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 JBL 4312 , HELP!!!! [复制链接]

查看: 4254|回复: 5
1#
谁能帮忙介绍 JBL 4312系列?
分享 转发
TOP
2#

我来形容一下我心里的4312A吧!!!!!!!
拿异性比喻:
4312是一个心灵美与外在美都兼备的青春玉女,
那种本来就具备的美丽,再加上后天粉饰和打扮,活脱脱一世界小姐嘛!
看看她那钛球顶,
那是一种无音染的专利设计啊~~~~~~~
那些钻石形和五角星形的压纹是为了让高音平滑设计的,
起着(我理解为):避震!减少了大量非高频的音染,使高频延伸性更佳。
那有着特殊涂层的12寸布边低音,也是自ETON以来发声最为干净的低频!
用一JS的话~~~~~~这箱子令我卖掉了无数积压的公房!


但最为可惜的这箱子很忠实,
对前面器材的反应十分强烈,
稍微有点特点的器材,一下子就能在4312里给听出来,线材就更不用说了!

我已经为自己的4312A花了好多精力,
本来是用 马兰士42MKII的,
买4312A后马上换了72MKII(金色),
再换佳丽303(银色)
又换了 德国 力无敌 旗舰CD机(新价格近3万人民币)!!!

好辛苦啊好辛苦~~~~~~~~~

现在的器材是
CD机:马兰士42MKII
马兰士72MKII (金色)
佳丽303(银色)
德国 力无敌 旗舰CD机(应该是96年的老旗舰)两个字:准确
鸡蛋:科宝8I(最不具胆味的鸡蛋) 四支EL34 1支12AX7 四支12AU7
其中12AX7已换为荷兰的
信号线 VDH,红赫色,新的买1400
音箱线:爱索丝的散线 (最近想换上AQ的白色4。7,但手慢给别人抢先了)
还打算凑齐6只4312,买3台皇冠公房,再买ARC或者加州土炮的前级~~~~~~~~~~~~
费米的还在后面呢
TOP
3#

大哥,原来是你,问leslie吧。
TOP
4#

对K9、V8的试听所用的周边器材为,音箱:JBL4312、JBL L100;音源:英伦名器——QUAD66CD。之所以选JBL这两对音箱,是考虑到L100的体型威猛,想用它来听听K9、V8的声音塑造力和驱动能力,比较异同;JBL4312是监听级音箱,但用来听K9与V8的本底声是非常合适的。选QUAD66CD的原因就不多说了,因为这是一台具备相当高重放水准的CD机,音色醇净。读者也许注意到,我并没有介绍试听用的线材。其实,说心里话,我们是希望把这样的试听搞得家常化一些,尽量使它在常态下进行。所以,没有搜肠刮肚地挑一些冷门线材。在这个指导原则下,喇叭线与讯号线就地取材,用了试听室里现成的。万事俱备后,让我们开始吧!

两种风格的高频

    要不是这次三大男高音来北京举办演唱会,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适当的比喻来形容K9与V8在高频方面的异同。试听高频段表现,少不了要用到弦乐类唱片。我选了几张个人较为偏爱的CD,如安妮-索菲·穆特的《卡门幻想曲》,海菲茨的《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协》,马萨利斯的小号精选辑。为了能够及时辩出味道,试听时采用同一曲完毕后即刻转换的方法,也就是用交叉方式,把K9与L100,4312对应,V8也照此办理。这样,同一首曲子,要经过12只耳朵同时听4遍方才开讲。几个人如主考官面试高级人才一样,威威然坐成一个弧型,如老僧入定般聆听。为方便读者阅读,我把每段的试听内容单独用小标题列出。

