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余华:音乐影响了我写作 [复制链接]

1#
大概是1974年或1975年,文革进入后期,生活在越来越深的压抑和平庸里,一成不变地继续着。我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去打篮球,上化学或者物理课时在操场上游荡,无拘无束。然而课堂让我感到厌倦之后,我又开始厌倦自己的自由了,我感到了无聊,我不知道如何打发日子。这时候我发现了音乐,准确的说法是我发现了简谱,于是在像数学课一样无聊的音乐课里,我获得了生活的乐趣,激情回来了,我开始作曲了。


应该说,我并不是被音乐迷住了,我在音乐课上学唱的都是我已经听了十来年的歌,从《东方红》到革命现代京剧,我熟悉了那些旋律里的每一个角落,我甚至都能够看见里面的灰尘和阳光照耀着的情景,它们不会吸引我,只会让我感到头疼。可是有一天,我突然被简谱控制住了,仿佛里面伸出来一只手,紧紧抓住了我的目光。


当然,这是在上音乐课的时候,音乐老师在黑板前弹奏着风琴,其实没有几个学生会去注意他,音乐课也和其他课一样,整个教室就像是庙会,有学生在进进出出,另外一些学生不是坐在桌子上,就是背对着黑板与后排的同学聊天。就是在这样的情景里面,我被简谱迷住了,而不是被音乐迷住。


我丝毫没有去学习这些简谱的想法,直接就是利用它们的形状开始了我的音乐写作,这肯定是我一生里唯一的一次音乐写作。我记得我曾经将鲁迅的《狂人日记》谱写成音乐,我的作法是先将鲁迅的作品抄写在一本新的作业簿上,然后将简谱里的各种音符胡乱写在上面,我差不多写下了这个世界上最长的一首歌,而且是一首无人能够演奏,也无人有幸聆听的歌。这项工程消耗了我几天的热情,接下去我又将语文课本里其他的一些内容也打发进了音乐的简谱,我在那个时期的巅峰之作是将数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也都谱写成了歌曲。然后,那本作业簿写满了,我也写累了。这时候我对音乐的简谱仍然是一无所知,虽然我已经暗暗拥有了整整一本作业簿的音乐作品,而且为此自豪,可是我朝着音乐的方向没有跨出半步,我不知道自己胡乱写上去的乐谱会出现什么样的声音,只是觉得看上去很像是一首歌,我就完全心满意足了。


此后,差不多有18年的时间,我不再关心音乐,只是偶尔在街头站立一会儿,听上一段正在流行的歌曲,或者是经过某个舞厅时,顺便听听里面的舞曲。1983年,我开始了第二次的创作,当然这一次没有使用简谱,而是语言,我像一个作家那样地写作了,然后像一个作家那样地发表和出版自己的写作,并且以此为生。


在我15岁的时候,音乐以简谱的方式迷惑了我,到我33岁那一年,音乐真的来到了。我心想:是生活给了我音乐。生活首先要求我给自己买一套音响,那是在1993年的冬天,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缺少一套音响,几天以后,我就将自己组合的音响搬回家。那是由美国的音箱和英国的功放以及飞利浦的CD机组织起来的,卡座是日本的,这套像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音响就这样进驻我的生活了。


接着,CD唱片源源不断地来到了,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我买进了差不多有400张的CD。我的朋友朱伟是我购买CD的指导老师,那时候他刚离开《人民文学》,去三联书店主编《爱乐》杂志,他几乎熟悉北京所有的唱片商店,而且精通唱片的品质。我最早买下的20来张CD就是他的作为。那是在北新桥的一家唱片店,他沿着柜台走过去,察看着版本不同的CD,我跟在他的身后,他不断地从柜子上抽出CD递给我,走了一圈后,他回头看看我子里捧着的一堆CD问我“今天差不多了吧?”我说:“差不多了。”然后,我就去付了钱。


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迅猛地热爱上音乐,本来我只是想附庸风雅,让音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然后在朋友们谈论马勒的时候,我也可以凑上去议论一下肖邦。或者用那些模棱两可的词语说上几句卡拉扬。然而音乐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像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月光,或者像暴风雨似的来到了我的内心,我再一次发现人的内心其实总是敞开着的,如同敞开的土地,愿意接受阳光和月光的照耀,愿意接受风雪的降临,接受一切所能抵达的事物,让它们都渗透进来,而且消化它们。


音乐的历史深不可测,如同无边无际的深渊,只有去聆听,才能知道它的丰厚,才会意识到它的边界是不存在的。在那些已经家喻户晓的作者和作品的后面,存在着星空一样浩瀚的旋律和节奏,等待着我们去和它们相遇,让我们意识到在那些最响亮的名字的后面,还有一些害羞的和伤感的名字,这些名字所代表的音乐同样经久不衰。


然后,音乐开始影响我的写作了,确切的说法是我注意到了音乐的叙述,我开始思考巴托克的方法和梅西安的方法,在他们的作品里,我可以更为直接地去理解艺术的民间性和现代性,接着一路向前,抵达时间的深处,路过贝多芬和莫扎特,路过亨德尔和蒙特威尔弟,来到了巴赫的门口。从巴赫开始,我的理解又走了回来。


