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HiFi乐趣
»
我对音响的看法 (三) 避震梁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2199
|
回复:
5
我对音响的看法 (三) 避震梁
[复制链接]
查看:
2199
|
回复:
5
发送短消息
UID
131825
精华
7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避震梁
金线梁 / 避震梁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54-10-15
帖子
2056
积分
21951
性别
注册时间
2009-01-18
避震梁
论坛博士后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9-02-18 09:26
|
只看楼主
(
续前文
)
平价器材有存在价值
不少人盲目相信外国发烧天书的音响评论,但是有多少人曾经听过他们这班权威评论员的试音组合,是否符合阁下的音色爱好。而外国的聆听环境每又远较香港优胜。
拥有金耳朵而有高水平的音乐知识和修养的人,若果他们懂得校声而又用上
Hi-End
器材的话,固然值得我们敬佩。
但有同样能力但却由于经济能力等因素而必须使用较平价,不算
Hi-End
器材的音乐迷发烧友,是否也值得我们尊重。
由于音响过于私人化,
过去互联网未流行
,不容易使发烧友们互相公开交换发烧心得,只有借着音响杂志文字来描述,加上个别香港名牌音响
买办
财阀基于利益所在:结合代理商、广告商、音响杂志谋求建立「一言堂」;宣传「靓声必需靓机」,所有国产器材以至校声
、木钉、
DIY
造线等都是不足为法的谬论;并大加打压,使音响迷产生误会是不足为奇的
(
笔者作为校声「雷锋」,上述都是我曾身负的「
音响原罪
」!虽然身受其害,但互联网使「一言堂」可信性降低;校声
、
木钉
、
DIY
造线等风气仍可大行其道,线材在这期间更百花齐放,足见「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只有发自内心的中肯报导,使广大音响迷有所裨益。在追求自己喜好的音色表现等的同时,亦要虚心地去接受别人的「喜好」,音响是美化生活的媒介,并非战场。
在提倡玩音响、听音乐,美化人生的同时,无论阁下拥有多名贵器材,应要想办法去校到靓声为止,切勿盲目批评器材的质素。对于平价的优质器材,更不要盲目的去否定它的存在价值。不要「
以器材视其声,以器材视其人
」!
建议:买一套自己经济能力可以买得起的最优质组合
(
预算要包括线材和校声材料
)
,然后
要尽力
「
玩
」好它!
其实廉价而优质的音响器材
(
劣质、有问题的不计
)
,在不太理想的聆听环境之下,适当地使用校声辅件和接线调校之后,在定位,音色和音乐感等都必定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其效果改善的程度仅视乎在校声辅件和接线方面的多寡而已
(
例如:我的另一套半
DIY
办公室音响组合:
SpicaTC-5O
加
Cyrus II
扩大机的组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foi.html
)
。
我认为是一套其貌不扬但很有潜质的平民化组合。这两件平价宝物,曾经是许多著名音响大师、乐评人的旧爱。其实,要玩尽一套音响组合,不论平贵,所
需的基本建设都是一样的。
(
只不过我因历史关系,有较多剩余物资的自制发烧线,校声辅件、和避震材料等
…
可以拼揍出这样的一套组合。
)
最典型的例证是
HiFi
音响杂志音乐版主笔
Eric
:他当年的
Bose 2.1
迷你组合
(
配用
Velodyne 6
吋小型超低音
)
,价值
约
港币
1
万元,在先比试、后采用了我一对中价的信号线后,不足一年内竟然光顾了我
7
万多元。今天他已升级换机三次,将
Bose 2.1
还原放在书房。但作为他那
“
基本建设
”
的
7
万多元线材和校声辅件则一再改用于最新服役的
贵价
组合上,无一浪费。
以校声的方式将任何的聆听环境变成一个有相当可听性的听音室,而无需一定要更换器材、又不必花费庞大的金钱于装修方而来改善聆听环境,实在是最高效费计比的选择。而贵价器材的质素也可以通过校声将其更高的潜质正面反映出来。
音响迷应虚心地交流发烧心得,音响杂志要忠实地向读者作出客观报导而不是只向广告商交待,代理商不要盲目地鼓吹发烧友们换机。试问有多少人能以换机的方式得到自己所喜爱的声音。而读者更不应盲目批评评论员所用的器材是否够班。
我相信
DIY
发烧友也要
理论为先,切不可盲目
Tryand Error
,要先消化理论,融汇贯通;后试制,总结,改良;方为发烧之道,也是我过去写十多年发烧、校声稿的方式。校声、木钉、
DIY
、造线等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很容易走火入魔。技术型
DIY
发烧友
(
包括我的
ODM
洋工程师客户,他是贵价音响器材设计师,数年前初试我的线材时,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单纯以极品音响测试器材评优劣,甚至曾经不相信线材要煲透才好声,对大电视要用优貭电源线才有最佳画质更曾经持批判态度,花了许多时间印证才相信接受现实!
