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访烧界传奇人物“王二麻子”!(有珍贵玉照!) [复制链接]

查看: 15260|回复: 47
1#
我无意之中发现的这篇文章哦!
这位上海的烧友,我想应该也是在168混的大侠!
上海的朋友可能一看就知道说的谁。
就让不知道的同志们先猜猜?                  


女装陈列室里的发烧音箱



  一踏进周先生家的客厅,就有一种别样的视觉感受。在大约40m2的空间里,除了那套音响和“皇帝位”上的这把座椅,再就是三面墙边陈列着的新一季女装。很容易,让来访者误以为来到了个小型的时装发布会。
  原来,这里不仅仅是周先生的视听室,还是他自己经营的某女装品牌的陈列室。有时,客户会来挑选样衣,音乐就可以作为点缀;有时,三五好友会来听听音乐,在这间硬调子的客厅里,那些衣服还可以兼具吸音功能,倒也是相辅相承。就这样,周先生让两件无论怎么看都沾不上边的事联系在了一起。

发烧“史”从头说起
  既然是采访发烧友,话题自然就从他的音响发烧“史”谈起。
周先生玩过的音响,至今一共有3套。结婚时的那套组合音响伴随了他5年的光阴。
  后来,大约是1995年的时候,周先生正经营着一家饭店,为了给饭店的包房配卡拉OK用音箱,他在浦东东方路上的一家音响店里买下了美国狮龙(Sherwood)的前后级功放和剧院之声(Altec Lansing)音箱。他说最初中意的是BOSE 301,这款在K房称得上是“长青树”的音箱我们今天在好乐迪里还能看到。然而到了那边后,店家让他对比聆听了BOSE 301和剧院之声,结果他给所有包房都买了这一套剧院之声的音箱,附带着把自己家里的也换了。
  不过,狮龙与剧院之声的组合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多的印象。因为那以后不久,他的生意逐渐做大,欣赏音乐的机会就少了许多。
  真正想到要有套够级别的音响,还是去年的事。公司的业务进展顺利而且已经很稳定,空闲时间里他又可以重拾起以往的梦想。
  不过,狮龙与剧院之声的组合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多的印象。因为那以后不久,他的生意逐渐做大,欣赏音乐的机会就少了许多。
  真正想到要有套够级别的音响,还是去年的事。公司的业务进展顺利而且已经很稳定,空闲时间里他又可以重拾起以往的梦想。  



(第一部分)
最后编辑松风
分享 转发
TOP
2#

(续)

历时20载的唱片收藏
  有时,我们会说“双料发烧友”,就是指那些既玩音响又钟情于唱片、影碟收藏的发烧友,软硬兼收。周先生毫无疑问是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更像个唱片发烧友。如果不是因为他收藏着的那几千张CD,也许他真的还不会去玩音响。
  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候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西藏路的音乐书店。当时100来元一张的CD对周先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每隔几个月,积攒了些钱之后,他就会跑去买上一两张。回想起当时的收入水平,笔者记得自己90年代初刚刚工作时每月也不过100来元的工资,因此特别能够理解周先生那时的不易。后来,生意逐渐上手,买CD的次数也追随着逐渐增多。另外一方面,买CD的地方也越来越多。稍年长些的发烧友都知道,早年延安路的中图门市部以及晚一些出现的“金耳朵”、“大陆”等等唱片行都曾是发烧友留连忘返的去处。在那里,都留下过周先生的足迹。再往后,则是吴淞路上的“九龙”。由于周先生在那里往往一买就是几千元,店家特地给他办了张8.5折的贵宾卡。说到周先生买唱片的过程,同去的朋友戏称他绝对是上了瘾。去年,中图曾搞过一次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周先生一口气就买了5大箱。买回后眼看着几个CD架都已经塞得满满的,只能将它们搁在了工作室的一角。倒是眼尖的笔者在与他闲聊时无意中发现后问起的。
  

网络促成了“疯狂”大采购
   不过,始终,上海都不是一个玩唱片的理想场所。尤其是那些进口的古典音乐和发烧唱片,不仅片源少,价格也贵得离谱。
  好在,网络的兴起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周先生通过发烧网站上的介绍知道了南方的几家邮购公司,于是开始了新一轮的“扫荡”。他告诉我们说,一般的XRCD在南方城市卖180元,SACD约140元,若到本地的店家来买大约要贵好几十元甚至于百来元。像他那样,每次下单在3000~5000元,一个月的花费就要万余元,相比在本地购买要经济实惠许多。当然,这一切并未让周先生“省钱”,诚如他说的那样,觉得便宜了,可买可不买的也都通通收入其中。单单去年一年,唱片上的花费已大大超过买音响的钱。




