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内外双修的“型男”——评吉威GUTWIRE SP6.1电源线 [复制链接]

查看: 7887|回复: 34
1#
吉威线以前真得很少接触,只是在《音响技术》杂志中偶见广告。不过其色彩鲜艳的插头插尾却给我留下了点儿印象,当时还在想:看来老外也喜欢模仿,外形酷似蛇王、三根独立线身结构又有点像VD终极线,究竟是谁学谁也懒得去考察。这便是我对加拿大品牌吉威的最初印象。
分享 转发
TOP
2#

前不久,一位好友神秘的说:“弄了条电源线准保你没听过”。数日后造访发现原来是吉威!好靓的外形,比广告彩页上好看多了。声音如何呢?干脆借回去把玩一番吧。看着朋友不太情愿的眼神,我只好承诺试试就马上送回来!
1.JPG (, 下载次数:3)

jpg(2009/8/3 15:37:24 上传)

1.JPG

TOP
3#

拔下插头将线掂在手里仔细观察,头尾是鲜艳的明黄色,这种色彩很讨我的喜欢。说句实话,我觉得目前大多数音响器材的设计都过于呆板、老套和沉闷。即使偶然出现颇具品味的外形设计,要么败絮其中、要么就是天价般的昂贵。就此而言,作为不会有什么突破性变化的线材,吉威的形象可谓是颇具特色,堪称线材中的“型男”。该电源线插头部位赫然印着SP6.1的型号,据说SP.1系列是吉威推出的最新版本,往上还有SP8.1和 SP11.1,价格自然也是随之上涨,而SP6.1的折实售价是六千多元人民币。这个价位带可是各大品牌纷争之地,究竟吉威有何能耐?我们一会儿再去揭晓。仔细观察后发现,SP6.1线身极其柔软、轻盈,由于三根线均为独立的屏蔽层,并且松散的辫在一起,所以显得整体很庞大,但是却很柔软,可以不受约束地随意弯折,这样以来就为器材架背后的空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会像很多电源线一般——坚硬的好似钢鞭。
2.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8/3 15:46:16 上传)

2.JPG

TOP
4#

既然初次印象这样好,那么SP6.1的声音表现就成了我迫切需要了解的了。在我手头,与SP6.1价格相仿的线有SHUNYATA HELIX PYTHON VX和TCM参考1号,正好做一下对比看看吉威的能耐究竟如何。试听的软件有择仙花的《Here’s  TO  BEN》、CHANDOS出品的《WERDI&VARIATIONS》、《爵士红伶1》、《RR管弦乐无敌精选TUTTI》和PHILIPS版的《罗西尼弦乐四重奏》。
TOP
5#

首先把SP6.1接入前级,与之比较的是蛇王HELIX  PYTHON  VX,没想到SP6.1的风格竟然如此明显,声底一下子硬朗、凝聚了。不好一下子评判谁好谁坏,就是风格上的不同——SHUNYATA HELIX PYTHON VX蓬松丰满、SP6.1健壮精神。论背景两者都很干净,论细腻度也都差不多。不过是多听一会儿后就发现SP6.1似乎不太适合前端器材,感觉这种搭配有点太直接了!
TOP
6#

弟好文,继续.
TOP
7#

哇,,,写的不错。
美国JPS, 美国Sound Anchors, 美国ABYSS, 美国Cavalli
http://shop34547859.taobao.com/
TOP
8#

紧接着把SP6.1接到后级上。然而和TCM参考1号电源线的PK令我十分光火!因为和SP6.1比起来,TCM参考1号几乎是全面溃败。真没想到SP6.1的声音密度和纯度竟然如此之高,这使得声音线条非常明朗清晰,凝聚而又细腻。相比之下TCM参考1号就显得清爽、稀薄了些,而且低频也不够清晰干净。此外,SP6.1的细腻度也是令我感到意外的,一般来讲此价位带的电源线做到有力度、能量感强是不困难的,然而若要兼顾细腻丰润就很困难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我的经验中SP6.1的细腻度已经达到了实价万元级的水准。不过相对TCM参考1号而言,SP6.1营造得的音场“架势”要小一些,虽然TCM参考1号“架势”大,可其低频的质量却远不如吉威,那么在量与质的选择中我宁愿选择后者。由此看来吉威线是比较适合在后级上使用,尤其是声音偏于松散、条例不够明晰的系统中使用。
TOP
9#

原帖由 寒石 于 2009-8-3 16:41:00 发表
弟好文,继续.

兄长过奖了,苦中作乐,造福烧友罢了。
TOP
10#

要下班了,明天再续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