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毛泽东蒋介石的最后交流 [复制链接]

查看: 2240|回复: 5
1#
70年代上半期,对于毛泽东、蒋介石来说,是他们人生的最后岁月。历史把他们的希望与遗憾、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忧伤交织到生命的最后。

  毛泽东早已超然 以“老朋友”呼蒋

  国共争雄,蒋使毛泽东家破人亡,迷信的蒋曾数次去掘毛泽东的祖坟,而毛泽东面对落在自己手中的蒋的祖墓、祖坟却护之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文革”中,细心的周恩来一再指示不许冲击溪口蒋宅墓地,但1968年还是有人闯入,炸毁慈庵,所幸未移动遗骨。蒋介石在台得知,嘱其儿孙“永记此一仇恨不忘,为家为国建立大业,光先袷后,以雪此家仇国耻也”。但中央政府很快修复并严加保护。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巧妙地把蒋“拉”入中美间的历史性对话中,他握着尼克松的手幽默一语:“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对这件事可不赞成了。”轻松一语把中美蒋三方本来很敏感微妙的关系清晰地点化了。当尼克松问道: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主席称他什么?毛泽东哈哈大笑,周恩来代答:“一般地说,我们叫他们‘蒋帮’。在报纸上,有时我们称他作匪,他反过来也叫我们匪,总之,互相对骂就是了。”主席说:“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

  在拧开美国大门一周年时,毛泽东又迫切地去拧国共间那扇僵锁了几年的门,他的思维向“和平解放台湾”的基点回落。国家体育机构仍作先锋:主动邀请台湾运动员、教练等到京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亚运会选拔赛、全运会等;对应邀回国参加比赛的旅日、旅美等台籍同胞热情接待,并召开座谈会、联欢会阐述中共的政策。有关部门恢复“二.二八”纪念活动,廖承志、傅作义等著名人士纷纷走出,发表谈话,重新强调“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欢迎台湾各方面人员来大陆参观、探亲、访友,保障他们安全和来去自由”。1975年里,司法机关连续特赦了全国在押的293名战争罪犯、95名美蒋特工和49名武装特务船员。原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党政军特人员,能工作的安排工作,不能工作的养起来,愿去台湾的给路费。病榻上的毛泽东在竭尽全力地向历史作着交代。

  蒋介石晚年向毛泽东发出邀请

  与毛泽东相比,蒋介石的思想是拘谨僵持的。毛给蒋的自尊压力太大,蒋至死未放弃“讨毛”的呼吁,毛泽东成为蒋一生无法原谅的“敌人”。对外他无法做到轻松地讨论毛泽东,更谈不上称毛泽东一句“老朋友”。他反复强调绝不与苏共和中共接触。

  但“国”在他的心中。1974年元旦,越南派军舰闯入西沙。蒋激烈拍案:娘希匹。如果中共不出兵,我即出兵。当即指示台“外交”部门“发表中国领土不容侵犯”的声明。中国与越南的海上之战爆发后,西沙海军要求增兵,邓小平请示,毛泽东同意,并特别强调“直接走!”以前为避免国共不必要的磨擦,中共海军军舰在东海南海间的往来调动都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穿越巴士底海峡。但此次4艘导弹护卫舰却鲜明地站在东引岛一侧,准备通过。午后正坐在安乐椅上闭目养神的蒋介石听了这个报告,不由一顿,后不假思索地幽幽一言,“西沙战事紧哪!”当晚,国民党军打开探照灯,中共舰只顺利通过。毛泽东精明地考了“老朋友”一下。人老情切,蒋介石的思乡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愈加炽烈。

  1975年元旦,他发表了一生中最后一个“复国”文告。春节前后,回台任“总统府资政”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接受蒋秘密使命,经秘密渠道向中共发来了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的信息。毛泽东反应了,他曾对二度复出担任第一副总理的邓小平说:两岸要尽快实现“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访问。没等共产党回音,陈立夫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假如我是毛泽东》一文,“欢迎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人民。”陈立夫特别呼吁毛泽东能“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的前例,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没有等到回音,蒋介石永远地走了。

