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良”
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自己开发设计喇叭单元的音响厂家之一,获多项发明专利,被发烧友称为中国的丹拿,重温国产经典名箱。
公司简介
广州博良电子有限公司是一间专业从事开发生产高中档高保真扬声器及单元的公司。
它是由中国著名的音箱及单元设计师张百良担纲创建的。张先生多年来设计了多款经典的扬声器与喇叭单元,获得了广泛好评,如英国《Hi-Fi News》主笔作者Ken Kessler先生及世界著名的扬声器厂家Venture的老板兼设计师Didi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世界著名的单元生产厂Seas的总裁Jan Eric Paus更推许张先生为“中国优秀的音箱设计师”,而张先生设计的几款著名音箱在世界著名的Hi-Fi杂志上,如《Hi-Fi News》、《Fi》、香港《发烧音响》、《音响技术》等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目前我们先后获授权了八项技术专利,并且这两年又申报了五项发明专利,通过了PTC审查和国际检索,已经在美国和欧盟提出申请。范围涵盖了雷达、扬声器单元及音箱等多个领域。而我们首倡或在国内大力推广的一些先进设计理念及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形成了强大反响,并获国内外同行厂家采用,如:相位设计理论;低阶分频的阴阳调合哲学;沥青板抗振阻尼技术,“True-Sandwich”真正三明治音箱结构的无箱声无内反射技术;相对平衡理论;首先阐述了“双线分音”的技术原理;自动风冷钕铁硼磁路的设计技术;28"芯高档丝膜球顶高音单体的设计技术;电脑声学测试及辅助设计等。以上这些理论或专利技术,对于这几年国产音箱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不容忽视的贡献。
目前博良电子已推出五大系列的十五款(套)音箱,从最早推出已有十二年市场考验的时代一号,到甫一推出就好评如潮的牧歌音箱,到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之恢弘气度推出的“渔歌”音箱,都以朴实和谐,自然、均衡、大气写意的风格,赢得发烧友的喜爱。
而近年推出的LP-1电池供电变压器前级推出经年,被誉为国产最好的前级之一,而以其二千余元的售价,音质表现却可与进口二、三万元级前级相拮抗。而新推出LP-1 MKII改进型,又提高了音质表现与可操作性,相信LP-1前级会成为中国HiFi音响的经典之作。
自然均衡的音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博良电子产品的特色,而众多专利技术和先进的设计理念的采用,使得产品的性价比极高。
博良电子的人文设计理念
1、以中国朴素的“形而上”及“子不语怪力乱神”哲学理念,追求技术理论(形)为基础的艺术表现(上),不哗众取宠故弄玄虚。
2、以儒家中庸思想为旨,追求中性自然平衡的声音取向。
3、以道家阴阳调和的思想为旨,追求简洁之上高低音自然融合设计路线。
4、以道家“无为故无所不能为”的思想为旨,追求朴质无染的音乐重放。
5、以哲学的辩证理念提出“相对平衡”的设计理念。
6、以禅宗“上善如水”之概念追求平和内敛之音色。
7、追求一种威猛不形于外而藏于内的境界。
8、不求一时流行之短暂,而求君子之交淡如水之长久。
博良总设计师张百良先生的专利贡献:
一、已经或曾经授权的国内专利技术
① 白色平板型微波吸收体 93236640
② 五星分体式超强钕铁硼扬声器磁路 94213628.4
③ “中国管”式超低音音箱 96234720
④ 自动风冷钕铁硼扬声器磁路系统 97240482.1
⑤ 一种特殊阻尼的扬声器锥盆 97246096.9
⑥ 一种“真正三明治”结构的音箱 97240567.4
⑦ 一种内藏声导管式超低音音箱 97240566.6
⑧ 磁吸式音箱面网 97246095.0
二、已经申报的国内发明专利
① 织物薄带式音膜扬声器 200510036972.7
② 一种扬声器的驱动系统 200610122443.3
③ 平板型电动扬声器的振动系统 200610122444.8
④ 一种直接驱动球顶式扬声器 200710029825.6
⑤ 一种改进的平板型扬声器的振动系统 200710029826.0
三、已经申报的PCT和国际专利
① PCT/CN2007/002827
② EP 07816441.5
③ US 12/438,991
博良总设计师张百良先生在HIFI技术理论方面贡献:
1 在国内首先提出相位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线性相位”设计准则
2 首先在中低音单元中引入钕铁硼高强磁钢,并设计出先进的五星式超强磁路专利,及性能更强的自动风冷磁路专利
3 国际上首先理论上阐述了“双线分音”的原理及其优点
4 在国内率先引入了箱体阻尼消振技术,研制出专用沥青板,进而发展成为更先进的“真正三明治箱体结构”专利
5 研发了“中国管”超低音音箱专利,及更先进的“声波导管”超低音音箱专利技术
6 首次论证了在音响器材设计过程中无须考虑人耳的等响度问题,纠正了国外的权威定论
7 将传统的无源前级用升压输入变压器的带宽提高了一百倍,并进入实用化
8 率先创造性地提出“声学独立技术”,改善了多低音音箱的重放质量
9 创造性地采用七孔纤维气流阻尼技术,改善了音箱内气流湍流问题,提高了音质
10 率先创造性地提出“0.5阶分频技术”,解决了双中低音音箱的直通分频难题
关于“中国声”、“英国声”及其它
笔者从事Hi-Fi音响经年,听过不少人议论是“英国声”、“美国声”、“德国声”;近年随着国产Hi-Fi音响器材素质水平的提高,也听到不少厂家与发烧友提出:什么是“中国声”,什么是中国人喜欢的声音,以下想就“××声”的问题谈一点笔者个人的看法,就教于方家。