多少年过去了,巴赫仍然生机勃勃,他成为了巴洛克时代的骄傲,也成为了所有时代的骄傲。


此后不久,我在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里听到了叙述中“轻”的力量,那个著名的侵略插部,侵略者的脚步在小鼓中以175次的重复压迫着我的内心,音乐在恐怖和反抗、绝望和战争、压抑和释放中越来越沉重,也越来越巨大和慑人感官。我第一次聆听的时刻,不断地问自己:怎么结束?怎么来结束这个力量无穷的音乐插部?最后的时刻我被震撼了,肖斯塔科维奇让一个尖锐的抒情小调结束了这个巨大可怕的插部。那一小段抒情的弦乐轻轻地飘向了空旷之中,这是我听到过的最有力量的叙述。也就是小段的抒情有能力覆盖任何巨大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其实文学的叙述也同样如此,在跌宕恢宏的篇章后面,短暂和安详的叙述将会出现更加有力的震撼。有时候,我会突然怀念起自己15岁时的作品,那些写满了一本作业簿的混乱的简谱,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丢掉了它,它的消失会让我偶尔唤起一些伤感。我在过去的生活中失去了很多,是因为我不知道失去的重要,我心想在今后的生活里仍会如此。如果那本作业簿还存在的话,我希望有一天能够获得演奏,那将是什么样的声音?胡乱的节拍,随心所欲的音符,最高音和最低音就在一起,而且不会有过渡,就像山峰没有坡度就直接进入峡谷一样。我可能将这个世界上最没有理由在一起的音节安排到了一起,如果演奏出来,我相信那将是最令人不安的声音。
分享 转发
TOP
2#

作家的表达确实太准确了。赞
TOP
3#

特别赞
音源:LP,DR. FEICKERT ANALOGUE Woodpecker+SME 309+BENZ LP-S,ASR Basis Exclusive ;SACD:ESOTERIC X-01  Limited;  PIONEER CT-F1250
前级:mixing MC300-PSE;
音箱:ATC-100;
NBS+PAD+LiveCable+Duelund diy。
TOP
4#

不错的体验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TOP
5#

厉害!音乐和文学,有通感滴!
TOP
6#

艺术到最后是相通的。伟大的音乐艺术!
作为有声读物的音乐,每个人听完后的听后感不一定相同,但一部伟大的作品必然是非常具有感染力。
TOP
7#

为何古典音乐会百听不厌?
TOP
8#

喜欢余华的作品!
TOP
9#

原帖由 ADWS 于 2014-5-4 8:27:00 发表
为何古典音乐会百听不厌?

你面对一个现世国,更需要构建一个理想国!
无国界、无边限,故常听常新……
TOP
10#

喜欢余华的作品,顶一个。
TOP
11#

没想到老兄不但喜爱音乐,还搞写作 ,还是个经过文革“洗礼”的文人,国家的宝贵财富啊!
TOP
12#

很受启发,看来跨界出人才
“德恒之声”矿铸声学产品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02039.aspx
http://shop103755252.taobao.com/
敬请来电:13801685490 (微信同号)
QQ: 1427364331
TOP
13#

作家不愧是作家
微信公众号:ipchifi
我的PC,我的HIFI
欢迎光临:http://ipchifi.taobao.com
TOP
14#

在音乐面前,再好的辞藻也显得多余。
TOP
15#

回复 14# SPETR 的帖子

音乐与文学是不同的艺术类别。
听音乐是不需要文字的。但是看文章,我会享受文字的美感。
写音乐的文章是文学,不是音乐。音乐在这里是客体。

生命不息,发烧不止!
TOP
16#

好文,顶一个
e-sound.taobao.com
ASC声学、AURALIC、东方之声、华南代理
TOP
17#

"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迅猛地热爱上音乐,本来我只是想附庸风雅,让音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然后在朋友们谈论马勒的时候,我也可以凑上去议论一下肖邦。或者用那些模棱两可的词语说上几句卡拉扬。然而音乐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像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月光,或者像暴风雨似的来到了我的内心,我再一次发现人的内心其实总是敞开着的,如同敞开的土地,愿意接受阳光和月光的照耀,愿意接受风雪的降临,接受一切所能抵达的事物,让它们都渗透进来,而且消化它们。
音乐的历史深不可测,如同无边无际的深渊,只有去聆听,才能知道它的丰厚,才会意识到它的边界是不存在的。在那些已经家喻户晓的作者和作品的后面,存在着星空一样浩瀚的旋律和节奏,等待着我们去和它们相遇,让我们意识到在那些最响亮的名字的后面,还有一些害羞的和伤感的名字,这些名字所代表的音乐同样经久不衰。"
-------真正写出了我这样的爱乐人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强烈共鸣!
TOP
18#

音乐杂志应该多有这样文章才好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19#

把这篇文章转过来,是想让大家共鸣一下音乐的魅力。
论坛诸多发烧友折腾器材十几年,反复听的就几张“发烧碟”、口水歌,几近“音乐盲”,令人感慨系之。
音乐是艺术,音响是技术。技术为艺术服务,艺术是技术目的。技术是为艺术打工的。这些观点,敝人深为赞同。
音乐的魅力,是发烧友更换、甄别一套套器材差异的快乐所不能比拟的。那是弥久的、隽永的、深邃的,抚慰心灵的感动,是真正的营养。

生命不息,发烧不止!
TOP
20#

是的,我们追求音响的时候恰恰忽略最本质的东西------音乐。随着器材的升级静下来听音乐的乐趣越来越降低了,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现在很是怀念一套垃圾器材听音乐的感动(记得CD机是索尼的552ESD,功放是雅马哈的D780(型号记不清了)?,音箱是B&W 303。咸菜全是垃圾鸡线) 。为什么器材越高级听到的音乐不能让人再感动呢?
最后编辑ADWS 最后编辑于 2014-05-10 11:53:4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