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传奇的经典
--Mclntosh
如果说现在的音响是为了将音乐高度逼真地重现出来,那么早期的音响却并非是为欣赏音乐而准备的。那不过是我们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一个突发奇想,在此之前他将电话机进行了部分改进并投入了实际应用中。
后来人们将电话机和电报说成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那么留声机则是改变人们生活的又一发明,尽管它的结构如此简陋:利用一个滚筒,粘上锡箔,以机械震动方式带动钢针,在锡箔上刻下螺旋状的坑纹。重播时,用刻针沿着坑纹以同样的振动将声音还原。但就是它,带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更因为“音乐无国界”,成了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一座桥梁。
Mr.Frank·H·Mclntosh和Mr.Gordon·J·Gow
Mclntosh的创始人 McIntosh的起源
1949年Frank·H·McIntosh和Gordon·J·Gow于美国纽约州Binghamton创立了McIntosh(麦景图)。成立之初,Frank·H·McIntosh专注于放大器开发,Gordon·J·Gow则以对音乐的研究为主。因此,McIntosh的音响器材自问世后就以“高传真、稳定和可靠”而驰名。
MC240,Mclntosh第一部立体声后级/50W-1,Mclntosh的处理作
传统就是美
自创建伊始推出大功率、低失真的功率放大器(后级)50W-1并成功注册了至今仍有相当影响力的“Unity Coupled”专利线路以来,McIntosh的每一款产品皆受到业界及众多发烧友的好评。
不过,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响公司开始逐渐改用半导体元件,而McIntosh依旧是当时唯一保留输出变压器设计的厂家。因此它曾受到过业内人士的抨击,诸如说技术陈旧等等。Frank·H·McIntosh和Gordon·J·Gow对此表现出了一种大将风范。也许是因为对传统的眷恋或是说对“传统就是美”的坚守,他们逐一解释了保留输出变压器的优越性,并表明他们决不会放弃这种线路设计。
同时,他们对于新技术的探究也从未停止过。介于早期半导体元件制造出的音响无论在失真度和音色上都有缺陷,McIntosh开发出了“McIntosh Amplifiers-Proven Technology”(电源保护电路)来解决问题,并且证明了晶体管并不比电子管差,这项专利技术一直到现在都有应用。
胆机始祖
如果说1949年McIntosh推出50W-1是它的一块试金石,那么1950年推出的首款前级AE-1则应该是它成功的开始。到1959年诞生出McIntosh第一台立体声前级C20时,它已经具备了高电平信号和唱头输入,颇有几分现代放大器的雏形了。尽管此款前级相对后来的C22来说算不得经典之作,但对于胆机(电子管放大器)爱好者来说它却意味着胆机黄金时代的来临。
1962年,C22前级面市,它以压倒一切的惊人音质和音色及前所未有的强大动态令McIntosh的前级达至举世公认的至尊地位。翌年,首部立体声后级MC240正式面世。在此之前,McIntosh还出品了8款放大器,可以说皆为举世铭器,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发烧友在二手市场苦苦搜寻。亦正因这些放大器的相继出品,才奠定了现今McIntosh在后级放大器领域的霸主地位。
1962年,对McIntosh来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MC-275后级的诞生。这款在McIntosh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所创下的成就至今无人企及。至20世纪末,McIntosh先后向众多发烧友和爱乐人士推出了MC275后级和C22前级的复刻版,声音依然是那样唯美、自然和纯真。
1963年,McIntosh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合并式放大器MA230,它代表着立体声时代的来临。而到了1968年,MC3500后级的问世则是McIntosh向电子管时代的告别之作。因为在那个时候,一个新的时代——晶体管时代已经来临。
湖蓝色表头是当代Mclntosh的一大标志(左) 限量生产的MC2000,有史以来最高输出的胆机(右) MA6900,Mclntosh平民化的产品之一(下)
新时代的领航者
McIntosh用了4年时间来研制晶体管放大器,因为对它来说,任何一款产品,既要保证它在音乐演绎中的传真与传神,还要保障品质的稳定与可靠。
1964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24前级诞生。之后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晶体管后级,如MC2500、MC2100、MC2105及MC2505(1967年)。
随着1969年首款晶体管调谐器MR73的出品,McIntosh开始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在1970年首次向市场推出了ML1、ML2及ML4等3款音箱。至此,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推广与发展,McIntosh无论是在放大器还是调谐器、信号源及音箱中都取得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和成果。