鲜活的卡门幻想曲

    待到这张人人熟悉的CD中的流浪者之歌放毕后,快人快语的吴蒙立即开口说话。他认为,假如以一个买家的身份来听,K9与L100的还原,或许是相当耀耳的。因为小提琴声灵巧、细腻,整体的柔顺度颇感溜滑,音色的光泽感适中,让第一次听到的人,觉得一气呵成,特别顺耳。单就这首曲子来讲,是国产功放中播得最好者之一。吴贤弟开门见山的观点,得到了成师、许成文的拥护,他们补充了一点:V8播此段时,琴声开扬通透的同时,又有着难得的沉稳。作者群中一向为人稳健、厚道的唐若文与钟雨寒二位听完那帮新锐者的评论后,从另一个角度谈了一些看法。他们认为,好听只是一方面,但尤其要注意V8在JBL4312中的表现,与L100的光洁声音相比,V8在监听音箱中高频的延伸方面要更加大一点,而且,在“好听性”降低了之后,小提琴声音的像真度反而有了提高,每个音的颗粒感与磁性感有了更加清晰的表现。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说,V8较为中性,修饰成本不多,具有参考级产品的水准。姜到底是老的辣。在一边听完了他们的议论,我想到,从两派的意见中,其实也反映出一个听音者年龄层的问题:年青人喜欢好听,中年人喜欢求真。好听与求真初看是一对矛盾,但并非不可转化。没有一个品牌的器材是只有一种声音属性的。以我的体会,把V8与L100接在一起听《卡门幻想曲》,有着大音量下的痛快感。

热情洋溢的海菲茨

    为什么要用热情洋溢来形容海菲茨呢?这是针对有部分人认为他的琴声较冷漠而言的。记不清在哪篇文章中读到过,说海菲茨在拉奏所有曲目时,其小提琴声音如同一块冰在正午太阳光下折射出的凛凛寒光。他的声音到底冷不冷?至少,我们几个的答案是否定的,结果正相反。不过,K9与L100的组合在听这张RCA名版碟时,的确有一种高频感辉煌的特质。大量的高音泛音充满光辉,加上海菲茨的快速演奏,整个让人觉得这样的效果仿佛漆黑天空中,骤然划过一群闪闪发光的流星体那样。K9的高频非常难得的地方在于,它是充满量感的明亮,决非亮得单薄、刺耳,过于强烈的那种。通过具体配接,我们发现,K9和V8能充分地挖掘出钛高音具有的明亮特质。用视觉来打比方的话,K9与V8的高频是耀眼的,但决不刺目。海菲茨惯用极快的速度来演奏,特别是在固定音高与音准方面向以准斤足两见称(见郑延益所著的《春风风人》),这使得我们能集中聆赏到他那美仑美奂的高音处理。在这部D大调第一乐章里乐队过门之后,海老即以一个带翻转的高音进入状态。将K9与V8的音量增大,无论是听L100或是JBL4312,你都能明显觉察到高音中的变化多端和丰富蕴含,对这种高音处理和控制,你只有惊叹的份。以至于唐、钟两位对软件熟悉的“海飞茨迷”听完后对我说,要说小提琴皇帝,绝对是海菲茨了。这话我同意。事实表明,在某些时候,听某些高频乐段,K9与V8的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作为一个唱片迷,雨寒兄对V8的高频原味感非常赞赏,认为它们在速度的拿捏和瞬态的控制两方面做得很好。参与试听的几个人对这段的音效品评,基本无大的意见出入。

闪光的小喇叭

    如果说刚才听到的是情感狂放的小提琴声的话,现在听的这张小号精选集却带着一丝文雅气息。担任演奏的是享有“小喇叭之王”的著名吹奏大师马萨利斯。精选集收罗的作品全部为古典改编曲。不瞒各位读者,要让马大师“出丑”很容易,你只要挑一些声底偏薄的器材组合去播放,那小喇叭的声音一定会又干又破,无丝毫可取之处。好在,我们事先对K9与V8的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所以用此片来试听的一个原因是要比一比两款功放谁吹得好听、谁的小喇叭更迷人。

