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者再临 - Nola Grand Reference V四件式旗舰喇叭(《影音部落... [复制链接]

查看: 2620|回复: 4
1#
王者再临 - Nola Grand Reference V四件式旗舰喇叭(《影音部落廖斐森报导)

一般常见的两件式喇叭即使再高大,到了Nola Grand Reference面前恐怕仍旧不得不俯首称臣,因为这套四件式喇叭主音柱(Main Tower)宽30.5公分、高213公分、深40.6公分,超低音柱(Subwoofer Tower)宽33公分、高213公分、深66公分,总重量超过540公斤(净重,包装运送重量超过一公吨),而每声道由412吋超低音所构成的低音柱,不仅极低频可延伸至16Hz,于20Hz处的音压更可达到120dB!无论身形或声势,Nola Grand Reference都真正具有王者风范。为何Nola Grand Reference要造得如此高大、如此沉重,又为何要配置那么多的单体(每边9支铝带高音、6支中音、4支低音与4支超低音,每声道共计23支单体)?其实理由只有一个:它高大的四件式架构与众多的单体,就是为了完美回放「所有的音乐」而诞生的。一般中小规模的音乐类型,有不少优秀的两件落地式甚或书架式喇叭都能掌握得不错;但谈到大规模交响乐的回放,要能和Nola Grand Reference这类四件式大喇叭相抗衡,两件式架构者可就屈指可数了。





由下仰望Nola Grand Reference的主音柱,真有君临天下之感。请注意它的高音及中音是没有音箱的开放式设计,只有上下各两支低音单体有箱室。将左右两侧黑色的黑色网罩拿开,就可以看到高音及中音单体的背面。


Nola Grand Reference从发声的原理、单体的设计、音箱的结构与分频点的设定,都和过往的四件式喇叭有所差异;事实上,它可说是融合了数种不同形式喇叭设计的精华。过去Hi-End音响圈的四件式喇叭多为「中高音柱+低音柱」的设计,将振动能量强的低音域独立为低音柱,排除对中高音单体精准发声的不利影响。但此种设计由于低音柱的分频点仍高(一般为80Hz左右),低频的指向性仍相当强,造成四支喇叭的摆位不容易面面俱到。Nola Grand Reference的设计大不相同,将两者的分频点下移到40Hz,一对主音柱已经是音域完整、能回放绝大多数音乐信号的喇叭,超低音柱则负责补足40Hz以下的极低频能量,40Hz的分频点让其指向性极为微弱,让四件式喇叭摆位余裕度提高许多。另一方面,Nola Grand Reference的超低音柱是被动式的设计,用家无须受制于原厂内建后级的音色与特性,能与推动主音柱的后级作自在的搭配,与空间及前端器材的整合性更好。

再者,Nola Grand Reference四件式喇叭音箱结构也与众不同。以超低音柱来说,每边有四支冲程达3.175公分(1.25英吋)的12吋超低音单体上下垂直排列,但前障板上也有四个直径3吋的反射孔,事实上这四支超低音单体都有独立的箱室,每支反射孔就是各自为一支单体「服务」的,Nola说独立的箱室可以排除各单体背波的相互干扰,让极低频线条更为清晰。换句话说,Nola Grand Reference左右两支超低音柱可说是各由四个12吋超低音迭合组成的。至于主音柱的设计就更为独特了,首先每声道9支铝带高音与6支中音是没有箱室、完全裸露在外的,为往前正相、往后反相发声的开放式设计,Nola的老板兼设计师Carl Marchisotto说这可以排除箱体共振、箱内空气驻波、锥盆向后发生的延迟与箱内空气阻力等影响,对声音大有好处。其次,Nola Grand Reference透过各音路多支单体的架构来取得更丰沛的发声能量,在整体相同的音压下每支单体的运作可以更为轻松(意味着更低的失真,但各单体当然要经过极为精密的配对,才不会「各唱各的调」)。另一方面,Nola Grand Reference的多高音与多中音排列,无疑是可让声音传递能量更平均扩散的「线音源」设计,但以主音柱的中心位置为准,又可看成上下对称的D’Appolito「仿同轴」设计,能得到更为精准的音像定位与音场层次。


上制作了动画来解说其中高音单体Dipole双面发声的好处。左图是一般有箱室的发声状况,我们所聆听到的「原音」应该是用红色标示的声波,但单体的背波
(蓝色)在音箱内不断反射之后会加诸在单体的振膜上,使得单体发出受到干扰的杂音(紫色)。至于右侧Nola所采用的开放式障板设计,则让喇叭单体的背波向后发散,不会在音箱内反射后影响「原音」。当然,开放式障板有前后声波反相重迭相加或抵销的状况,用家必须更精确地调整摆位,但这是追求极致必须投注的心血。