1975年,McIntosh成功设计出Power Guard,加上它那贵气十足、摄人心魄的湖水蓝指针表,逐渐成为了McIntosh品牌形象的又一标志。当你进入音响世界,看到这样一款放大器,首先想到的就是世界的McIntosh。
我想,在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应该还是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品的C40前级。它所采用的逻辑驱动系统以及McIntosh专利的动态扩张/压缩技术令C40在当年极受推崇。作为一款前级,C40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其本身虽然名为专业前级控制器,但是亦同时具备一定的功率放大,每声道拥有20W的功率输出,并加设了McIntosh Power Guard。与同厂后级相连之后,可作为双放大器工作。
对于McIntosh,一直以来在世界众多音响发烧友的心中就是一个高高在上、具有绝对权威的音响品牌,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没有较为平民化的产品。1995年,MA6800和MA6400的出品代表着McIntosh终于走近了工薪发烧友,揭下了它高贵的面纱。
数字时代的McIntosh
也许是种潮流,亦或是McIntosh在有意隐藏自己。其实,在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创业、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的鼎盛之后,McIntosh曾经进入过一个低谷期,于世界音响之林并没有创造多少奇迹。但这并不等于McIntosh被世界所遗忘,随着首款激光唱机MCD-7000(1985年)的推出亦代表着McIntosh已经完成了从模拟走向数字时代的转换,一个崭新的McIntosh音响正向我们走来。
其时,大部份Hi-End 生产商仍然在犹豫是否放弃LP而全力推出 CD,卓有远见的McIntosh就已经在CD机研制中投下巨资,为日后于数码音响领域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到了2004年,随着MCD1000 CD转盘和24bit/768kHz 精度的MDA1000解码器的推出,可以说就是McIntosh“十年磨一剑”后的结晶。
向着Hi-Vi大步迈进
随着20世纪90年代家庭影院的兴起,McIntosh也开始向着Hi-Vi(High-Vision)迈进,并于1993年推出了首套THX家庭影院系统,包括C39环绕声前级、MC7106多声道后级和HT系列环绕声音箱。2003年,它开发出了旗舰级AV放大器MHT-200和DVD机MVP-851,2004年又推出了旗舰级环绕声前级MX135和7声道后级MC207,无一不是高端发烧友的最爱。
现在,McIntosh的音箱也成为许多“高烧友”的必备品。它不单可以配合任何立体声系统,其家庭影院系列更是所有Hi-Vi迷们的必然之选,最新的旗舰型号XRT28、XRT30、XR27及LS360等更代表了现今音箱领域巅峰表现的新标准。
XRT30,旗舰级家庭影院音箱/MC275,40周年特别纪念版
Mr.Charlie Randall
现任主席兼MC1201总设计师
世纪辉煌
有人说“时间就是一把尺子,一个人一生的辉煌与失败尽在这里面”。对于McIntosh,时间就是昨日光辉历史与今日辉煌的延续。自1997年McIntosh出品世界首款全新概念分体式前级C100,可以说McIntosh在Hi-End音响领域为自己的再次腾飞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如今,Frank·H·McIntosh和Gordon·J·Gow两位创始人先后辞别人世,不过McIntosh的开创精神却依然存在。自C100之后,它又先后推出多款高素质的放大器,包括2001年获得多项国际大奖的C200 旗舰级分体前级和McIntosh建厂以来最高输出功率、由现任主席Mr. Charlie Randall 设计的1200W单声道后级MC1201。除此之外,1999年推出的McIntosh 50周年纪念版限量型胆机MC2000更是它有史以来最高输出功率的电子管放大器,每声道达到130W,最大输出电流达200A,亦是McIntosh有史以来体积最大的电子管放大器,也是全球最为值得珍藏的极品音响之一。
可以说,MC2000的推出代表着电子管时代的复兴以及对过去岁月的追随,对于MA6900来说,则应当是McIntosh现代各项新技术的充分展现,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McIntosh的最新设计,更是McIntosh的新时代、新音乐。正当众多的发烧友为MA~6900喝彩之时,McIntosh又有了一款旗舰级电子管前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可能再也没有比这更为优秀的配搭了,那就是C2200G。
结语
无疑,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McIntosh已经把其名字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从早期致力于开发电子管放大器到如今的晶体管产品,从50W-1到MC2000,McIntosh都表现出一种设计的精确性和音色的独特性,令发烧友难以抗拒,如痴如醉。而在未来的岁月,McIntosh仍在努力开拓着富有时代感的新兴产品。可以预见,McIntosh在一个新的世纪里将会更加光辉灿烂、耀眼夺目,必定更为活跃。
时间将证明:McIntosh——技术革新的音响器材,择善固执的艺术精品。
文/爱新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