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5a的问题,望dx指导 [复制链接]

查看: 2822|回复: 9
1#
现在市场上还有没有rogers的ls3/5a卖,请各位dx告诉!!
还有rogers的ls3/5a的书架箱大概几米?kef splender 雨后初晴ls3/5a的书架箱大概多少米?
谢谢了,价格可以发到我的站内信箱。
分享 转发
TOP
2#

LS 3/5a

世界公认的细小参考音箱,LS3/5a表现出精确的效果。特别为细小广播鉴听而设计,每一只都经BBC规格精密挑选。于家居环境之内,LS3/5a更表现出清纯无瑕,特别适合于古典音乐的播放。
规格:
类别:二路无限障板式
灵敏度:83分贝(1瓦1米)
频率响应:70赫—20,000赫(+/-3分贝)
中低范围:B110电脑选配单元
高音单元:19毫米直径相位修正单元
分音网络:双线式,BBC FL 6/38,分频点 3000 赫;
阻抗:11欧姆
建议功放功率:25—80瓦
声箱:12毫米厚桦木多层板
外饰:玫瑰木、黑木、胡桃木
面网:黑色
体积(毫米):304(高)x190(阔)x160(深)
http://rogers.xiloo.com/35adesign.htm
TOP
3#

谢谢大家帮忙!
TOP
4#

谢谢,不过还有个问题,rogers的ls-1卖1680,是不是ls3/5a,我是初哥,不知道,请赐教,声音怎么样?
TOP
5#

乐爵士网站
http://rogers.xiloo.com/
TOP
6#

有二手的SP的4500左右,RO的7500左右
最后编辑不敢发烧
TOP
7#

ROGERS的LS-1是典型的两单元二分频书架箱设计,低音反射式,倒向管开在前方。19mm的丝膜高音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阻尼涂层,据说是为了使高音单元的下限与中低音单元有更好的衔接,这样做最大的受益是中频。13Omm中低音单元也是采用涂阻尼胶的流行作法来改善中低音表现。尽管LS-1取下网罩后比装上时还“丑陋”,但它毕竟是ROGERS厂设计制造的BBC监听扬声器,声音表现出类拔萃,让人另眼相看,有的杂志说LS-1有3/5A八成半的水平,而实际听音结果也表现LS-1很象3/5A,只是后者更细腻,解析力、音场更胜一筹,且相对于LS-1来说,3/5A的潜力更大得多。

换上LS-1,一开声就让我耳朵一亮,平时不怎么爱听弦乐的我,也被LS-1诠释的琴声所吸引:很浓的松香味,且在1'28"处,琴弓擦弦的细节暴露元遗,悠扬的琴声有一种贵族的气质,不过音场相对略窄。
。接下来放了放了一段《民歌·蔡琴》,LS-1的中频有血有肉,声底浓郁、圆滑,空气感强,完全不像某些声底薄的音箱播入声,只有嘴巴,没有胸腔;而且齿音及口水声等细节表现恰到好处,没有过分夸张。
又将功放换成了北京和韵的M400、300B单端后级听LS-1,顿时,音场更干净,解析力有很大提高,这表现在第十段前奏中,吉它的琴弦在空气中的振颤程度更加剧烈;蔡琴的歌声也变得从容不迫,越显诱人、高贵,此时的LS-1离3/5A也不远了。如果把LS-1比作“水蜜桃”的话,那Coda7就是“木瓜”了,用它播放王菲的《天空》,声音显得十分清凉和通透,在第五首《天空Unplug》里,你可以轻易地听到手鼓、口琴和其它乐器已经完全脱离两只音箱,站在各自的演奏位置,构成一幅立体的音乐画面。我忍不住关上灯,坐在皇帝位上“看”完这段音乐。
它们爆棚的效果,LS-1早已“力不从心”,低频散乱,被远远抛在后面;在还原人声与弦乐方面,LS-1是不二之选
TOP
8#