Nola Grand Reference
最早现身于2001年的CES,不仅连续数年获得美国权威音响杂志TASThe Absolute Sound)金耳朵奖,更让TAS的创办人Harry Pearson给予五颗星的最高评鉴且纳为他私人的参考喇叭。在台湾,《音响论坛》杂志的名主笔蔡克信医师亦纳为参考喇叭。日前笔者有幸到蔡医师家里学习(专访将于近期刊出),蔡医师的Nola Grand Reference喇叭在前端Audio ResearchvpiAesthetixThetaSiltech等器材及线材的搭配(详细器材清单请见【影音终极百科】蔡克信专属页面),以及蔡医师多年经验的巧手摆位调校下,展现了极为轻松自然、能充分展现各种音乐之美的身段,对小型室内乐细腻乐器人声质感的描绘刻画,以及回放大场面、大动态时的轻松自若,都让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有关于Nola Grand Reference四件式旗舰喇叭的设计特征与更深入的声音特色说明,请详见蔡克信医师这篇「君临天下-Alon巨无霸喇叭」Nola2004年之前品牌名称为Alon)。

Nola Grand Reference于今年初推出了最新的第五代制品,其实这套喇叭的基本架构与设计在第一代时就已经确立了,只是设计者Carl Marchisotto为追求完美不断地在细节处精进提升。过去几年间,包括蔡克信医师在内,台湾共有五位Hi-End音响玩家幸运拥有Nola Grand Reference,这次Nola台湾总代理钛孚音响为了让更多音响及音乐爱好者拥有这极致的Nola Grand Reference V喇叭,特别以超级特惠价提供两套配额,在美国售价超过16万美元、台湾参考售价超过新台币八百万元的Nola Grand Reference,钛孚音响将以低于新台币五百万元的预订特惠价提供,箱体为玫瑰木施以顶级钢琴烤漆处理,但客户也可指定自己喜爱的外观处理,甚至还能挑选自己想要的产品序号,预计在下单之后12个星期内即可空运来台。想要拥有这套蔡克信医师极力推荐的「君临天下、王者再临」旗舰喇叭Nola Grand Reference吗?这可能是你离梦想最近的一次机会,请好好把握,即刻电洽钛孚音响(02-2570-0395)。


这是目前台湾五位Nola Grand Reference的用家之一,他采用四部Audio Research VM220后级来推动,前端器材则为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CD 7 CD唱盘、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3前级与vpi黑胶唱盘等。





这是Nola Grand Reference初引进台湾时,设置于钛孚音响朱总经理府上的模样,当时朱总以全套Halcro前后级搭配也有很不错的声音表现,在台湾也有用家采用如此的组合。

090423_nola_gr5.jpg (, 下载次数:18)

jpg(2009/5/4 19:33:10 上传)

090423_nola_gr5.jpg

20090424014341.jpg (, 下载次数:18)

jpg(2009/5/4 19:33:10 上传)

20090424014341.jpg

20090424014611.jpg (, 下载次数:17)

jpg(2009/5/4 19:33:10 上传)

20090424014611.jpg

20090424014713.jpg (, 下载次数:18)

jpg(2009/5/4 19:33:10 上传)

20090424014713.jpg

分享 转发
TOP
2#

君临天下–Alon巨无霸喇叭

第一次知道康桥(剑桥Cambridge)是在学生时代国文课本里,摘录自徐志摩(1897-1931)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以及新诗「再别康桥」。笔者年轻习诗也是从徐氏的新月派格律诗风格入门。四十多年来,「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看见叶子掉知道是秋,看见叶子绿知道是春.....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总是幻梦地、遥远地引人遐思。今年,因缘际会,笔者终于有趟英伦行,走马伦敦,漫步剑桥,追寻诗人的足迹,一偿魂牵梦萦的诗境,摄获多帧康桥形影、康河浪漫,「康河柳影」是其中之一,在金黄垂柳中烙上笔者身影。

从英伦归来,开春虽然料峭,第一件令人驱寒开喜、兴奋不已的事就是见识到Alon Exotica Grand Reference的音容声貌与耀武扬威。这套四件式巨无霸扬声器以前只见诸杂志并且200120022003连续荣获TASThe Absolute Sound)发烧天书金耳奖,TAS的创刊人Harry Pearson也极罕见的给予五颗星最高推荐,并采用为参考喇叭。天书给予的总评是:「这套伟大的扬声器在各方面均具令人惊异的表现从平顺的频率响应到动态阶变,从三度空间、音像实体到自高至低音域极致之一致,从其顺畅吐露的自然到纯粹绝对的音乐性。」似乎类此论断也常常在许多顶级扬声器的评论中出现,但是,Alon巨无霸不同,绝对不同,您非得亲聆身炙,无法感受什么是真正的Grand,真正的英雄。老实说,历年来也有许多对伟大的扬声器莅临台湾,例如Avalon SentinelWEGG 3Lunare 1Wilson Audio WAMMThe Genesis IInfinity IRS-VRockport等,也许是展示场所限制或是调音未达极致,从未有过令笔者叹服,令笔者的The Genesis系统低头的机会。这次不然,Alon惊鸿,在钛孚朱总府第,一个严酷的音响空间,感受到第一次令笔者五体投地,甘拜下风的「音响」。关机三天、闭门思过,其实是回味Alon的美妙与探讨Alon神勇的理由。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Alon巨无霸也不是一天顶峰的。谈Alon一定得谈其背后推手,Carl J. Marchisotto,这位从1973年开始从事音响设计的工程师。音响迷也许不知道Carl的大名,但是资深者一定知道Dahlquist,其DQ系列喇叭以及至今依然是分音器经典的DQLP-1(笔者用过,柯医师依然保有),Carl即是当时Dahlquist的主要设计师与工程副总裁,在十五年间,经手设计发展DQ-8DQ-12DQ-20喇叭,LP-1分音器与CM-1前级扩大机。由于Dahlquis公司转售,Carl遂与夫人Marilyn1991年自行创设Acarian Systems 公司,于1992年春季拉斯韦加斯消费者电子展中以Alon IV喇叭一炮而红,至今,该公司已生产一系列喇叭,从一对600元美金的迷你鉴听器到126千元的Grand Reference System,同时也生产能发挥喇叭功力的线材以及扩大机。2004年春季电子展,次于巨无霸的Alon Proteus(海神)两件式扬声器更是风靡全场,佳评如涌,例如指挥家Roy Gussman就第一次听到比他之前指挥的「胡桃笛钳组曲」更为真实的声响,西屋电子的Charles Whitener也说是向来听过的喇叭中最佳的钢琴声。


