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丹麦箱. [复制链接]

查看: 2815|回复: 4
1#
丹麦皇冠签名8mk2音箱如何?用何功放推?
分享 转发
TOP
2#

Thank!
TOP
3#

用何功放推?
TOP
4#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6201312647910.jpg[/upload]
對於曾經或目前正使用Avance喇叭的人,都曾經為它所帶來無音染的乾淨聲音而陶醉不已,這些用家也都知道Avance無論是在以往的兩聲道喇叭系統,乃至逾限今所流行的家庭劇院多聲道系統,Avance都堅持以細緻的產品做工以及精心設計調整的分頻網路以及高級單體的採用,使得由Avance所推出的喇叭想要不發出好聲都難。其中最令Avance喇叭玩家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Avance之前所推出的簽名系列喇叭,精心的音箱打磨加上採用名場所推出的高級單體,使得剛上市便掀起一股熱潮。如今Avance再度以Signature簽名系列的餘威,再度推出所謂的第二代產品,除了前一期新產品單元中位大家所介紹的Signature 3 MKⅡ書架型喇叭系統之外,也有落地型式的Signature 8 MKⅡ喇叭。採用20mm厚度的MDF密集板加上精心打磨的白楊木外觀音箱,上頭同樣配備了丹麥Scan所製造的單體,高音部份以2.5吋的高音,搭配中低音單體是使用七吋紙質的錐形單體,這也是Avance所一貫堅持的單體結構材質。Signature 8 MKⅡ的效率有89dB,頻率響應也從最低的38Hz延伸至最高的20kHz。上次您可能因為某種原因錯過了Avance的簽名系列喇叭,這次可是一親Signature 8 MKⅡ芳澤的大好機會。
TOP
5#

  
  


另类的丹麦之声 Avance Signature 8 MKⅡ喇叭

覃章行
Signature 8 MKⅡ低沉浑厚极富能量,连地板都能轻易撼动,连参考喇叭都所不及。充满水分的高频,在聆听小提琴等弦乐演奏时,则显得十分动听。

Signature 8 MKⅡ喇叭,2.5音路3单体低音反射式设计,使用1寸软凸盆高音一只、7寸中低音单体二只。参考售价:125,000元,进口总代理:荃祥(02-27281035)
原厂公布规格
频率响应38Hz-20KHz,效率89dB,平均阻抗4Ω,建议扩大机功率50-300W,尺寸1106×200×340㎜(高×宽×深),重量28.3Kg。

图3︰S

ignature 8 MKⅡ采用并不常见的二点五音路设计,分音器分为两部份,第一块分音器直接至于喇叭接线端子后方,让线路减到最短。两颗纸振膜中低音单体,在音箱背部各有一个反射孔,大幅度地提昇了中低频的量感。

参考软体︰「Fairfield Four」老人福音合唱团,在经过团员的更替与沉寂一段时日后,以「」再次出发。四老一少的新组合,依旧以优美嗓音,与默契绝佳的合唱,唱出一首首悦耳动听的福音歌曲。录音保持一贯的近距离拾音方式,所以人声音像庞大,声音饱满低沉,是一张极佳的人声测试片。(Warner Bro.)

Avance公司来自丹麦,在大陆及香港被称作「皇冠牌」喇叭,而且还颇受欢迎。可能是这个缘故,所以Avance原厂说明书的中文部分,是使用简体字标示。Avance在彼岸为何会这么受欢迎呢?其实也不是什么特殊因素,就是「价格」一项而已。事实上,除了以四音路五单体设计,且音箱可前后移动调整,每支重达104公斤的旗舰Century外(Century定价台币105万元),Avance所生产的喇叭身价都不是太高,这与Avance设计者Poul Rossing的理念有关。他认为要让喇叭拥有好的声音表现,并不是一定要花费高价才能换得,所以他致力以不高的售价,提供所有爱乐者好听的喇叭。再以这次的主角Signature 8 MKⅡ为例,纯正丹麦制造的血统,外表使用珍贵的「鸟眼枫木」木皮,整体看来细致高贵,坚固紮实的音箱,每支重达28.3公斤,这样一对喇叭定价多少呢?12万5仟元。体积这么大的一对喇叭,只卖这个价钱,在现今这个器材价格飞涨的年代,这种定价策略还真是值得大力推荐一番。

Hi-End市场的主力

虽然Avance非高价品牌,但近几年他们仍将重心,转移至多声道市场上,也推出如Epsilon、Sigma、Omega系列等多声道喇叭,以应付多声道时代来临后,庞大的市场的需求。虽然Avance的人员曾表示,他们家的每一款产品,都是以达到Hi-End的要求而设计,但Avance在Hi-End市场的主力,还是以旗舰Century与Signature系列为主。以往的顶级产品Dana Magnum,以使用Dynaudio单体,与不高的售价,获得不少好评。不过取而代之的Century,因为高身价的缘故,所以无法为Avance在Hi-End市场上,提供实质的帮助,所以维持Avance在Hi-End市场地位的重担,便落在Signature系列上。