    在对这张CD的还原时,V8的高频分析力展露得极为透彻。把它轮番与两对音箱接驳试听,总发现V8的超高频延伸力非常强。用K9听,得到的效果是小喇叭的声音饱满有力,富有穿透力,音色具有适中的柔顺度,既体现出金属乐器所应有的声音质感,又避免了单纯的那种“金石之声”的干硬。得到这种效果,一方面固然与演奏者的技巧、录音的水准分不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功放对声音控制的实力。与之相比,V8的长处在哪儿?这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小喇叭的声音穿透力高;二是音色相当厚实,这种厚实不是象低频厚实的那种,而是高频段能量感非常密集的厚实;三是高频的瞬态特性良好,捕捉细节的能力强。给我们试听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片尾的《大黄蜂飞行》这一段,快速、干净、底气充沛的吹奏通过V8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要知道,这段名演可是马萨利斯的金字招牌,如用作试音,它倒是要经常“谋杀”器材的,尤其是功放与音箱两个环节。我们不敢说其它组合的播放会不好听,但V8的表现真是可圈可点。假如你用此片来试机,听音时间长会感到头痛、耳朵发毛,嘿嘿,告诉你吧,有问题了!

    通过对三张碟片的聆听,K9与V8的高频特色应该已得到了交代。我们没有把握说,你一定会喜欢其中的哪一个类型,它们的风格绝对要视周边器材而定。经常听三大男高音的朋友会了解,同为男高音,帕瓦洛蒂的高音以金属感和Hi C著称,多明高则以华丽、音量大见长;而卡雷拉斯胜在抒情。难道可以在三者中选出唯一的一种高音吗?所以,评论他们的声音,还是应以三个人的具体曲目、作品为出发,这样才是公正的。K9和V8的高频走向不同,前者华丽、奔放;后者的质感与凝聚感一流。

旗鼓相当的中频

    也许读者读器材比较类文章时,非常希望像看泰森与霍利菲尔德打拳一般,最终能亲眼目睹谁把谁击倒了,直挺挺地躺在赛场上,直到裁判高高举起得胜者的手。似乎那样的话,事情才算有了水落石出的结果。可惜,今天我们是比拼两台功放,尤其是两台国产产品中的高端器材,希冀出现同拳击赛一样的结局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这一段的试听结束后,每个参与者都觉得用旗鼓相当的字眼是极其忠恳的。其实,每位作者平时已经有过很多接触K9与V8的机会,某些时候,还要把它们中的某一部分表现,作为评价其它产品的一个根据。可以这么来说,有些发烧友认为K9与V8的声音有点相似,实质上是指两台功放的中频特性的。应该说,我们几个与这些发烧友的观点是相同的。仍然按照比较高频那样的方法,分二段来阐述所谓的旗鼓相当。

“大眼妹”来到了面前

    可不要以为我们在试听器材时有了艳遇。在试听两台功放的中频效果时,吴蒙极力推荐这张他最喜爱的唱片。5年前入行的发烧友应该知道这张人声类示范级的天碟。试听所用的版本,是由马浚先生主持的一听钟情唱片公司委托日本JVC特制的XRCD2版。尽管价格昂贵,但用来试音可真是物有所值。

    巧合的是,用交叉比较方式,K9、V8与两对的音箱配对播放时,所得到的是两种类型,但走向一致的声音。

    K9、V8推L100时,大眼妹的人声结像位置较为靠前,口形变化明显,唇齿音的细节多,歌手与几件伴奏乐器的隔离度清晰。由于此片是一张高级的小型录音室作品,因而声场的纵深度并不算太深,左右两端稍稍宽一些。更多的录音聚集点,似乎着意于表现歌者的声音。K9、V8、L100的组合,让人听到一种亲切、甜美、润泽的歌声,音色的光滑程度就象鲜奶油一样,没有丝毫的颗粒感,这种稠滑同时具备了细密的密度感,声音中已没有留下任何空隙的可能了。打个比方来说,这三款器材播放此片的时候,唯美色彩浓厚。我们深信,如此的高度可听性,器材刻意塑造的痕迹很小,或许原因可归结于三者本身的个性较小。L100是JBL的民用类音箱,即便如此,它的品质依然是忠实地还原出信号源、放大源所给予的内容。

