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HIFI影院实现方略。 [复制链接]

1#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18731961)发明了真空三极管,便开始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50年代真空电子管放大器进入成熟时期,其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被老辈音响玩家称道。到了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给音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它拥有细腻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给现在的HIFI音响乃至HIEND提供必不可少的音响指标。
上世纪8090年代是音响发展的黄金时间,技术成熟、市场良好、人才辈出。在这样一个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卓越品质的环境下,有好的材料、技术、人才,很多HIFI名厂在这段时间里得到最佳的发展。多数成熟的技术电路也都产至那个时候,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培养了不少的名牌设计师,保留至今的名机名器也多半在那个时候出产。特别到了90年代中期整个市场处于火热状态。这个时期除了滋养音响,隔壁台前的乐器演奏歌手水平、幕后录音、唱片工业,建筑声学、环境声学处理等也相应得到飞跃的发展。这个时间段出产的音响器材品质优秀,音效卓越,是后面21世纪所不能比的。
21世纪的今天是个商业时代,音响工业处在停滞、落魄及考验的阶段。电子高速发展的今天有几人知道音响现今还用着上世纪80-90年代老辈留下的技术并且校声经验继承不到五成。80-90年代当年那批毕生在音响里做贡献的优秀设计师不是退休就是不在、商业时期的材料在没有以往那么不惜血本、社会娱乐项目增多,音响被商业化,市面能见到的器材形式多样;音效奇怪,当年老辈音响艺术家辛苦调出富有古典、纯朴兼声音艺术美的器材已经不见踪影。人才与技术的接轨开始出现缝隙,市场不好,加上被大面积的商业误导,已经严重影响到纯正HIFI音响的存活空间。
一点经验分享一下,音响是个很独特的行业,同电路的放大器指定方向交予俩设计师校声调试,结果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可见有人指出听音响器材就是在听设计师表达音乐是有道理的。音响的理论可以系统自学,然而经验水平与实际听音经验没有毕生研究或现场名师指导是没有办法的。因此近年的音乐爱好者常常重金搬回家的名器,却不知买回的只是当年设计师留下的牌子,只是一套能发声的机器而以。几十年的品牌能存活证明老辈设计师调校的器材各方面包括声音被市场认可,现在掌舵设计师退下来了,新上任的设计师真的不好干,
声音调整方面企业要求走老辈设计师路线,那么只有模仿了。要知道设计师音响校声跟他个人的技术经验、生活环境、文化涵养、心情甚至哲学、心理学、自然学等都有关系,所以换了人就等于换了另一种声音。想另开新路又违背品牌理念及商业原则,有责任心或真有水平的设计师容易离职,除混薪资例外。所以音响这个特殊的艺术商品越是国际名牌越要注意。购买音响要客观以实际验听为准,不分名牌与山寨,碰上合意的如有可能把现场演绎的器材直接买下准没错。

