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用古典音乐来试音 [复制链接]

1#
一般大家都喜欢用发烧碟或者音响展的集锦碟做试音碟,最近买了一套DECCA的50张合集,发现里面有不少发烧天碟,自己正好有3对音箱,发现在播放古典音乐是差别极大:

音箱1-丹拿某落地名箱(4单元,使用330顶级高音和顶级中音):音场一般,低频不足,缺失了很多中低音细节,总体上偏重于高频段,不耐听;

音箱2-金驰发现书架箱:音场宽阔,细节定位都是一流,声音平衡,不愧是使用碳纤维的好箱体;

音箱3-丹拿某老落地箱(4单元,使用D28高音和馒头中音):音量低时效果一般,但开大音量,音场气势超过金池发现,细节定位也很好,高音稍微有些延伸不足,整个舞台呈现在前面,非常过瘾。

建议各位烧友有机会也买一套DECCA的第2套50合集,里面真有不少好东西,特别是DECCA的录音方式与其他家不同,我也有RCA和MERCURY的合集,感觉美国鬼子的录音定位音场还可以,但爆棚气势不足,另外美国乐团也比不上欧洲。

向大家推荐DECCA合集2中里面的一张碟CD8,是马捷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这张碟的第一部分非常爆棚,气势宏伟,低频饱满,如果听下来声音干瘪,音场不连贯,则可能系统平衡不足;第2段的乐器定位很好,音乐柔美;
分享 转发
TOP
2#

推荐DECCA合集2
人生的高度,是自信撑起来的
我们不是欠缺成功的筹码,
而是欠缺自信。
TOP
3#

学习一下好经验!
光头强玩音响——能够还原唱片是最好。     
                                林子这么大尼玛标准没完没了!
TOP
4#

回复 1# pichit 的帖子

求音箱1音箱3型号
TOP
5#

考验系统,一张足够。


LP



CD
3L-Audio Studio, established since 1993, has been dedicated to Hi-Fi audio R&D for over 20 years.
TOP
6#

尺存于心
TOP
7#

我的试音利器是张学友!只要把张学友的歌唱好了,其他的音乐基本都不错了!
TOP
8#

回复 7# micro 的帖子

边只张学友甘厉害?
TOP
9#

还没见过丹拿哪款音箱有馒头中音的?
音源:EMM LAB meiter cdsa;杰拉德301
功放:卡玛前后级
音箱:卡玛1.2
TOP
10#

说说除音箱外使用的功放及音源是什么?
TOP
11#

早期丹拿也有馒头中音,现在至尊上应该还有。

我的前端就不说了,曾近用来推过3/5A,贵族、金驰、ATC、丹拿等,个人认为基本上都推出了各个箱的特点,当然也不可能都推的完美。

虽然音箱1的效果不好,确实有可能是我的前端不给力,丹拿的搭配确实很难,基本上出差声音的多,我曾近听过1.3SE,信心1、信心2、信心4等,感觉丹拿如果搭配不好声音中心偏高,细节多,但不耐听,而且中低的细节和量感都偏少。代理那里用德国之声还可以,密度音场有了,但其实低频细节还是不够
TOP
12#

回复 5# 3l 的帖子

吉尔列斯弹的力道和情感。
TOP
13#

唉,我买丹拿后悔到现在啊。的确难玩,丹拿本身音乐味就淡,而且要靠大功率逼个细节出来,试问又要大功率又要细腻的功放前级已经是hiend级别,而且对环境跟摆位十分高,动小小位置已经明显听出分别,如果屋企无专门的听音室可以比你搞吸音跟扩散,一般摆客厅好难伺候得好。如果是书架箱,用原厂脚架出衰声,丹拿要调到大声都不吵不刺耳才算刚走对路,所以嘛,客厅党慎入。
TOP
14#

