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或许虎头蛇尾,居然歪打正着?小摩*写*真*八*号*的发现及给厂家... [复制链接]

1#
14年升级*写*真*八*号*音箱,总体很满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去年十月,帮朋友配置的音响系统音箱(同样是*写*真*八*号*)出了问题,去诊断故障,拆箱检查,对该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设计了一个摩改方案,准备在自己的音箱上实施。
当时写过一个帖子,惠普*写*真*八号音箱的简单拆解:设计不足与摩改设想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51483.aspx
最近小有动作,进行了第一步摩箱,雷声大,雨点小;不过比光打雷不下雨要好。
跟当初的计划相比,这次摩改只是一小步,因为操作难度比预想的大,自己手艺有限,有自知之明,想知难而退,所以很可能没有下一步。也许会虎头蛇尾,但似乎是歪打正着,发现了*写*真*八*号*最短的短板,并找到了解决办法。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20/8/1 9:19:05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

1、
去年十月,因为帮朋友配置的音响中音箱(*写*真*八*号*)出点问题,帮他诊断原因,简单拆解了这对音箱。在整体认可的前提下,发现也存在某些不足,打算在自己的*写*真*八*号*进行摩改,基本设想如下:
一、箱体设计不尽合理,吸音材料为轻薄型海绵,效果欠佳,箱震较大
摩改计划是在低音箱体内增加10~15毫米的橡胶垫+30~50毫米的高密度吸音棉,与MDF材质箱体形成三明治结构,抑制箱震。
二、分频器至喇叭连线线径偏小,拟升级线材
音箱使用的是怪兽多芯线(估计是无氧铜的),声音比较厚润、饱满,与绅士宝喇叭的风格一致。但线材直径细、股数少(十来股),截面积估计1~2平方毫米,可能成为瓶颈。计划保留原线并增加另外两种不同风格的发烧线材,采用不对称、非平衡、非闭合回路的接法,进行强化。
三、分频器设计不尽合理,准备进行如下摩改
1、中音与高音通道的功率衰减,采用一个电阻串联的简单方式,从原理上不科学,可能导致阻抗匹配出现问题。准备采用两个电阻一串联、一并联的L型网络进行改进。
2、高音喇叭、中音喇叭增加阻抗补偿网络。
3、高音通道的分频电容可考虑升级。
4、尝试焊锡的作用,打算自己动手用发烧焊锡全部重新焊接。
PS.朋友音箱的问题,当时已查明原因,是中音喇叭线圈断路,可能是因为听音室在地下室,湿度大,时间长了出现音圈霉断,与产品质量无关。随后很快找到维修渠道,十来天就顺利解决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3#

2、
后来反复考虑,考虑到成本因素、操作难度和自己的动手能力,决定放弃对分频器本身进行过多的改动。
*写*真*八*号*的分频器设计相当复杂:
低音通道是三阶分频(-18db/oct)+低音喇叭阻抗补偿网络
中音通道是四阶分频(-24db/oct)+相位校正网络
高音通道是三阶分频(-18db/oct)

这种分频器,比一般音箱使用的一阶、二阶分频器复杂太多了!用数学公式计算会异常繁琐,只能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再结合听感进行微调。
厂家的设计,从给出的非常平坦的频率响应曲线看,应该是正确的;从实际听感看(特别是音场、定位、声像聚焦的表现出色),也应该没有大问题。在业余条件下进行摩改,弄巧成拙的风险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分频器的电路设计不敢轻举妄动。

其次,分频器全部用发烧焊锡重焊也只是看上去很美,稍稍分析就知道效果有限:所有的元件都使用过,都上锡了,即使把焊锡全部吸掉,元件引脚(一般都是铜镀银)已经与焊锡形成一层合金了,再上发烧焊锡,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贸然用砂纸磨掉这层焊锡,同时也磨掉了镀银层,声音会出现严重劣化(我十多年前犯过这种错误)。所以,重新焊接这事,花费的时间、功夫很多,效果未必理想,事倍功半,只好放弃!