新式HIFI影院的概念、与传统影院区别、市场前景:
传统AV影院的音响等级配置方案主要针对大面积的消费者,价位不高,声音等级定位要低于HIFI音响。传统影院主张音色柔和、声音清晰自然;对白表达清楚、场面劲爆仍有清晰的临场感。这个原本声音等级定位就不高的方案,这几年经过商业的洗礼,已经面目全非。常见的现象有:系统本身没达标或配置不合理、盲目增加低音的数量或份量、忽略环境的重要性或非专业盲目布置装修导致效果比简装还差,声音效果往往会表现沉闷死吵、变形压缩不和谐还朦胧混乱、开叉失真、低音轰轰响、动态及瞬态出不来好像被掐脖子在唱歌一般、最终导致故事情节发展没有感染力,整场电影下来头晕眼花,真是遭罪。。。。。,更惨的是大部分消费者觉得这是正常的,影院音效就是这样的。个别有感觉不舒服的客户又没有处理能力,加上以赚钱为目的并没有实际水平的商家没能力处理就表现出不说话或百般忽悠打算蒙混过关或动不动要升级这个升级那个才能改善,这就是现在AV影院市场的现状。
声音与图像的发展是不同步,不健康的。跟早期声音与图像的制定策划者不无关系,人类感官的缺点视觉比听觉永远更有敏感度,作为策划者应该弥补先天不足,很可惜没有。早年电声发展比图像要快些,手摇天线看带雪花黑白电视刚过去没几年,相应那个时候的音响音效已经不错了,电视高品质图像也就这十年八年才发展起来。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认识,没有声音大不了看哑巴戏,有声音没图像那是万万不行,这个观念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倒转。你相信吗!这几年大是缺乏故事原创材料大导们开始注重电影配乐与音效,这方面有很大改善。我经常在这样高品质的软件下没开图像,只欣赏背景音乐、对白同样能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其感染力及表现力超乎想像。所用系统当然是我一会要介绍的HIFI影院配置,特别是可变换环境的小轿车上HIFI5.1配置近音场临听表现更是不凡。
近几年录音工业的发展,好莱屋率先提出音乐音效是影片的灵魂,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感染力占有比图像更为重要的地位。这几年国内导演也开始重视影片的音效,部分片子甚至请音乐作曲家搞原创音乐,比较出名的有张艺谋《卧虎藏龙》、《英雄》、冯小刚《夜宴》,其音乐请来现代与古典结合很好的国际作曲家谭盾先生,足以看到音乐与录音在影片的投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思路设计的影院器材已经不能胜任,在这方面我们最少落后6年的时间。也就意味着改革传统,创新HIFI是迫在眉睫,也是大势所需。
HIFI影院要表现的是高质量的图像更需要卓越的声音品质来匹配,电影的故事才得以健康、完整、准确的还原。它主张自然和谐、准确完整、富有声音艺术美的声底,比起传统影院声音等级要求更高,除了音色更好、细节更多、真实准确、清晰自然外还略带能量、张力、刚韧等元素,完整构造现场真实声音品质。接下来您在欣赏电影时会自觉性全身心投入去感受故事情节给您带来的震撼,走出影厅时还会流连忘返。。。。。

HIFI影院实现的方略:
    音响属于艺术商品,需要脱离电子的束缚,它蕴涵着设计师的伟大人生经验与博大音乐理解。它是在电子基础上演绎的艺术,所以有它明显的缺陷及不确定性。有人说玩音响就跟睡觉盖被子一样,藏住了脚头就要露出来,说得没错。喇叭单元或音箱就有不覆盖全频段的缺点,知名的设计师会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取与舍的问题,在音箱的开发上这点特别重要,高品质音箱往往能把音乐的神态抓住,又往往能在音乐情感,音响指标,人生经验三者平衡的很好。
     影院要实现HIFI音响提出的优质表现困难重重,要解决的环节很多。包括设计团队专业水平、器材本身素质、系统搭配合理性、室内建筑声学与处理、装潢材料与指定参数误差控制、现场器材安装摆位声音调校等等少了哪个环节的把关都无法有优秀的表现,这些只是人为影响的还不包括固定或自然影响比方说室内空间尺寸无法更改、电力电压干扰变幻莫测。以上也是传统影院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纵观专业音响市场从喇叭单元到成品音箱,从名牌到山寨几乎见不到像样的产品。放大器总体情况稍好些,但同样没达标,要知道过去还不错的CROWN现在也是中国的代工版。大部份的商业影院在这样的商业环境里怎么可能出好效果,90%影院的音效像对罐子说话一样闷闷的,有时驻波比音乐声还大。要处理这些问题必须从源头开始抓起:喇叭单元,到成品音箱,到放大器,到音源7.1解码全部定等级针对性重新开发设计,找懂建筑声学设计装修。说起来有点天马行空的感觉,但没有半点玩笑,技术是严谨的,没有很好的行业人脉是不可能完成这个巨大工程。重新开发这条道没有走您就是投资再多也是徒劳,消费者永远不会知道HIFI影院是怎么回事。顺便说明一下一个音响产品的开发顺利情况是给定声音指标后需要在声音、材料、修正之间反复调整,最终定型,这段时间最少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还是对经验丰富的来说,同时还有最小定货量的限定。
技术无止境,探讨出成果.
欢迎交流不同看法!禁止人身攻击!
分享 转发
TOP
2#

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TOP
3#

一论就长了,,,,,,,,,,,,,
TOP
4#

这话题可能-------------要慢慢细看。
TOP
5#

同样我认为,一套音响要好听、耐听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指标去支撑它的存在,首先声音要自然、音乐要流畅、音响指标要平衡和谐、相对正常的音色,其次在讲究一些整体大气、饱满宽松等等风格。当然在这些基础上可以有自己喜欢风格的微调,这部分建议用线材、摆位及环境。
TOP
6#

没有共鸣的。。
TOP
7#

乐趣是唯一的
TOP
8#

顶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