__________________


dtsai00009.jpg (, 下载次数:18)

jpg(2009/5/4 19:35:13 上传)

dtsai00009.jpg

TOP
3#

Alon巨无霸由一对主塔与一对超低音塔喇叭组成,均高逾二公尺(84吋),主塔面宽12吋,深16吋,低音塔面宽13吋、深26吋。基本上类似Infinity IRSThe Genesis,但面宽较窄更有助绕射之减低。主塔每声道由十九个喇叭单体组成,为求取精准音像,采镜影对称排列,由图示可知其兼具线音源与点音源之优点。主塔负责40Hz45Hz频域,低音塔职司16Hz40Hz,这一分频显然比The Genesis理想。(Genesis主屏封负责80Hz35Hz80Hz以下归低音柱管辖),如此设计可降低低音指向性问题,极有助于四件喇叭之摆位,因为主塔的音域已是许多顶级喇叭的全音域,摆好主塔,功成八九。主塔的低类与中低类域(40Hz400Hz)每声道由四个八吋铸架低音单体以上下各二个垂直排列掌控。这种八吋低音锥盆表面以金属镁处理,再以天然橡胶环边,盆中装有纯铜栓导正相位,完美的活塞反应可以维持高达5Hz,远高于所司之400Hz,达到绝佳冲击与极低音染的目的。上下低音单体分别安装于密闭隔腔,箱壁具适当阻尼以杜绝音染。职司最重要的中音频域系统是由每声道六个5 1/2吋三层铸架喇叭单体组成,负责400Hz3500Hz,采开放式障板方式,以优质钴磁(Alnico)系统驱动(此种强有力的磁场可促生自然谐音结构的再生)。这六个中音单体垂直排列于上下低音单体之间,高音单体之旁。中音采双极式(dipole)开放障板设计的目的在于排除四大共振问题所造成的机械音染,因为一般箱型中音容易造成面板共振、箱内气流共振(产生驻波),延迟共振(锥盆声音再传递现象)以及驱动器共振。但是,要在此种环境运作,就必须设计特殊的驱动器,Alon即采钴磁方式驱动低质量的三层式锥盆,如此可结合轻快反应、极低失真与无所察觉的音染于一体,达到极佳的低电平解析力与动态变异,精确的谐音结构,优秀的瞬态反应(可明辨音乐之发声、延续与消失而再生更完美的活生感)。

__________________


Alon巨无霸从Exotica两件式发展到2000年的Grand Reference四件式喇叭,三五年间不断精进,此次引进的乃最新的Series。竟月来,以Ayre D-1X CD唱机与VPI TNT-HR唱盘、JMW-12.5唱臂搭配Lyra-Helikon唱头反复以多张参考唱片鉴赏与调整,笔者获致以下初步的几个印象(寻常的音响二十要已不足以阐释其精妙):


一、超级动态:从来未曾经验过家用扬声系统能一如音乐厅无拘无束的挥洒声音,也就是没有丝毫压缩感觉的动态,从极细声(ppp)到至强音(fff),不论音量多小或多大,从极高频到超低音频域内之乐器或人声永远有一如真实的动态,因此乐声的细微变化或乐器的形体大小能保持清晰正确,不会无端夸张或变形。我们从「脉动Pulse」(New World Records/Classic NW 319)中John Cage<The Third Construction>一曲中极低电平中敲击乐器之细腻铺陈或是「炎黄第一鼓()」(Marco Polo 8.225950 HDCD)中<龙腾虎跃>一曲中众鼓棰在大、中、低音量不论击打鼓面或鼓缘的巨细靡遗、有条不紊,或从「红色警戒」(Red Thin Line)电影原声带第七轨中管弦低声呻吟而低音提琴怒吼,到「电影史诗」(EPICS)(Telarc CD-80600)之钟鼓齐鸣、管弦咆哮、管风琴雷滚之惊天动地,Alon巨无霸稳若泰山,指挥若定,君临天下,聆者臣服。你完全不会遗漏点滴,也不用担心崩溃。
二、真正透明:有人常形容音场深度穿墙而出,但是在Alon巨无霸,笔者却是首度「看」到后壁之存在,也就是说演奏者在音场内,其前后左右令人可感之气韵而后壁界面明显可察,这非得全频域极平顺且相位一致外,各频域之瞬态反应要一如火石电光不可能达成。


