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簡單 转发 [复制链接]

1#
簡單


--------------------------------------------------------------------------------

凌晨三點,我就像電視廣告的內容一樣,一臉疲憊但滿懷親切的走進附近的一家7-Eleven。我要了一支特價中的Suntory ─ 剛趕完一篇稿子,心情上渴望著輕鬆下來 ─ 家附近有個二十四小時服務的商店真好。

    

 

結帳的空檔中,我走到書架旁隨意的瀏覽了一下,有這麼一本書讓我多看了一眼。書名記得不是很明確,但大約是一本教你怎麼把生活過得簡單一點的所謂生活指南書。我心裡浮起一朵會心的微笑,因為就在兩年多前,我才決定了放下一切,很認真的過我真正想要的,簡簡單單的生活。我很滿意當時的決定。

    

 

我並沒有買下這本書。買本書來教自己怎麼過簡單的生活?Well,不夠簡單吧。散步回家的路上,我想著,假如你真的寧願簡單、渴望簡單;發自內心的體認到簡單之必須、簡單之不可或缺,很多事情也就自自然然的、簡簡單單的簡單起來了。

    

 

我的音響,也很簡單。

    

 

我有一部CD唱盤、一部自己裝的真空管擴大機和一對喇叭。

    

 

或許有很多人的音響系統也是這樣組成的,特別是所謂入門級的組合。但我的系統不太一樣。它們,內在的特質更簡單些。

    

 

CD唱盤,也就是那樣了。在試過不少部DAC之後,我總覺得它們會帶來一些不同,也可以說好上一些,但就是不夠好到讓我覺得非有不可。

    

 

擴大機是一部用直熱式三極管(300B)做成單端放大,每聲道只有區區8W的機器。

    

 

喇叭是一對每聲道使用一支六吋半全音域單體的系統。

    

 

這是一套使用「減法」到極致的系統(─ 哦,幾乎極致啦,因為還沒試過單聲道)。

    

 

我減去了什麼呢?為了比較有條理的闡述,我先告訴你項目,再告訴你為什麼。

    

 

首先,就我的系統而言,前級擴大機是沒必要的。其次,我的擴大機是最單純的放大型態,它的內部結構裡沒有一般擴大機所必須有的分相器,再者,我的喇叭沒有分音器。

    

 

現在,讓我告訴你,前級擴大機根本沒有必要的理由,甚至,在我的觀點看來,它的仍然存在幾乎只是商業上的「陽謀」。當然,這樣的說法並不適用於仍在使用LP唱盤的人。

    

 

要瞭解前級擴大機的不必要,我們得先從以前它為什麼有必要談起。

    

 

在以前,我們的訊源有很多種,而且,重頭戲落在唱頭放大器身上,那時是LP當紅的時期。唱頭的輸出電壓很小(一般來說,MM唱頭約為3~5mV,MC唱頭還要再小上十倍),而且,它的訊號在錄製時經過「預強調」的處理,因此我們在設計唱頭放大器時不但要相當高的放大率(增益),還得很精確的將訊號「解強調」,也就是還原成平直的頻率響應。後者是精確性的問題,但前者 ─ 將極小的訊號放大 ─ 卻有很高的難度,因為它所處理的訊號小到很容易受週邊元件、環境的干擾。這時,為了盡可能純淨的將訊號放大,最根本的作法就是把整個電路隔離出來,用獨立的箱子裝起來,更講究的,再把電源供應也隔離開來,變成兩件式。換句話說,將單純的擴大機分成「前級+後級」乃至「唱頭放大/電源供應+高電平放大/電源供應+後級」架構的根本思想也不過就是隔離。

    

 

然而,當CD已然成為主流後,由於CD的輸出電壓高(一般為2V),對「隔離」的需求已經不再那麼迫切。當我們把前級擴大機裡面已經用不到的唱頭放大器拿掉後,所謂的line-only的前級擴大機,其內容事實上已經所剩無幾。有興趣的話,你不妨把你的前級打開看看。

    

 

這樣的前級擴大機還剩下什麼呢?首先,一個訊源選擇開關,請注意,這只是一個開關而已,無論品質多講究,是用轉的還是撥的、按的;是機械式、電子式還是數位式的,終歸它只是一個開關而已。假如你只有CD,你會發現你根本用不到它,它總是指在CD的位置,而它的存在意義只不過是多了一段線和幾個銲接點,有害無益。

    

 

再來,我們需要一個控制音量的東西,這玩意兒做得好不好,價錢差異甚大,從最便宜的數十塊一個到最常用的數百塊一個,最高級的則要萬把塊一個,但無論如何,它也不過就是一個可變電阻。(說到這裡,我們等於已經介紹了一部「被動式」前級 ─ 這裡不稱放大器或擴大機,因為所謂的被動式前級根本就沒有放大元件在裡面。)

    

 

最後則是一個放大電路,一般是將訊號放大十倍,並將輸出阻抗降低。喔,對了,我們還得有個箱子把它們裝起來。

    

 

現在,整個訊號的流程是:CDP->訊號線->選擇開關(可能沒用)->音量控制(衰減訊號)->放大電路(放大訊號)->訊號線->後級->......。

    

 

或許你已經看出一點端倪了,假如CD唱盤輸出的訊號就已經足夠驅動後級,那麼前級的放大電路就不再必要了,我們所需要做的可能不過是把音量鈕開大一點(不衰減那麼多)。再假如,我們只有CD一種訊源,選擇開關也就能免則免了。這下子,整部前級只剩個音量控制啦。

    

 

現在,整個訊號流程是:CDP->訊號線->音量控制(衰減訊號)->訊號線->後級->......。假如我們把音量控制裝到後級上,我們又省了一個箱子,而且,把音量控制之後的訊號線也給縮短了。