在南方买还是在上海买
  回到周先生的那套音响上。周先生认为,音响器材是为音乐所服务的,因此他并不愿意花太多精力和投资在音响身上。不过,音响自身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毕竟,只有好的音响才会有好的重播效果。其实,在交谈中,我们不难发现周先生看待问题时的态度,一切都讲究有理有节,而思路亦相当缜密。对行家来说,选择一套音响,最先确定的应该是音箱。周先生经过反复试听后决定在英国的B&W和丹麦的丹拿(Dynaudio)中加以挑选。他个人喜欢听管弦乐,觉得丹拿的高频过亮了些,而当时经销商用来搭配的Musical Fidelity(音乐传真)动态也有所欠缺。最终,他以近30000元的价格买下了现用的这对B&W的N804。
  接下来就要考虑功放的搭配问题。周先生首先确定的是Jeff Rowland的Concentra II合并机。然后也去听过Mark Levsion(麦克•列文森)的No.383、Mcintosh(麦景图)的MA6900和B&W经销商推荐的加拿大Classe(驾势)。他觉得MA6900的声音风格非他所爱,No.383又显得过于清淡些,至于说Classe,与他原先的想法也相去甚远,最终还是决定选Jeff Rowland。
  那是去年的8月初。恰逢广州有个音响展,他特地去了次广州,实地了解一下。以笔者的经验,那些打算买高档音响的用户,亲自跑一趟南方往往是个正确的选择。同样的一部功放,比如说在40000~60000元的价位内,在南方购买的价格加上来回的机票、住宿等若干费用,基本上比上海的售价还要便宜一些。不过,周先生最终选择了回上海来买。因为已经知晓了两地之间的差价,心平气和地跟老板谈一下,就会有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价位。虽然比亲自去南方买会稍贵一些,但万一以后遇上售后服务的问题,与本地的经销商之间还是比较容易沟通的。
  在源头的那一环,周先生原先钟意的是索尼SCD-1。索尼是SACD格式的创始者,SCD-1则是索尼乃至全世界第一部SACD播放机,既然是索尼用来扬名立万的机型,可以说也是做工和用料最为精细的一款。可惜的是,这种叫好不叫座的机型,索尼早已停产,让周先生无奈之余选择了售价约12000元的中价SACD机,马兰士(Marantz)的SA-14。
  对周先生来说,SA-14始终是一个“痛”。用它来播放SACD时确实很棒,但播CD时的水准在周先生看来仅及5000~6000元的CD机。于是,周先生还是不忘让南方的朋友代为留意SCD-1,期待着会有机会与它一亲芳泽。那么,万一将来有机会接触到SCD-1,是否就此为止了呢?其实,周先生已经考虑妥帖,如果用它来播CD,依然要加上一部Wadia的D/A解码器,这样才能符合周先生对音乐重播的要求。  

空间对音效的影响是值得注意的话题
  我们在周先生的陈列室里听了很长时间。眼前这套10万元的组合表现出了应有的大气以及对声音还原的忠实度。不过,正如周先生说的那样,他感觉低频总是少那么一点点。他曾经将Jeff Rowland抱到B&W的经销商那边试听过,N804通常都只会说低频比较多,而为什么在家里,相反不是多反而少呢?

  周先生的客厅并未做过任何声学上的处理,四周光滑的墙壁和反射强烈的地板应该有较明显的声反射,这也是周先生会在周围挂样衣的原因之一,棉纺织物能进行一部分的吸音处理。我们分析了一下,可能是由于客厅长边的左右两边中间位置各有段凹陷进去的空间。此两处连通着各自的房间,而房门则在靠近里边的那一侧,如此一来,房间在此位置的两面都凹陷了进去,这就可能是造成低频不足的“元凶”。另外的一方面则在于各处的声音扩散处理有不足,如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发烧友经常会用到的二次余弦数扩散板也许能弥补掉一些。当然,一切都还是基于经验而做出的判断,没有进行过声学测量之前很难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解释。
  对于房间可能对听音效果产生的影响,周先生已经有过打算。因为近期会将陈列室迁出,接下来或是在这套商住单元里寻找一个更适合的空间,又或是按照标准听音室的要求重新打造一番,两边的侧墙,周先生就计划要制作两个巨大的CD架,一来可以解决那么多CD无处放的难题,二来起到声音扩散的作用。

线材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周先生看来,线材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事实上,那些高档器材对线材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中价器材。单单是组合中用到的那条银色Wire World喇叭线实价就接近6000元。功放的电源线是NBS的,取其速率高的优点,不过周先生正打算将它换成Cardas的,因为Jeff Rowland机内的连线便是Cardas的。SA-14的电源线用上了V.D.H的,信号线则是另一个名牌,Sir World。就连那个电源拖线板也是PS Audio的,索价不菲。线材在音响组合中所能起到的作用,现在已经受到了普遍认同,尤其是在高端的组合中。只是,线材各自的特性不同,所反应出的差异往往又很小,玩线,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较考用户功力的。周先生话说得很实在,往往是听上一段时间后,立马换掉其中的某一条线,这样即时的A、B对比才能感觉到前后两条线在音色上的差异。

返朴归真的搭配
   做专访到现在,周先生是其中器材配置最简单的一位,信号源、功放和音箱,一共才3件,但也正是如此简单的组合也能玩味出颇多的乐趣。
周先生还是首位软件投资大于硬件的。一方面固然可以说明周先生在事业上的成功,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看出他对音乐的执着,许多事情并非可直接用金钱来考量的。

TOP
3#

这是麻子呗
TOP
4#

呵呵!原来是大麻子~

虽然见过面但我不知他姓周的!
TOP
5#

下乡种树 在 2005-3-23 15:53:31 发表的内容
这是麻子呗


想不到呵。
TOP
6#

呵呵,麻子兄好样的!
TOP
7#

呵呵~
TOP
8#

最后再公布一下这位大哥的玉照!

TOP
9#

不错!结合得很好!
TOP
10#

好像看见过王2麻子的音响照片,不是摆放在衣服周围的啊。
而且他已经上了LP了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