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聲学的基本知識 [复制链接]

查看: 4619|回复: 12
1#
转贴: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聲音來源於振動的物體,振動的物體就稱之為聲源。聲源發聲後要經過一定的介質才能向外傳播,而聲波是依靠介質的分子振動而向外傳播聲能,介質的分子只足振動而不移動的,所以聲音是一種波動。介質分子的振動傳播到人耳時而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動,通過聽覺機構的"翻譯",並發出信號,刺激聽覺神經而產生聲音的感覺。
為分析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過程,現以活塞的振動為例,設在一無限長的圓管內置一直徑與一圓管內徑相同的活塞,並假設活塞與管壁的摩擦可以忽略,以外力作用於活塞使之產生振動。現分析活塞兩側空氣質點層的運動情況(圖1-1)當活塞受力離開靜止位置向右力作一小位移時,緊靠活塞右方的空氣質點則被壓縮而變得密集,具有一定的位能,同時運動的質點具有一定的功能。接看它就向右膨脹,擠壓鄰近的質點層,使之亦變得密集,由於質點的彈性碰撞,動能也隨之傳遞過去。這樣,鄰近質點的運動又依次傳向較遠的質點,密集狀態即逐層向右傳播,以致離開聲源的質點也相繼運動。與此同時,緊挨活塞左側的質點層由於活塞向右移動而變得稀疏。這樣,這一稀疏層也逐層向左傳播。見圖1-la、b 。下一時刻,當活塞作反方向運動時,它的左側出現密集層,右側出現稀疏層,見圖l-le、d。這樣,隨得活塞不斷地來回振動,它的兩側就相繼形成疏密相間的質點層並逐漸向遠處傳播,此即為聲波。
必須指出,空氣質點只是在其平衡位置(即末被擾動前的位置)附近往返振動,並沒有隨聲波一直向外移動下去。

波的傳播過程中,空氣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傳遞的方向相平行,則稱為縱波(Longitudinal Wave)。而水的表面波是橫波(Transverse Wave)。
二、頻率、波長與聲速
聲源完成一次振動所經歷的時間稱為周期,記作T,單位是秒(S)。一秒鐘內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記作ƒ,單位是赫(Hz),或周/秒它是周期的倒數,即:
ƒ=1/Τ

聲波在傳播途徑上,兩相鄰同相位質點之間的距離稱波長,記作λ,單位是米(m)。
聲波在彈性介質中傳播速度稱為聲速,記作c。單位是 m/s。
聲速不是質點振動的速度而是振動狀態的傳播的速度;它的大小與振動的特性有關,而與介質的彈性、密度以及溫度有關。
當溫度為0℃時,聲波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為:
           松木 3320m/s         軟木    500m/s
           鋼  5000m/s          水      1450m/s

在空氣中,聲速與溫度的關係如下:
c=331.4√1+(θ/273)       (單位:m/s) √表示开方
式中:θ―空氣溫度,℃。

聲速、波長和頻率有如下關係:
c=λ.ƒ
或c=λ/T……………………(1-3)

在一定的介質中聲速是確定的,因此頻率越高,波長就越短。通常室溫下空氣中的聲速度為340m/s (θ空氣溫度=l5℃),100~4000Hz的聲音波長範圍大約在3.4m至8.5cm之間。

人耳能聽到的聲波的頻率範圍約在20~20000Hz之間。低於20Hz的聲波稱為次聲,高於20000Hz的稱為超聲。次聲與超聲不能使人產生聲音的感覺。
三、聲音的頻帶
在通常的聲學測量中,是將測量的聲音的頻率範圍分成若干個頻帶,這是為了工作上方便而考慮的。精度要求高時頻帶可以窄,允許簡單測量時,則可以將頻帶帶寬放寬。
在實際測量中,常使用倍頻帶或1/3倍頻帶(band)。
四、聲波的繞射與反射
1. 波陣面與聲線
聲波從聲源出發;在同一個介質中按一定方同傳播,在某一時刻,波動所達到的各點包絡面稱為"波陣面"。波陣面為平面的稱為"平面波",波陣面為球面的稱為"球面波"。
由一點聲源輻射的聲波就是球面波,但在離聲源足夠遠的局部範圍內可以近似地把它看作平面波。
人們常用"聲線"表示聲波傳播的途徑。在各向同性的介質中,聲線與波陣面相垂直。
2.聲波的繞射
當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一塊有小孔的障板時,如孔的尺度(直徑d)與波長A相比為很小(即d<>A),見圖1-2b,則新的波形較複雜。
從圖1-3a、b 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當聲源通過障板的孔洞時,並不像光線那樣直線傳播,而是能繞到障板的背後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在它的背後繼續傳播,這種現象稱為繞射。
例如,有一聲源在一堵大牆的一側發聲,在另一側的聽者看不見聲源卻能聽見聲音,這就是聲波繞射的結果。
聲源的頻率越低,繞射的現象越明顯。