NO!Rogers St3  才是LS3/5A的“代替”开型号!
TOP
9#

難找到任何一個方盒子,如同BBC LS3/5A一般,能勾起如此多的情緒反應,或是製造出這麼多的迷思與誤解。光是它的名字,就引起了困惑,而實際上它只是單純的遵循了BBC的器材編碼方式。依循此一方式,音箱cabinets最前面的兩個字母以CT代表,分音器filters為FL,而喇叭loudspeakers則為LS。編碼中的3表示此一設計主要是供外製轉播(outside broadcast-OB)所用。如果此一編碼為5,則代表供錄音室廣播用,如LS5/9即是。在斜線後的5則是型號。LS3/5即取較早的OB喇叭如LS3/1。所以我們可以理解LS3/5是當初開始製造時的編號。編號最後的A則是後來加上去的,用以表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設計修正。如果有後續的修改的話,則會以B來標示,但那從未發生,也不太像會發生,其原因後文將述明。

此一喇叭的設計概念,是為因應BBC的某些製作環境:當以耳機監聽並不能令人滿意,而又沒有足夠空間來使用Grade I監聽喇叭時。Grade I監聽喇叭是用來調整廣播節目較具決定性的音調平衡,或麥克風的擺位等。現役的Grade I監聽喇叭是LS5/8與LS5/9。Grade II 監聽器則可用以監聽節目的品質,但音調平衡或麥克風擺位等則一般屬於Grade I喇叭的工作範圍,除非別無選擇。設計者因此體認到:前述情況將需要一種小型的Grade II喇叭,而為達成體積小巧的目的,犧牲部分低頻響應與響度便無可厚非。此種喇叭較可能的使用者為:電視外製轉播車的主控區,這些製作者需要以較正式混音時低的音量做監聽。

當時市面上並沒有現成合適的商業產品,因此BBC設在Kingswood Warren的研究部門就被要求設計一對這樣的喇叭。才不到一個星期,原型機就被做出來,並進行實地測試與評估。之所以能這麼快,是因為LS3/5的設計脫胎於一對實驗性喇叭,該喇叭已經在Kingswood被用來做一些音頻比例測試(acoustic scaling test)的初步工作。

當時是以1/8比例的模型,並在1/8的波長(也就是8倍高的頻率)下錄音,某些音響技術的優缺點就可以被評估出來,而不必花大錢建構1:1的環境。當然,正因為如此,這也暗示了整個模型的再生過程所使用的器材,從放音機,喇叭,麥克風到錄音機,都要能在極高的水準下運作,其所處理的頻寬為400Hz到100kHz,以便能正確模仿一般頻寬的40Hz到15kHz。

照片中就是BBC在1972至1980年間所使用的的這種模型喇叭,它代表了模製過程(modeling process)的一大進步。雖然它在音質及最大輸入功率方面有其侷限,這種小喇叭的組件卻被認為具有足夠高的水準,能滿足戶外廣播所要求的特殊小型監聽器。因此,這種組合就被稱為LS3/5,並顯示出當初的模型實驗者其實已經獲致很好的成果。

BBC自行製作了一小批這種喇叭,使用在電視轉播車的控制室中,並提供了令人滿意的效果。而後BBC終於面臨一種狀況:需要邀請外面的廠家在認證許可下製造LS3/5。實際上,Rogers在1974年2月19日發出了一則新聞稿,驕傲的宣稱將在該年4月的SONEX '74大展中展示這種新喇叭。他們附上了一張照片與一組臨時的規格:25瓦的輸入功率,頻率響應80-20,000Hz +/-3db,或是60-20,000Hz +/-4db。分頻點設在3k Hz,低音單體為110m Plastiflex doped Bextrene 音盆,高音單體為27mm半球型Mylar振膜。定價為一只52英鎊外加營業稅!

儘管如此,當時也出現了一些早期的問題。雖然BBC對KEF生產的B110低音單體有信心,但當他們隨後需要一批供內部使用的LS3/5時,發現低音與高音單體已經歷經重大的改變,必須要重新設計才能接續生產。因此,這款喇叭就被交給當時在大波特蘭街的BBC設計部門,要求將它修改到合適。

當時的問題來自三方面:修改後的B110單體,以不同於前的方式刺激箱體,導致染色的產生。這染色不僅來自低音單體,也來自音箱﹔高音單體則產生出明顯的'唇齒'音(lipsy)。