三、飘逸高频:高频飘逸许多喇叭做得到,但是还要具备足够的能量与动态则不容易,您只要听听Argento的「Valentino Dances」(RR-91CD)同名曲或「Manger」中<Jazz Variants>的三角铁,钹等高音敲击乐器即可心领神会。


四、权威低频:从低频上段到低频、超低频能够维持音像实体不溃、比例正确的喇叭真的很少,而能展现其动态细节与权威能量的更少,Alon巨无霸却是轻松从事,谈笑用兵。我们从「低音提琴罕珍」(Raritaten fur Kontrabass)(Ars Vivendi 2100196
Michael Haydn<为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的嬉游曲>、伦敦提音提琴之声」(The London Bass Sound)(CALATMCD 1068)、「被丢弃的宝贝」(风潮TCA-5243)、「GuemPercussions」(Harmonia Mundi LDX 274 845)等随处可以获悉;例如不同低频域之乐器固然清晰可辨,同频域之众多低音提琴齐鸣仍然条理分明就不容易。又如鼓组之冲击,不论任何动态音量均能展现其完整形体与音乐细节以及堂韵回响,实属难能,而鼓动气流、柔压肤表之极低频更是令人身心舒泰;透过这些唱片,Alon巨无霸一一辨到。
五、自然音乐:发声自然与音乐自然是Alon巨无霸另一特色。虽然传真,并无丝毫人工凿痕,也就是无刻意Hi-Fi,而是呈现所谓的Lifelike(如生)。这需要具备能发出自然的音乐性的能力,其实也是要拜其「超级动态」之赐。例如拉赫曼尼诺夫的「交响舞曲」(Symphonic Dances)(RR-96CD)、弗汉.威廉斯的「一首海的交响曲」(A Sea Symphony)(Telarc CD-80588),路特的「安魂曲」(Requiem)(RR-57CD),均是演录超绝的示范唱片,经由Alon巨无霸聆赏,彷若身置音乐厅中排,您一定会忘却音响的存在,百人乐团与合唱团发声自然、音乐自然,栩栩如生、妙乐仙飘。


六、高度鉴听:Alon虽是音乐自然,依然是明辨是非,并且无所遁形,不论音源或其它音响器材之缺失肯定无法蒙蔽。例如江蕙的「台湾红歌」已属流行音乐录音的佼佼者,但是其混音虽佳,人工手脚仍然历历在目。在此顺便一提,此次能一挥Alon巨无霸之长才,Halcro前后级应功不可没,也只有极低失真,极低音染、极宽带域,极大动态的此类扩大机才能完整呈现巨无霸的原本面貌。


七、大小通吃:不论是独奏、室内乐或管弦曲,巨无霸在聆听音量均能再生原始录音的比例与线性,并且这是一套原始录音动态多大、能量多巨,您大可放心「摧」的喇叭,您不妨从Stuttgart Piano Trio演奏舒伯特的「钢琴三重奏D.898 D.28」(Naxos 8.550131)与「神鬼战士」(Gladiator)(Decca 467 094-2)电影原声带细细品聆。

老实说,音响是要用听的,寻常喇叭也许可以意会,但是Alon巨无霸非亲身聆受无法了解其超越「现代最高技艺」喇叭的杰特。在一次鉴听中,当笔者听到「Toshiba Professional Series Vol.1」试听唱片(LP)中第六首「钢琴」独奏时,当Steinway演奏型钢琴彷若高山流水,悚然从天下降至谷地时的音阶幻化与气象万千之敲击时,乐器之王那种魄力、动态、音乐、声响岂只是叹为「观」止,简直就是绝响。当场,笔者关机,让余音绕梁,让悸动平息。


巨无霸抵台才短短一个月,已然有极畅顺的发音,假以时日,当更圆熟。此外,鉴听的线材为清一色的Siltech,据设计者Carl宣称,他也有专为Alon喇叭设计,分别为高、低音使用的喇叭线Black OrpheusThunderbass,据说对音像聚焦、实体感、音场、动态之更上层楼有绝佳之效果,希望钛孚也能引进,让Alon巨无霸原貌尽现。
高音频域每声道由九支4吋丝带高音(ribbon tweeter)单体垂直排列负责3500Hz45KHz音域。由于运动质量极轻(仅0.0061公克),因此即使大音量瞬间发音亦绝无尖锐声响;例如,如同现场音压的铙钹拍击或其它谐音复杂的乐声,在厚重钕磁驱动体的推动下均能悠逸地再生音乐细节以及至极音压。此外,它采用九支小丝带而不用一条长丝带单体的理由是较小的振膜可以获致更精确的声音控制,并且这是不同于Infinity IRS使用之「动板」(Planar dynamic)之EMIT,而是真正既是音圈也是振膜的丝带,虽然成本较昂,却可排除「动板」的板形音染。高音单体一如中音单体同样采双极式安装在开放式障板上,障板也考虑到将绕射减少到最低的设计。


