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Pro Image系列家庭劇院喇叭
文╱賴英智
圖片..... 1 2 3 4
Image 40左右聲道
● 二音路三單體低音反射式設計
● 單體:一吋高音一只、四吋半中音二只
● 效率89dB/1W/1m
● 頻率響應48Hz-20kHz
● 阻抗8歐姆
● 分頻點4800Hz
● 尺寸1050×124×155mm(高×寬×深)
● 重量9.2kg
● 參考售價:9000元
Image 11環繞聲道
● 二音路二單體密閉式設計
● 單體:使用一吋高音一只、四吋半中音一只
● 效率88dB/1W/1m
● 頻率響應80Hz-20kHz
● 阻抗4歐姆
● 分頻點3600Hz
● 尺寸124×155×196mm(高×寬×深)
● 重量4.2kg
● 參考售價:1800元
Image 21中聲道
● 二音路密閉式設計
● 單體使用一吋高音一只、四吋半中音一只
● 效率89dB/1W/1m
● 頻率響應60Hz-20kHz
● 阻抗8歐姆
● 分頻點3600Hz
● 尺寸124×400×155mm(高×寬×深)
● 重量4.4kg
● 參考售價:3500元
● 進口代理:志仁(02-25604599)
兩個月前劉總編曾評介過Audio Pro的Stage系列多聲道喇叭,並給予最佳推薦的殊榮。說實話,這套更便宜的Image系列(Stage已經夠便宜了),除了音箱從淺色樸素的木皮改成黑色鋼琴烤漆,單體尺寸比較小一點之外,其餘的設計沒什麼不同。主聲道Image 40是二個中低音中間夾一個高音的的D'Appolito Configuration設計,而Image 21中聲道採用一樣的單體與一樣的排列方式,但是箱體小一截而且橫著擺。環繞聲道Image 11的單體與前聲道、中聲道完全一樣,而音箱更小一號。瘦瘦高高的Image 40實在看不出來有特別的設計,低音反射孔位於背面的下方,中置聲道與環繞聲道都是密閉式設計,音箱不很重,裡面當然也沒什麼繁複的支撐或阻尼處理,甚至單體應該都很普通(以Audio Pro的售價,能要求使用名牌的高級單體嗎?)。奇就奇在這裡,單體不怎麼樣,音箱不怎麼樣,但Audio Pro的聲音為什麼就是特別好聽?
第一聲就吸引人
首先我還是要強調,消費者不必被宣傳所誤導。很多標示不清的產品打著德國、英國、丹麥的旗號,事實上產地很可能就在大陸深圳或東莞。消費者需要清楚的認知,在歐美製造的產品由於人工、運費等成本較高,賣到你手中的東西絕不可能太便宜。如果想要撿便宜,就別奢望它們遠渡重洋而來,還冠上手工製造的噱頭。當消費者有這樣的體認時,你就不會被廣告牽著鼻子走,而開始回歸正軌,以聲音表現作為選擇的標準。也不會因一點點的虛榮心作祟,給少數不肖店家可乘之機,花了大錢結果買回一堆不知哪裡來的奇怪東西。
我的意思是說Audio Pro也許不是什麼大廠牌(剛剛才引進國內),售價不太唬人,造型絕不花俏(以Image系列來說,夠漂亮了),但你真應該聽聽它的聲音表現,Audio Pro是真材實料,在它發出第一聲時,我就被它吸引住了。之前剛聽過一套丹麥品牌的環繞聲喇叭組合,售價要比Audio Pro貴得多,但實際表現與價格並不成比例。另外也聽過一套英國品牌的環繞聲組合,巧的是它們與Audio Pro全都是瘦高造型,這個英國老牌聲音是夠水準了,售價卻也達到Hi-End等級,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回頭再看看Audio Pro,聽聽Audio Pro,不禁打從內心裡發出微笑,Audio Pro簡直是不景氣中的救星!
音質細膩高雅
試聽時搭配Toshiba DVD唱機與Yamaha DSP-AX1環繞聲擴大機,由於代理商沒有送來同廠的超低音,所以另外以M&K MX-700主動式超低音搭配,取其速度快,反應敏捷的優點。眾所周知,Toshiba的DVD下盤比較輕盈,中低頻能量要比Pioneer等來得少,但高頻的活生與華麗卻也不是Pioneer所能比擬。而Yamaha的旗艦DSP-AX1有很高的解析力,很飄逸的高頻表現,擴大機部份同樣不是特別飽滿豐足的類型。用它們來搭配Audio Pro Image系列喇叭不會有問題?