為了確保音箱的共振不會引起問題,兩面側板都以瀝青墊增加其阻尼,上下箱板也做相同的處理,但更鋪上兩層。此外,一種PVC邊料被加在低音單體的框架上,其作用是將低音單體與前障板隔離(de-couple),並使接縫密封。為降低箱內空氣共振,所有的箱內壁都再鋪上聚亞胺脂發泡材料。箱體並加以密封,以防止在高音壓時空氣滲漏產生雜音─實際上甚至連螺絲孔也被做成不透氣的。箱體的問題也與軟木材巴拉那松木製的肋條有關,這些肋條連結前障板與背板,但因為不夠硬無法有效支撐,改以櫸木代替。而背板的規格也重新制定,由原本的雲杉木三夾板改為多層的樺木夾板,如此可避免雲杉木常有的空隙。修改後的音箱被稱為CT4/11A。

藉著此一修正機會,高音單體的高頻唇齒音也被加以處理。當時認為這個裸露的KEF T27 SP 1032高音單體很容易在工作場所打包綑綁時受到損害,故決定加上一層保護金屬格柵,並在Celestion HF2000單體上找到一個,稍事修改後即可適用。另外T27高音單體的振膜很小,其擴散方向近乎無指向性,故其外圍以一圈固定在前障板上的厚毛氈條加以圍繞,意在防止音箱突起的邊緣干擾造成聲音不連貫(acoustic discontinuity)。而前面網的效果也在設計中被考慮進來,因此聆聽時必須要裝上面網,以避免高音域的不平順。

在做了這許多修正之後,分音器也必須要調整,因此以FL6/23取代原來的FL6/16。經過所有這些變動,LS3/5的第一個修正版於焉誕生─LS3/5A。這最後加上的'A'有其必要,因為儘管LS3/5A的聲音近似於LS3/5,其差異卻大到無法各取一只配對做立體聲聆聽。既然只有少量的LS3/5曾被製造,這一改款並未造成太大的問題,只有約20只LS3/5必須停用。

對那些並不完全熟知它的人而言,此一設計至今可說仍高度維持了當初的樣子,除了這些年來一些微小的改進外。這些小改進將後續提及。

在1977年產生了一些明顯的問題,而幾乎每個夏天,製造者的不良率都會稍稍提高。80年代初期做了一個修正,當時單體懸邊的凹陷(surround-dip)似乎稍微被更動了。解決之道為將負責控制它的分頻共振器(crossover resonator)調整到一較低頻率並更改制振電阻(damping resistor)。任何一個這類的修正都由BBC發佈給當時的製造廠家並併入執照中。當時並對高音單體並聯電容(coupling capacitor)的數值做了一些修正,這是整個平衡調整的一部分。當高音單體的材質更動時,它的'Q'值也跟著變動,並在頻率響應上產生一個輕微的偏斜(tippling)。此一並聯電容影響電路的型態並決定其制振為過度或不足(under or over damped)。為調整高音域的平衡,對FL6/23上一個tapped transformer的輸出做了調整,並且改變並聯電容以維持其分頻點。

  

重新評估 Re-assessment

1987年的重大修改已經在專門雜誌中被廣泛報導過了,而這次的變動主要卻來自於製造廠商的要求。經過這許多年以後,授權廠商之一Rogers的Richard Ross解釋道,雖然當時製造LS3/5A使其聽起來與測量起來均符合規格是可行的﹔但單體符合容許誤差的良率卻有變動,尤其是低音單體。因為LS3/5A的特殊設計,雖然B110單體符合KEF的規格,剛好卻有一種特點,那就是在這種喇叭設計上最關鍵的部分,此一單體的誤差卻最不穩定。在炎熱的夏天,低音單體的不良率可以從10%到85%。從授權廠商的經濟觀點而言,這是無法被接受的。

在授權廠商發現難以製造品質劃一的單元的同時,BBC也有他們自己的問題。在1987年年底,成品品質似乎朝向能被接受的底限飄移。確切的說。它們被發現在1k Hz附近的八度有2db的隆起,而這正是影響聲音平衡的關鍵地帶。之前的LS3/5A在這一頻率通常也稍微隆起,但現在它隆起的程度卻開始使人不悅。必須要強調的是,它仍然可以在Grade II監聽喇叭的要求中運作,但以Grade I的標準而言,就無法被接受。

