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谈谈TOP GUN ! [复制链接]

查看: 10279|回复: 72
1#
经过一月余的漫长等待,前几天终于收到fever老师的作品-TOP GUN六位发烧排插,当我把这个沉沉实实的小家伙(足有八、九斤重)捧在手里仔细观赏,水口衔接及其紧密、规整,边角打磨亦非常光滑、细腻,啊啊,爽,符合我这个近乎完美主义者的审美,同时也不得不佩服老师的能力,设计水准、制造工艺已经达到甚至超越厂制品,先不论声音如何,这种严谨的作风已实属难能可贵,这么久的时间值得等待。事实上事情就怕‘认真’二字,它一定是靓声的基础!前晚把墙插换好,相位也搞正确后,接上,通电,热机,开声……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个排插用上后,首先同时也是最大的感受,背景寂静的程度更好,黑暗中一切似乎显露无遗,而带来的好处就是音场向后延伸至无穷远,各种乐器的表现更细致,整体变的耐听。 先播柏林之声3,第7轨-《舍赫拉查德》末乐章,声音是从箱子后面再一层层向前排列过来的,向后推了不少,大概N米吧,低音大提琴部在类似现场的位置(还是比较靠前的)从容应对,有韧性,比以前清晰些了,而实际现场的这种声音也是隆隆作响,但它仍然有旋律流淌出来。我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也完全做不到,只要整体基本平衡,音场不乱就可以了,这里还有个变化,就是管乐部分的毛刺也少些,轮廓小而准,不过于膨胀。这些比较明显的改变有TOP GUN的功劳,也有换墙插并纠正相位得到的实惠,而且我原担心滤波会导致动态有所收敛的顾虑打消了,气势反比以前还要宏大,单是如此就已经很有价值了。接着换谍,海顿钢琴三重奏(美艺组),作品第20号,首乐章六秒大提琴快速、松软还具有弹性,一下就吸引住我,以前这里较肉弱的,现在确充满了活力,更加欢愉。而钢琴依然晶莹,小提琴依然顺滑,松香味儿扑鼻,分割度也好了,高低、前后交代的更清楚。这套唱片我以为若器材不太够班,录音就有些亮,随着不断升级,也是逐渐感觉越来越有味道,慢慢听的顺耳了,大部分时间把它作为背景,干点什么都变的很轻松,家人也非常喜欢。菲利普的室内乐录音我还推荐海布勒的演绎-舒伯特钢琴作品集,听着温暖细润的琴声,可以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永远沉浸在自然质朴的浓浓氛围中,所谓音乐性就是如此吧……
TOP
3#

夜深了,人也有些疲倦,拿出歌剧《蝴蝶夫人》-DECCA卡拉杨版,直接放“美好的一天”,音乐在这里富有歌唱性,细腻地再显了作曲家的艺术创造力和感染力。卡拉杨指挥的充满张力,歌者和乐团撑起了整个舞台,阔而远,声音已经完全脱箱,音场表现与我前段时间现场观看的歌剧<图兰多>音乐会版有相似之处,只是规模感要小的多,但仍然比较满意了,定音鼓在右后很遥远的地方烘托着出戏剧的架构,高潮来临时更是在很高的声音密度中完成舞台的轮廓,过瘾!!
此刻精神头来了,想起老师随附的哪个无敌CD垫,找个什么盘试下?《江河水》HDCD版,闵惠芬的名演绎,经过反复试听,说实话,声音似乎稍干净些,但不排除心理作用,又换了张《芭托莉在意大利》现场音乐会,口形也好像高了几厘米,钢琴没啥变化,确实微乎其微,不竖起耳朵是感受不到的,取出类似塑料状的小薄片,不太理解其原理,除静电?还是增加唱片旋转的稳定度?至于插排摆放,架子的最低层比较合适,基本能把线材展开,再垫上三枚黑檀钉(试了铜钉不如檀木声音稳定)。剩下的就只等那个RF保护盖了,据说管用,而且北方灰尘太大,我怕时间长了落灰影响效果。最后再说句,此价位得到如此精工制造,而且对声音有正面帮助,是值得信赖的好作品。

我的这套入门级系统,个人觉得搭配比例还算协调,对声音也有一些认识,完全得益于多次的现场聆听经验,这是我所在这个城市里最大的安慰了(当然对烧友而言)。但本人水平有限,不一定表达的很准确,听是一回事,描述出来又是另外的本事了。
TOP
4#

要煲这么久啊,那我把电视接上,可以缩短了,^_^

CD垫放十点钟,这小玩意还挺有讲究。
TOP
5#

chief 在 2006-9-23 8:23:05 发表的内容
要煲这么久啊,那我把电视接上,可以缩短了,^_^

CD垫放十点钟,这小玩意还挺有讲究。



chief  兄,把電視插到 TOP GUN  發燒電源拖板的效果就更明顯了,但電視機不宜 24  小時長開,最佳辦法是用 CD  機的 REPEAT  掣來作 24   小時煲一個多月便大功告成了。
TOP
6#

那我的CD机就该报废了,啊啊,还是慢点来吧,现在听着基本满意。
TOP
7#

liouweiguo 在 2006-9-22 21:44:24 发表的内容
论坛短信,几米??


已经PM了。
TOP
8#

论坛短信,几米??
最后编辑liouweiguo
TOP
9#

我拍的图片实在不太理想,就借E版的上吧,相信大家不陌生........[upload=jpg]Upload/200692221344292512.jpg[/upload]
TOP
10#

chief 在 2006-9-22 22:50:24 发表的内容
夜深了,人也有些疲倦,拿出歌剧《蝴蝶夫人》-DECCA卡拉杨版,直接放“美好的一天”,音乐在这里富有歌唱性,细腻地再显了作曲家的艺术创造力和感染力。卡拉杨指挥的充满张力,歌者和乐团撑起了整个舞台,阔而远,声音已经完全脱箱,音场表现与我前段时间现场观看的歌剧<图兰多>音乐会版有相似之处,只是规模感要小的多,但仍然比较满意了,定音鼓在右后很遥远的地方烘托着出戏剧的架构,高潮来临时更是在很高的声音密度中完成舞台的轮廓,过瘾!!
此刻精神头来了,想起老师随附的哪个无敌CD垫,找个什么盘试下?《江河水》HDCD版,闵惠芬的名演绎,经过反复试听,说实话,声音似乎稍干净些,但不排除心理作用,又换了张《芭托莉在意大利》现场音乐会,口形也好像高了几厘米,钢琴没啥变化,确实微乎其微,不竖起耳朵是感受不到的,取出类似塑料状的小薄片,不太理解其原理,除静电?还是增加唱片旋转的稳定度?至于插排摆放,架子的最低层比较合适,基本能把线材展开,再垫上三枚黑檀钉(试了铜钉不如檀木声音稳定)。剩下的就只等那个RF保护盖了,据说管用,而且北方灰尘太大,我怕时间长了落灰影响效果。最后再说句,此价位得到如此精工制造,而且对声音有正面帮助,是值得信赖的好作品。

我的这套入门级系统,个人觉得搭配比例还算协调,对声音也有一些认识,完全得益于多次的现场聆听经验,这是我所在这个城市里最大的安慰了(当然对烧友而言)。但本人水平有限,不一定表达的很准确,听是一回事,描述出来又是另外的本事了。



chief  兄,你的 TOP  GUN  發燒電源拖板是全新的,可說完全未入狀態,待煲了 500  小時才算進入狀態,到煲足 1000  小時才進入最隹狀態哩。你試試把那無敵 CD  墊反轉按 10  點鐘放在 CD  上看看效果怎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