如果是尋常產品,可能一陣陣尖銳刺激的聲響早就讓人受不了了,而Audio Pro Image系列在不加超低音的情況下,居然音域平衡,沒什麼太大的問題。我們試聽的空間約有十坪,Audio Pro低音有這麼厲害?倒也不是,你要求電貝斯震得全身酥麻,大鼓一打聲浪綿延,或者坦克前進時威震屋瓦的效果,這套喇叭通通都沒有,在50Hz以下,它們的能量並不多。但Audio Pro的高音部份收斂修飾得很漂亮,因此弦樂的表情絲絲扣人,管弦樂團的小提琴組還能看到牽絲的綿密感與散發淡淡光澤的清甜。由於高頻華麗,中頻輕鬆,聽起來舒暢,你也就不會太在意它的低頻表現了。
它表現的銅管有足夠的亮度又不會太過潑辣,Chesky的老錄音比才「卡門組曲」,遠方小號吹奏時定位與深度感明確,近處小號鳴響穿透力道十足,破金之聲也很清楚。美國Audiofon唱片號稱以全套Cello器材錄音,捕捉到的鋼琴與小提琴非常傳真,動態也很大。Audio Pro唱出來的鋼琴流暢自然,高音鍵清脆俐落,低音鍵結實有力,把Audiofon錄製的史坦威鋼琴具體而微的搬到眼前(因為沒有超低音的關係),一下子還真不容易找到頻域內有特別的凹陷或突起。Audio Pro這番成績已經超越一般家庭劇院喇叭的範疇,而可以向純音響製品越級挑戰了。
低音有畫龍點睛之妙
嚴格說起來,這一套Audio Pro喇叭的低頻還是不太夠。以「搶救雷恩大兵」、「鬼入侵」、「神鬼戰士」、「獵殺U571」、「蟲蟲危機」這幾張電影軟體來測試,優點與缺點馬上就浮現了。即使不加超低音的情況下,Audio Pro仍然有很好的音場表現(瘦高身材佔了大便宜),舞臺寬度輕易拉到側牆,前後層次很深邃。另外,它的解析力的確不錯,這些細節不是靠強調中高頻換來的,它們平均分散在所有頻域中,因此小音量就能聽到電影中精心安排的空間效果,像是遠方的風聲、越過頭頂的槍彈、車子壓過馬路的重量感等。從電影的角度來看,Audio Pro的速度感已經不錯,動態也很傑出,「神鬼戰士」競技場一幕在沒有超低音的情況下,並不會難以下嚥,當然加上M&K之後又是另一個世界了。Audio Pro不是一昧的勇壯凶猛,由於它的質感很好,電影中的配樂播出來直叫人豎起耳朵,我就發覺觀看「神鬼戰士」時,我的焦點反而多半是在配樂上面。
原廠的超低音長什麼樣不清楚,這次用來搭配的M&K MX-700卻幫了大忙。這顆超低音向下發聲,八吋的單體具有極佳的控制力,轉動音量時很明顯可以感受到低頻下段增加後散發出來的魅力。加入M&K之後,Audio Pro從一個窈窕淑女變身為叢林藍波(還不到終極戰士的程度),混身肌肉結實有勁,動態吞吐快意,連日本的重搖滾樂大聲摧殘也不怕了。「鬼入侵」中從屋頂上傳來夾帶灰塵落屑的極低頻,Audio Pro+M&K仍非大系統的對手,極低頻的延伸與包圍感在大空間裡有些不足,五、六坪房間中應該是頗具威力的。而且有了超低音助陣,Audio Pro連中頻的人聲都飽滿豐腴許多,「蟲蟲危機」裡的對白一下活了起來,更有活力,更佳的生動有神。
請溫柔的對待
我知道這是老話,說多了大家看得也有些麻痺了,但Audio Pro音樂與劇院兩相宜,仍然是事實。以個人的口味來說,我比較傾向推薦Audio Pro用在多聲道的音樂系統中。Image 11環繞聲喇叭有壁掛孔洞,但如果按THX規格將它安裝在側牆上方,後方的包圍感恐怕不是很好,因為單向發聲的設計擴散角度還是有限。試聽時我們是將環繞聲放在聆聽位置後面的牆角上方,如此對上方音場營造與整體包圍感都有幫助,而這樣的擺法基本上與SACD或DVD-A的多聲道擺位是相同的。不加超低音的Audio Pro Image喇叭觀看電影感染力較少,欣賞音樂卻不會有此問題,以Telarc的DTS CD示範片檢視,這套喇叭挖掘出來的空間感與細節簡直讓人著迷,那弦樂多麼柔順,銅管又富光彩,人聲洋溢的俊秀之氣,一般多聲道喇叭給人的粗糙感完全不存在。
喜歡更溫暖輕鬆一點的聲音,用Marantz、Sherwood的環繞聲擴大機搭配應該是不錯,美國B&K更好,要考慮的只是售價問題。至於DVD的選擇,Sony是我首選推薦,接下來還有Rotel與Pioneer可以參考。至於線材,想原汁原味,忠於設計者Karl-Erik Stahl的調聲,在專業領域普遍使用的ProCo是不錯的產品。要想改變Audio Pro Image的身材,Power Source有便宜的劇院系列喇叭線,買起來應該不會傷荷包,它可以帶來較多的肉感與較寬鬆柔軟的低頻。還有嗎?差不多了,選了Audio Pro Image系列家庭劇院喇叭之後,剩下的只需溫柔對待,好好享受就行了。
Audio Pro公司簡介
1978年電子工程師Karl-Erik Stahl在瑞典創立的公司,第一件產品是主動式電子分音推挽設計的超低音B2.50,同時推出的Modular Switching System多間音響室遙控系統大受歡迎。不過真正使Audio Pro建立國際聲譽的,卻是從1979年的第一對喇叭A4.14開始,這對喇叭在芝加哥CES展得到「Product of the Year」獎。第二年Audio Pro推出第一部以微處理器控制的收音擴大機TA.150,又在芝加哥CES獲得「The most innovative product-both engineering and design」獎。之後Audio Pro一直走大眾化的路線,因此多年來被崇尚Hi-End的東方市場所忽略。幾年前金融風暴發生,昂貴的音響器材大受影響,一些物美價廉,甚至物超所值的產品再度抬頭,而Audio Pro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引進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