    当K9、V8与JBL4312搭配时,反而倒是这对身为监听级音箱表现出来的个性要比L100多一些。此话怎讲,难道是说JBL4312有着严重的音染或者主观修饰吗?不。JBL4312的个性和它的定位一样,完全是去粉饰、少雕琢的纯粹声音。同样是听这张CD,大眼妹的声音好象要比L100的还原粗一点,更加具有质感。鉴于发烧友们的耳朵不太一样。我敢说,仅凭第一耳的听感,它绝对是没有L100来得讨巧的。我的这个观点引起了其他几位的共鸣。钟兄说,很长时间以来,有些发烧友对所谓的“监听级”产品一直有仰慕之情,实际上,其中的一部分并不一定了解监听器材的意义所在。所以,当这些人听别人介绍买回一套监听产品时,往往会觉得声音过于直接、没有修饰,嫌其“粗糙”。这种情况下,反而倒是选一些中性的民用级产品为宜。果然,在如V8这般的大功率功放催逼下,监听箱的“耿直”个性终于显现出来了。

金片子的魅力

    试听金片子前,我与唐若文开玩笑,让他回避一下,不必参与这个环节的试听。他惊讶地问我何故,我说你不是文章里写过,今后凡试听人声,必不用蔡琴的唱片吗。其实,我知道他当时这样说的原因,那张老碟实在是听得耳朵里生将出老老老茧了。此次试听的两张专辑,是蔡琴的最新录音。我把情况向他说了后,他欣然落座,准备听个究竟。还是象听马萨利斯一样,采用交叉编组试听,结果如何?不要说读者猜不出来,就是我们自己一开始也不太相信。结果是,两张蔡琴的新录音变得“不发烧”了。

    K9、V8与L100的组合使我们得到的听感是,蔡琴的嗓音变得更轻松、更柔婉了。在一定程度上,V8似乎稍稍要比K9暗一丁点儿。不过,K9与V8不约而同的都将人声放得比较大,扭大音量后,听上去更加舒服,那几乎是一种接近于现场的声音。为何要说金片子(一)、(二)不发烧呢?相信听过蔡琴老歌的人,基本上都会觉得她的声音有点浓的感觉,一旦遇到解析力不足的系统时,声音极易变闷,直奔中低频段以下。按我们的理解,那张老歌专辑的声音浓度和几乎化不开的厚度,用来听听中低频的醇和度更为合适。K9、V8、L100的还原真的很轻盈,那声音中有着一般蔡琴录音不曾有过的灵气。在这套组合上得到的听感,用K9、V8、JBL4312来验证很能说明问题。奇怪的是,如仅指声音质感的话,后一套系统中所表现出的质感远远不及用普通组合听那张老歌。经过了前面几轮的试听后,大家不会把质感问题怀疑到系统本身。真实情况是,金片子录音上的主要出发点并非刻意求质,它所努力的方面是,摆脱过于滞、厚、重的音色。另外,两张片子在后期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用到了Pow-r母带降频转化/压缩技术。该项技术和喇叭花的20→16流程一样,通过获取高信息量的母带频宽提升方法,反转到工业化生产的CD中。这种处理技术再加上前端的24Bit录音与电子管话筒收音,使得全片在整体细节量方面增加了很多。所以,融入了大背景后,蔡琴的声音厚度被略略降低了,形成听感上的爽朗。没想到,早期刻意求工的老歌让蔡琴担上了“发烧歌后”的美誉,如今这些年过去了,再度刻意求工的做法反而使她的声音返朴归真了。K9、V8与JBL4312搭配,在声音走向大致相仿的情况下,又表现了一点不同,K9的分析力高,声像位置较为前倾,诸多细节一览无遗,V8的还原则空间感深邃,每句演唱,仿佛都是蕴酿而出的,没有浅滑于表面上的随意感。认真说起来,虽然K9与V8演绎此片时中频部分的旗鼓相当,但两者因为本身个性的存在,区别还是有一点的。问题是,这样的区别很难用言语来定性定量的一锤定音,就象我们无法说水彩画与水墨画哪种更好一样。就此次的听音情况来说,以唐若文、钟雨寒、我三人为代表的,偏爱用V8来推JBL4312的声音;而另外几位小兄弟对K9与L100的搭配念念不忘。从一个队伍里产生的两派意见,正好对应发烧友队伍里也有对K9和V8存在着各自偏好的情况。请注意,偏爱一种声音的缘由多半是因为长期积累的听音习惯产生的,它不是本质意义上对“主流声音”的粗暴否定和概念化突破。

