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烧不退
烧不退者,乃一介草民,居西南边陲。其幼初识几字,便对身边物件兴浓,欲探知其究里,遂寻来《十万个为什么》解惑。因喜翻书本,比之同龄,便显其智,有大号“小博士”之称。
十年动乱,“小博士”正置造就成“真博士”之时,其人真正时运不济,失学在家,旋随“上山下乡”大潮裹胁到山村接受“再教育”。小小少年,经开山劈石、耕地垦壤、挑粪背粮,谓“劳其筋骨”;再糠麸野菜、清汤寡水、常难果腹,谓“饿其体肤”;更有信息闭塞、文娱断绝、精神空无,谓“苦其心志”。本想经过如此磨难,天可“降大任”……
为饱精神之虚,饥不择食,读一些当时所能找到的书本报刊。《毛选》《毛诗》《人民日报》《本省日报》皆拿来读背诵咏。但更喜《高等数学》、《无线电电子学》、《晶体管电路》之类。因时间、心智所限,一知半解,只修得酸醋半瓶。
年终分红,币不足百元。急进城用去大半,买了万用表、钳子起子火铬铁,步入“发烧”之途。开始,是将时下在中国大地上最普遍且独一无二的音响设备、自己唯一与大山之外联系的半导体收音机(五管超外差来复式)弄哑后又治愈。再一步,就是义务给山民们修理半导体;在农村有线广播小喇叭(压电陶瓷片粘上纸盘,九毛一个)入户中充当排头兵。
半导体与有线广播,此类原初音响,所播娱乐制品有“样板戏”八部、“红太阳”之颂歌、洋为中用的《钢琴伴唱红灯记》、革命歌曲十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新出笼的音乐仅有什么《扬鞭摧马运粮忙》、《挑担茶叶上北京》等几首;品相最高的应是《黄河大合唱》之交响演奏……远不悉《命运》、《蓝色的多瑙河》,近不闻《梁祝》、《二泉映月》,更不晓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小泽征尔是何方神圣?
革命十月,“四害”轰然地倒,邓总设计师小平拨乱反正,抓教育一“考”字好生了得。
烧者趁机应试,竟金榜得中。出深山,回城中,但终未担大任,也未成就心仪已久的机电专家,却成了“灵魂工程师”。
此间,国门渐开,邓姐丽君、张妹小英等一干港台歌星乘小小盒式磁带遛门隙而入,旋即风靡大江南北。当下,何为时尚?喇叭裤、大背头、收录机是也。一时髦青年,手提一或“大三洋”或“四喇夏普”,邓姐张妹柔声嗲气自那重孙之重孙辈的磁带中逸出,吸人眼球,夺人耳廓。此君此时,何其招摇,何其风光,又何其陶醉。这是“酷”、“派”,在当时最生动的写照。
“三洋”、“夏普”其时,烧者已享国家奉禄。节衣缩食,略有余钱可烧。因自觉DIY精神可嘉,不屑于手提“三洋”“夏普”一族。于是,动手打造第一部“土炮”:电阻、电容、晶体管焊装的OCL功放,三波段调幅收音,再购得厂制(飞乐)10英寸+3英寸喇叭、206唱盘等,拼装成落地式收音、电唱组合一部。由此“土炮”放出的澎湃(现在看是乱振)低音、绚丽(现在看是刺耳)高音,强烈地震憾、刺激了烧者的DIY精神。烧者一发而不可收,续在DIY道上奋马扬鞭。遍寻元件、绘制线路、设计方案,金、木、钳、电各工并用,经年余,成“家庭音乐中心”一套,土可掉渣,被友人戏之为“原始社会”者。但烧者自觉比之“三洋”“夏普”们好上一千倍。此一出声,便是“天簌”,更何况,这“天簌”之声竟出自手,故常沉醉于邓姐张妹嗲声及良好的自我感觉之中。
星移斗转,光阴任苒;大江东去,巨浪排空。正当烧者自我陶醉,烧于自己方寸“发烧”天地时,不知外面世界覆地翻天。人们下海纷纷,捞世界淘金,直捞得淘得天昏地黑,直捞得淘得盆溢钵满。富起来的人们,开始别墅洋房、香车美女。烧者似乎一觉醒来,才看到如此变化,惊诧世人为何如此富足神速?反观自身,还为温饱奔忙。每日蹬着“除了铃不响,其它遍身响”的自行车去把班儿上;每日伴着结发的糟糠,在家庭的废墟上守望……所谓发烧,无非是在电子垃圾中拾荒!呜呼,想当年,被同伴誊为“跑在时代前列”的烧者,今掉队落伍了,乃废物一个。
烧者居地,虽发烧热度较低,但原仍有烧友二、三。今烧者观之,其相继退烧,却汽车洋房、小蜜情人了。就算最差劲的,也要驾个昌河、长安,逛逛花街柳巷、灯区青楼了……
烧者嗟叹这世事无常、阴错阳差,倒不是忌妒富人们什么,而是自叹弗如。怪只怪自身即不会审时度势,也不会迎合奉承,甚至缺起码的社交能力……成天价躲在被社会遗忘的角落,瞎烧、胡烧、穷烧、愚烧的什么劲?
心有不平,常欲动蠢蠢(真动算大智)。但人之秉性实属难移,就凭烧者这点碉虫小技?面对无边苦海,纵然蓦然回首,也未必登上“灯火澜珊”的岸头!只得又去剧、刨、钻,去焊、装、调,去做“土炮”。故“烧不退”也。
常言道:没得钱,就得闲。可有的人是闲着难过,烧者就是这样的。没得钱,也不闲,只把那些个恐怕还称得上音响的东东:或厂机、或“土炮”、或干脆就是电子垃圾电路板啦、机壳啦翻来覆去地捣鼓、折腾。故“烧不退”也。
你开车兜风——气派,我登车出行——锻炼;你小蜜情人——新鲜,我老婆儿女——平定;你花天酒地——空虚,我临泉听壶——高雅……咋样?阿Q精神在我处得胜。故“烧不退”也。
身心疲惫,下班后慵懒地往沙发上一靠,随便找一片CD,管它“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旋律真消人困乏、忘却烦事。故“烧不退”也。
做过“土炮”,换玩点“洋枪”。细品个中音质、音色的提高、改善、变化。品出提高的音质、音色,可获片刻欣喜。故“烧不退”也。
摩改电源、换运放电容,再发扬DIY传统精神,以过“手痒”之瘾。故“烧不退”也。
上音响网站、发烧网站,看各烧友、大侠、高手在网站神侃玄吹;识天下英雄和各路名器。以此消磨时光。故“烧不退”也。
上音响网站、发烧网站,若不仅仅是看,也想发点牢骚与浅见,需注册,应有一个“网名”,一付“马甲”。结合自身情况,故取名“烧不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