Alno巨无霸之低音塔的设计目的即在补足主塔16Hz40Hz的超低频域。每声道的超低音塔由四个12吋高输出低音单体垂直排列组成,每一单体各有其隔离音箱与反射孔道,驱动器采双重7LB磁铁以驱动极低失真音圈,使低音单体能够作大于1 1/4吋的线性运动,并且双超低音塔同时运作时在20Hz可以产生大于120dB的音压。这种超低音发声方式与Genesis的伺服校正驱动方式极其不同,因此,分频器的设计与理念也完全不同。Alon不采取Genesis密闭式低音柱,显然在效率方面可以取胜,不简单的是它完全没有一般低音反射式的箱音与迟滞。

为了求取最佳音质,巨无霸主塔本身的三路被动式模拟分音器装在外置箱盒,如此可避免分音网络与喇叭单体磁铁产生交互作用,也可防止机械震动,让主塔发出更平顺开放的声音。此外,衔接主塔与超低音塔有赖另置的低通滤波器,著名的Dahlquist DQLP-1分音器即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这部主动式低通滤波器极其特别,1976年由Carl为其设计电路,音响设计名家Saul Marantz当时也在厂,他负责面板与机箱规划。此机目的之一在提供极佳之低频瞬间反应,不采惯用之第三或第四阶滤波,而是使用三个串级提供可变性斜率分频而不产生瞬应铃振,在分频点上第一个八度之斜率为6dB,第二个八度增为12dB,第三个八度达到18dB。频率从40400Hz可以连续变动,因此可以任人精细微调。此外,巨无霸并不采用高通滤波,因此,主塔可以全音域奔腾而让40Hz以下自然滚降。此次,为适应巨无霸,AlonDQLP-1升级,更换现阶段最佳零组件并增加电源供应器的储能。经过二十七年岁月,DQLP-1仍能担纲大梁,实在是一音响奇迹。值得一提的是DQLP-1除了提供自37Hz以上连续变动截点选择,并且采左右声道截点与电平分别调整,因此可依聆听空间之需微调至最佳低频反应状态。


要架构并驱动Alon巨无霸至少需要四声道(最多可用八声道)后级扩大机,组装完成的巨无霸,其频域可达16Hz-45kHz,输出自20Hz20kHz可达120dB,主塔喇叭阻抗为8奥姆(最低7奥姆),超低音塔喇叭阻抗最低达1奥姆,主塔灵敏度为90dB2.82volts,超低音塔为99dB2.82volts
TOP
4#

Blacknote?是个新的音响品牌吗?其实并不然,倘若提示各位它是来自意大利、Bluenote品牌的「延伸」,应该就有不少朋友觉得恍然大悟了。没错,你可以说Blacknote就是以前的Bluenote,无论一贯低调的产品外观或充满创新构思的内在,都完全没有改变。1994年正式投入Hi-End音响事业的Bluenote,历经长达三年的戮力研发才很谨慎地发表CD唱盘、综合扩大机与黑胶唱盘等制品,稍后推出的Stibbert CD唱盘更是让他们受到国际Hi-End音响业界普遍瞩目的重要产品。这部混合了厚压克力、金属与弹簧等材料让光盘读取机构「悬浮」在空中运作的CD唱盘,不但外型充满艺术感,特殊机械结构与精密电源处理等电子线路的结合,也让它的声音性能相当出众。相对而言,现在看到的这部Blacknote DSS 30鞋盒般造型比较没有出人意表之处。不过,可别因此小看它,这部数字音乐播放器可是极有内涵的,某些技术与想法更是走在时代的尖端!

先让我们从DSS这个特殊的产品型号切入吧。DSS其实就是「Digital Static Source」的缩写,进一步阐述就是「数字静态读取音乐讯源」之涵意,Blacknote特意强调的重点在于「静态」两个字,它不会有CD播放机光盘驱动机构快速转动的振动问题,所有送入DSS 30的数字音乐档案都在十分稳定的环境下,透过内建的高阶数字模拟转换电路予以实时处理。好,既然本身没有光驱构,那么DSS 30透过什么管道来取得音乐?在前面板我们可以看到两个USB端子,但这并非DSS 30输出入界面的全部,在背板上有更多的USB端子、一组平衡与非平衡模拟输出、同轴数字输入与输出,以及RS232与以太网络端子。换句话说,不要光看到前面板上的两个USB端子,就误以为DSS 30只是一部能与计算机连结的播放机。DSS 30内建SD记忆卡插槽可将音乐档案存入,也能透过以太网络端子与家庭局域网络连结,播放区网上头个人计算机或NAS网络硬盘上的音乐档案。当然,你还可以利用它的同轴数字输入与CD唱盘或转盘连结,把DSS 30单纯作为数字模拟转换器之用。不过,光是USB输入相关功能,DSS 30就足够冠上「多才多艺」的称号,如果只把它视为一部具备USB输入的数字模拟转换器,那可真是太小看它了。

