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eslie [复制链接]

查看: 4531|回复: 20
1#
请再帮忙,能找得到 瑞宝PRIMADONNA 音箱有关搭配的文章吗?
分享 转发
TOP
2#

请教 leslie兄,有无翩美L30的资料,谢谢!!!
TOP
3#

PASS ALEPH的用家,只不過我用的是小朋友級的3號,只有30瓦.拿來推ENSEMBLE PRIMADONNA GOLD 旗艦喇叭,說真的這樣的搭配大家都覺的好笑,好像白雪公主與小矮人的搭配. 不過當初為了推此款喇叭共試了十幾款後級,其中有大瓦數晶體後級也有小瓦數管機,一直到PASS的出現才定下來. 為何選3號? 取其質而已.而ENSEMBLE 的喇叭是很挑擴大機的.若質不夠好便會反應在高音上.擴大機的風格不對也會抹煞了這對喇叭, 而使用PASS過程也不是很順利,PASS也是很挑前端器材,它會直接告訴你好與不好,在試了好幾部前級後我使用了DRG NY1MKII, 這樣的組合真是合我意,聲音可謂"妖驕美麗",非常具有感染力.我最喜歡布蘭德爾彈奏莫扎特與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PHILIPS)此時溫暖的堂音配合流暢的旋律緩緩的宣洩而出時,我往往不得不停下工作溶入於音樂中 但30瓦在表現歌劇時便會有天限,並不是說喇叭會有明顯失真而是每個演唱者似乎都很小心的唱著歌,這意謂著功率不夠,無法從容的應付歌劇的動態,所以我也想換大一點的PASS後級,但又怕功率大了音質是否一樣會變粗.目前考慮5號與4號。
Ensembe/Urs Wagner 音響十問
作者:Urs Wagner/Ensembe總裁 譯者:劉漢盛

譯者前言:
很感謝Ensemble總裁Urs Wagner以及認真回答以下十個問題的所有人們。我知道在他們繁忙的工作中,要靜下來好好回答這些問題十分不容易(我們去函的廠商中,很多只是禮貌性的簡短回答,因為對讀者無益,所以我們無法刊登)。也因為如此,我更感激他們為論壇讀者所提供的這些精闢見解。為了對他們表示敬意,我決定親自翻譯這些文章。也為了去除論壇十週年請國外廠商歌功頌德的誤解,我把文章前頭慶賀論壇十週年的文字通通刪去。在此一併向他們致歉。

一、 請向音響論壇的讀者介紹您以及您的公司。

Ensemble(Inc.)這個名詞代表著一群人或平衡與和諧的事情。它在1986年成立公司組織,我、我的父親以及妻子Anne分持公司股份。我們的理想是透過小心而專注的手段與我們的奉獻,來求得完全獨立的運作,一步一步的達到(實質層面上的)一個器材的「合奏」,並為音樂愛好者與音響迷組成一套完整的系統。有人說,典型的瑞士有個信念,就是「大」與「重」並不是品質或精緻所必需要的。

我個人具有語言學與語音學(聲音的科學)的背景。伴隨著我對精確與清晰結構的愛(我也將它們看成是對許多事情與生俱來特質的尊重之表達。)。如同我被音樂包圍般,我也有一種去專業創造音樂的迫切感。

由於我也曾任教職,我有機會在與人溝通觀念上得到很好的經驗,那證明很有價值,當所有與我們一起工作的人們需要能夠讓他們充分發揮的動機時,當然你會樂意就產品與觀念方面與他們溝通,並傳遞給外面的世界。

除了與Anne以及已故的父親一起之外,我也將我的深愛分享給大自然、花園與園藝。事實上,我認為群鳥合鳴時的經驗就像在聽巴哈音樂般那麼棒(順帶一提,鳥鳴的自然界錄音是音響器材品質非常好的測試)。

不管語言、文學或音樂、花園,相對於人類的破壞性,它們都是人類創造力的表現,而想成為魔法師門徒的誘惑一直存在許多人心裡。

音樂的獨特在於它是普遍的、不拘形式的,它的表現方式既多采多姿又有個性。最終,它是極度複雜的。但在另一方面,它很容易就能被吸吮享受。複製音樂加添了另外一個複雜性的空間:去把它做好的挑戰就擺在那裡。它好得會讓你忘掉所有的科技面,因為音樂真正抓住你。除非你是一個只聽音響的音響迷。

