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搞清楚,我们不该将这些「小玩意」一概而论的称做「避震钉/脚/板」,应叫做「调声附件」。
其实这玩意也不一定是「避」震,是分几种:
1)化震;将一种反动力加在机器上,令机器的自发谐震和这反动力互相抵消,例如摇摇摆摆的钢珠座。
2)打散:将机器的谐震打散,令能量不变但因谐震影响的讯噪比优化,例如日本木内大师的奇迹钉脚。
隔震:隔离机器和外间的谐震传导,但机器本身的谐震仍在,例如那些磁浮、气浮的板和脚。
吸震:利用吸震物料,例如造高档波鞋的那种人工合成物,去把谐震能量消化。
改变谐震点:利用不同材质,将机器原来的谐震点推到理论上或厂方认为最好的不可闻频率段,例如世界知名的高文钉。
其实还有很多,例如灌沙啦、利用高度改变机器重心达到控制谐震啦、加重啦。。。。等等,不能尽录,全都是有用有理论的,一点也不玄,关键是机器本身有没有潜质去发挥,搭配上有没有人指点,和说到底,要投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