左图:DSS 30的面板设计十分简洁,在小巧显示屏的两侧各有三个小按键,除右上角的待机开关外,每个都有数个不同的功能,但操作颇为直觉、并不复杂。
右图:除了前面板的两个USB 2.0界面外,背板上还有两个USB 2.0界面以及一组个人计算机连接专用的方形USB TypeB界面。除此之外,DSS 30也配备以太端子可与局域网络「连成一气」,还具备同轴数字输出入与平衡/非平衡模拟输出各一组。换句话说,DSS 30既可作为USB数字模拟转换器、网络音乐媒体播放器,也能当成一般的数字模拟转换器使用,或将数字声音信号外传给更高阶的数字模拟转换器,本身只当作 USB或局域网络连结的转接设备。


首先,DSS 30最大的特点是Blacknote宣称它是全球首部USB输入能直接对应192kHz/24bit高分辨率档案的数字音乐播放机。不同于其余Hi-End音响厂家采用制式的USB规范,Blacknote的工程师耗费了许多时间与心力为DSS 30USB输入撰写专属的驱动程序,无论所连结的USB设备是随身碟、硬盘、个人计算机抑或是光驱,都能直接存取上头的192kHz/24bit高分辨率数字音乐档案并进行译码播放,而即使是较低分辨率的音乐档案(如CD规格的44.1kHz/16bit),也可升频至192kHz/24bit以提升细节与动态。至于在对应的音乐档案格式方面,除WAV档与无损失压缩的Flac檔之外,包括AACOGGMP3MP4MP4a等压缩音乐格式也能直接译码对应,看来Blacknote的企图是将DSS 30打造为一部「接近全能」的数字音乐档案播放机。要知道目前虽已有不少具备USB输入的数字模拟转换器出现,但通常它们必须与个人计算机直接连接(也就是计算机必须放在音响系统旁边),这与绝大多数Hi-End音响迷的使用习惯有所冲突。而DSS 30不仅能透过以太网络与家庭局域网络连结,且内建SD记忆卡又能把随身碟或硬盘直接插入USB界面播放,确实提供了莫大的使用方便性。
移去上盖就可看见DSS 30的内在,包括电源、面板操控、数字及网络与模拟放大等多块电路板各司其职。Blacknote另有一个采用真空管模拟输出放大电路的DSS 30 Tube产品,电源电路也更为发烧,但价格亦高出不少,其内部照片请见这里
DSS 30左后方看过去的角度,可以发现其立体化的电路板规划,照片中央以铜柱架高的是数字声音信号与网络连结相关的电路板,底下则是主要的电源电路供应板。 DSS 30所使用的以太网络控制芯片是Crystal CS8900A,照片右上方则是SD记忆卡的插槽,插入SD记忆卡就可储存自己最常聆听的音乐档案。从右前侧方往背板内部望去的角度,锁固在底板上的大电路板是DSS 30的声音处理电路,背板上长条状的电路板是负责USB连结的,前面板上的两个USB端子也将信号送到此板上集中处理。主板上负责数字模拟转换大任的,是 AKM AK4396VF芯片,由它来作192kHz/24bit的转换处理。至于模拟放大最后端的缓冲运算放大器,DSS 30所使用的是评价极为发烧的Burr-Brown OPA2228P,一共享了四颗。

DSS 30的显示屏是两行的配置,可显示曲目名称、音轨规格(分辨率与格式等),播放时也能显示曲目时间。中文的曲目或目录名称当然无法显示,而是一个问号代
替,例如「张悬_My life will ….」的「张悬」就会以「??」显示。不过,即使如此DSS 30仍可以正常播放,因此用家可自在地为华语专辑以中文替目录与曲目命名。


为了彰显DSS 30确能透过USB播放192kHz/24bit的高分辨率音乐档案,Blacknote原厂有准备了一些高分辨率音乐档案作为选购品,本地代理商送来试听的这部DSS 30也附了一支随身碟,上头就有爵士、流行、现代与古典等多种类曲目,其中亦包括192kHz/24bitFLAC音乐文件。可惜厂方没有提供同一曲目的192kHz/24bit与较低分辨率的版本,无法试试DSS 30的升频处理能耐如何。不过,可以肯定原始分辨率为192kHz/24bit的录音确能呈现更丰富的细节与空间感,对于乐器演奏或歌者演绎的表情描绘亦更加清晰。考虑到目前数字录音原始母带规格已普遍远高于CD规格的事实,这正是DSS 30这类数字音乐档案播放器的利多之处。聆听Blacknote DSS 30时所搭配的主要器材为Ayre K-5xe前级与Pass X250后级,喇叭有Focal Electra 1007 SB&W Silver Signature两对(都加上Pioneer PT-R4超高音来延伸极高频),比对的数位讯源则有Ayre CX-7e CD唱盘与SlimDevices Squeezebox 3,前者拿来对照音乐CD及汲取音乐档案在DSS 30播放的差异,后者则透过无线网络播放个人计算机硬盘内音乐档案比较与DSS 30的不同。