從一開始,我們對產品的雄心就不僅僅在它們剛推出時的表現與價值方面,而且還要給予用家長期的滿意,這些甚至是最好的市場行銷與廣告都買不到的東西。在喇叭方面,PA-1、Primadonna Gold以及Profysia等型都已經成為某種經典,加起來它們在市場上已經有25年的時間了。與之類似的,Dichrono Drive、與DAC(現在已經內建時基誤差吸收器在中,將雜訊底(Noise Floor)降低到-122dB,這等於把時基誤差減少10 picoseconds),它們把CD的再生帶到接近極限。它們能夠在市場上立足,就是因為大家被它們直到未來都可能具有最好的CD重播品質所吸引,那是不會被新伎倆(新格式)的重播系統所掩蓋的。我有一種感覺,就是我們的新唱頭放大器Fonovivo也正朝相同的情況走去。

基於品質使然,我們的產品經常處於高價位帶,然而與其他產品比較起來卻同時獲得「便宜」的美譽。有關這點,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我們的線材,有些我們的經銷商就毫不諱言的去壓制它,因為他們不想抹去其他高價高利潤的線材。

為了製造不會減損音樂的基本品質、又能減少成本、提供難以匹敵的價格價值比產品,我已經努力了很長一段時間。如Animata喇叭、Gambalettto腳架以及Ecco擴大機,這套系統現在已經誕生。其中Ecco擴大機特別讓我高興,一方面它與更貴的Evocco有很明顯的不同;另一方面,它是第一次出現在我夢中、已經非常接近能夠擁有所有很好音樂性本質的產品。

回溯所有已經完成的進展,我說音響系統中最弱的一部份就是軟體應該是很公平的。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是缺乏科技,相對的解釋是,在1950與60年代初期的許多傑出錄音,都是用今天看起來令人瞪眼的老舊設備所完成的。這就是人類的天性,他們相信新的科技就會自動帶來改善或更好的品質。

在CD剛問世時,許多人說會帶來更好的聲音表現。現在處於進入新科技的門檻前,高聲歡迎CD的同一批人又宣稱CD對於耳朵而言是一種侮辱。直到現在,所有的CD錄音也只有在得到適當的重播處理之下才能夠得到傑出的品質。新的科技亦然,誰的承諾可以只用新科技來填滿呢?這就是為何我們非常謹慎的在研究新科技,以最好的方法將新科技銜接進入我們開放的Dichrono DAC建築結構內。

二、 當初是什麼理由促使您進入高級音響工業?

我是被對音樂的深愛,以及渴望再創一種音樂經驗的挑戰所吸引。再加上設計產品的挑戰,那是將產品文明化,放在起居室中不會礙眼、而依然能夠有它們自己特質的挑戰。

音響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科技的應用,這種應用被人類巨大的原動力所挑戰。一個很好的比較(較不複雜的情況下)就是食物:您可以用卡洛里、纖維、維他命、礦物質等等來定義食物。在純粹的科技層次上,你可以只是為了吃而無味的磨成粉混水吃,而在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品嚐一餐很棒而令你想每天吃它的食物。

音樂的獨特之處就是它們能夠在我們的心靈內給予一些深沈的東西,一些遠高於食物之外的東西。它更像呼吸,因為大自然就是音樂,行星與恆星(如電腦模擬他們運動時所呈現般)就在創造音樂。

不幸的是,音響的趨勢卻越來越接近工業速食,亦即,以處理器整合功能、菜單指令的選項等等。這不僅是獨立個案的趨勢,而是一般性的發展,它意味著多數人會跟隨。

三、 在過去那些年,有哪些設計者或產品對您產生強烈的影響?

Harry and Markus Pawel,我與他們在喇叭與數位領域上有很緊密的工作關係。

四、 在過去十年間,有哪些產品是您樂意給予現階段最高技藝成就(State of the Art)美譽的?

Voyd參考級轉盤、Graham唱臂、Apogee Electronics A/D以及D/A轉換器、TEAC P2s CD轉盤。這些設計在每種媒介中提供了原創性,以及對決定性的重點提供了成功的解決方式,並結合傑出的製造品質。

Ensemble Profysia(Elysia+Profundo Silver)喇叭:精確、透明、自然的音樂性,傑出的輻射指向特性,高的效率,在大小房間中均適用。

Ensemble Dichrono Drive+DAC(Pre),CD轉盤與數位類比轉換器(可以選裝A類放大):從目前被批評CD再生所缺乏的東西中解放出來;唯一的限制就是錄音以及製作母版/壓片時的品質(如最好的類比般)。

Ensemble Evocco與Ecco綜合擴大機:真空管/雙極性晶體技術,結合它們的最佳優點,提供了豐潤、透明、泛音足的質感以及充滿活力的聲音。

Ensemble Fonovivo唱頭放大器:雙單聲道獨立,超低噪音設計以及分離的低阻抗電源供應器。能夠讓LP的音樂放出異彩;也能讓你重回LP。

Ensemble 線材:為許多線材所無法達到的事情而設計,在沒有干擾(外界或設計者所致)、音染以及其他劣化的情況下攜帶脆弱的音樂訊息。

五、 身為一位High-End音響的設計者,您認為科技與音樂之間有什麼關連?

