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党】关于循轨测试 [复制链接]

1#

从遥远的年**始,唱头的循轨能力就是音响玩家们讨论与争执的话题。在我读高中的期间,有一阵子,能不能唱完 Telarc 那张 1812 序曲而不跳针,是大家的标的。到了我大学**,那张 ATR 出的 Esther ,又成为挑战的目标。不少人好几天不眠不休地调整,为的就是要达到『不破声』的境界。


Clearaudio TT3正切臂正切臂完全没有循轨误差,是近乎完美的唱臂设计理论


CD 等数字媒体兴起之后,关于播放 LP 的循轨能力话题,就沉寂了许多年。直到最近,才又开始在黑胶玩家之间,成为关注,研讨,甚至竞争的议题。有些人会质疑,这些测试,到底是否有意义?或只是幼稚地要展现『我比你厉害』的雄性贺尔蒙作祟?

测试的本身,其实是有实际上的意义的。循轨力愈好,代表失真愈低,聆听音乐时,也更能听到较多的细节。以我个人来说,如果大动态时出现与音乐节奏有关连的破声失真,神经就会绷紧,无法专注在音乐上。但是,我们必须要体认,在一些情况下,循轨失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这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当唱片上的沟纹形状,使唱针剧烈运动,使它与沟面无法密合接触,那失真就产生了。但这样就表示唱头设计不佳,或用家调整不好吗?答案是不见得。


Shure V15


设计唱头时,如果要追求最佳循轨力,就要有软性的悬吊,然后播放时用轻针压。像以前我高中时用的 Shure V15,可以轻易唱过 1812 的炮声。但那时超高价的 Ortofon MC30,却很难通过。那这就表示,V15是比较好的唱头?答案显然不是。唱头设计者,要面对许多互相制衡与抵触的参数,最终要选择某一种妥协。为了音质与相位精确,就可能要用较硬的悬吊,这样就必须牺牲一些循轨能力。



Van den Hul MC唱头 The Canary,在精准与忠实重现原音上设立了新的标准。

从另一角度,如果 A 君的唱盘播放 Horowitz in Moscow 时破声比 B 君的少,就意味 A 调得比较好吗?答案是,不一定。其中牵涉的变因太多了,在此无法一一说明清楚。但概括地来说,应该要看 破声时的『行为』来判定。举一个简单例子:如果A的破声,都偏重在某一声道,那表示有侧滑力的存在,可能抗滑没调整好。而如果B的破声很均匀地分布在两声道,有可能是他已经调得很好,但由于唱头/臂的先天限制,循轨比较差。所以,虽然A的破声少,但可能只因为是他用的唱头/臂先天上就循轨较佳而已。

所以简而言之,请大家在听测试片时,多用心在破声的分布状态,而不是单纯地算数量而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