可以参考看看“HIFI音响——百度百科”请刘汉盛的诠释:
能够有什么表现的音响器材才是好音响器材?在此,摒除大部份好音的复杂定义,将复杂的事情单纯化,而只取一种表现。那就是:能够随便唱就随便好听的音响才是真正的好音响器材。说得更明白些:如果您的音响系统很挑片,只有唱少数几张CD才好听,而唱大部份的CD都不好听时,那一定不是好音响系统,因为它偏(Bias)得很厉害。反之,如果您的音响系统随便唱大部份的CD都觉得顺耳好听(严格挑出杰出的录音另当别论),那就代表着您的音响系统声音很平衡,对各种类型的音乐、各种的录音都能够接受,而且有相当水平的表现能力。
很多音响迷在追求完美音响效果的过程中,往往会迷失自己而见树不见林。他们拼命去追求某个人的声音表现、三角铁的清脆或电贝斯的强烈冲击等等单一的音响效果。久而久之,就好像被遮住左右二边视线的马,只能
听从马夫(可能是媒体或某些朋友)的鞭策、被人控制着往一定的方向走去。他们所看到的只是一条窄窄的路,殊不知路二边竟然是无限宽阔的美景。
老实说,大部份的音响迷在同好面前「秀」音响时,基于时间以及事实的需要,都会挑一些特殊的音响片段播放,以凸显其音响效果的惊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的音响文化也养成了音响迷忽略音乐「整体平衡性」的习惯,以至于造成我前面所说,只能唱几张他们所认为的好录音。没错,真正杰出的录音永远是少数,但是在一般水平之上的录音却很多。只要是在一般水平之上的录音,都已经足以让音响迷享受到非常美好的音响效果。
以我自己为例,当在家为自己的享受而听音乐时,我很少会拿那些刺激的音乐片段来听,而是放一张CD从头到尾听完。此时,我不会刻意去听某些片段的音响表现,而是浸淫在音乐整体平衡感所带给我的感动中。例如我在写器材评论时,很少会用贝多芬的交响乐来做左证,事实上贝多芬的交响乐却是音响迷测试音响的最佳测试片。
这话怎说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贝多芬是个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里充满着平衡对称的美感。听他的交响曲,无论是最底部的基础或最顶部的尖端,所有的乐器音响效果都充满平衡感,那是一种饱满稳重的平衡感,包括弦乐群亦然。再者,贝多芬音乐有一项特质,那就是「突强」的表现。在乐曲中,您经常会听到平和的音乐突然像峰值般跳起来,制造出强弱对比。这种突强的特质考验着器材的瞬时反应、强弱对比与速度感。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如果觉得死气沉沉,不是指挥乐团差劲就是音响烂。
最后,贝多芬交响曲的乐曲结构非常清晰有条理,您应该很有机会听到很好的定位感、层次感、解析力等等「音响二十要」表现。假若您听到的是一团糊、而不是整体雄浑圆融的音乐中带着乐器清楚的个别特性,那当然是糟蹋了贝多芬的苦心。同时,我也可以说您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贝多芬的音乐为什么伟大。
看到这里,或许有读者会说:你不要光说不綀,干脆举几个清楚的例子让我们来验证。当然,我要举例来验证我的看法。我想,就以大家可能都会有的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为例。在此,我所选择的版本是卡拉扬1961/62年间指挥柏林爱乐所录下的版本(我举例的是五张一套版)。 卡拉扬一生总共录下四全套贝多芬九大,分别在50年代为EMI录下一套,60、70、80年代为DGG录下三套。其中1961/62年间这套是在柏林耶稣基督教堂所录制的,由DG著名的录音师Gunter Hermanns操刀。在这四套中,也就是这套被公认为是卡拉扬最好的一套贝多芬九大,不论是诠释或录音皆然。
以诠释的观点来看,这套贝多芬九大充满精力,动态幅度宽广,强弱对比鲜明,展现出既平衡又饱酝动力、既想挣脱束缚又制约于古典框框的特质,与贝多芬的性格极为契合。就音响效果而言,庞大厚实的弦乐群、温润的木管光泽、雄壮的铜管以及结实的定音鼓交织成极紧密又实体的音响块状移动。尤其是第九号交响曲合唱更是音响系统的极大考验,庞大的管弦乐驱动力以及合唱团的大音压往往摧毁了输出功率不够的扩大机以及体积不大的喇叭,使得贝多芬这首伟大的作品几乎很少在音迷家中再现原貌。在此我可以很不客气的说,除非曾经去过音响效果很好的音乐厅,聆听过高水平的指挥与乐团演奏,否则大部分音响迷对于「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感动仅止于「想象」而已。
TOP
15#

非常非常的赞同!
钟爱古典音乐的“爱乐人”们(也含其他乐种),这在某种角度评价,其实是“爱乐”与“爱响动”所谓“乐迷”的区别,骨子里、实质上、实际中是亦真亦伪的不同。每每见到某器材、某乐感的描述(包括一些权威刊物的知名专家、评论家)-----“XX打鼓声······ ”,“重放《X歌》时······”,就立马翻页或移开。不由五味杂陈好一阵。被某些人,某些器材、某种偏好,只爱以有意大音量(电平)录制的,重响动唱片才能被“感动起来”,有着丝丝的不解。
轻重缓急自然的、平衡的、耐听的音乐,才是爱乐人孜孜以求的好音乐。
TOP
16#

回复 14# MBL1521 的帖子

狠受启发
TOP
17#

确实好的音箱基本上听什么音乐都好听,但有些音箱只能对发烧碟、小品等表现好。
原来我也觉得声音不好是调整或者前端的原因,但其实好的音箱确实不难驱动,这是我对比不同音箱的感受。太难推好的音箱真是它玩你,而不是你玩它,适合折腾的人。
TOP
18#

很是忠恳实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