六、 當您在設計一件產品時,技術測試與聆聽測試哪一項最重要?(以下二題一起回答)

製造音響設計有如製造樂器:技術上來說你必須滿足一切的參數去讓它能動作,但所有讓它唱起來像音樂的工作仍然擺在你眼前。這裡有許多因素:機械共振、電子干擾(靜電、高頻、電磁)以及最後提及但並非不重要的:零件的選擇,那是最終決定性的部份中最不可預測的(就像史特拉底瓦里名琴與一般小提琴的區別),盲目使用高級補品零件並無法保證得到令人信服的結果。

七、 當您在調整空間音響效果時,哪些是您認為必須優先處理的?

有一個簡單的準繩可以評斷一個房間的音響效果是否良好:如果你自己的聲音聽起來自然、清澈以及活生生;或者一群人的聲音給你很好的感覺,每一個人的聲音都能夠輕鬆清楚的在房間內穿越。

在房間中走動同時大聲說話可以很快的找出有問題的聲區。最令人不愉快的干擾或許是較高頻段的早期反射音,它會與直接音產生交互作用。通常,使用一個或二個平的椅墊放在天花板來當作吸收器會打散它們。在有布套的家具(如沙發或有扶手的椅子)與表面沒有太多打磨的輕傢具之間要取得很好的平衡;在小塊地毯下再放一塊毛氈墊;或是在地毯上再加一塊小地毯。這些都會是好的開始。

正方形的房間、空洞的天花板、輕的房間隔牆、空氣的傳導都是很容易產生麻煩的因素。有時候,採用非傳統方法,像在正方形房間中將喇叭橫過角落去擺(譯註:即菱形擺法)會有極大的幫助。擺喇叭時二喇叭與背牆、側牆之間的距離要相等,這是很重要的。

我的建議是逐一的去嘗試各種可能性,如傢具的擺設、地毯、窗簾等。第二個步驟才是去作一些聲音處理,例如吸音材料、二次餘數擴散器(木頭表面)、二次餘數擴散吸收器(布質表面)等。它們之中大部份並不是裝飾物,而且能在寬頻帶中動作,把不應該有聲音能量的地方去除。

我個人避免使用電子方式來處理,這在目前是非常重要的,它會讓你的喇叭被定位在某些聆聽位置上,使你的安寧感失去平衡。一個房間,如果聽起來好聽,感覺起來一定也很好。

八、 當您在為新產品作最後的微調時,您喜歡用哪些CD?

在超過150張經常用來做為基本參考評價的CD中(還有至少等量的LP),這裡挑出十張,它們會在音響系統的每個環節中告訴你很多東西,也在音響調整中涵蓋寬廣的器樂與人聲範圍。

Encuentro Sanz & Santa Cruz, Rolf Lislevand (Astree E8575)

Schumann, Kreisleriana, etc., Murray Perahia (Sony SK62786)

Engleskyts, Anne-Lise Berntsen (FX 136/Noway)

Encore! Midori (Sony SK 52568)

Water under Snow Is Weary, Tapiola Choir (Finlandia 1576-59921-2)

Britten, Four Sea Interludes/ Young Person's Guide, BBC SO/ Andrew Davis (Teldec 9031-73126-2)

Harmoniemusik, Rossini, etc., Mozzafiato/ Charles Neidich (Sony SK 93965)

Mahler, Lieder aus Des Knaben Wunderhorn, Concertgebouw/ Haitink (Philips 454016-2)

Kari Bremnes, Gate ved Gate (FX 143)

Elvin Jones, Special Quartet (Sony 487899-2)

九、 您的產品有哪些異於別人的特點?

我特別注重我們產品的競爭力:喇叭一定要有很好的輻射特性(指向性寬廣)與線性,要有寬的聆聽區,在房間中擺位很容易就得到好聲,低失真與低共振,以使得喇叭與房間的交互作用不至於那麼嚴重。這些因素讓Ensemble的喇叭在大部份的房間中聽音樂都能得到很好的讚譽。

電子產品與線材一定要沒有電子音染的聲音,而且能夠全然為音樂提供服務,再生出所有的音色以及複雜的泛音而不會有自己的癖性,這種特質也使它們容易與別的器材搭配。

其他重要的方面,也是我特別注意的地方:我相信讓我們的整體產品有別於其它的地方就是不給機械與電子方面產生相互干擾的機會。干擾會潛伏在任何地方,它特別不好的地方就是會與訊號交織在一起而無法再分離。這就好像照相般:當鏡頭不乾淨或機身晃動時,即使最好的相機也得不到好結果。

