 
三: dvd碟的寿命问题
  坛中有人多次提到dvd碟的寿命问题。记得我92年买的第一张cd(盗版¥80
嘿嘿),前些日子翻出来还可以读!没问题。照道理讲dvd应当比cd寿命更长,
影响碟寿命的主要是反光金属镀层的氧化问题,cd由于结构的原因,反光层尽挨
着保护层,如果保护层遭到破坏或者制作中质量粗糙有可能在几年中实效。而
dvd克服了cd的这一缺点,dvd是半层结构,不论d5/d10/d9/d18数据层都是在
中间,所以dvd的抗破坏性能要大大好于cd。
  因此,保护cd主要是不要使背面损坏,正面相对好一点。dvd则相反由于数
据密度的增加,正面的污点会使得误码率增大。
  另外:D版和正版在用料上根本没有区别,根据曝光的盗线来看,主要是中
南地区的情况,设备先进程度连先科都比不上,所以D版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员
工”的素质问题,如:机房的洁净程度,操作工艺,地下工作的特点等等。
  况且有些盗版就是象“先科”这样的大厂来料加工的,该厂商早就上了美国
国会的黑名单。
  
四、怎么判断片基!(阿图)
片基:简单说就是DVD载体,制作承载数据的媒体。其实就是那个塑料片!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片基不好或好什么的!
现在请你拿到一张全美的盘(有1区正版也行)……开始讲:
1:先看数据面不看印刷面
将碟片对着太阳光,一看碟片是否透光,二看正面的图片是否透显到刻录面。如
果发现有透光现象和正面图片透显到刻录面,这张碟片肯定是劣质品。同时,如
果碟片刻录面上出现微小的凸起状物质,也属于不正常现象,会影响观赏质量。
对着光源看盘面有无水纹,好的一般没有;
看有无圆丘状的火山口?好的没有;看有无划痕。
有无(JS常说的不碍事的)“花点”就是他们装盘或出生产线时的磨损痕迹,一
般不影响观看,但不利于收藏。
看盘中心没有数据白色的部分!
DVD是两层粘合的所以,看白色部分有无黏合剂的残留(烂的片基有的看的出
有)
再看刻有电影名字的部分注意:看一圈,有无粗细不均匀的情况(这就是所谓
“偏心”具体看本栏目的《偏心简易识别法》)偏心的不好!(80都偏,大多
数看不出)
再看边缘数据一圈!有无数据不完整,缺少的部分。
2:拿起片看
仔细看片基粘合的中缝(竖着拿盘)
看一圈,看到中间有粘合的逢了?胶合层有肉眼可见气泡,算是气泡碟。
注意看左右(上下)两层是否厚度均匀!一般不会均匀,正版均匀!
看粘合接逢是否有大量的黏合剂溢出或盘片腐蚀的痕迹
注意:少量的光滑的溢出和腐蚀没关系,正版也经常这样。
3:该摸了
先摸盘外圈,是否光滑,无明显的凹凸起伏的感觉?烂的一般手感很差。
有无毛刺儿,剌手的感觉!好片基很光滑细腻,
再摸内圈(注意不要老用手指插进去转盘玩)
和外圈一样,光滑和细腻否?剌手否?
再用手窝一下盘,好片基硬度适中,比较坚挺,比较厚实;烂的很软很薄。
4:最后看一下外观
有无破损和脏东西附着在盘面上。
全部通过后就明白什么叫片基了!
简单说就是这个塑料片做的好吗!
其实大家拿两张盘对比一下就知道什么叫好与坏了
就用QM和世界电影比较吧!
明显QM的做工比较好!但和正版比还是差!

