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線限現~真連接,假牽手~ [复制链接]

查看: 2231|回复: 1
1#
转载
線限現~真連接,假牽手~
  線材對重播的重要性

  音響-是為重播音樂而設計的,「連接線材」也是必需品,不管它們外觀多麼高貴美麗,規格係數洋洋大觀,終究是要發聲供人欣賞聲音,在音域的領域中,規格週邊必須參考,但論其「表現」及令人「感動傾心」已否,就更顯實際重要了。

在適當的選購組合器材後,包括正確的使用優良電源器材,連接線材決定了大部分的「音色」、「場面」。

 
  

不當的線材、音色多經修飾,乍聽之下,圓潤飽滿、尾韻十足、大管滿有肉感,很是討好!但經過靜心比較,現實生活的聲音,現場樂器的音色,三度空間的現實空氣感,各項樂器遠近大小等,再再又覺得那種味道已脫離現實,是個不實的聲音及層次表現。就像不能以誠相待的朋友,或不忠實的夫妻,終究要離異而去的。



  如何判別線材好壞

(1)判斷音色是否正確:

找幾樣不同的樂器,傾聽其發聲表現,小提琴泛音是否優美而有光澤,撥弦樂器中曼陀林為泛音最豐富者,比鋼琴大鍵琴多很多個,幾乎有20幾個泛音表現,如果線材不好,泛音就無法和真實一樣豐富。

(2)動態場面是否有壓縮:

頻率被壓縮及不良的動態,音色會有一截一截的感覺,泛音上不去,頻率響應被壓縮,場面自然無法成型。可以參考各種樂器發音頻率表,以測試聲音光澤是否表現完全。<可查看提供的各種樂器基音頻之分布表>

(3)細節解析力:

細節愈豐富,遺漏訊號愈少,交待的會更清楚,演奏者的感情及現場氣氛極易被感覺,感動也會更多。

(4)聲音是否有壓迫感:

許多線材乍聽之下,大把、細節也交待不錯,刺激度也還可以,但每種樂器給人的感覺,皆是咄咄逼人及平面式的抑揚頓挫,失去了三度空間的定位感及優美的音色氣質。

在台下適當位置欣賞音樂,是正確而能持久的。很少會有人坐在演奏者群中去欣賞音樂,各項樂器皆在耳邊吹奏,是可以想像的吵鬧,這樣 欣賞音樂也未免太自討苦吃了。

 

  錯誤觀念? 觀念錯誤?

大部分人對線材的「使用觀念」一是多試、多比、求絕招、講絕配,某種線材適合什麼系統,這些試法與用法,基本上是錯誤不正確的?要知「真線」是不遺漏訊號,不加油添醋,將訊息正確傳達才是我們所要的。所以根本沒有匹配什麼阻抗、絕配什麼系統、軟配硬、剛配柔、鬼斧神刀之類的說辭。
許多人責怪CD錄音不好,所以會挑片?什麼系統不適合什麼軟體?

要知道,聽音樂是目的,音響器材是重播時的工具及手段,但是病好去藥、到岸離船。調好的重播系統,應該已脫離了音響器材存在的感覺。,錄音軟體已直通我們而沒有距離,只要是原音,你可挑剔演者的表演技巧及詮釋情感等,而不該要求低音量多Q一點、水份多一點、喉嚨鬆一點,您會挑片,不知是器材沒調好,還是您根本不聽原音?

 

  連接殺手 傳導罪人

線材中阻礙傳導工作的正確性首推「線間電容」。如果線間有不當的電容存在,在線內會儲存前訊號伴著後訊號一起輸出,此時就會產生電容應有的基本特質,「遇強則弱」「遇弱則強」,使一些小訊號變大,大訊號亦有所改變,這種會改變輸入波型的線材,如何能期待原始訊號的不失真呢!

用線間電容太多的線材,就如同訊號會貯存及拖延,小訊號會延長時間,大信號會變型,聽起來會交代不清模糊一片,速度慵懶散漫,無場面及型體。

 

  如何將訊號正確傳達

優良的連接線材,不假修飾,以誠相待,不遺漏細節,三度空間感十足,發音點和空氣間的距離可以感受,發聲後釋放的感覺可以見到,各種樂器音色、場面大小及應有的感人動態,都能交代清楚,淋漓盡致。

好的連接線材之導材,規格當然應有所規範及要求,但如何能有效減少「線間電容」,以期不改變音色,是目前各家廠商一致努力的目標。

返璞歸真系列,能有效化除減少「線間電容」,我們以導線中的....。(由於專利及精密製作、這部份將不公開)
分享 转发
TOP
2#

u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