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某DIY CDP销售手段,商业模式和利润分析(比较长,如有兴趣,请... [复制链接]

查看: 6178|回复: 18
1#
有同学提到卖DIY CDP暴利的问题,那么我们不妨略微深入讨论一下

第一部分 营销计划和手段分析

之所以先从营销手段入手,我们认为这与其收益结构有相当大的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该DIY CDP商人(品牌不详,以下简称该商人)营销计划周全, 手段多样,先后有全凭记忆,没有兴趣翻看以前的帖子,有错漏欢迎当事人指正)
1) 贴出专业讨论音源的文章; 对其他的类似文章提出中肯而专业的评价; - 制造出理论知识丰富的形象;
2) 免费帮助论坛知名人士摩机(摩得还是顶级品牌); - 制造出不谋私利,乐于助人,而且人高艺胆大的形象;
3) 在摩机过程中成功发现顶级品牌的偷工减料和工艺不足之处; - 打破论坛TX迷信国外顶级品牌的错误观念;而且还使同学们直接对国外品牌的国内代理商专业能力以及诚信态度产生怀疑;
4) 结合以前的理论知识提出DIY机器的原型想法;
5) 利用试听活动等成功激起论坛内多位知名人物的兴趣; 这个有点象发布新手机,新汽车之类的产品,正式发布前的半遮半掩营造了很好的市场期待心理; (坦白地说,到这一步为止,作为看客的我也没有发觉该商人有批量销售该DIY产品的意图)
6) 及时推出论坛知名人士的非常正面的试听报告;
7) 开始征订活动; 顺带还通过控制供货量来进一步激发买气;
8) 制定不退货原则,为可能的争端留下后手;
9) 交货并开始吵架...

必须承认,该商人不但理论知识深厚,动手能力强,而且营销手段相当专业,营造商誉的整个过程非常自然,而且几乎没有成本,显然很好地利用了网络的优势成功实现对特定小众客户群体的推销; 整个操盘计划从前期造势,到现在推出二代产品,并且在努力交货的同时开始大面积吵架,估计至少大半年;(全凭记忆,没有兴趣翻看以前的帖子,有错漏欢迎当事人指正) ; 这个营销周期的长度很重要, 至于重要性看本文第二部分就知道了;

第二部分, 经营收益和商业模式分析

据部分同学指出,每台售价8000,成本2000; 我们就按照这个假设数据作为接下来讨论的基础;暂时不考虑店面成本,广告成本,售后服务成本;同时假设时间成本为零(如果不对,欢迎当事人指正)

按照这个单台利润6000来看, 如果在名声没有完全搞臭之前,能出三代产品,每代卖15台, 每代退货3台(按照退货价75折计算,退货再利用价值1000元计算, 净利润为1000); ; 另外我们注意到该商人附带销售电源线等产品, 假设每批次能顺带买5根线(每根利润1000元); 那么总利润公式为12*6000*3+5*1000*3=231,000;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谈到了营销周期;如果我们假设这个周期(从营造影响到成功售出三代产品)为1年,那么该商人一年在这个生意上的总收入为RMB231,000;

好了,在恭喜这位成功商人之余,我们来讨论接下来的发展,毕竟这点钱,还不够买套低档MBL/Burmaster西装的;

显然,该商人在168这个论坛上有了一堆敌人,而且中立的知名人士们也不敢随便发表意见了。关键问题是商誉受到了影响,而商誉是其获得高利润的关键;商誉受损对于后续的销售造成很大的影响;

那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后续发展的途径吧;以该商人的研发实力来看,显然强于那些买点铜线银线回来自己攒的网商,凭借一定的理论基础,推出相关产品,比如推出什么转盘,解码之类的东东(用比较时髦的话讲,叫有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在网上显然竞争对手不多;但最大的问题应该出在销售渠道和载体上面,考虑到168和家电这两个国内最大众化的hifi论坛互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168上商誉的不良影响意味着整个销售渠道的丧失;(记得应该有个香港人卖线的,在168生意还好,名声还好,忽然有一天来了几个从avbuzz和review33来的香港人砸场子,也是吵得不可开交,充分说明了网络这个双刃剑的威力);

不过,我们还是要小小地佩服这个商人一下,因为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站和论坛,好像基本上都是他本人做版主,这意味着,他有了自己完全控制的网上舆论阵地和销售渠道,当然其销售影响显然不能和168同日而语,这点从三越老板整天还要跑到168来混也能看出;

好了,总结一下,该商人成功运作CD销售活动并获利尚可,代价是一年的时间成本和在主流hifi论坛上的商誉;接下来重新如何通过公关活动,消除负面影响,并建立自己网上销售渠道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任重道远。。。


第三部分 其它补充

1) 本文是对该商人商业模式的讨论,不涉及其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
2) 对于我们计算出来的一年RMB231,000的净利润,里面包含了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和大量的时间成本,这点希望大家充分考虑;
3)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成本分析中显然没有包括国家质量认证的成本(比如一类激光设备许可,电磁兼容性许可,CCC认证等);另外,如果该商人成功获利RMB231,000,显然属于税前收入,就是未讨论个人收入税收等问题;我们明白网上个人交易的潜规则,但对本问题实在有兴趣的部分消费者,可以联系国家质量管理局,当地工商管理局,税务局了解相关具体规定和执行手段。。。
分享 转发
TOP
2#

器材讲配搭,凡称大胜几多K几多W的人,不是不懂装懂,就是骗子!
TOP
3#

不过说实话,此商人在推销产品上还是很厉害的,如果他能低调些,估计还能赚更多钱.毕竟音响这东西缺乏可视的标准,论坛对烧友的影响很大的,那些真正敢凭耳朵收货的人还是很少的.
说实话,买卖赚钱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赚钱也要厚道啊!
TOP
4#

说实话"来卡"的营销手段的确非常高明和成功,绝对可以放到课堂上去作为一个范例来讨论.相对与某些人对"XVD"和"老XX"功放的营销手段,基本就是专家和门外汉的差距了.后者只重视了"评论的突然性和冲击性"而放弃了"真实性",也忽略了对消费者的心理分析,一味的高举高打大放以百胜万的卫星.并且不惜搭上自己的声誉赌咒发誓.结果只有引起大部分消费者疑问和反感.造成了东西没买出几台,自己到变成胖子的结果.这也算是一个失败的营销手段的范例吧!
最后编辑54888
TOP
5#

精辟,梧桐树大哥。
像来卡这样,通过踩别人而抬高自己的人,是厚道的人吗?
TOP
6#

莱卡大拆AA等名牌,说得人家不值一钱,本来就是为己推出产品铺路,这样的无道之人,还能做出什么有内涵的器材.上当者要自我检讨.
TOP
7#

分析透彻,鄙视某人的做法。
TOP
8#

买者的无知和卖者的无德—一场闹剧!
TOP
9#

哎,以后对那些网络上的什么大侠的言论还是少听为好。
多在本地结识有些烧友比较实际。

可以说99%的大侠的器材评测言论都是90%夸张的。
真正的试听不是叫什么大侠来听,而是叫自己的老婆来听,老婆能听出好的才叫好。大侠听出来非常好的那只是自己心里说好而已。有本事盲听,但现在盲听的评测很少,估计是盲听实在听不出什么差别吧。
TOP
10#

分析得不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