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党】他们之所以爱模拟的声音 [复制链接]

1#

黄子佼:享受黑胶的慢活与仪式感


姓名:黄子佼

职业:主持人、艺人

音乐收藏年资:30年

我收藏黑胶、录音带、CD的情况可能跟别人不一样,我很早就当电台DJ,那时候会收到很多公关片,可能A面是林强、B面是陈升,封面上面都还会写着:「给黄子佼」,都是拿来播放用的,多数DJ会丢掉这些公关片,但我还真没丢,现在一摆就是30年,看起来好像是收藏,但其实都是我吃饭的家伙。

当代要听音乐太简单了,手机滑个几下就可以轻松听,但可能我就是恋物、怀旧吧,偏偏就喜欢听播起来有点复杂的黑胶。喜欢黑胶的人多半都被它饱满的声音吸引,很多同好都会说:「听过黑胶,真的回不去了」,尤其再用真空管听,会羡慕以前的人就有这样的享受。


(照片:黃子佼提供)


我很享受听黑胶带来的「仪式感」,盖子打开、放唱片、擦拭黑胶、放唱针、按Play键、听完A面再换B面,这种一连串的动作,让我慢活了起来,尤其当科技越来越发达,反而会想追求纯粹与真实,这算是一种物极必反吧。

喜欢黑胶还有一个原因,早年很多专辑,现在只有在二手黑胶唱片行才找得到。比如说,台湾有一段时间有很多爱国歌曲,象是凤飞飞、高凌风等歌手都有唱过,但这些不可能复刻成CD,KKBOX更不可能买版权,那就只有黑胶才能听得到。有一次我还在福和桥下的跳蚤市场,找到12岁陈淑桦的黑胶唱片,12岁的陈淑桦耶!这应该比拥有「梦醒时分」的黑胶更酷。


(照片:黃子佼提供)


我也收藏很多卡带,两年前整理了一批,原本准备要丢掉,丢之前突然转念,想了一下:「我真的要丢吗?里面有乔治麦可(George Michael)、玛丹娜(Madonna)⋯⋯都是国中时候买的」,后来舍不得丢掉,一直放到现在,有时候工作很疲惫,就拿起来看一看、听一听,都是很好的回忆,我从音乐里面得到很多满足。

不过我收藏的东西太多了,不只这些唱片,还有公仔、画作、古董、杯子等等,这几年发现家里快没空间可摆,但2017年6月我做出一个决定,「要用一整间屋子摆放音乐软件、硬件收藏。」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搬家、整理,一边整理也发现好多宝,有网友称我为「黄馆长」,觉得我的收藏足以开一间博物馆,但这些都言过其实了啦!

我只是觉得,这些音乐创作都是一种文化,而我收藏的这些音乐,都是我参与过的历史,也许老了之后,还能从这些音乐里,找回逝去的青春。



萧青阳:被黑胶唱片设计吸引


姓名:萧青阳

职业:设计师

收藏年资:30年

不知道我这样谈不谈得上收藏,只是我出社会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上华唱片(华研唱片前身)设计黑胶唱片封面,还记得我设计的第一张唱片就是高胜美的专辑。设计黑胶唱片大概3年,音乐载具也慢慢转换成匣式录音带、卡带,坦白说,一开始我真有点不习惯,突然从31平方公分那么大的黑胶封套,缩水成那么小的封面,还真的有点不适应。



照片:萧青阳提供


不过我从小就喜欢音乐,爸妈在家里也都会放黑胶,只要听到沙沙的「炒豆声」,就知道妈妈又要放黑胶了!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带点杂质的声音,那个感觉让我回到小时候。

在我学生时期,听音乐就象是种休闲娱乐,同学或是男女朋友约会,都会去逛唱片行,那时候的唱片行反而象是一个社交场合,不像现在,大家都不太逛唱片行了。那个时候只要有钱,我就会拿去买黑胶,学生时期比较叛逆,只买西洋或是英国的唱片,感觉自己很酷、很厉害。



萧青阳设计的高胜美唱片。(照片:萧青阳提供)


那时候西方黑胶唱片的设计,多半是以摄影师的作品为主,他们会把歌手拍得很有个性、很有态度,这也影响到我后来的唱片设计,觉得唱片设计就是要能表达出这个歌手的样子,或是这张专辑要传达的理念、想法。

说来也奇妙,每年都会有一家媒体来采访我关于黑胶的收藏,每次都让我重新回想为什么喜欢黑胶,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黑胶连结了儿时的情感吧!就像这几年每回去唱片行,只要发现有黑胶,我还是可以在里面待上一天,陶醉在黑胶的世界里,那种感觉很过瘾。


刘怡芬:乐在二手黑胶唱片挖宝


姓名:刘怡芬

职业:翻面映画(B-side)电影发行公司创办人

黑胶收藏年资:11年

我成长的时候没有赶上黑胶年代,唱片行已经全面在卖卡带和CD了,直到我出社会以后,在诚品音乐馆上班,那时候诚品办了第一届黑胶文艺复兴运动,才开始大量接触黑胶。


劉怡芬,旁邊是她最愛的王傑黑膠(照片:劉怡芬提供,攝影:美雲)


记得我买的第一张黑胶专辑是Bob Dylan的精选集,这张精选辑分成上、下两张,虽然我只买到第二张,不过我觉得很幸运,因为第二张附赠一张很漂亮的Bob Dylan海报,那时候就被黑胶唱片有大大的封面设计给吸引,还常常把黑胶封面当成摆设在放。