  历史的遗嘱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中国人悼念亡者的传统节日。早晨,久卧病榻的蒋介石坐在轮椅上,以久已不见的笑容迎接前来请安的儿子。临别嘱咐经国:“你应好好多休息。”夜幕降临,蒋陷入昏迷中,子夜晨钟响起前的10分钟,蒋衰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9岁。

  蒋介石带着一个遗憾走了,他把自己的梦想留给了儿子。这是一个多么令人伤悲的梦。他年复一年充满激情地发表着“反攻”的文告,宣布着“反攻”的时间表,作着“反攻”的计划(设计出了1000多种方案),如他自己所说:“无一日中断”。人们笑他不自量力,痴人说梦。事实上,“复国”于他,与其说是可笑的“梦”,不如说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一个在美国(请来的“保护神”)赤裸裸祸心下,蒋给自己、给台湾贴的特殊护身符;一个在20多年漫长岁月中,蒋惟一赖以维系支撑这个海中孤舟上的生命群体在孤独彷徨中苦斗向前的精神法宝。他要回去!他要让美国、让岛上所有的人深信:他和国民党带台岛回家的坚定不懈的决心与信心。或许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永远兑现不了自己的诺言,他惟一能做的只能是把自己这一生信念、奋斗的意义留在遗嘱中。

  而在大陆的另一边,7月6日,毛泽东另一位紧密相依的战友朱德逝世。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波及京津,整个唐山化作废墟。重病中的毛泽东听了地震情况汇报后,流泪不止。他的身体在接连而至的震动中更为虚弱。往事、未来在这位伟人的心中交轨重叠。他对守护在身边的华国锋、汪东兴等政治局委员缓缓言道:“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抗战8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打进北京,总算进了紫禁城。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得不好,后代怎么办,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9月8日,逝世前的几个小时,他要来了日本三木武夫的电报,其中涉及有关大陆与日本进行通联的商议,他拿着这份电报昏迷过去,再也未醒来。

  毛泽东再造了中国,但没有能实现两岸统一。这位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巨人带着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地走到了生命终点。他没有蒋那么重的政治包袱。“台湾问题需要时间,也需要等到下一代解决。”已经参与到其中的邓小平接过了毛泽东未完成的两个历史任务。

  中国半个世纪历史中的几位主笔人以各自的方式写下了“共同”的遗嘱而去了。统一,何止是他们的事业、他们的遗嘱,这是历史的遗嘱,是所有为中国统一而奋斗终生的人们的临终嘱望,是民族血泪写就的心愿。

  历史应该前进,后继者只有明识前人的血泪所得,才能真正把历史推向前进。只有进一步走出历史的阴影,才是真正继承前人的遗志。(
分享 转发
TOP
2#

版本有点不同.
TOP
3#

炮击金门揭秘

厦门、金门近在咫尺,观望今日翔游于两地的鸥鸟和帆影,人们难以忘却昨天飞掠的炮弹和震耳的炮声。尽管这昨天已过去40余年,然而,那一天,毕竟震惊了整个世界;那炮声,毕竟在两岸间延续了20余年……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力作,1958年9月8日则是他力作中的佳篇。

  美国向台湾调集海空兵力,“狼”来了

  经过近10天的封锁作战,金门只剩下一条窄窄的门缝,日补给量仅相当战前的5%。

  九年了,一个抗日战争都打完了,满头乌丝一半白,金门竟然还在胡琏手里,只要毛主席一声令下……

  1958年9月2日15时13分,敌驱逐舰“信阳”号、“丹阳”号和猎潜舰“柳江”号、“北江”号驶来金门海域,位于镇海角东南12海里,据悉旗舰上有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梁序昭和副总司令黎玉玺。坐镇天界寺东海前指的彭德清要求:不战则已,战则必胜。不论付出多大代价,只要将梁、黎击毙,就是我方的胜利。

  预案报至厦门前指。叶飞同意。

  预案报至东海舰队。陶勇同意。

  预案报至北京、北戴河。前线翘首以盼。

  答复来了:不同意。

  接着,又来了第二道命令:9月4日、5日、6日,暂停炮击三昼夜。

  军区炮兵司令刘禄长少将把电话打到前指:飞机场打不打?