低频要视器材搭配而定

    由我们6人组成的“听音评委会”对K9与V8的中高频部分的试听,观点较为接近。实际上,趁着集中试听对两台功放和音箱的低频部分,倒有一个新的发现。一般而言,大部分音箱所能够还原出的低频量感的多少是由功放的输出电流大小与音箱的低音单元口径的大小来决定的。K9、V8同为大电流输出设计,因而推力不成问题。JBL L100与JBL4312的低音口径一样为12″,表面上看,尽管箱体容积、功率各有不同,但在标准音量下试听,区别也应不是十分明显的。读者们是否记得,V8驱动过资深玩家张国梁先生家中的那对双15″低音口径单元的JBL4435。也只有到了如此级别的大口径低音单元上,V8的大马力才真正地显山露水。我们试听低频段遇到的情况是,大幅增大音量的背景下,量感的区别不太大,质感方面V8则稍胜出一筹。撰写这部分的说明文字就象起草有着严苛要求的外交文件一样,怎样把这两种低频的具体表现用语言进行准确地归纳,是难度所在。我们的听感是,在绝对值范畴里,K9与V8塑造的低频质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显然,又由于V8的输出功率实际上要比K9大许多,质感一样的说法好象显得有点悖论。在对这最后一部分的试听中,为了使有过聆听《阿姐鼓》与《炎黄第一鼓》经验的发烧友,有文字感觉上的共鸣,就用了这两张老片,没有选其它诸如《打断鼓棍》之类的猛片。

满房间的阿姐鼓和炎黄第一鼓

    实际上,听《阿姐鼓》的低频高潮段,我们几个倒不认为是在每首乐曲的后半部分。真正迷人的一个地方是,K9与V8在雄浑鼓声来临的前昔,所营造出的那种声压级和能量感。那种须细细分辨、似由远及近的低频轰鸣前兆,还有可通过皮肤感觉到的空气骚动,是K9和V8还原时共有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们的细节解析力真是无懈可击:连续的、长时间的低频冲击,其“形状”浑圆、无棱无角,一浪紧似一浪的传递在瞬间完成,身处其间,一点也没有头脑发胀想离开的意思。吴蒙说得非常有道理,他认为在25~30平方米的范围里,如果以10点钟位置的音量为标准,低音口径在10″~12″范围里,用K9和V8听《阿姐鼓》一片,低频量感、质感的区别不太明显。随即,他又补充道,随着单元口径尺寸的增加,K9与V8的区别有多大还要取决于视听环境的声学处理。我们几个知道,吴蒙有这番说法是因V8与K9在他家驻守的时间很长,杂志社来的一些如达尼、惠威等大型落地箱都被他与两款功放搭配使用过。有了这些使用经验,小吴的说话底气充沛。唐若文在基本同意吴蒙说法的前提下,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他说,从细巧角度来说,V8的低频线条感要强一些,《阿姐鼓》中所用的鼓不是以鼓面直径大见长的,而是以发声的力度和深度为主,因此,K9的表现似乎是写意为主,V8则以写实为目标,V8功率裕量上的充沛实力,是后者扎扎实实体现低频力量的保证。对L100与JBL4312的比较,他欣赏V8与L100的搭配。钟雨寒也听过V8推JBL4435的声音,他说,不一定是“大食量”音箱,就是灵敏度在90dB上下的大箱子,如确实要听到震撼级的扎实低频,的确有用V8推的必要。其实,他们三人的观点全有可取的地方,目的只一个:视具体听音要求和环境情况来灵活搭配,切忌死板化、公式化对号入座。