這件事的關鍵又發生在懸邊導致的頻率凹陷上(surround-dip),它的確切頻率隨著時間而有數百Hz的飄移。而這又與箱體共振產生牽連,到了必須採取行動的地步。非得做一些變動,使這種喇叭能被製造得可讓BBC接受,且品質劃一,符合他們所需。

BBC將這件事知會KEF,而KEF派其"特殊產品部門"(Special Products Division)來做因應。針對這個問題追本溯源,發現SP1003 B110所使用的二稀橡膠Neoprene缺乏一致性,為此,一款新的B110因應LS3/5A而設計出來。這次使用一種PVC的懸邊,其材質一致性較高,且對溫度變化較穩定,但是順服度較低。因此一個種新的蛛網狀音圈(spider voice-coil)構造就被用來使這種新單體保持與舊單體一樣的靈敏度,以獲致相同的低頻表現。這就是B110 SP1228單體。分頻器設計通常是一個爭論不休的領域,這當然也發生在LS3/5A上。幾經修改,正如報導所言,但這種喇叭的主要規格與整體聲音平衡卻維持不變。

  

分頻器 Crossover

關於這個主題,與LS3/5A有關的事足以寫成一本書。它的複雜性顯現在它的電路圖中。L1與R1被用來等化軸線上的響應突起與低音單體的頻率特性。而C5,L2與R2這組則用來補償另一個響應凹陷。針對高音單體,L3的作用為一分流指示器(shunt inductor)與自耦變壓器(autotransformer),以便區別靈敏度的等級。C2是用以調整保持分頻點的衡定。而R3則用來避免鈴振(ringing),併同R4與C6以調整高頻端的頻率響應。

SP1228低音單體較先前的B110有著較平順的響應,也因此需要較溫和的分頻等化。於是當時決定:分頻器不能單只是重新設計,以補償驅動單體的改變,而應將新技術也整合進來。基本上這個等化裝置(equalization)與先前相當近似,其線路看起來也差不多。之前的設計使用前面提及的自耦變壓器作為高通濾波器的一部分,且用來以1db為單位調整高音單體的音壓。但是當高音單體的靈敏度越來越穩定(誤差在0.5db以內)時,設計者發現可以改用一個較簡單的衡定阻抗衰減器(constant impedance resistive attenuator),在+/-1db的範圍內以每段0.5db的方式作調整。這個較簡單的等化器(equalization)所帶來的效應之一,就是整體阻抗由原來的正常15歐姆變為現在的11歐姆。

KEF從整個響應頻段分析了組件的誤差值後,發現在最關鍵的一些地方縮小誤差的容許值,可以改進其一致性。先前的喇叭單元相互間可能有2db的差異。舉例而言,如果分頻網路在關鍵頻段為+1db,與之組合的喇叭單體也是+1db,二者就會加成為+2db。KEF於是決定採用電腦輔助配對,以利在一般情況下選取組件,使得若分頻網路為+1db時,喇叭單體為-1db,最終得到0db的整體效果。這一新的分頻器為FL6/38,SP2128/。

因此,KEF得以提供配對的組件給製造廠家,雖然該公司自己並不完整組裝這種喇叭。目前所有三家授權廠家都使用KEF的配對組件。歸根結底,我們必須要說KEF做得實在很好!BBC交付給他們一只1975年製造的LS3/5A參考標準單元No.6,而他們在1988年製造出的組件與之聽起來如此接近,甚至符合Grade 1的標準,且能在品質更為穩定的狀況下生產。因此LS3/5A的編號就被保留下來。

Spendor過去都完全自行製造分頻器組件,他們表示如果情況需要,同樣能自行生產。他們現在使用鐵粉電感(勿與純鐵ferrite搞混),且被准許不使用先前的矽-鐵E & I繞線電感(E & I transformer winding)。E & I繞線(laminates)較為昂貴,因此他們也沒放過向KEF購買配對組件的機會。