  张翼翔回答:不打。

  飞机降落打不打?

  不打。什么目标都不打。一炮都不许打?

  不理解的张翼翔在做不理解的刘禄长的工作;不理解的刘禄长又去做不理解的下级的工作。战场上,“理解”二字对军人往往没有意义,有意义的只有“执行”这个词。

  停射三日。毛泽东“出牌”。

  9月4日清晨,电波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齐越那庄重浑厚的声音发往全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

  9月5日11时10分,从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P-5M型飞机一架,侵入福建沿海12海里以内海域上空。此举非比寻常,它表明美国不承认中国刚刚宣布的12海里领海权,亦表明第七舰队将积极呼应杜勒斯声明,以挑战者姿态介入纯属中国内政的台海危机。

  叶飞对部下说:你们要注意,“狼”真的来了

情报显示:

  “八二三”之后,美国即向台湾海峡大量调集海空兵力。原驻本土得克萨斯州第12航空队组成了“混合空军攻击部队”,共辖7个中队各型飞机97架增援远东。其他驻冲绳地区之第16战斗机截击中队、驻日本地区的陆战队空军第11大队及驻本土加利福尼亚州的第83战斗截击机中队亦陆续进驻台湾。美海军则从地中海调遣了攻击航空母舰“艾塞克斯”号,从本土调遣了攻击航空母舰“中途岛”号、重巡洋舰“洛杉矶”号前来增援远东。陆军驻冲绳之第三师三团三营并一个奈基导弹营以演习名义进驻台湾。空军一个斗牛士战术导弹中队亦运抵台湾。至9月,台湾俨然已是一座有美军4500名士兵,540架战机,70余艘战舰数十枚地对地战术导弹的大兵营。

  9月6日5时至18时,美国“汉科克”号、“中途岛”号、“普林斯登”号、“列克星吞”号四艘航母云集基隆以东海面,从这些排水量4万至6万吨、体长272至298米、体宽30米的“海上霸王”甲板上,美机共起飞141架次。第七舰队在提醒中国:切莫忽视了它在台湾海峡的存在。

  我海军航空兵轰-5飞机。

  厦门炮群沉默不语,不见动静

  9月4日-6日,三天内厦门前线炮兵部队恪守停射禁令,未放一炮。金厦海峡大陆一侧静得出奇,静得让人纳闷难解。

  台湾满腹狐疑,未敢抓紧时间补给金门,三天共计发炮9次134发,显然是在投石问路,以激将法探测大陆方面的反应。其中20余发打到厦门江头镇第三中学,造成学生、工人、农民亡11人,重伤8人,轻伤16人。

  厦门炮群依然沉默不语。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刚刚说话:“美国从来不承认12海里领海的任何要求,我们历来对领海态度一直是3海里的范围。”美国防部军事发言人也宣称:“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也不承认?穴中国?雪关于领海宽度的决定。”

  毛泽东仍想静静地观察一下,第七舰队究竟将如何动作。

  9月7日,晨。东海前指的搜索雷达荧光屏上,突然跃现出让人颇感惊异的显影,一支由13艘舰船组成的联合舰队,正浩荡行驶在台湾至金门的航路上。经辨别,其中有2艘美国的重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另有国民党海军驱逐舰“信阳”号、“维源”号、“江字”号炮舰3艘和“美乐”、“美珍”号中型登陆舰。美国军舰配置在海上编队的左、右两侧,把蒋舰夹在中间,美舰和蒋舰相距仅两海里。