在機械的層面上,它有著各種不同的共振,始於喇叭振膜的部份振動、箱體共振、真空管與電容器的麥克風效應、雷射讀取頭的干擾等等。那就是Ensemble的產品:喇叭、電子產品甚至線材,都設計去避免這些振動傷害的原因。我也設計了一些產品去與之對抗:我們的Topcones、Honeyplate共振控制板、Tubesox真空管吸震器,以及Landmark、Gambaletto喇叭腳架。

電子干擾也是無所不在的造成損害。再次的提醒,設計電子產品時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將干擾當作一回事。音響的挑戰就是任何微小的因素都會造成影響,而且可以聽得出來。

當數位音響發表後,就傳統參數來說科技被控制了。失真的電平遠小於類比,但是聽起來卻不對。今天,我們瞭解那是在極短的時間中(10的負12次方『pico』秒)存在著時間的失真,它已經大到足夠讓聲音品質產生戲劇性的影響。這也是為何今天只有少數CD訊源能夠將CD的所有聲音潛能發揮出來的原因。(我們的Dichrono DAC有新的時基誤差吸收裝置,可以降低這些失真,使它低於一般CD唱盤的100倍。)

其他經常被漏掉的的東西是電源的品質,它就像泡茶般,即使是最頂尖的茶葉也要有一樣好的水來泡才行。也因此我設計一條電源線,它能排斥干擾,像接近訊號線一般的傳遞沒有干擾的電源。因為整套音響系統的品質就從牆上的插座開始(或拉專用電源線)。我們在每件Ensemble電子產品上都提供Powerflux電源線,以確定沒有損失以及只有很小的干擾。我們的Power Point電源排插上所有的插頭都採用並聯而非串聯(一般用串聯,所以每一個隨後的器材都會拾取到前面連接器材的污染)。

最終,我們要將數位器材與類比器材的電源分開,數位訊號很容易寄生在干擾中,而變成干擾源注入主器材裡。我們的Isolink隔離變壓器可以產生很大的不同:通常效果是很戲劇性的,它改善者遠比人耳所能聽到者還多。突然間,你會察覺到原本就錄在唱片中而以前卻沒注意到者。而決定性的重點是我們沒有使用任何濾波器,它可能會有好處,但也會有副作用。

十、 請給予我們的讀者一些建議,好讓他們能夠正確選購音響器材。

對小房間而言,最好用小喇叭,因為它與房間的交互作用(大部份是無法控制的)會比較少。能夠涵蓋寬廣音樂種類的喇叭,在長期的使用下將會被證明是最能令人滿足的。我認為你也應該期待喇叭的效率要高得足以讓100瓦的擴大機推出足夠的能量。更大的輸出功率通常意味著更多的功率晶體,它並無法提昇聲音的品質。一部擴大機也應該有保護裝置,當有故障時可以切掉擴大機以保護喇叭。

我也會撥出一些合理的預算放在線材與共振的控制上,一條差勁的線材會把器材原本絕佳的品質弄走。而選擇線材是相當困難的,你應該先不要考慮線材的價格,盡可能的把線材放在不同的組合上試。能夠在眾多器材中都表現最好者就是最中性的線材。當為了控制共振時,採用像Ensemble Honeyplate的墊板加上Topcones將會產生極大的不同。

去買音響時要準備幾張自然樂器與人聲的傑出自然錄音,堅持在試聽時不使用切換盒,而只用單一的試聽。這樣一來可能就會有正確的選擇。

價格與說明書不會唱歌,只有音樂才會。
理性關係
評Ensemble Profysia喇叭
楊德宜

對我個人而言,Ensemble喇叭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它集醇美、清澈、艷麗於一身,而且還兼具有中性聲底,這是絕大多數喇叭都沒有的特色。

<圖1>Ensemble Profysia喇叭系統●售價:400,000元●進口總代理:巴洛克(02-25167050)
Elysia主喇叭部分●二音路二單體書架型低音輻射式設計●配置±1.5dB高音調整功能
原廠公佈規格●頻率響應:38Hz-32KHz●分頻點:2.2KHz●平均阻抗:4Ω(最低2.2Ω)●效率:87dB●建議擴大機功率:25─120W(持續輸出)●最大輸出音壓:105dB
Profundo Silver輔助低音部分●被動式設計●內置一階高通濾波與一階低通濾波分頻網路●配置-1.5dB/-3dB二段調整功能
原廠公佈規格●頻率響應:38─200Hz●平均阻抗:8Ω(最低4Ω)●效率:89dB●建議擴大機功率:30─150W(持續輸出)●最大輸出音壓:105dB

