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吸大重扩 “小”是指小房间一定要把吸音放在第一位;“大”是指大房间则要把扩散放在优先的位置。
为什么小房间一定要把吸音放在第一位呢?这是因为房间越小,300Hz以下中低频段的共振频率分布就会更不均匀,所以,中低频驻波的影响就会更加突出和明显。而对于300Hz以下中低频段采用“扩散”的方法就明显不如用“吸收”来得有效。这一点已在本刊上一次的文章中作过介绍,这里不再做赘述。
为什么大房间一定要把扩散放在优先的位置呢?其实是基于同样的声学道理。大房间由于300Hz以下中低频段驻波的影响会比较小,此时通过“扩散”这一有效的利器,可以让声音变得更加平衡、均匀、自然和悦耳。一、长期的实践与经验清醒地告诉我:听音室的设计处理第一个要抓的“原则”就是音箱第一次反射音区域的两侧墙面,亦即一定要对这两侧墙面进行“吸音”处理。
做过“吸音”处理的听音室,音场定位都非常阔大精准,乐器的结像力与浮凸感好似触手可及一样,中高频与高频过分明亮尖刺的声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软化处理。
我有一个感触:只要把音箱第一次反射音区域的两侧墙面处理好了,即:两侧墙面的材质一定要一致、形状要对称、并做吸音处理,那么,这个听音室基本上就算做好了一大半了,用来听音响音乐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如在听音室只是做了单一的、全面的“扩散”处理,却没有对应的“吸音”与“吸收”相配合,那么,中高频以上的表现会特别的优秀——高频延伸格外突出,声音飘逸活生,动感十足。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中低频驻波所带来的“嗡嗡”声响,把整个音乐的气氛都给破坏掉了;同时,音乐缺少温暖感,平衡沉稳的感觉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