    

 

這整個過程基本上是合理的,既減少了不必要的東西又對音質有益,換句話說,省了一堆錢而竟然效果更好,簡直兩全其美,不亦樂乎。但,不幸的,假如你照這種方法去接你的系統,有大半的機會你會憂喜參半。喜的是音質較純淨,憂的是缺乏生氣。這也是為什麼這種提議(包括「CD直入」及用被動式前級兩種方式)到現在仍備受爭議的原因。

    

 

我不想捲入這場爭議,因為事實再明白不過了,歸根究底也不過是你的系統並不是被設計成這樣用的。它們大體上仍遵循以前「前級+後級」的架構在設計,因此CD空有2V的輸出位準,其「體質」(電流輸出能力)卻未必足以穩當的推動一條訊號線和不是很高的負載阻抗,後級的增益量又未必足夠。在這種情況下,少了前級放大來「中繼」一下,自然就少了一點氣力。

    

 

其實這些(把CD的輸出級做好一點,把後級的增益做大一點)都是很簡單的設計課題,但這樣設計的結果卻是要廠商們自廢一種商品,你說他們肯不肯幹?算了吧!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是「陽謀」的原因了。

    

 

我自己的系統就是這樣設計的,根本沒有前級、後級之分,連選擇開關都省掉了。真要換訊源的時候怎麼辦?把兩個插頭拔下來,再把兩個插頭插上去不就結了?你或許看到了不方便的那一面,我看到的卻是舉手之勞就省下了一堆成本,又減少了訊號受污染的機會。

    

 

甚且,在這種設計方式中,在我還沒機會去動CD唱盤的輸出級之前,為了不讓它的輸出能力受到「壓迫」,我還把擴大機的輸入阻抗儘量提高,並把音量控制器移到第二級。這樣,CD唱盤的輸出級「看」到的是一條訊號線,然後是高阻抗的負載,而不是音量控制用的可變電阻。再者,音量控制用的可變電阻這時候面對是數伏特的訊號位準,而不是平均不到一伏的CD輸出,對訊號的影響相對就小多了。至於稍提高擴大機的總放大率,哎,小事一樁。

    

 

再講下去恐怕就太技術性了,且讓我回到主題來。

    

 

我想說的是,經過這幾年對音響重播的思考以及實作,我個人的所得是:我們需要最簡單、最優質的系統才有可能重現出音樂的靈魂與神髓。東西要夠好,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至於這裡說的「簡單」,指的是對音樂(訊號)加工的程度而言,加工得越少,音樂就以越接近原貌的方式呈現出來,也就越容易感動你。這種經驗很難形容,但只要你聽過,卻一點都不難心領神會。

    

 

我們習用多年的擴大機,絕大部份都不夠簡單。為了有效的得到大功率,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把訊號一分為二,將其中一個倒反,分別放大之後再接合起來;為了儘可能獲得寬頻帶的播放能力,我們不惜將本質上不可分割的連續波動加以大塊分解,交給不同材料、結構、形狀,甚至不同原理的發音體來各別發聲,然後企盼它們會在空氣中重新融回成原貌。這些,想法都太天真,而手段,都太複雜了。所有的這些「切割、縫合」的加工程序都一次次的改變了音樂訊號精細微妙的連續性結構,當我們終於將它重新拼湊回來時,我們恐怕只能獲得一具解剖過的標本。樣貌依稀,原味盡失矣!

    

 

此所以,我一再強調:簡單、簡單、再簡單。少一點加工,就多保留了一分自然。

    

 

我所說的這些,單端放大啦、全音域喇叭啦,我知道,在現階段的Hi-End音響世界裡都太另類、太非主流了。但我認為,在跨入二十一世紀,音響重播即將堂堂邁入第二個一百年的這當下,我們沒有理由害怕改變。

    

 

十多年來,我在主流市場上森然羅列的機種叢林中摸索、選擇、消費、失望、遺棄,一而再、再而三,終而頹然放棄(可歎,敝人冥頑不靈至此)。而現在,我從音響內在與外在的極度簡單化後反而重新看到了一線曙光。

    

 

結構性的簡單化可以很戲劇性的減少可預知或不可預知的變數。《易經》對這一點有極其深遂的洞見,「道始於一,謂之太極,動(分)而為兩儀,再而四象,繼而八卦....」,我們從中看到了一種二進位式(每一位數只有或陰或陽的可能)的繁衍法及二的冪方法則。簡單化,基本上是依從這樣的哲理,但逆向回溯的。也就是說,每當我們結構性的減少(簡化)一位數(或一個元素),就大幅的減少了變數。當我們把事情極度簡化到「單」(一也)時,一動,它就只能有陰或陽兩種狀態,單端單管的設計乃至全音域單體,基本上就符合著這樣的哲理。自身的寂然不動,才能忠實的觀照外界一切萬物的動;自身一於不變,才能忠實迴映(反應)外界加諸的變。(差點兒要稽首宣佛號了,打住,打住。)

    

 

你或許會覺得,這也說得太玄了,簡直故弄玄虛嘛!或許吧!但好在,吾道不孤,就好像約翰藍儂所唱的imagine: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Nelson Pass,這位西方晶體機的大師,Threshold的創始人,大功率動態A類(Stasis)的設計者,運用Cascode電路的先驅,在離開了Threshold之後,再一次以先知的姿態致力於Mosfet單端機的設計,並將他的一系列DIY作品命名為ZEN(禪)。這對我來說,一點也不意外。他,應該是有所悟的吧!

    

 

簡單之為道。對此,我會心一笑!乾杯。
分享 转发
TOP
2#

老弟,不要为了图简单就留下大片的空地!呵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