至于更换高音通道的分频电容,可以考虑试一试。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

3、
这样一来,打摩的方案简化为:
1、箱体内部增加吸音材料
2、增加、升级喇叭连线
这方案就简单多了,难度不算大,估计自己能搞定。
本来想今年四五月动手,但因为疫情影响,一直没有动手。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

4、
7月下旬某天(周日)下午,连续下雨两天后,气温只有20度,凉爽宜人,心情不错。于是对自家的*写*真*八*号*开始动手拆解,性质是“踩点”,意图是确定采购所需材料的数量、了解摩改过程的重点难点。
目的有二:
1、测量高中低音喇叭连线的实际长度,作为购买线材数量的依据
2、了解箱体内部尺寸,特别是吸音棉的形状、尺寸,便于购买橡胶垫与吸音棉
第二点很重要,因为箱体内部的形状很复杂,不是简单的立方体。橡胶垫和吸音棉的切割难度不小,手工操作很吃力,而且自己手艺也欠佳。准备取出箱内六面铺设的吸音海绵,仔细测量尺寸,绘图并拍照,购买时让商家按这些尺寸对橡胶垫和吸音棉用机器切割,另外付加工费就行了。这些材料都不贵,即使按材料价格的2~5倍计算加工费,也花不了多少钱。
这个主意真的很棒,可以保证加工精度,同时大大简化操作难度。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6#

5、
有了上次拆箱的经验,这次就驾轻就熟了。
先拆低音单元——其实最后也只是拆了低音单元。
箱内连线的裕量很小,喇叭取下之后勉强离开箱体十来厘米。偷懒,不想动烙铁,所以没有焊去喇叭连线,找个凳子加几本书,把低音喇叭放在上面,进行观察和测量。这使得操作条件受限,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那块吸音海绵拿在手上轻飘飘的,毫无重量。典型的轻薄无物,薄的地方1厘米,厚的地方(鸡蛋状凸起)不过3厘米,空隙又多又大,吹气试一试,透气性极佳,比N95口罩还透气,跟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差不多——当真是花木瓜空好看,要能有效吸音才怪!
取下音箱背板上覆盖分频器木板上的吸音海绵,观察分频器和低音喇叭,跟朋友那里的是一样一样的(说明产品的一致性很好,毋容置疑)。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

6、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远比想象的复杂,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当真是“条条蛇都要咬人”,让我基本放弃了摩改音箱的想法!

先测量低音喇叭连线的尺寸,用卷尺量,大概50厘米。估算要按60厘米预算,留有余地。
然后测中音、高音喇叭连线尺寸。取下顶部的吸音海绵——晕,取不动!原来用胶粘在箱体上了!这不算什么,看不见可以手摸啊!顺着线的走向,摸到了顶板连线从低音箱体引入中高音箱体的地方,不妙!从手感判断,这个开孔尺寸很小,刚好容纳线材穿过;并且,开孔周围有硬硬的凸起,原来是用玻璃胶(?)密封了!

厂家这个设计完全合理。低音箱体与中高音箱体要保持良好的独立性,所以开孔小并且用玻璃胶密封,避免低音箱体的设计遭到破坏,也避免低音箱体内的气流对中高音单元的负面影响。但这样一来,换线变得异常复杂:首先,要取掉吸音海绵,其次,要设法去除玻璃胶(尤其是灌封在穿孔内部的玻璃胶),第三,选线受限,外径不能大于现在的尺寸,否则要重新钻孔,第四,换线之后还得重新密封穿孔处。一个字:烦!

低音喇叭换线或加线都非常容易,但中高音喇叭换线加线就太难了!然而中高音喇叭线材对音质的影响显然更重要,如果只升级低音喇叭线、中高音喇叭线维持原状,那还有必要折腾线材么?

出师不利,心中暗暗叫苦,硬着头皮做下一件工作:取下箱体内部六面的吸音海绵,测量尺寸、绘制形状。结果依然不妙:这些海绵居然都用胶粘在箱体上了!不是大面积的涂胶,而是点状的粘接。霸王硬上弓可以取下,但难免出现破损——看来这事也办不成!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

7、
额头上汗流不止,心里却拔凉拔凉的。
于是暂停,抽烟,思考。
开始盘算:换中高音喇叭的连线太难,看来只有放弃了,于是低音喇叭的线换不换意义都不太大;无法定购恰当尺寸的橡胶垫与吸音棉,靠手工操作,恐怕手艺不够(还算有自知之明)。既然如此,当初雄心勃勃的打摩计划看来要难产!
唉!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看这大清国要完!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9#