頻率:ƒ      ;  λ         (∵c=λ.ƒ)

周期:T,單位是秒(S)。
一秒鐘內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ƒ,單位是赫(Hz),或周/秒它是周期的倒數,即:ƒ=1/Τ
聲速、波長和頻率有如下關係: c=λ.ƒ

3﹒聲波的反射
  當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一塊尺寸比波長大得多的障板時,聲波將被反射。如聲源發出的是球面波,經反射後仍是球面波,見圖1-4。
圖中用虛線表示反射波,就像是從聲源O的映像__虛聲源O'發出似的,O和O'點是對於反射平面的對稱點。
同一時刻反射波與入射波的波陣面半徑相等。如用聲線表示前進的方向,反射聲線可以看作是從虛聲源發出的。
所以利用聲源與處聲源的對稱關係,以幾何聲學作圖法就能很容易地確定反射波的方向。

根據聲源與虛聲源的對稱關係,可以說明反射定律,它的基本內容是:
  1.入射線、反射線和反射面的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入射線和反射線分別在法線的兩側。
  3.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五、 聲波的透射與吸收
當聲波入射到建築構件(如牆、天花板)時,聲能的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過構件,還有一部分由於構件的振動或聲音在其內部傳播時介質的摩擦或熱傳導而被損耗,通常稱之為材料的吸收。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若單位時間內入射到構件上的總聲能為Εo,反射的聲能為Εr,構件吸收的聲能為Εα,透過構件的聲能為Εt且 ,則互相間有如下的關係:
Εo=Εr+Εα+Εt……………………. (1-4)
透射聲能Et與入射聲能Eo之比稱為透射係數,記作τ;
反射聲能Er與入射聲能Eo之比稱為反射係數,記作γ,即:
τ=Et/Eo……(1-5)
γ=Er/Eo……(1-6)

人們常把τ值稱為隔(防)聲(音)材料,把γ值稱為吸聲(音)材料。實際上構件的吸收只是Εα,但從入射波與反射波所在的空間考慮問題,常用下式來定義材料的吸聲係數α:
α=1-γ
=1-(Er/Eo)
=(Eo/Eo)-(Er/Eo)
=(Εr+Εα+Εt/Eo)-(Er/Eo)
=(Εα+Εt / Eo)…………………………………(1-7)

在進行室內音質設計與噪聲控制時,必須了解各極材料的隔聲、吸聲特性,從而合理地選用材料。


原文较长(有27页),且有多幅图片,说的都是有关声学的基本知识,有推导公式(不复杂),讲得深入浅出,只要高中物理学得不错的都可以看懂。这里只贴出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分享 转发
TOP
2#

顶。
TOP
3#

继续贴:
第二節 聲音的計量
聲波是能量傳播的一種形式,僅從聲速、頻率和波長等物理量來描述是不夠的。

一、聲功率、聲強和聲壓
1﹒聲功率W
「聲源」輻射聲波時,對外作功。
l    聲功率是指:「聲源」在單位時間內向外輻射的聲能(聲音之能量),記作W,單位為瓦(W)或微瓦(μW)。

聲源「聲功率W」或指在某個有限頻率範圍所輻射的聲功率(通常稱為頻帶聲功率)。在計量時應注意所指的頻率範圍。

聲功率W不應與聲源的其它功率相混淆。例如擴聲系統中所用的放大器的電功率通常是幾十瓦,但揚聲器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幾,它輻射的聲功率只有百分之幾瓦。電功率是聲源的『輸入』功率,而聲功率是聲源的『輸出』功率。

在聲環境設計中,聲源輻射的聲功率(聲音之能量)大都認為不因環境條件的不同而改變,把它看作是屬於聲源本身的一種特性。表1-1中列出了幾種聲源的聲功率(聲音之能量)。
一般人講話的聲功率是很小的,稍微提高嗓音時約50微瓦;即100萬人同時講話,也只是相當於一個50瓦電燈泡的功率。歌唱演員的聲功率一般約為300微瓦,但水平高的藝術家則達5,000—10,000微瓦。
由於聲功率的限制,在面積較大的廳堂內,往往需要擴聲系統來放大聲音。對於有限的聲功率如何合理地充分利用,這是室內聲學的主要內容。