參考系統
數位訊源:Ensemble Dichrono Drive/DAC,Theta GⅤa。數位前級:Lexicon MC-1。前級:Mark Levinson No. 38SXL,Chord CPA-2200。後級:Mark Levinson No. 23.5XL,Chord SPM-1200C。綜合擴大機:Ensemble Evocco。喇叭:Wilson Benesch Bishop,ATC SCM-100P。線材:Prophecy Volecity、Apogee Electronics A-110數位線,Cardas Golden Reference、MIT CVT MI-330 Terminator、Siltech 4-120訊號線,Power Source SEⅡ喇叭線,Power Source SEⅡ、Ensemble Powerflux電源線。電源處理器:Tice Power Block Ⅲ,Ensemble Isolink/Power Point。


大約自二年前開始,「音響論壇」的網站逐漸熱門了起來,每天有許多熱情的音響迷上「留言板」討論,編輯部同仁也隨著總編每天查看好幾次。雖然隨著編務型態的改變,我們愈來愈沒有時間將注意力放在網站上,不過其間偶有出現的善意編務建議,以及熱烈的問題討論與指正,都使我們對網友與讀者的熱心十分感謝。當然,各執立場的激烈論戰也經常發生,每每都讓我回想起和專欄主筆曾耀祖結緣的過程。總覺得,研究音響可以專注,但是心情卻不必緊繃,自己也就愈是提不起勁來參與爭論或解釋什麼。

源自Ensemble喇叭的因緣際會

寫下以上的文字,其實和這篇Ensemble評論是有關聯的。記得三年前的某天,辦公室忽然出現了一份署名「曾耀祖」的傳真,內容談到我在Reference Silver喇叭評論(107期)一文中,所寫的「KEF SP139被動輻射器」是錯誤的資料,並指正那個橢圓形單體應該是出自TDL。說實話,當初試聽Reference Silver時並不是沒有拆開研究,只不過前障板的中低音單體取下之後,看到音箱內塞得密不透風的吸音棉就傻眼了,心想取出來後要如何塞回去鐵定是個大問題,而且原廠資料中清楚記載著「SP139」的型號,於是就理所當然的照抄。後來看到那份傳真,心裡雖然有點不太踏實的感覺,不過心想既然他老兄字裡行間也算不上客氣,就理直氣壯的用原廠資料回覆刊登在「讀者的忠言」單元上。
本來,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了,我也不會有興致再和這位曾先生有任何瓜葛。但是過去這段時間以來,身邊一直有音響同好向我推薦這位「喇叭專家」曾耀祖,後來主筆李建德先生還大力促成我們見面。當然,一開始見到面是很尷尬的,建德兄還打趣的說:「要不要拿刀讓你們互砍一番?」就這樣,雖然算不上一笑抿恩仇,但我們確實都感到很慶幸,沒有因為當初的無聊爭端而錯失彼此認識的機會。

三年後的今天,耀祖兄在「音響論壇」有定期專欄,也經常為「徹底研究」單元跨刀,包括我在內的編輯部同仁們,更是三天兩頭打國際電話向他請教問題。耀祖兄每個月回到台灣,一定會到我家裡來吃飯、聊天、搞音響,順便討論「喇叭的故事」單元接下來要寫什麼話題。最有趣的是,每回談到那次起因於Ensemble喇叭的無聊爭端,而且還發現雙方在當時所持的單體型號都是錯誤答案時(Ensemble喇叭是採用『BR139』),兩個人總是笑得眼淚直流。試想一下,換作是您有同樣的經歷,大概也不會再去和人家爭論什麼話題了吧!

<圖2>Elysia主喇叭●採用0.75吋鍍金鋁振膜高音單體、5.5吋鋁/紙複合材質中低音單體與ABR被動輻射器各一只●外觀尺寸:350╳230╳210mm(高╳寬╳深,底部)/350╳230╳150mm(頂部)●重量:9.5Kg
Profundo Silver輔助低音●採用7吋碳纖維複合材質低音單體一只●外觀尺寸:651╳230╳290mm(高╳寬╳深)●重量:16Kg

四款極為相近的同廠設計

除了被動式輻射器以外,Ensemble喇叭其實還有很多話題可以談。這家瑞士公司目前共有四款造型相同的喇叭,分別是最平價的Animata、最早推出的PA-1 Silver、最著名的Reference Silver,以及最高價的Elysia。從外觀看起來,它們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差異,可是Elysia與Animata的價差卻將近三倍,這麼大的幅度究竟從何而來?我從來沒有聽過PA-1,Animata雖然聽過一段時間,但是沒有機會拆開研究過,所以僅能告訴您:據原廠資料表示,它們的基本設計幾乎相同,但是高價型號的單體篩選等級較高,分音器零件比較講究,同時在某些設計細節上有改變。現在,讓我從Reference Silver與Elysia之間進行比較,提供您一些思考的方向。