Rogers多年來都使用各種純鐵與鐵粉電感,因為他們的研究顯示:鑒於在變換器(transformers)中微小的縫隙卻有著高磁束,而在純鐵(ferrite)中有較大的空隙與許多磁性物質,因此與無線金屬(radio metal)或單向結晶鋼條(grain-orientated strip steel)比起來,這麼做較經濟,且有較佳的磁飽和品質。雖然繞徑較多,且直流阻抗稍微增加,磁飽和的特性卻相當的增強了。Rogers認為以現代的分頻技術,與其製造一個有縫隙的無線金屬扼流圈(radio metal choke),不如較單純的製造一個有2%至3%誤差的鐵粉磁心電感。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一設計很複雜,而任何可以使事情簡化的機會都不容錯過。

就長期而言,也許BBC將這種喇叭的設計完全重新來過,還來得單純些,可以命名為LS3/5B。但是他們不但不想,也沒法承受這種替選方案,因為他們在全國各角落大約有三千五百只這種喇叭在使用中。而改變後的設計,又得保有與現有設計相近的聲音,與相同的頻率響應,因為未來的型號很可能與現役機種並肩使用。即便在今日,當一批喇叭被運到工作場所,他們是否出自同一代並不重要─它們都必須能被配對做立體聲聆聽。基本上這就是整個設計的目的,無論何時何地,在整個節目製作過程與使用中能保持一致性。總而言之,最近的修改並沒有改進其規格,只是為了要在製造過程中提供較好的一致性,以維持這種喇叭的標準。此一標準現在回歸到中性(median),所以聽起來會與1987年耶誕節前最後製造的前一代產品有點不同,但是將會與更早的製品聽起來一樣。

在修改之後,阻抗稍微的有改變-這可以由圖中的模式看出來,它反映出Rogers的兩種標準模式。當原本的阻抗為正常值15歐姆,新型號的正常值則接近11歐姆。檢視列線圖表(nomograph),我們可以看到舊款的阻抗在15歐姆,它使用了舊的等化器與舊的低音單體,這單體的阻抗大約是7歐姆。新的低音單體有較低的直流阻抗,但是在配上新的等化器後,二者的曲線形狀非常相近,儘管現在的平均數值較接近11歐姆。這仍舊意味著LS3/5A是由電壓而非電流所驅動,因此擴大機要能有撼動電壓的勁道(swing volts),並且有適當的輸出功率,但不能是低輸出阻抗者。

因此,1977/78年製造的LS3/5A,將不在任何方面比1983年或現在生產的較好或較差。多數對平衡有所瞭解的人,認為這個系統與先前一樣,而且在聲音特性上提供與前相同的品質。

進一步說,近期的製品可說更為平順,因為高音的不平坦已經被去除掉了;而在使用新的懸邊之後,染色也被稍為減低,卻還不至於影響音調的平衡,因為對某一特定頻段染色的察覺,其實關係到整個喇叭系統的平衡與等化。因此,比如說在1k Hz附近的音調染色若被減低到某一可查覺的程度,可能會因而強調出其他頻段的染色。

在真實的情況中,此一新的設計提供了較好的一致性,由KEF掌控以維持其標準。在規格上沒有任何改進,但評論員們認為現在聲音較前好些,因為它回歸到中性。基本上它發出與前相同的聲音。這一論點有BBC的實際測試做後盾,並伴隨製造廠家對此一組件立體聲能力的認可。

從發出第一張執照至今,據估計總共約有六萬對LS3/5A被製造出來,所以它能贏得舉世注目倒也並不奇怪。在BBC這種喇叭被用來作各種用途,從一個人的OB,到幾年前在Promenade演奏會中的實驗性四軌傳送中用來做控制與平衡,或在BBC的地方電台提供主要的小房間監聽。即使如此,此一設計也有它的缺點,例如它的分頻器中要用到既被動又複雜的等化線路,以補償因箱體與振膜太小所導致的低頻損失。

  

授權廠家 Licensees

這種喇叭的歷史,與獲得授權製造它的廠家有著有趣的關聯。在BBC設在Chiswick的器材部門(Equipment Department)自行製作了最早一批產品之後,他們核准幾家公司在特許下依合約製造。

執照收費被用來補貼當初開發的花費,而非僅是一種以大量生產降低單位成本的手段,而該筆款項由工程部(Director of Engineering)而非BBC企業接收,因為BBC企業有其他由出版與錄音等所得的商業收益。目前有四家廠商有生產執照,但實際上只有兩家在生產。當初任職於BBC研究部門,且參與LS3/5A規劃的H.D.Harwood所創辦的Harbeth,與Rogers,Spendor,Goodmans等廠家都獲權製造。Goodmans實際上已經停止製造,且未在合約到期時重新申請,而Harbeth則尚未開始製造。