  9时许,美国重巡洋舰“海伦娜”号旗舰那颀长硕大的身影便一点一点从海平线上显露出来。

  自然,看得最为真切的观察点是围头。“海伦娜”行进至围头角以南4海里便不再靠近,这艘体长218米,排水量2万吨的“海上堡垒”很是威武地矗立在海面上,所有的炮口均朝向大陆,威力强大的9门203毫米三联装主炮和12门127毫米双联装副炮、24门76毫米高炮、60门20毫米双联装高炮,使它远远望去更像一只浑身插满了炮管的大刺猬。

  能够得到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护航,所获得的首先不是安全感,而是虚荣心。

  “信阳”舰上,台湾海军副总司令黎玉玺中将与部属谈笑风生,这是开战以来,他最不感到担心的一次航行。他十分理解大陆方面此时此刻进退维谷的处境、那种开炮不是不开炮亦不是的棘手滋味。他之所以不担心,并非有绝对把握大陆方面肯定不敢开炮,而是你若开炮便正中了吾“领袖”之下怀,国共炮战就此演变为一场中美大战,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11时25分,黎玉玺下令,两艘“美字号”登陆舰从容出列,靠岸卸载。

  大陆方面仍然万籁俱寂,不见动静。十几天来,台湾海军第一次在没有袭扰的情况下顺顺当当把数百吨作战物资卸在海滩上,车拉肩扛地运走。


金门大喜。

  台湾大喜。

  18时02分,黎玉玺“大获全胜”,班师回朝。

  一如来时的布阵:“美乐”、“美珍”走在前,两“江”、“信阳”跟在后,美舰环护保左右。悠哉乐哉,威风浩荡,鸣笛凯旋。

  云顶岩足足生了一天闷气。

  将军们群情激愤,云顶岩上一片喊“打”声。

  夜半,北京电示:

  福州军区,前指并告空司、海司:

  蒋军炮兵四、五、六、七,四天均向我猛烈炮击。今日蒋军舰艇在美国军舰的掩护下,继续增援金门;美国军舰已侵入我领海线内,这是美蒋在我国宣布关于领海声明后的非法行动。为了惩罚蒋军的暴行和打击美帝凶焰,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和中央指示现决定:

  一、我厦门前线炮兵,应于明日对金门蒋军重要的军事目标进行一次惩罚性的炮击,要打得准,打得狠,炮击规模应较八月二十三日为大,预定打三万发左右。

  二、对美国军舰掩护蒋舰艇侵入我国领海的行动,我外交部发言人已对美国提出警告。若美国军舰再来,我将再次警告。经过两次警告之后,如美舰再侵入我领海掩护蒋军舰艇行动,我即集中炮兵和海军的力量,对停泊料罗湾的蒋军舰艇进行轰击;但仍不打美国军舰。

  中央军委一九五八年九月七日二十四时

  叶飞忙中偷闲,睡了一个囫囵觉,8日晨6时许,他被叫醒。镇海角海军雷达站发现60海里之外美国海军第72特混编队,仍以重巡洋舰“海伦娜”号为首,6艘驱逐舰相伴相随。

  叶飞直接与北京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通话。

  叶:今天到底打不打?

  王:坚决打。

  叶:只打蒋舰不打美舰,方针没有改变吧?

  王:不变。敌不到料罗湾不打。到达料罗湾,要等北京的命令才能开火。

  叶:有个重要问题还要请示,我们不打美舰,但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们是否还击?

  王:没有命令不准还击。

  叶飞极为吃惊,深恐电话传达有误,铸成大错,又问:请再说一遍,是不是如美舰向我开火,我也不予还击?

  王:对,这是主席的指示!