就箱體設計來說,Ensemble所生產的這四款喇叭可以說是別無二致。在單體配置方面,除了前面所說的篩選等級以外,原廠宣稱Elysia高音單體的振膜有鍍金處理。從外觀上看起來,那一只Scan-Speak D2008/851200單體確實有金色表層,不過它應該僅是真空蒸鍍上一層金色顏料,對高頻延伸的影響有多大就很難斷定了。至於Ensemble向德國廠商特別訂製的中低音單體,從外觀上實在看不出二者之間有何差異,所以無法驗證原廠所謂「配對篩選上更加嚴謹」的說法。

卸下中低音單體後的Elysia與Reference Silver,最直接的差別來自於二處:吸音棉的配置,還有分音器結構。奇怪,吸音棉有什麼值得談的?當然值得談,因為Ensemble的作法與其他喇叭廠很不一樣。首先,它們二者所使用的吸音棉非常不同,Reference Silver所使用的是白色棉絮狀、富有輕微油脂的材料,而Elysia則是採用一種高密度泡棉,經過有規則裁切後「疊」在音箱裡。我剛開始看到二種不同的吸音棉,以為是原廠採購原料順序不同所產生的差異;實際不然。送到我手中的Elysia與Reference Silver,都是最近才出貨的產品,而且早期Reference Silver所使用的吸音棉也一直沒有改變,所以這應該是原廠刻意安排的不同做法。此外,Reference Silver的白色棉絮狀吸音棉是滿滿一堆擠在裡面,拉出來後發現蓬鬆的吸音棉體積竟是音箱四、五幾倍不只;也就是說,原廠刻意將喇叭音箱對聲音的影響降到最低,然後利用背板上的被動式輻射器來擠壓低頻。至於Elysia內部的高密度泡棉,則是以層層相疊的方式佔滿盡量佔滿音箱內部,同時也具有阻隔中低音單體背波直接衝擊被動式輻射器的作用。

從設計細節預測聲音差異性

等一下,既然Ensemble設計了密閉式音箱,又配置了被動式輻射器,為什麼要「阻隔」單體背波的直接衝擊呢?因為密閉式音箱內的空氣容積不變,中低音單體進行往復式活塞動作時,一定能牽引被動式輻射器同時運動,所以原廠的設計理念並不因箱體內的空氣容積而有所改變;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以高密度泡棉摺疊後佔滿音箱內部,或是用棉絮狀吸音棉密實的擠壓在箱體裡,都不會影響被動式輻射器的作用,同時還能夠盡量降低音箱所帶來的箱音染色。有些廠家為了降低箱音,特別以特殊材質、怪異造型來製造箱體,卻往往搞得聲音走向無法令人接受(當然,奇形怪狀的喇叭在本地市場也不吃香)。Ensemble的音箱材質非常普通,就是一般密度的MDF板材而已,卻是以區區吸音棉加上被動式輻射器的做法就達到了相同目的。



不過,疑問還是沒有獲得解答:Ensemble為什麼要在二款設計極為相近的喇叭上,安排非常不一樣的吸音棉材料與配置方式呢?就我的看法,Elysia採用的泡棉雖然密度很高,但是裁切摺疊安裝後所留下的空間肯定會比Reference Silver來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它們二者的聲音理當會有所差距,只要其他設計細節如鍍金高音振膜、分音器等沒有造成太大的差異,Elysia應該會發出較為寬鬆的中低頻才是。

鍍金高音單體的影響暫時無法瞭解,所以讓我們從分音器的部分看起。Reference Silver的分音器設置在音箱底部,原廠註明了分頻點設計在2.2KHz,高低通濾波分別為一階與二階設計。Elysia的分音器則安排在側板上,雖然從中低音單體孔位的角度無法看到分音器全貌,不過它的零件明顯比Reference Silver多,而且線路板規劃也不盡相同。據原廠的資料表示,Elysia的分音型式和Reference Silver並沒有不同,所以我推測原廠是在這款價位較高的Elysia分音器上,儘可能多用零件來修正整體特性。

<圖3>與同廠其他造型相仿的喇叭相比,Elysia在部份設計細節上有所不同,其中便包括這個高音單體的能量調整功能,可以進行±1.5dB的切換。不過,Profysia系統在我的空間中一直表現得很平衡,所以我沒什麼機會用到這項功能。

量身定做的輔助低音 -Profundo Silver

三年前試聽的那一對Reference Silver,原廠為它配置了「難用至極」的喇叭端子,除了香蕉插以外任何喇叭線接頭都不能用,當時還花了一番功夫才找到適合的線材作搭配。眼前這一對Reference Silver,則改用全銅車製的三用喇叭端子,不但可以容納Y型插,粗大的裸線直接進入也不成問題,這點值得為Ensemble的改進喝采。Elysia的身價不同,原廠也較為捨得的為它配置了WBT安全端子。不過,說來奇怪,這種加裝透明壓克力保護層的WBT端子在許多喇叭上都有,但是它們都無法直接使用巨大的Y型插,使用起來相當討人厭;但是Elysia所配置的相同型號端子,卻剛好可以容納Power Source SEII喇叭線的大型Y插。總之,相當方便好用就是了。