另一家授權廠商Spendor,由晚年的Spencer Hughes與當初同在BBC工作的Dudley Harwood合組。他們最初並未申請執照。當時該公司處在工作滿檔的狀況,但是在後續出現生產空檔時,他們也加入申請,因為實際上Mr. Hughes非常瞭解這個設計與要注意的所有相關事項。

Rogers幾乎從一開始就參與,並且目前擁有Chartwell品牌。Chartwell當初也是被授權製造LS3/5A的廠家之一。Rogers的母公司Swisstone在1975與Rogers合併之後,在1978年又併購了Chartwell這家先前的競爭品牌。Rogers隨著大量市場需求而生產,在1979年宣告他們賣出了第一萬對LS3/5A,並且宣稱這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小喇叭。而到目前為止,Rogers共賣出了33,534對。

Harbeth是最後獲得授權的廠家,目前由Alan Shaw經營。在所製造的第一批樣品通過BBC驗證後,目前已可合格的正式生產。他們所生產的都是經過電腦輔助測試的版本。每家廠商都要通過開始製造時的抽樣程序,使BBC確保喇叭的製造正確無誤。授權廠商由最初製品中挑選出兩只送交BBC。其中一只由BBC保存以做為該廠家之工作參考標準,另一只則被調校到符合BBC自己的參考標準,該參考標準喇叭出自BBC最初自行製造的一批。這第二只喇叭將會送還給製造廠,變成該廠隨後所有製品的參考比較標準。

較早被BBC授權的一些廠家則沒有那麼順利。一般認為LS3/5A並不是一項容易做的產品,且必須配合合宜的行銷。一些品牌會半路消失,正因為他們發現市場並不如預期中大;有的廠家則發現要達到BBC的嚴謹要求太困難。而這也可能是因為人們對要價250英鎊的喇叭有更高的期望,如果沒有正確的市場行銷,要賣出去很困難。

像Audiomaster這種品牌,在1976年4月開始他們的生產,只維持了短短的時間;而RAM牌的則從未面市:它們都在生產線完成前破產了。幫Goodmans製造分音器的Falcon,曾為情況不妙的RAM製造了一批,卻發現他們得自負盈虧,因為RAM根本沒辦法付他們錢。JPW也曾有過一些動作,但從未具體化。BBC對授權廠商產品的檢驗持續進行,而一些"見不得人的事"(nasties)也被發掘出來。其中一個例個子是:一只送來檢驗的喇叭有著比正常為厚的金屬罩材質,造成了兩個八度音程有1 1/2db的響應凹陷。不用說這只喇叭很快就被退貨!

在目前的三家製造廠商中,Spendor表示雖然部分賣到英國,卻有80%的產量是供外銷用的,主要是歐洲,美國與遠東地區,包括日本與台灣。Rogers也外銷到日本,歐洲,北美,香港與新加坡,而他們賣到日本的數量甚至超過英國;在英國當地,除了一部分提供給BBC,經由hi-fi零售店賣出的也不少。儘管其他設計有著許多優點,LS3/5A在它的等級中始終維持著參考標準揚聲器的地位。



謝辭 Acknowledgements

我受助於BBC工程部以確保本文的正確性。在BBC中,,T. Somerville與D. E. L. Shorter兩位公認為現有的標準樹立了基礎。而LS3/5A的研發則仰賴研究部門的Messrs H. D. Harwood 與設計部門的M. E. Whatton與R. W. Mills兩位先生。我們對Whatton先生最近過世深表惋惜。
TOP
10#

BBC LS3/5A监听扬声器

    提起英国扬声器LS3/5A,具有音乐品味的资深发烧友无不交口称赞。这款由英国广播公司(BBC)设计并制定指标、多家英国音箱厂制造的小型监听扬声器,音色甜美,平衡度好,重播人声弦乐真实感无可比拟,音场定位特佳,被全球权威音响评论家一致誉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小型扬声器之一。近年,各生产厂因喇叭单元的供应问题而计划停产LS3/5A,"噩耗"传来,发烧友"悲痛"之余,更纷纷出动抢购"末代皇帝",并将其列为私收藏珍品。据了解,现时香港、日本等LS3/5A仅存极少仓底货,而在台湾更是难觅其芳影。相信不用多久,想买LS3/5A的发烧友只能到二手店去搜刮,又或只有登报求购了。