    及至听《炎黄第一鼓》时,V8的凌厉感就毕现无疑了。阎师傅的鼓技不求速度,强调力度是他的追求。一边听着每一下的鼓声传出,我们一边调侃说,是V8在和那面鼓斗法。为了验证先前三个人的说法,我们特意把坐位挪到后墙墙根处,增大音量听,仔细辨别。确实,就象别克轿车大排量车和小排量的“赛欧”在比拼绝对速度和马力大小时前者会占优一样,超长距离的传送中,V8占了上风,它的低频没有妥协之处,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其拉得开甩得出的架势体现出一派大家风范。实际情况正表明,L100与V8的搭配棋逢对手。这样说并非指K9的低频要明显输给V8。需指出的是,我们已脱离了“试听”的初衷,是在比拼低频,同等音量近距离聆听的时候,K9不会给人力量不足的感觉。顺便提一下,听这种大动态鼓声时,JBL4312的声音原味感浓厚,L100的能量感庞大。倘有人问,想要两者兼得,该如何办理?办法十分简单,配两套系统。不是开玩笑。鱼和熊掌是无法兼得的。即便是坐在后方,V8的长距离低频传送力依然不打折扣,让我们感到扑面而来的大动态鼓声,聚焦精度与结像位置清晰异常。由此推之,单纯以听如此规模的鼓乐为出发点,应是喇叭越大才越够劲。可以这么说,V8没有出来以前,我们听K9的时候,在觉得它的低频已经相当高质素的同时,附加又对它有着一些更高的希冀,而这些内容,V8又完全做到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满房间的阿姐鼓和炎黄第一鼓是指,由K9与V8输出的能量,地毯式般地轰炸着处于箱体摆位后方的每一寸空间,极为令发烧的人享用。享受着空间里都是高质低频味道的时候,我们要提议广大发烧友,试机就要用真鼓,那些类似月亮女神中的电子低频,虽然表面上像模像样,但背后是很空洞的。要是用这种类型的CD试功放,怕是每台都具备了K9和V8的水准。有机会,发烧友自可一试,以检验我们的说法是否正确。

几点体会和感想

    试听结束后,我们似乎还沉浸在愉悦的氛围中,忍不住要讲点感受之类的话。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我们认为,作为国产音响中的精品,K9与V8在具体搭配时,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它们喜欢与好的周边器材为伍。如果以20000~25000元范畴内作例,应该把选K9或V8替我们省下的钱(他们的性价比在国产器材中数一数二),投资到音箱上去。因为,试听结束,几个朋友在互相诉说自己的搭配菜单时,用到的都是万元左右价位段的大型箱子。当然,这意思并不是说两台功放就不能和中价位以下的音箱匹配,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以听到高质量还原效果为标准的。

    我在执笔作总结时,想到了一个有关美食方面的讲法。清人袁枚是个超级大食客,在他著名的《随园食单》一书里,有一则论美食器具的文字,不妨照录之,供读者体会:

    器具须知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然宣、成、嘉、万、容器太贵,颇愁损伤,不如竟用御窑,已觉雅丽。惟是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若板板于十碗八盘之说,便嫌笨俗。大抵物贵者器宜大,物贱者器宜小。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锅,煨煮宜砂罐。

    好个袁枚,眼睛在落到了精美菜肴的同时,又极其犀利一针见血地指出美食与器具的关系。只要把他的意思引伸一下,我们自然能悟出好声(美声)与器具的关系。所谓“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锅,煨煮宜砂罐”。既然,不同食法、食物有不同的器具相配,那么,针对不同的听法、玩法,K9与V8不是也要求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挑选其中的哪一款吗?