表1-1不同聲源的聲功率
聲源    聲功率
噴射機    10KW
氣  錘    1W
汽  車    0.1W
鋼  琴    2mW
女高音    1000~7200mW
對  話    20mW
註:人耳能聽到的聲波的頻率範圍約在20~20000Hz之間。低於20Hz的聲波稱為次聲,高於20000Hz的稱為超聲。次聲與超聲不能使人產生聲音的感覺。

2.聲強I
聲強是衡量聲波在傳播過程中聲音強弱的「物理量」。聲場中某一點的聲強,即在單位時間內,垂直於聲波傳播方向的單位面積上所通過的聲能,記為I,單位是W/m²。
I=W/S……(1-8)

式中:S聲能(聲音之能量)所通過的面積,m²。
W聲功率是指:「聲源」在單位時間內向外輻射的聲能(聲音之能量),記作W,單位為瓦(W)或微瓦(μW)

在無反射聲波的自由場中,『點聲源發出的球面波』,均勻地向四周輻射聲能。因此,距聲源中心為γ的球面上的聲能為:

I=W/4pγ2(單位是W/m²)……(1-9)

因此,對於球面波,聲強(聲音強弱)與點聲源的聲功率(聲能;聲音之能量)成正比,而與到聲源的距離γ平方成反比(見圖1.6a)。


對於平面波,聲線互相平行,同一束聲能通過與聲源距離不同的表面時,聲能沒有聚集或離散,即與距離無關,所以聲強(聲音強弱)不變(見圖1.6b)。例如指向性極強的大型揚聲器就是利用這一原理進行設計的,其聲音可傳播十幾公里遠。
以上現象都是考慮聲音在無損耗、無衰減的介質中傳播的。實際上,聲波在一般介質中傳播時,聲能總是有損耗的。聲音的頻率越高,損耗也越大。在實際工作中,指定方向的聲強難以測量,通常是測出聲壓,通過計算求出聲強和聲功率。

頻率:ƒ      ;  λ         (∵c=λ.ƒ)

頻率:ƒ      ;  λ         (∵c=λ.ƒ)


3.聲壓Ρ
所謂聲壓(聲音壓力),是指某瞬時,介質中的壓強(壓力)相對於無聲波時壓強(壓力)的改變量,所以聲壓(聲音壓力)的單位就是壓強(壓力)的單位,即牛頓/米²(N/m²)、或帕(Pa)。
任一點的聲壓都是隨時間而不斷變化的,每一瞬間的聲壓稱瞬時聲壓,其段時間內瞬時聲壓的均方根值稱為有效聲壓。對於正弦波,有效聲壓等於瞬時聲壓的最大值除以√2,即:
P=Pmax / √2………(單位:N/m²)

通常所指的聲壓(聲音壓力)如末說明,即指有效聲壓。
聲壓與聲強有著密切的關係。在自由聲場中,某處的聲強與該處聲壓的平方成正比,而與介質密度與聲速的乘積成反比,即:
I=P2/roC……(1-10)
I=W/4pγ2(單位是W/m²)……(1-9)
                    
式中P:有效聲壓,N/m²;
    ro:空氣密度,kg/m³;
    C:空氣中的聲速,m/s。
    ro C:介質的特性阻抗,在20℃時,其值為415 Ns/m²,。

因此,在自由聲場中,測得聲壓(P;聲音壓力)和已知距聲源的距離γ,就不難算出該點之聲強I以及聲源聲功率W。
二、聲音位準(Sound Level)
如前所述,在有足夠的聲強I與聲壓P的條件下,能引起正常人耳聽覺的頻率範圍約為20Hz~20kHz。對頻率1000Hz的聲音,人耳剛能聽見的下限聲強I為10־12W/m2,相應的聲壓P為2´10-5N/m²;使人感到疼痛的上限聲強I為1 w/m²,,相應的聲壓P為20N/m²。可以看出,人耳的容許聲強範圍為一萬億倍,聲壓P相差一百萬倍。
同時,聲強與聲壓P的變化範圍與人耳感覺的變化也不是成比例的,而是近似地與它們的對數值成正比。這時人們引入了"級"的概念,正如風速度級只有十二級。
1.級的概念與聲壓級
所謂「級」是作相對比較的。如聲壓以10倍為一級劃分,從聞閾到痛閾可劃分為100、101、102、103、104、105、106等七級。聲壓比值寫成10n形式時,級值就是n的數值。但這時又嫌過少,所以以20倍之,這時聲壓級(聲音壓力位準;音壓位準;Sound Pressure Level;SPL;音量)的變化為0 ~120。即:
SPL = Lp = 20Log(P/P0)………(單位:dB)     (1-11)
=10Log(P2/Po2)
式中: Lp:聲壓級",單位dB;分貝
     P:某點的聲壓,N/m²;
     P0:參考聲壓,以2´10-5N/m²為參考值;基準音壓;人耳所能查覺最小音壓。