整体而言,DSS 30并无法超越在二十万元级已有超值及参考标准定评的Ayre CX-7e CD唱盘。拿来抓取CD音轨到DSS 30播放的,是目前公认音质最好的EACExact Audio Copy软件,诚然经过抓取的WAV仍多少有轻微损失,但面对以澄澈透明音场著称的Ayre CX-7eBlacknote DSS 30在这方面并没有让前者得到大幅的领先,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优异表现。如同Blacknote所宣称的,内部完全没有会震动的组件且以高音质音乐回放为目标设计的DSS 30,相对于一般CD唱盘确实有着更为干净开阔的声底,Ayre CX-7e主要胜出之处在于更坚实的声音密度与沈稳凝聚的低频弹性,但DSS 30并没有许多平价数字音乐播放器音色偏于轻薄的弊病,反倒是活生的个性让它的音乐回放显得很有活力。以马友友和众多乐手合作演出的Yo-Yo Ma & FriendsSongs of Joy & Peace为例,DSS 30不仅轻松刻画不同领域乐手与马友友在音乐上的精彩对话,并带来相当活泼的即兴气氛。利用Squeezebox 3的模拟输出、透过无线网络播放个人计算机上同样的音乐档案,明显音符律动的感染力就要逊于DSS 30播放储存于USB随身碟者;不过,当从Squeezebox 3的数字输出传输音乐信号给DSS 30(将DSS 30作为数字模拟转换器使用),所得到大幅提升的回放表现又让彼此间的差距缩小到殊无二致的程度。由此看来,DSS 30内建的192kHz/24bit数字模拟转换与模拟输出电路确实相当优秀。


播放大编制的2009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时,圆舞曲曲目在DSS 30的诠释下显得十分流畅,绵密弦乐充分呈现出黄金音乐厅的光泽,波卡舞曲则有相当利落敏捷的反应,显示Blacknote这部数字音乐播放机的丰富细节丰富重现,而各曲目间观众热烈掌声的传真度则再次印证DSS 30的中频够厚实。这些都是过往一些数字音乐档案播放器较为Hi-End音响玩家所诟病之处,但Blacknote透过其整体的调音功夫给予DSS 30趋近Hi-End CD唱盘的面貌,并且赋予声音纯净度的提升。对于传统的Hi-End音响迷而言,DSS 30这种完全没有「转动结构」的音乐讯源,可说颠覆了百年来由留声机、黑胶唱盘到CD唱盘所建立的根深蒂固概念,或许有些人一时之间在心理上无法放开接纳。但基于数字录音的现况,以及高分辨率数字音乐档案透过网络下载或烧录DVD光盘贩卖等商业模式的发展(前者如HDtracks网站,后者如HRx),Hi-End音响厂商所推出的各类数字音乐播放器正如雨后春笋般地不停冒出来,有些着眼于透过USB界面与个人计算机连接,有些以连接局域网络上的个人计算机或储存设备为主,有些配备光驱与内建储存设备能直接撷取CD光盘上的音乐……Blacknote这部DSS 30可说是结合数家之长的特殊制作,除了未配备内建光驱(但可连接USB光驱)之外,既内建SD记忆卡插槽、局域网络连结又有USB界面,还兼具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功能,最特别的是USB支持随身碟与硬盘且对应192kHz/24bit直接播放(目前日系一些高阶环绕扩大机具备类似的功能,但无192kHz/24bit支持,且音质和本机有明显差距)。在这音乐CD仍引领风骚,但数字音乐档案播放暗潮汹涌的此刻,应该是很适合传统Hi-End音响玩家进入数字音乐播放的开端。


Blacknote DSS 30主要性能规格

·
重要特色:兼具USB输入、以太网络联机与内建储存装置的数字音乐档案播放机,USB输入具备192kHz/24bit高解析对应亦为业界第一


·
模拟输出电平:2Vrms


·
总谐波失真:最大0.001%


·
动态范围:125dB


·
数字模拟译码器:192kHz/24bit


·
USB 2.0端子:五组(其中一组为个人计算机连接专用)


·
数字输入:75奥姆同轴一组


·
数字输出:75奥姆同轴一组


·
模拟输出:平衡与非平衡各一组


·
信号杂音比:105dB


·
频率响应:20Hz-20kHz±0.3dB


·
耗电量:最高50


·
尺寸(宽××深,mm):240×120×400


·
重量:8公斤


·
参考售价:未定,意大利产地售价约2,000欧元


·
代理商:钛孚音响


20090503015614.jpg (, 下载次数:17)

jpg(2009/5/4 19:40:33 上传)