在喇叭端子旁邊,Elysia加裝了Reference Silver所沒有的高音調整切換功能,可以提供1.5dB範圍的高頻提昇或衰減功能。這項設計,一方面可以使Elysia較容易適應不同屬性的環境,另一方面也使它與輔助低音喇叭Profundo Silver同時運用下,有著更充裕的調整空間。在Profundo Silver背板上也可以看到一組切換開關,用來調整低頻部分1.5dB或3dB範圍的衰減量,以調節前障板一只7吋碳纖維複合材質低音單體的量感。拆下背板檢視內部的分音器,原廠所設計的高、低通濾波線路都是一階分音,低通部分在200Hz以下提供訊號給Profundo Silver自己,高通線路則將150Hz以下濾除,由背板上的二組端子提供給主喇叭使用。不過,Profundo Silver頂板的面積只能擺設一組Elysia,所以多出來的一組高通訊號輸出端子應該是備而不用。

為了方便Profundo Silver與Elysia之間的連接,原廠提供了一組長度剛好的同廠Voiceflux喇叭線,用家就不必再為連接線的問題煩惱了。同時,Ensemble自家的複合材質角錐Topcone也是標準配備,Profundo Silver頂板上有預留承放尖錐點的四個孔位,您只要依實際使用狀況選擇其中三個點,就可以讓Elysia以類似機械接地的方式在輔助低音上發聲。

Elysia+Profundo Silver = Profysia System

總歸來說,結合Elysia和Profundo Silver的完整系統,原廠稱它為「Profysia System」,喇叭線先連接到下半截Profundo Silver部分,經過一階斜率的高通線路將150Hz以下濾除,再連接至上半截Elysia的部分。由於Profundo Silver負責的頻率高達200Hz,而且從150Hz以上就和Elysia重疊,所以它並不能稱為超低音喇叭,而是與PMC XBD類似的「輔助低音」設計。雖然原廠表示Profundo Silver的設計目的是與Elysia喇叭配合,不過Ensemble其他喇叭型號的用家一定會想問,難道它真的只能單獨搭配Elysia一款嗎?在試聽的過程中,我曾經多次將Reference Silver連接上Profundo Silver使用,發現它們雖然還不至於各唱各的,但是契合程度始終與「Profysia System」差一截。這其間的關鍵,就在於我接下來要談的Profysia System聲音特質。

如果光是比較Elysia與Reference Silver二款主喇叭,您會發現它們的基本設計雖然極為相近,聲音走向還是不盡相同。Elysia的音質較軟,音色亮度不再光鮮耀眼,柔潤的程度要比Reference Silver討人喜愛。我想,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吸音棉配置方式以外,Elysia高音單體加上附著層會降低「Hot Spot」能量,也是改變聲音個性的關鍵之一。在聲音的純度方面,Elysia還是比Reference Silver略勝一籌,整體聽感也平順許多,這個部分則可能是拜分音器零件較考究,還有複雜分頻網路的特性修正之所賜。那麼,它們之間的差距幅度很大嗎?其實不會,至少比印象中Reference Silver與Animata的差距還小,所以我建議有興趣買Ensemble高價位小喇叭的讀者們,如果不考慮搭配Profundo Silver輔助低音使用,試聽時請別忘了將Reference Silver列入名單。

那麼,完整的Profysia System聽起來是否真比單獨一對Elysia優秀很多呢?說實話,有得也有失,缺點是經過高通濾波線路的主喇叭訊號,確實可以讓人感受到輕微的純度減損,這對於挑剔的音響迷來說應是一項遺憾。它的優點則是整體平衡性達到了極高的水準,音域重現的全面性也絕非小喇叭所能比擬。還有,加裝輔助低音後的完整系統,可以很輕易融入一般的聆聽空間裡,而不用擔心環境調性的問題,這是我認為原廠推出Profysia System所帶來的最大好處。如果要我在優缺點之間作取捨,我會寧願犧牲一點中高頻的純度,換取更全面的多項音響性表現,提供給讀者們作參考。