新旧大不同

已发展至第二代的Signature系列,成员与第一代时相同,仍为Signature 8 MKⅡ与Signature 3 MKⅡ,第一代与第二代的Signature 8与3,两者皆为低音反射式喇叭,差别仅在于Signature 8 MKⅡ增加了一个中低音单体,而成为落地型设计。若是看过与比较过前后两代的Signature 8,便能轻易地发觉经过全新设计的Signature 8 MKⅡ,与第一代的Signature 8,两者除了型号与所用的单体外,已几乎不存在任何的关联性,分音器的设计更是不同,原先Signature 8是采用两音路设计,但到了Signature 8 MKⅡ时,已改为2.5音路的设计。

Signature 8 MKⅡ的单体排列方式,与Signature 8有着很大的不同。Signature 8喇叭单体的排列,是以两颗中低音单体,中间夹一颗高音单体,此种排列方式有些近似于「点音源」,只是下方的中低音单体,位置更近于音箱底部。而改款后的Signature 8 MKⅡ,已不再使用上述的单体排列方式,而是改为高音单体在上,两颗低音单体在下的排列方法。Signature 8 MKⅡ所选用的单体,无论是尺寸大小还是品牌型号,完全承袭了Signature 8所用者,这也是Signature 8 MKⅡ除了名称外,唯一与Signature 8相同之处。来自拥有数个单体制造大厂国度的Avance,当然要秉持着「爱用国货」的精神,选用优秀的国产单体。Dynaudio与Scan-Speak所制造的单体,都被Avance采用过,不过自从Dyna Magnum停产后,Avance所生产的喇叭,便改为使用Scan-Speak单体,身为Avance在Hi-End市场的主力,Signature 8 MKⅡ所用的单体,当然也不例外。由Avance自行订出规格,委由Scan-Speak开发的编号18W/8542-08七寸中低音单体,冲程大、悬边柔软,框架以铝铸成,且以重量轻的天然纸浆作为振膜。事实上,Avance所生产的喇叭,几乎全都使用纸振膜的中低音单体,这些纸振膜在涂上特殊材料后,不但重量只有PP振膜的一半,而且有三倍PP振膜的强度。为何特别偏好这种纸振膜单体呢?原厂表示,这种单体具有极低的音染,与较自然的声音表现,且振膜的质量轻,也较容易驱动。高音单体部分,也是委由Scan-Speak制造,编号为07635-254的一寸丝质软半球高音单体,这颗单体的磁铁体积相当大,当然重量也颇为惊人,看起来更是让人好感连连,也对Signature 8 MKⅡ的高频,充满着期待。

音箱制作紮实细腻

丹麦拥有Dynaudio、Scan-Speak等世界顶尖的单

体厂,不只如此,对于如何制作出好的音箱,这方面他们也是个中的好手。看看B&W Nautilus 800系列那圆弧状漂亮、制作难度高且的音箱,大概就能充分了解,丹麦高水准的音箱制作。身处于一个善于制造音箱的国度,Avance所制造出的喇叭,当然也都配有高水准的音箱。Signature 8 MKⅡ所使用的音箱,无论是箱体还是内部的支撑物,都是使用厚达一寸的MDF板制成。Signature 8 MKⅡ音箱内部,共区分为三个独立互不相通,且容积大小不同的箱室,位于音箱最底层的小箱室,是提供给用家为Signature 8 MKⅡ灌沙之用。音箱上部的两个箱室,主要是供给两颗中低音单体使用,此两个箱室都设有反射孔,也都填入大量的吸音棉,以减少箱音的影响。

Signature 8 MKⅡ的高音单体,虽然是置于音箱最上方的箱室,但因为单体的背部以密封方式设计,所以可将单体背部密封住容积,视为高音单体的独立音箱,如此三颗单体便各自拥有独立音箱,将背波互相干扰的程度减到最低,加上紮实坚固的箱体,对于要发出乾净自然的声音,更有助益。以Bi-Wire设计的Signature 8 MKⅡ,分音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置于喇叭接线端子后方,负责将高频与中低频讯号分开,再来高频部分便送至高音单体,中低频讯号则是再送到另一个箱室内的分音器,进行分频的工作。

摆位需注意

由于Signature 8 MKⅡ无论是在体积、售价、单体排列及喇叭的设计上,皆与笔者先前所使用过的Dynaudio Contour 1.8 MKⅡ类似或相同,所以笔者便以Contour 1.8 MKⅡ作为聆听时之参考标准。讯源部份使用了Accustic Art Drive-1与DAC-1,前级为Sonic Frontiers Line-2,后级为PASS Aleph 5,线材为NBS Monitor 0、TcM电源线,JAT平衡线与MIT MH-770 Reference喇叭线。