  叶:明白了,我严格执行。

  “友邦”失信,金门被打疼了

12时43分,毛泽东在北京说:开火

  同一时刻,叶飞在厦门说:开火

  最先开火的是位于莲河方向的海岸炮第一四九连。4门130毫米海岸炮进行齐射,把一发发重6公斤的弹丸抛向9万-2万米外的料罗湾。

  149连打了7分钟,弹着点非远即近,不理想。

  叶飞在云顶岩上叫“暂停”,改由位于围头方向的海岸炮第一五○连开练。

  一五○连小火慢功,边打边修正,射击精度从1加贝缩小至1/2加贝、1/4加贝,10分钟后,首发命中,接着命中第二发、第三发,直至第八发。

  满载汽油弹药的“美乐”终于起火,它拖着长长的美丽的黑红相间的尾巴夺路而走。刚刚离岸,几声震撼整个海湾的巨响,“美乐”被弹药自爆的火球所吞噬,舰体被炸成两截,舰尾沉入海中,舰首翘出水面,91名水兵的魂灵随着烈火浓烟飞向天外。

  金门被打疼了。位于大金门旧城古坑、鹊山、115高地左侧的榴炮对大陆岸炮进行压制射,4500颗炮弹尖鸣呼啸,越海而来,从云顶岩上望过去,围头、莲河方向我方阵地上,爆光闪烁,硝烟滚滚。几乎同时,大陆近400门火炮开始反压制射,21700发炮弹从不同方位跳跃升空,前仆后继,相聚金门岛。料罗湾,以那条狭长的海岸线为界,滩头,一片金灿灿的黄沙被炮弹翻犁了一遍;湾内,万顷碧蓝蓝的大海被爆炸洒在了半空。

  “美珍”号亦中弹负伤,它以一种不规则的歪斜动作,迅速撤至外海。

  14时53分,“美珍”不顾死活又转向驶进料罗湾。大陆数十门火炮呼喇振作,立即瞪起黑洞洞的眼睛盯住遥远海面那一叶孤舟,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美珍”又一次中弹。它不再理睬黎玉玺“活见鬼”的命令,作出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决断,拔腿开溜,冲出弹雨。这一回,它说啥也不肯靠近“信阳”了,而是一头扎进“海伦娜”那安全可靠的臂膀。

  炮声一响,叶飞的心便提到了嗓子眼。作为战役指挥员,此刻,别的都顾不上想了,最担心的还是“海伦娜”上那9门203毫米重炮会作何反应。一幕意外、奇特的滑稽戏发生了。炮火连天时,“海伦娜”率领6艘美国驱逐舰整齐划一作180度转向,调转舰首向料罗湾以南12海里处退去,退到他们认为更安全一些的位置,停下来。“美乐”起火爆炸,它们不动。“美珍”再陷重围,它们仍然不动。仿佛它们不是被请来“护航”,而是赶来看热闹似的,看自己的被保护人如何惨遭痛殴。

  侦听也收到了台湾与“信阳”舰的明语通话。台湾问:“美国朋友呢?芽”“信阳”答:“早他妈跑啦。”台湾说:“美国佬真不是东西。”“信阳”说:“第七舰队混蛋。”

  可以理解,此战对台湾而言,“友邦”的失信比自己的失利更让人恼火愤怒,且难以启齿。面对被朋友耍弄出卖的结局,惟有把负伤的自尊嚼碎,和血一起吞下。

  1972年,美国突然宣布国务卿基辛格访问了北京,台湾又有多少人“流下了无限伤感的眼泪”?

  据说,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叫蒋介石。

  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力作。

  1958年9月8日则是他力作中的佳篇。
TOP
4#

不知道天堂的毛泽东和蒋介石见面会说些什么呢!
感慨中
TOP
5#

tyrix 在 2005-4-29 19:49:18 发表的内容
liouweiguo 在 2005-4-29 19:45:22 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天堂的毛泽东和蒋介石见面会说些什么呢!
感慨中


或许是这样:

冤冤相报何时了... ...
老朋友终于团聚了,上我家听音乐去吧!刚升级了器材!



还有啊,上次我们打炮的录音好正,小心喇叭啊
TOP
6#

liouweiguo 在 2005-4-29 19:45:22 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天堂的毛泽东和蒋介石见面会说些什么呢!
感慨中


或许是这样:

冤冤相报何时了... ...
老朋友终于团聚了,上我家听音乐去吧!刚升级了器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