理性的聽感關係

多年來,世人對Ensemble喇叭有著許多神奇的聲音特質描述,讓它在Hi-End音響原有的尊貴地位之外,又增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息。不過,對我個人而言,Ensemble喇叭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它集醇美、清澈、艷麗於一身,而且還兼具有中性聲底,這是絕大多數喇叭都沒有的特色。藉由Profysia System的音樂重播過程,這種優秀的特色也可以在第一時間讓我感受到。無論是單獨聽一對Elysia,或是用整套Profysia System播放弦樂錄音,那種絲絲入扣、充滿松香味的的感覺都處處展現這種美感。主喇叭與輔助低音之間的銜接良好嗎?一點問題都沒有,從小提琴高低把位之間的音色一致性,就可以瞭解Profysia System是契合非常良好的完整系統。據原廠資料表示,Profundo Silver的低頻延伸與Elysia相同,低頻諧振點(fo)都是在38Hz左右,不過Profundo Silver的單體尺寸較大,在低頻諧振點以下即使不夠線性,能量滾降的斜率卻是比主喇叭溫和許多,所以我們還是可以聽出Profysia System完整系統低頻稍具延伸性的優勢。

各頻段的能量感,向來不是Ensemble的訴求重點,所以加裝輔助低音的Profysia System不會有排山倒海氣勢,絕對是我意料中的事。因此,在我聆聽Profysia System幾個月的過程中,我總是特別注意它在200Hz以下低頻所銜接的量感,到底能夠為原本就頗具低頻延伸的Elysia增添什麼好處。結論是:它帶來了另一種方向的輕鬆感。一般而言,音響迷在系統中加裝超低音喇叭時,通常不會去更動主喇叭的連接方式,以免發生我前面所說的訊號污染狀況,所以超低音除了增加低頻延伸與量感以外,在擴展整體聽感的輕鬆度方面是相當有限的。Profysia System的設計方式固然算不上完美,但是主喇叭在避開了150Hz以下的工作頻率之後,聲音的餘裕度確實有所提昇;200Hz以下的頻率交給一個單獨工作的單體,而且配置在一個獨立的箱室空間內,自然會使整體的輕鬆聽感增加不少。這種輕鬆聽感,是屬於很理性、不極度擴張、不橫向龐大發展的方向,它可以讓您感受到加裝輔助低音所「多」出來的部分,但是不會帶給您超低音喇叭的一堆問題。用我的話來形容,我會說這是一種介於器材與聆聽者的「理性」的聽感關係。

<圖4>如果不看高音單體的顏色,您分得出哪一款是Elysia,哪一款又是Reference Silver嗎?

仍是最好者之一

音場方面的相關表現,向來是Ensemble喇叭的強項,這些部分我就不再詳述了。事實上,Profysia System與他們家另一款價位相同,但設計為一體式的旗艦喇叭Primadonna一樣,在活生感、暫態反應、動態對比、解析力與透明感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表現水準。雖然我這次沒有機會將它們二者放在一起作相對比較,不過就幾年來多次聆聽Primadonna的深刻印象來說,它的鮮明、活生感受較為強烈,總編評論時給予它的「跑車型喇叭」形容方式相當貼切;Profysia System則可以嗅出一絲沉穩、內斂個性,相信在各種空間環境裡可以適應得更好。我在長時間試聽的過程中,分別將Profysia System用在四坪多的書房、八坪多的聆聽室與十幾坪的客廳裡,即使環境調性、空間條件與容許調整的幅度不盡相同,但是它都能表現出極為近似的水準,也能讓我享受到Ensemble喇叭專屬的音色之美。

最後要特別請讀者們注意的是,這些年來Ensemble器材的價格雖然上漲,但是當我比對國外資料時,卻發現本地代理商的制價策略相當合理,怎麼算都比美國的定價便宜一些,這也為Ensemble產品增加了幾分競爭力。我相信,本刊六年前為Primadonna喇叭作下的「不論價格、大小,它是最好者之一」結論,在今天依然沒有改變,當然也可以套用在Profysia System這款同級水準的產品上。剩下的,僅是您是否欣賞Ensemble的美感呈現方式,還有它是否正符合您的預算範圍罷了。■
TOP
4#

大哥看的好快啊,呵呵。
TOP
5#

leslie真不愧是HIFI Google啊!
TOP
6#

暂时只找到功放 明天继续试 http://www.audiotra.de/primare/primare.html
TOP
7#

音乐之旅ECI-2功放推丹麦翩美L-20相当不错,我曾经听过AE209和翩美L-20的AB比较,老实说L-20的声音我比较喜欢,尤其是用好功放驱动时L-20更有潜力可挖,毕竟AE209是以兼容AV来设计的。对你来说两套组合都可以考虑,但最好还是自己听一听
TOP
8#

LESLIE
有一本HIFI宝典
TOP
9#

形式:落地型  
單體︰3/4 吋, 5 1/2 吋  
頻率響應:28Hz-32KHz  
平均阻抗:4  
效率:90  
分頻點 :2.4KHz  
承受功率:100W  
體積大小:115*35*48  
重量:37
TOP
10#

非常感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