五、 关于新片出DVD和枪版的问题
先明确三个概念,“电影版”分枪版和胶片版,“枪版”:指电影院偷拍的VHS
翻录制作的DVD;“胶片版”:只通过电影拷贝翻录的DVD;“DEMO-VHS版”,
非数码复制的产品,画质较差,常见画面右上角有数字或英文显示; “下载版”磁
转胶后或用DV拍摄的,直接解密,放上网络服务器,提供下载观看,有的甚至
是MP4格式。
一般来说,胶片版比较清晰,但决达不到DVD的效果,下载版是可能缺少部分花
絮、字幕不佳等现象的数码版本。现在好多奸商比较懂行而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
德,会告诉消费者是什么版的!枪版坚决不要买!胶片版要是着急看,还是可以
买的!
一些奸商经常欺骗消费者说,这个是“DVD”版或“碟”版,以骗取消费者的钱
财!这里告诉大家最简单鉴别新片是不是DVD的方法:
1、新片的出版程序:与电影同步的电影拷贝(胶片)---一个月左右出
VHS----4个月到6个月以后才出DVD!!!所以对于新片最少要等美国影院首映
5个月左右才可能出DVD!刚上映的新片不可能有DVD的!DVD碟的一般制作规
律是这样的:与电影同步上映时做一些枪版或是胶片版碟等;在原版DVD发行前
1个月左右,神通广大的D版商已经得到有毛病(可能缺少部分花絮,字幕不佳等现
象)的数码版本的DVD源,制作出下载版DVD碟;有了DVD原版以后即开始做
DECSS(数码)D5版碟,只有当D5碟因容量小装不下一些长片子时才会选择YSYS
(有损压缩)的方式,或者干脆做成双D5或D9碟就行了,这当然和D商的制作水平
和设备紧密相关,也有个别的D商把可以做成DECSS数码碟的做成了YSYS(有损压
缩)碟甚至是模拟版碟,可以做成D5碟的做成了D9碟,这种D商就要通辑了!记住
只有DECSS(数码)碟和YSYS(有损压缩)碟才能称为“DVD”版或“碟”版。由于
个制片厂出版规则不同,什么时候出原版DVD,请大家多来论坛看谍报或到相关
网址查询!
2、老片的鉴别方法: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经典老片,根本没有出DVD!像E.T,
夺宝奇兵系列,辛德勒的名单等。所以有时市场上会出现个别版本的DVD,他们
都是奸商用LD或VCD甚至VHS转的!一旦发现类似情况,请及时到有关网址查询
是否出版DVD,或向大寒、flyerzeng这样的权威询问,否则,买回来会很郁
闷。
3、提供两个网址:
查一区DVD出版情况:
http://www.amazon.com/
http://www.dvdexpress.com/
查二区DVD出版情况:
英国:
www.amazon.co.uk
www.blackstar.co.uk
法国:
www.amazon.fr
www.dvdfr.com
查三区DVD出版情况:
http://www.dvdasian.com/
http://www.dvdinfo.com.tw/www/index.php
http://store.fivestarlaser.com/cgi-bin/eco...tml?id=NWvNJhBD
4、关于“胶片版”和“清晰版”和“下载版”
概念:清晰版:是指将原始拷贝制作成数码形式储存在电脑上,以MP4的形式保
存,然后以MP4格式的文件进行压盘。特点:没有胶片版的影院感受,一般为
BOB格行扫描的视觉效果,有闪动感,比较清晰,假5.1声道。。“下载版”就
是从ASP上下载一些MP4格式或其他格式的文件压缩的盘,锯齿和扫描线明显,
绝对比DVD差几个档次。
对于新入门的朋友,基本无法看出与DVD的区别。还是那个办法,就是看碟报,
新片出了不要着急,等真正DVD出版后再说,当然,你要是对效果要求不高,看
内容还是可以的。
其他专业问题就本栏目往前翻!把30多课全学了!选修课也看了!都看懂了,
基本就是老鸟了!
六、D5和D9的区别: (木头人1)
D5:所有D5都是单面单层,容量4.5G左右(也就是130分钟左右的内容)。如
果一张D5版本的电影内容是完全DECSS/直灌的,那它的画质和D9是一样的(当
然D9也必须DECSS),如影片《速度与激情》、《古墓丽影》等都能DECSS/直
灌,画质和D9是一样的。刚入门的新手大多有个误解,认为所有的D9画质等都
比D5好,这是不正确的。如果一部影片的长度超过D5的容量,那它做成D5就只
能有损压缩了(压缩画面部分,音效还和原版一样),相反D9因容量大于D5则
能全DECSS/直灌。如影片《盗火线》、《珍珠港》、《巴顿将军》等,这些影
片长度都在170分钟左右,D5只能有损压缩,要收好版,只能拿D9。
D9:D9有单面双层、双面双层...等格式,通俗地说吧,一层就相当于一张D5的
容量,一张单面双层的D9就是两张D5的容量(7.8G左右)。因D9因容量大,一
般影片都能全DECSS/直灌,而且还能做进很多花絮,能完整地还原原版的风貌
(前提是D版必须制作得好,而目前大多数影片D版都未能完全复制原版的内
容)。一般D9压缩正片的原因:制作软件无法正常读入素材;集成OST或者花
絮,超过D9容量,必须压缩正片,后者只有在金球的个别碟中见过
怎样辨认D9和D5:
D9:从碟内圈编码处能看出是双层的,且一正一反(镜像字样),如果你有设
备,可测试容量,都应该大于5G。
D5:碟内圈编码只有一层(正面),容量小于5G。市面上90的碟都是D5版
的。
价格:D9:18—20元 D5:6元
七、 作为一个看D版DVD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用ROM的一定要看):
1、自己的机器对应那些版本,比较流畅!我的345就对飞龙和金艺不行!其他
通吃!所以某些不适应自己机器的版本就不要买!
2、D版DVD别指望和正版一样所有机器通吃!
3、谍报员的推荐只是在他们自己机器上的效果!与其他机器无关!别乱骂!
4、ROM一般比较烂,骂人的大多数用ROM!
5、自己的机器也许老化了,和游戏机一样光头老化了就不好读盘了。
6、盘不好读,你的机器和盘的版本各有50责任。
忠言逆耳:等先弄明白了什么叫D版DVD在来骂!先换了自己的机器行吗?跟我
似的坚决不买某些版的碟行吗?别,人家推荐什么就买什么!自己好好学!弄明
白D版DVD的好读与否和自己的机器是有直接关系的!!要骂就先骂自己的机
器。别动不动就骂谍报员!多积累经验后,自然会游刃有余,不再会中枪了。哈
哈,祝大家买到称心的盘!待续……

现在大家对D9的兴趣越来越高!为什么?更清晰?音轨更多?花絮更多?这些
都是特点!但市面上的D9良莠不齐(其实D版谈不上什么良不良的),下面把市
面几个主力D9牌号作个简单介绍(有的DS马甲多,不可能太完整),但要提醒
大家的是:D版质量和寿命没保证,个别牌号还挑机器,所以如果你不是银子丰
富,经验多,还是不浪费为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