8、
本该就此收手,但心有不甘。
想起以前听侯宝林的相声,有个说法叫“贼不走空”——入室**进了穷人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偷,但绝不能空手而归(否则不吉利),实在一无所有,墙上的钉子也要拔一颗带走!
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职业精神!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0#

9、
既然已经拆箱了,总得做点啥。
家里还有N年前做吸音处理剩下的两块吸音棉,高密度聚酯纤维(记得容重是每立方米40公斤),厚度5厘米,1米X1米。何不将这两块吸音棉剪裁、切割之后,加到低音箱体的吸音海绵之上,试试看效果如何?
这种吸音棉有一定柔性,可以弯曲卷成圆筒;也有一定的弹性,弯曲之后外力消除就恢复成平面;同时刚性不错,有一定的承重能力。纤维密度大,吸音效果不错。5厘米厚度比一般的棉被还厚实。

虽然跟当初设计的方案不一样,效果未知,但管它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

说干就干!没有加工工具,因陋就简,找到一把美工刀、一把张小泉剪刀就开工——当年某人两把菜刀起家,做到了元帅;现在有一把剪刀加一把美工刀,也能折腾点事。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1#

10、
粗略测量、估算尺寸后,动手剪裁、切割。
5厘米厚度的聚酯纤维吸音棉,很不好切割。本身手艺有限,工具又不趁手,什么尺寸精度、整齐美观就顾不上了。切割出来的尺寸,安装如果发现长了点,就取出来剪掉一截;如果短了点,就再剪一块补上。宽度也无法保证一致,比如一块30厘米宽、60厘米长的吸音棉,宽的地方31厘米,窄的地方28厘米。幸好是在音箱内部,平时看不见,只要管用就行了。
新增的5厘米吸音棉直接加在原来的吸音海绵上,不用粘贴,剪裁尺寸略大于内部空间,靠吸音棉自身挤压产生的力量安装。结果发现相当稳定、牢固,正常使用、搬动,不会产生变形或脱落。

低音箱体内部一共有六面,对四面进行了处理:
左右侧面:增加的吸音棉大概是宽30厘米、高60厘米
下部底板:增加的吸音棉大概是深30厘米、宽20多厘米(挤压进左右侧面的吸音棉之间,产生固定作用)
顶部隔板:增加的吸音棉大概是宽、深20多厘米(同样挤压进左右侧面的吸音棉之间,产生固定作用)
前面板:未处理(有喇叭及连线,不好处理)
后面板:未处理(有倒相管、分频器、喇叭连线,形状复杂,不好处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2#

11、
先处理左侧音箱,再处理右侧音箱。
前后两个小时,终于完工。
有点疲倦,有点受伤——是真的受伤,还是两处:右手被剪刀磨出一个大血泡;往第一只音箱内装吸音棉时,不慎碰到低音喇叭,喇叭从凳子上往下坠,第一时间本能地伸手去抢救喇叭(其实有喇叭线连着,应该掉不下去的),用力过猛,结果右肩轻度拉伤。所以,后半场是带伤工作,右手、右肩都不给力,没有心思去拍照,本帖只好无图无真相了。

老同志了,比较淡定,并不急于马上检验效果如何。安装好喇叭螺丝之后,不慌不忙,把喇叭和音箱表面用毛刷、绒布清理干净。打开全套系统热机(特意把数字转盘、解码器和前级的6只电热杯垫都开到最大50瓦,快速加热升温),然后收拾杂物、打扫房间、拖地,再去冲凉,晃荡一圈大概半个小时,前端器材温度升温到42度左右,这才开始试听。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3#

12
从原理分析,低音箱体内部增加了大面积、高密度的厚型吸音棉之后,箱体的局部震动和整体振动都会减小,产生正面效果。有两点预期:
一是低频会有改善,应该是量感略有下降,但质量会有提升。
二是系统的解析力会有一定的改善(箱体震动减小后,中高音喇叭受箱体震动的影响减弱,更为稳定、清晰)。
当然,这只是预期,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耳听为实。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4#