首先笔者想谈一下对Hi-Fi的个人的一点理解,什么是Hi-Fi?High Fidelity直译为“高保真”,又译为“发烧音响”,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两者的综合,相互补充,即“高保真发烧音响”。“高保真”反映了Hi-Fi的科学的、客观的一面,“发烧”反映了Hi-Fi的艺术的、主观的一面。目前世界上比较多地认为Hi-Fi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我认为或许科学占四成,艺术占六成。其实不然,此处所讲的科学占四成并不是不要高保真,而是对高保真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明确Hi-Fi之目的是用来给人欣赏音乐的,考虑任何声学测试系统都具有有限的精确度并要求规范的测试条件,而实际的听音房都具有的非规范性,以及人耳听觉生理与心理的复杂性,便可知科学仪器对Hi-Fi音响一定程度上地苍白无力,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以耳朵收货”这句Hi-Fi名言。
所以真正的Hi-Fi是在充分利用科学仪器测试和声学理论设计的基础上,用人耳来最后校声的,仅仅用仪表量度而设计出的器材只能保证你得到Low-Fi或者Mid-Fi。故此对于Hi-Fi才会有科学占四成艺术占六成之说。换句话说,对于Hi-Fi的要求越高,艺术的因素占的比重就越大,科学占的比重相对地就越少,对于Low-Fi或者Mid-Fi或许科学的比重要占九成九之多。
现在可以回过头来谈什么是“英国声”、“美国声”、“德国声”。所谓的“××声”都无例外地是其他国家的发烧友。对Hi-Fi音响器材达到相当水平的某一国家生产的器材的声音的一些特色或风格的总结,而称之为“××声”,并且这种“××声”往往在其自己的国家是得不到承认的,如英国的一些音箱品牌如ATC、Harbeth、Rogers等,他们这些厂家不会承认自己的音箱的声音是英国声的,他们认为他们的声音是高保真的、无个性的、完全中性的,(并且与本国另外品牌的声音差别很大)当然不会是“英国声”了。但在外人听来,这些品牌的声音不自觉地带有相当程度英国文化的气质与内涵,犹如人们心目中的温文尔雅的英国绅士风度。这其中的原因实际上很简单,上面已经谈过Hi-Fi达到Hi-End层次后科技已经很苍白无力了,主要凭人耳来校声,这样其设计师从小所受到的社会、历史、文化的熏陶所造成的他个人的一种人文文化的取向,就会不自觉地反映在他们设计的声音之中,正如“文如其人”一样,声也如其人。再举一个例子,贝多芬的音乐有乐谱可以依循,每个乐队指挥都不可逾越半步,否则就不“保真”了,可是每个乐队指挥演奏出的同一部贝多芬的交响乐,在让人真真实实地(“高保真”地)感受到贝多芬音乐的真髓的同时,又感受到各个乐队指挥自己的特色与风格来,而来自同一个国家民族的指挥家演绎的贝多芬或多或少地都带有他自己国家的文化哲学的特征,因为演绎贝多芬的音乐都带有一定程度地再创造因素在里面。或许可以不太恰当地比喻为“德国声”的贝多芬,“美国声”的贝多芬,但所有这些“××声”的贝多芬必须都应该而且确实是忠实地(高保真地)的贝多芬。
但并不是随随便便就会产生“××声”的,刚才已经谈过必须先达到Hi-Fi的相当层次,充分掌握了声学、力学、电子学的理论和各种实验手段,奠定起扎实的科学基础,技术上达到“庖丁解牛”那种游刃有余的“自由世界”,才孰几可能不自觉地将设计师来自民族文化哲学的特征带至其设计出的高保真的声音之中,才孰几可能被外人称为“××声”,并且这也不是某一两个品牌或某一项器材所能达到的,要形成一个国家Hi-Fi器材品牌的庞大的群体,才可以总结其共有的风格特征而被外人成为“××声”。
归纳起来产生“××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一)必须达致Hi-Fi技术的顶级水平,科技的“自由世界”才能不自觉地体现出民族文化哲学的特征风格。
(二)必须形成达到上述条件Hi-Fi器材品牌的一个相当规模的群体。
(三)必须在国际Hi-Fi舞台上形成相当影响。由外人评价为“××声”。
有些人或许会问,那什么是中国人喜欢的声音。北京的发烧友喜欢的声音,广东发烧友喜欢的声音,四川发烧友喜欢的声音各不相同,差别很大,究竟什么是中国人喜欢的声音呢?
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是你站在什么位置来看,站在国内来看,只会注意这些地方的差别,站在国外来看,就会看到北京、广东、四川发烧友喜欢的声音具有共同的特点,也即是中国人喜欢的声音,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笔者是北方人,在我来看,广东各地珠海、广州、汕头等地讲的都是广东话,一个味;但在个广州人听来,广州话与珠海话、汕头话天差 地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庐山之中只会看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具体而微观的区别 。但只有跳出去,站在山外,孰几可以掌握庐山的真面目,在总体上把握之。中国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但在外国人来看,大同小异,都是中国话而已。 同理,各种各样的中国人喜欢的声音,虽然千差万别,但在外人来看,却是大同小异。但诸位要问我什么是中国人喜欢的声音,什么是“中国声”?我也答不出来!只能告诉你,可以到中国文化中去找到一些脉络,“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但我自己设计产品,实实在在是追求我认为的最标准,最保真的声音,决不会做作地去作什么“中国声”。“无为”方可“有为”,“有所为”就会是什么也“为”不了了!
注:原文写于1996年,近来见到有人仍然在讨论“中国声”,无意中翻到此文,感觉仍可一读,略加修改,以飨方家。百良于200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