)
切忌故步自封,单以电学常识的角度,去反对或批判音响电声学上所遇到的正常而
“
不合理
”
现象,紧记
「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至今日,极品音响器材仍要在使用极品音响测试器材测试之外,再以金耳朵调校方能定型呀!
多些去听现场音乐会(例如古典音乐会,经
PA
喇叭放大的效果不算),可以帮助音响迷去了解乐器和人声等的现场真正音色。争取机会往发烧前辈家中观摩学习,技术理论可以偷师以改进自己的校声技巧,切勿闭门造车,误己误人。要以「
人役物而勿为物所役,造物不会弄人,但人足以蔽己
」,共勉之。
(
全文完
)
(
本
文曾发表于
香港
HiFi
音响杂志,内容经已更新。
)
欢迎前往
避震梁
的
BLOG
:
http://blog.sina.com.cn/alberthk
分享
转发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alberthk
淘宝:
https://autech.world.taobao.com/
网站:
https://autechhk.com/
微博:
https://www.weibo.com/aurumhificables
微信:au_tech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359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樂民
樂民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542
积分
542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03-25
樂民
论坛博士后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9-02-18 09:43
|
只看该用户
"建议:买一套自己经济能力可以买得起的最优质组合(预算要包括线材和校声材料),然后要尽力「玩」好它!"
正道啊﹗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27845
精华
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hopeman
音乐文盲, 无任何音乐细胞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1025
积分
1032
性别
注册时间
2008-10-07
hopeman
论坛博士后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9-02-18 10:43
|
只看该用户
请问避震梁大侠试过多少次盲听能达到100%分辨差异的呢?
因为不大明白为何很多人看不起或拒绝盲听?
难道非要知道换了啥东西才"听"出区别吗?
包括不同线, 钉, 之类的.案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3246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过程
组别
论坛发烧友
生日
帖子
19
积分
19
性别
注册时间
2009-02-09
过程
论坛发烧友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9-02-18 11:50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 避震梁 的帖子
有关"看法"(一、二、三)我很有同感,坛子里有高水平言论是我们发烧的福音,我认为“发烧”只是电声中认识的过程,只要大家玩正确、健康了,慢慢对音乐理解层次亦更高了。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99606
精华
9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聆至静
聆至静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4146
积分
4207
性别
注册时间
2006-07-11
聆至静
论坛博士后
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9-02-18 11:53
|
只看该用户
顶楼主.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31825
精华
7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避震梁
金线梁 / 避震梁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54-10-15
帖子
2056
积分
21951
性别
注册时间
2009-01-18
避震梁
论坛博士后
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9-02-18 23:20
|
只看楼主
回复 3# hopeman 的帖子
近年校声少了,年纪也太了,真担心不像从前那么灵了。
一般听人家的组合反应快,自家的怕有偏见,还是喜欢找相熟的金耳朵一起比试。
盲听是很好的比试方式。当年我破解Shotgun焊接法也是靠理论分析加盲听方式查出结果,并没有花钱拆解那贵价的MIT Shotgun线。
有一次我要将自己的DIY顶级数码线和另外5条贵价名牌厂线比较,但杂志社又不便借线给我,结果是用这些数码线在一只碟上烧录同一指定曲目6次,我就在家听差别就成了!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alberthk
淘宝:
https://autech.world.taobao.com/
网站:
https://autechhk.com/
微博:
https://www.weibo.com/aurumhificables
微信:au_tech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