13
首先是检测低频改善的效果,所以选了一组非常喜欢、非常熟悉的低频较重的唱片:
盖瑞.卡尔的低音大提琴低音提琴--发烧天碟精选和Super Double-Bass(16X44.1WAV)
RCA鲁宾斯坦:肖邦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24X176.4FLAC)
RCA鲁宾斯坦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葬礼奏鸣曲)” (16X44.1 WAV)
RCA 理查.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24X88.2FLAC)
RCA斯托科夫斯基 狂想曲(24X176.4 FLAC)
喜多郎“古事记”(24X88.2 FLAC)
朱哲琴《黄孩子》中的《吹箫人》(16X44.1 WAV)
(因为是测试效果,需要不同曲目检验,所以是选听。)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5#

14
播放过程中多次用手摸音箱外表(正面、背面、侧面和顶部),发现箱体震动确实明显减小了,减小幅度超过50%,大概有60%吧!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凭记忆,感觉箱震依然比当年使用的唯美六号还是要大两三倍。(说明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只是有所改善而已)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6#

15
花了一个多小时专门测试低音部分的变化,效果相当明显:
1、低音的量感没有减少,而且还有所增加(这好像不大科学,当天没有在意,但接下来两天被这个问题困扰,失眠了两个晚上!)
2、低频的清晰度明显提升,低频层次感、分析力上了一个台阶。
3、低频瞬态有一定改善,速度略有加快的感觉。
低频部分的改善大,属于一耳朵可以听出的差别,主观量化改善程度大约10%+。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7#

16、
接下来测试解析力与音场、定位方面的变化
选用了一些熟悉的信息量大的曲目:
A Journey Into Stereo Sound(火车头),很经典的试机碟,选听01. Train Sequenc, 10. Ceremony Of The Keys(16X44.1WAV)
莫扎特 单簧管协奏曲、单簧管五重奏(24X88.2 FLAC)
朱哲琴《央金玛》中“六世**喇嘛情歌” (16X44.1WAV)
朱哲琴《阿姐鼓》中“羚羊过山岗”(24X176.4 FLAC)

这方面的改变也比较明显,似乎信息量没有增加,但背景更干净,所以更容易识别,有点像在同样焦距下用定焦镜头取代变焦镜头拍摄的照片。
音场、定位表现基本没有变化,但结像更凝聚、清晰,声线也收得紧一点点。
这方面的改善大约是5%+,但不到10%。

当天试听到晚上十点,完成上述两项任务,关机。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8#

17、
第二天(周一),开始正常的聆听欣赏,都是平时常听的曲目:
RCA鲁宾斯坦 肖邦“夜曲” (16X44.1 WAV)
莫扎特第24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24X176.4 FLAC)
DG 吉列尔斯 贝多芬月光钢琴奏鸣曲(16X44.1 WAV)
RCA 海菲茨 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24X176.4 FLAC)
DG 吉尔•沙汉姆 维尼亚夫斯基:第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6X44.1 WAV)
人声只试了试陈洁丽的《忘了自己》、《玫瑰心事》和《春天年年到人间》(青燕子)(16X44.1 WAV)


五六个小时下来之后,总体感受如下:
1、    由于低频量感增加(!)、分析力提高、瞬态改善,风格从中性偏儒雅含蓄变得中性偏雄浑大气,整体气势有较明显的提升,有了绅士宝10吋低音该有的样子(这点稍后从两个方面详谈)。
2、    由于箱体振动减小,中高音喇叭受的负面影响下降,信息量虽未增加,但细节更容易识别,显得更清晰。
3、    能量分布重心稍有下移,整体感觉更稳定。
4、    低频是声音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吸音、减震带来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低频,而是多方面的、整体的改善。

综合评价改进幅度大于5%、接近10%,大概在8%左右吧!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9#

18
花费成本极其低廉:
使用5厘米厚1米X1米吸音棉一块(不到30元,还剩余了20%)
损坏美工刀一把
剪刀被磨钝
附加成本:右手血泡一个、右肩拉伤一次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0#

19
这次打摩事出仓促,很简陋很粗糙,跟计划的不一样。如果按照设想的低音箱体内增加10~15毫米橡胶垫+30~50毫米高密度聚酯纤维吸音棉的方案,在加工精度高的前提下,猜测能将箱震减少80%左右(要求达到杰作唯美六号那种箱震水平就足够了),改善效果应该更好,估计能提升12~15%。
至于升级喇叭连线的效果,取决于选择的线材、投入的多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后续的摩改做不做呢?不好说,取决于多种因素,可能再接再厉,也可能半途而废。
佛系摩箱,很可能虎头蛇尾、到此为止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