我喜欢黑胶的声音,让音乐变得有层次,动态很大,尤其听古典乐最明显,只要闭上眼睛用心听,就能知道每一个乐器在哪个方位,「钢琴在正中间、定音鼓在后方、大提琴在右方」,哇,我好像就坐在国家音乐厅里面一样。

每到假日,我最大的兴趣就是逛二手黑胶唱片行。现在看到的黑胶规格,多半是黑色、圆形12吋,但其实黑胶的设计很多元,有彩色黑胶、透明黑胶、粉红色黑胶,也有唱片公司把歌手肖像印在黑胶上,还有薄得像纸的7吋黑胶,我甚至看过**造型黑胶、爱心造型黑胶,那种感觉象是挖到宝,尤其把黑胶放到唱盘上转,会看到很迷幻的旋转过程,让我掉进黑胶的世界里,一直迷到现在。

后来觉得,与其去别人的店挖宝,还不如自己当中盘商,批黑胶回来给客人寻宝。从头到尾都做得苦哈哈,但只要有客人识货,就好像遇到知音,支撑我继续做下去。

有一次我在清洗黑胶,洗到警察来按门铃,警察说:「邻居检举妳家声音很大」,我抬头一看时钟,才发现竟然已经凌晨两、三点了,洗到忘了时间。

虽然现在没在卖黑胶,但我还是爱音乐,这几年和朋友开了一间小型的电影发行公司,英文名字叫做「B-side」。早期黑胶、录音带都有分A、B面,B面通常不是主打歌,但都是歌手或乐团最喜欢的曲子,就像凤小岳在「女朋友。男朋友」里面说的台词一样:「虽然我不是主打歌,但我是B面第一首」,我希望发行的音乐电影,都能成为大家在主流之外的首选。

Patrick Chen:卡带是国语模拟音乐的最后救赎


姓名:Patrick Chen

职业:贸易工作

收藏年资:2年

我50多岁了,年轻时候都是听录音带过来的,只不过十几年前搬家,一口气把放在家里的录音带、录音机全都给丢了,直到两年前去朋友家,听到黑胶的声音觉得好温暖,也跟着开始收藏黑胶,两年下来,我买了超过1000多张黑胶,进度还算不错吧!


(照片:Patrick Chen提供)



(照片:Patrick Chen提供)


(照片:Patrick Chen提供)


我买的黑胶都以早年的国语专辑为主,因为这些专辑,现在也不会复刻了,象是邓丽君、蔡琴、李宗盛的唱片,都是我专门会找的黑胶。只不过这几年中国人有钱了,也想要提升自己的品味,在市场上争相收藏,导致像在两岸比较有名的邓丽君、蔡琴,她们的黑胶价格突然被炒高,原版邓丽君一张要1、2万元起跳耶,太贵了,所以我才转而收藏卡带。

或许会有人说,「录音带音质还是不比黑胶」,但我有在玩音响,有测试过,只要搭配好的音响和器材,卡带播放出来的音质不会比黑胶差,况且录音带的价格是黑胶1/10,我经常和朋友开玩笑说:「卡带是国语类比音乐里面最后的救赎!」

现在我收藏卡带快一年,买了300多卷吧,我几乎每天都会去跳蚤市场、二手唱片行找,潘越云「天天天蓝」、张雨生「天天想你」、李宗盛「生命中的精灵」,这些都是我买到最得意的卡带,有时候找到30年前发行的卡带,回家打开发现磁带没有发霉,而且声音还很好,一整天心情会很好,觉得自己捡到宝,好像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文章转载自:

https://www.cna.com.tw/culture/article/20180113w001

分享 转发
TOP
2#

他说的是对的,卡带音质不比同价位的黑胶差,或者说各有胜场。可惜,现在99.99%的发烧友不知道。
TOP
3#

坚守是值得称赞的!
TOP
4#

值得点赞
TOP
5#

谢谢分享
TOP
6#

他说的是对的,卡带音质不比同价位的黑胶差,或者说各有胜场。可惜,现在99.99%的发烧友不知道。
lzyyj 发表于 2019/3/4 16:47:07
卡带比黑胶更难找,淘宝上卖黑胶的商家很多,卡带就几乎没有,而且关键是卡带更难保存。闲鱼上买过几卷,声音完全不行了。
TOP
7#

回复 6楼TRIGON的帖子

除了硬盘外,磁性材料是最佳保存介质。当年就算有了CD和黑胶,母带依然是采用磁带方式保存的。

你买的估计都是国产的那种吧,不可同日而语。
TOP
8#

回复 6楼TRIGON的帖子

我不会传视频,这里有一段我上传在别的网站的视频。你听听。这还是经过压缩的声音。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58378/answer/590819955
最后编辑lzyyj 最后编辑于 2019-03-05 11:40:21
TOP
9#

回复 6楼TRIGON的帖子

我不会传视频,这里有一段我上传在别的网站的视频。你听听。

[ur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58378/answer/59
lzyyj 发表于 2019/3/5 11:32:50

卡带保存好的是不错,但现在买不到好的卡带,闲鱼上都是参差不齐的。而且古典的很贵。
你有合适的购买渠道吗?谢谢
最后编辑TRIGON 最后编辑于 2019-03-05 11:42:23
TOP
10#

回复 9楼TRIGON的帖子

海淘吧。是不便宜,但是平均还是比黑胶便宜不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