從上式可以看出,聲壓變化10倍,相當於聲壓級變化20分貝,聲壓變化100倍,相當於聲壓級變化40分貝。聲壓變化1000倍,則相當於聲壓級變化60分貝。

2.聲強級(聲音強度位準; 音強位準;Sound Intensity Level;SIL)
  聲強級則是以10-12W/m²為參考值,任一堅強與其比值的對數乘以10,即:
LI =10LogI/Io      (單位:dB)   (1-12)

式中: LI :聲強級,單位dB;
     I:某點的聲強,W/m²;
     Io:參考聲強,10-12W/m²。

在某一定條件下,聲強級與聲壓級在數值上相等。(LI@ LP)
LI =10LogI/Io
I=P2/roC……….(1-10)

LI =10LogI/Io=10Log P2/roC Io=10Log P2/Po2+10Log Po2/roC Io
∵I=Po2/roCo
∴LI =10Log P2/Po2+10Log Po2/roC Io=10Log P2/Po2-10LogrC/roCo

設Cf=10LogrC/roCo
∴LI =Lp-Cf

又∵0℃,1atm,roCo = 400Nsec/m3;22℃,750mmHg,rC =412Nsec/m3
∴Cf=10LogrC/roCo=10Log(412/400)=0.13dB【忽略之】
LI@ LP

表1-2中列舉了聲強值、聲壓值和它們所對應的聲強級、聲壓級以及與其相應的聲學環境。(表格不能贴)

3.聲功率級(音功位準;聲音能量位準;Sound Power Level;PWL;Lw)
聲功率以"級"表示便是聲功率級,單位也是分貝。即:
Lw=10LogW/Wo

式中w:聲功率級,dB;
     W—某聲源的聲功率,W;
     Wo—參考聲功率,10-12W,即lpW。

4.相加減
聲強級、聲壓級疊加時,不能進行簡單的算術相加,而要求按對數運算規律進行。例如,n個聲壓相等的聲音,每個聲壓級為20LogP/Po,它的總聲壓級並不是n × 20LogP/Po
Lp = 20Log(P/Po)=10Log(P2/Po2)……1-11)
∵Lp1 =10Log(P12/Po2)   ∴P12/Po2 =10 Lp1/10 =10^0.1 Lp1
∵Lp2 =10Log(P22/Po2)   ∴P22/Po2 =10 Lp2/10 =10^0.1 Lp2
而Ptotal2/Po2 = P12/Po2 + P22/Po2 =10^0.1 Lp1+10^0.1 Lp2
∴Lptotal=10Log(10^0.1 Lp1+10^0.1 Lp2)
同理可推:
Lptotal=10Log(10^0.1 Lp1+10^0.1 Lp2 +……………..10^0.1 Lpn)
從上式可以看出:兩個數值相等的聲壓級疊加時,只比原來增加3dB,而不是增加了一倍,如100dB加100dB只是130dB,而不是200dB。這一結論同樣適用於聲強級與聲功率級的疊加。
TOP
4#

就这还有人叫嚷着要改物理教科书呢(Prophet老哥我不是说你呀)
TOP
5#

猛然一看时,的确有点被吓晕(公式不少),但公式的意义还是不难理解的,关键是被公式的符号表示搞晕了,所以要静下心来看。其实也不必理会公式,只要知到有这回事就得了,即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不看公式),这就够了。
TOP
6#

好文发烧好风气,猛顶!
TOP
7#

为什么头兄是“OFFLINE”的,还可以发贴,隐身登录可以如此?
TOP
8#

口吐白沫。。。。。。。。。faint
TOP
9#

管他谁的,只要不是喊着要改教科书感觉派的玄说。
TOP
10#

用科学精神抵制玄说发烧,我再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