Signature 8 MKⅡ在Run-In时,笔者便对它所发出的充沛的低频量感,感到十分的惊讶,也让笔者特别留意Signature 8 MKⅡ,试听时在低频方面的表现。由于Signature 8 MKⅡ的低音反射孔,是设计在音箱的后方,而且还是两颗中低音单体各具备一个反射孔,让Signature 8 MKⅡ对于空间中摆放的位置,显得有些挑剔。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于反射孔设在后方的喇叭,千万不能离背墙太近,否则便会出现混浊不堪的声音。因为有了先前使用Dynaudio Contour 1.8 MKⅡ的经验(反射孔也是置于后方),所以笔者在为Signature 8 MKⅡ摆位时,便先尝试之前Contour 1.8 MKⅡ摆放的位置,虽然声音已有不错的表现,但低频仍感到有些混浊,又再将Signature 8 MKⅡ向前拉近一些,并施以些许的Toe-In,声音混浊的情况便获得了改善。这时Signature 8 MKⅡ在笔者聆听室中的位置,有些近似于三一七摆位法,离背墙大约两公尺,侧墙大约一公尺,并带有稍微的Toe-In。

低频强眼

虽然Avance与Dynaudio出于同一国家,以往也常被拿来相互比较,但Signature 8 MKⅡ与参

考喇叭,却有相当不同的声音走向。Signature 8 MKⅡ的高频延伸,不似参考喇叭那般突出,不过低频的量感上,却是参考喇叭所不及之处。两颗以天然纸浆为振膜的中低音单体,让Signature 8 MKⅡ发出极为丰沛的低频量感,在笔者七坪大的半开放聆听室中,非但没有因为半开放空间,而出现声音被稀释过度的问题,反倒是传来能量饱满充足,量感四溢的低频,听起有着低频丰富的软体,令人直呼过瘾。就以收录于TAG McLaren 01测试片中,由帝国铜管五重奏演出的「Hooper Dance」为例,一开始便有一阵松软且量感丰富的低频,滚滚袭地而来,声音不但低沉,强弱的变化也非常的清楚;随后而出的铜管演奏,声音拥有厚度与形体感,明亮的光泽并不被刻意的强调,而显得非常的顺耳。整个演奏中的电子鼓,声音的重量感极佳,冲击感与速度感也都有水准表现。

中频迷人

还记得The Fairfield Four「老人福音」合唱团吗?这个由五位年长的黑人所组成的团体,在沉寂一段时日后,又再次推出第二张专辑「I couldn't hear nobody pray」。经过团员的更替,并没有影响「The Fairfield Four」整体的演出水准,每位团员各以特殊的嗓音,演唱悦耳动听的福音歌曲,合唱时彼此的默契依旧十足。由于采用与第一张专辑,相同的近距离录音方式,所以歌者的音像庞大,声音饱满低沉,是一张极佳的人声测试片。黑人与生俱来的独特嗓音,透过Signature 8 MKⅡ的诠释,不但声音饱满、中气十足,恰到好处的厚度,更增加了人声的韵味,舍弃了朦胧的听感。「These Bones」中,Signature 8 MKⅡ让好似在腹腔中收音的夸张男声,低沉浑厚极富能量,连地板都能轻易撼动,连参考喇叭都有所不及。充满水分的高频,在聆听小提琴等弦乐演奏时,则显得十分动听。阿卡多演奏的「魔鬼的声音」,即使是高把位的演奏,小提琴依旧有着厚度,且带有着些许的粘滞感,刺耳与令人不悦的毛边,根本不存在于Signature 8 MKⅡ身上。三角铁敲击之反应快速迅捷,高频响应清晰乾净又带有明亮光泽,最上层之极高频色泽则略有所收敛。

小改装,大跃进

接线端以Bi-Wire设计的Signature 8 MKⅡ,若是用家不是以双线连接时,端子间跳线的品质,便成了左右音质的关键。试听工作进行到尾声时,笔者将原厂所附的镀金跳线取下,改使用「JAT」跳线,Signature 8 MKⅡ的表现马上起了变化,聆听布兰德尔与克里夫兰弦乐四重奏合作的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弦乐变得更为绵密温暖,声音的质感也更接近真实弦乐的表现。蔡琴的金片子「天涯歌女」,歌声韵味更胜以往,演唱时的细节,也更为清晰。笔者试听Signature 8 MKⅡ时并未使用角钉,加上脚钉后的Signature 8 MKⅡ,声音会更为精准清晰,不过厚度也会因此稍减。

整体来说,Signature 8 MKⅡ的高中低频分布相当的均衡,声音全频段皆保有极佳的厚度,与参考喇叭Dynaudio Contour 1.8 MKⅡ可说是互有高下。如果您喜欢精准清晰的声音,又觉得Dynaudio的声音太过理性,那么兼具感性与理性兼具的Avance Signature 8 MKⅡ,是您值得一听的对象。

焦点…Signature 8 MKⅡ的高中低频均衡,并不会刻意的强调某一部分,全频段皆拥有极佳的厚度,不管是聆听弦乐、人声演唱,还是大编制的交响乐,都能让人享受到悦耳动人的声音。

搭配建议…Signature 8 MKⅡ没有太过强烈的癖性,所以很容易与各种器材相处愉快,反射孔位于背板的设计,让Signature 8 MKⅡ摆位时,对后墙的距离相当敏感,太过靠近后墙,会影响声音的纯度。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0-2001 www.hifi-china.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