    K9与V8正像一对亲兄弟,同宗同门的出身,令它们彼此间的声音有着很多神似之处。搁笔之际,忽然觉得,如此比较两者,该不会给人留下相煎何太急的印象吧。
TOP
5#

JBL以监听音箱闻名于业界,除4344、K2等价格不菲的重量级监听音箱外,相对平价的4425、4312等一系列中型监听音箱也受到业内人士的认同,特别是诞生于1971年的4312(原始型号为4310,将低音单元减至300mm后成为4312)更以物美价廉而拥有不少的拥趸。多年来,4312音箱在市场一直长盛不衰,几经改型,由4312原型不断进化为4312XP、4312M、4312MKII等众多型号,并由专业领域延伸至民用,由此可见其潜在实力的不俗,而4312B MKII则是它最新推出的一款新型号。
  
这款音箱外型尺寸与原4312基本相同,并无太多的改变,箱体结构与单元布局也是多年一贯制的架构,高、低音衰减调节器均得到了保留,仅原平行水平排列于箱体的方型中音单元进行了45度的调转,使其与低音单元的间距更近,这一细微调节是为使音箱声像共点感更强而特别作出的。低音采用了300mm口径的JBL 2213H单元,它采用了75mm带状音圈,具有强大的能量感,被广泛地应用在其专业音箱上;中音为改进型的125mm口径的JBL 104H-3,它是JBL著名的LE5家族中的一款,具有频带宽直的特点;高音则为25mm的JBL 035Ti钛膜单元,其振膜厚度仅25微米,其高频上限可达27kHz。

相对于JBL的高档型号而言,4312延续了JBL的许多风格,但也存在由于成本控制,声音过于粗放的遗憾。而JBL 4312B MKII在单元与设计上的进一步的求精,使这方面的情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技术参数: 频率响应:45Hz-20kHz(-6dB) 灵敏度:93dB 最大承受功率:100W 分频点:1.1kHz/4.2kHz 尺寸(高×宽×深):362×597×298(mm) 重量:20kg 参考价格:12000元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511533568521.jpg[/upload]
TOP
6#

在美星约20平方米的试音室,萧厂长开启了一台805的MC805AA的合并机征询在下意见。讯源是数千元的平价马兰士19ACD唱机,音箱是JBL4312。如此组合,开始笔者有点掉以轻心。因为听音环境和讯源一般,而且JBL4312是一对不易相处的监听音箱。随着分别听了人声、弦乐、交响曲等几首曲子后,这个工薪一族级别的组合,已扭转了笔者的初衷。当问及萧厂长,为什么不把听音室搞大一点,以取得更佳的聆听效果?为什么不用一台更高档次的CD唱机?为什么用一对音色不甚讨好的JBL监听音箱?萧厂答道:一是厂的听音室条件是大多数客人都可以达到;二是CD唱机用不贵的机种,更令用家心中有数;三是用一对不以音色取悦于人的中性监听音箱,会增加用家的信心。看来萧厂长高见倒也发人深省。

尽管在毫无大牌“明星”(讯源,连接线均是平价货)推波作澜之下,这台合并级胆放令笔者喜出望外:厚润而充实的人声、细致而流畅的线条,竟然发生于JBL4312之上,这真是始料不及也。因笔者过往也曾接触过4312,至于低频表现乃JBL之强项,该对12英寸三路大书架监听器,在805驾下,质感与速度均收货有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