20090503015614.jpg

20090503015707.jpg (, 下载次数:14)

jpg(2009/5/4 19:40:33 上传)

20090503015707.jpg

20090503015938.jpg (, 下载次数:17)

jpg(2009/5/4 19:40:33 上传)

20090503015938.jpg

20090503020037.jpg (, 下载次数:17)

jpg(2009/5/4 19:40:33 上传)

20090503020037.jpg

20090503020147.jpg (, 下载次数:17)

jpg(2009/5/4 19:40:33 上传)

20090503020147.jpg

20090503020254.jpg (, 下载次数:16)

jpg(2009/5/4 19:40:33 上传)

20090503020254.jpg

TOP
5#

Hi-End Audio & VisualHi-AV影音部落》
讨论区
> 高级音响器材讨论区 > 纯音响扩大机 > 造型特殊、设计用心,每声道输出功率高达400瓦的Chapter Couplet 400S后级


到底部
前一个主题
下一个主题

[无发表权] 请登录或者注册






Hi-AV编辑部
造型特殊、设计用心,每声道输出功率高达400瓦的Chapter Couplet 400S后级

#1


部落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8/1/3 23:40

所属群组:
网站管理员
已注册使用者
留言: 1671 | 精华: 1


去年九月Chapter公司的技术总监Duncan Shrimpton来台的时候,就透露了这部Couplet 400S后级的消息(另外还有单声道两机箱版本的Couplet 500M),十月我们在2008东京国际音响展上就看过实品的展示。不过,日前原厂官方网站才新增加了这旗舰后级制品的一些讯息,台湾代理商应该也很快引进,或许本月下旬的2009高雄国际Hi-End音响大展中就会现身,在此先为大家做个概略的介绍。

Couplet 400SCouplet 500M是正立方体的方块造型,刚好介于传统平躺式机箱与直立式机箱(像是Mark Levinson最新推出的No.53后级)之间,除了拥有直立型机箱立体架构配置、缩短声音信号传输路径长度的优点外,机箱的内部空间更宽阔,则可带来更好的散热效率。当然外型上或许没有直立式机箱瘦高的模样那么讨喜,但方正的造型确实相当特殊醒目(过去仅Pass LabsAleph系列后级有类似的设计)。


当然,也不要误以为Couplet 400S仅「金玉其外」,Chapter特别强调它具有好几项声音性能上的特点,包括最佳特选的组件(Burr Brown运算放大芯片、特选电容、超高精密度电阻等)、超低噪音「平衡式零涟波电源供应」(Balanced Zero Ripple Power Supply)、超大能量储存库(能确保低频的深沈与控制力)、平衡接地布局(消除串音与内模失真)、纯金传输电路板与独特的D类放大电路等。总之,Chapter强调Couplet 400S的声音性能绝对是一流的水平。




Couplet 400S的背板似乎没有特别特殊之处,除了电源线输入端、电源开关、平衡与非平衡信号输入之外,主要就是一对喇叭端子。不过,Couplet 400S正面看似装饰用的两条长椭圆灯饰可就大有玄机了,原来它们具备不少操作功能。操作功能?一部后级通常不是仅需装设电源开关就可以了?还需要有什么操作功能?唔,除了背板的主电源开关之外,Couplet 400S顶板前方该厂贝壳商标的圆形物体,具备了待机与静音的触控操作功能。至于正面的两个长椭圆型触控条,左侧拥有「前面板LED亮度控制」与「内部LED亮度控制」功能,右侧者则有「输入显示」、「输入锁定」与「输入地端阻抗」等设定功能。

使用Couplet 400S有什么需要特别关注之处?跟许多Hi-End音响器材一样,全新的Couplet 400S也需要一段「熟化」(Break-in)的时间,让内部全新电子零件之工作状态趋于稳定。在操作手册里,Chapter表明Couplet 400S至少需要3050小时的熟化时间,在这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声音表现才会趋近其实力,并且还会继续小幅度地进步,到一百小时之后才真正是Couplet 400S实力尽显的时刻。买进Couplet 400S的用家,可要有点耐心。

Chapter Couplet 400S立体声后级主要规格

·
功率输出:每声道400瓦(8奥姆负载时)、每声道800瓦(4奥姆负载时)


·
总谐波失真(THD+N):低于0.01%1kHz100瓦输出、8奥姆负载下)


·
频率响应:5Hz65KHz +0 - 3dB


·
共模排斥率:优于-75dB (1kHz @ 0dBV)


·
增益:26dB


·
输入阻抗:非平衡47K奥姆、平衡94K奥姆


·
输出阻抗:低于0.05奥姆(20Hz20kHz


·
重量:约45公斤


·
尺寸(宽xx深,mm):390 x 370 x 390





20090313110638.jpg (, 下载次数:18)

jpg(2009/5/4 19:46:13 上传)

20090313110638.jpg

20090313110759.jpg (, 下载次数:17)

jpg(2009/5/4 19:46:13 上传)

20090313110759.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