  一代名器

  70年代初,BBC针对户外转播监听的需要,由Spencer Hughes和Dudley Harwood两位工程师设计出专门用于电视转播车内主控室监听转播音乐节目的扬声器LS3/5。该扬声器由一只110mm胶盆振膜低音单元和一只27mm半球软质振膜高音单元组成,承受功率25w,频响80-20kHz,灵敏度只有82dB,因素质优异而成为BBC使用广泛的一款小环境监听设备。随后几年,LS3/5作过一些改良,如在声箱内顶部、底部和两侧箱板表面涂上沥青作谐振阻尼以减少声色染,前障板改用榉木质板材,后板采用桦木夹板,分音器中用新型滤波器FL6/23取代原有的FL6/16,高音单元前加装金属防护网等。经改良后的产品的型号为LS3/5A,声音表现维持原有风格,但整体素质大有改善,从此,这款扬声器从专业扩展到民用,,一举成名天下知,至今屹立不倒,成为一代名器。

   品牌与差异

  原来只是用于户外转播监听的LS3/5A,却因为其美妙的音色和骄人的表现受到发烧友的推崇。10多年来,英国Rogers、Harbeth、Spendor和Goodmans四家音箱厂获得BBC的认可,生产LS3/5A作商业用途供应世界各地音响发烧友,除了Goodmans 早年与BBC合约期满停产外,其余三家一直生产至今,后来供应喇叭单元的KEF又加入生产行列,屹今全球销售数量估计超过10万对。

  在制造LS3/5A的厂家之中,最有名气的当数Rogers。自1945年至今,Rogers已卖出4万多对,而KEF则是最后一家合作者。因为都是严格按照BBC的标准制造产品,所以多个牌子的LS3/5A声音表现相同,若要细分,则可以认为Rogers整体平衡性好,Harbeth中频更加丰润些,而Spendor就音色最甜,外表工艺方面应数Harbeth最精致。Rogers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喇叭输入端为两组镀金插座,可玩Bi-Wire双线分音,感觉上靓声机会稍多些。至于售价,Spendor最便宜,Rogers和Harbeth不相上下,KEF的特殊版则早贵。不过,笔者提供的这些资料现在可能无助于读者去挑选不同牌子的LS3/5A,因为今时今日能买到这款喇叭已相当幸运。

  新旧与木皮

  LS3/5A有新旧之分。1987年,LS3/5A曾作过一次改良,低音单元由KEF的B-110 SP1128代替旧的B-110 SP1103,振膜材料改成新型的聚合物,折环也换成PVC,克服了频率响应偏差及两端衰减的缺点,分音器也重新设计,将原来的15欧阻抗改为11欧.改良之后的新LS3/5A阻抗值较接近正常,也比旧的易推动。但有些行家认为旧LS3/5A阻抗符合胆机输出,声音更加醇美。但也有人认为新旧差异应该不大,可能是由于旧款使用时间长,声音更好,因为没有人反对这样的事实:LS3/5A煲得越久越好声,甚至要使用3年以上才算进入状态。

  至于声箱的木皮,LS3/5A提供多种装饰供用家选择。以Harbeth为例,就有桃木、玫瑰木、黑橡木、黑紫檀木之分。从售价上看,最昂贵的黑紫檀木高出桃木近一倍,据说声音也说靓很多。靓木皮出靓声,看来LS3/5A也不例外。

  LS3/5A屹立HiFi界廿载不倒,为世界上性能价格比最高、最值得投资购买的小型监听场声器,恐怕不会太过。可惜KEF被香港财团收购以后,喇叭单元的供应出现新变化,故此制造厂纷纷停产。前些年Rogers推出Studio 3,Harbeth研制LS5/12代替已成为历史的LS3/5A。所以钟情于LS3/5A的朋友,若在市面上看到有LS3/5A出售,请你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下,否则会后悔一辈子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