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SACD红不起来”讨论的总结 [复制链接]

查看: 4013|回复: 12
1#
原贴子太长,涉及相关问题非常多,除了技术上的探讨外还参杂了些评论不同意见网友的内容,现在大致总结一下里面自己的观点,也希望参与讨论的DX们在这里用客观的方式总结自己的观点,方便其他网友参考。下面是我自己的观点总结:
1:SACD红不起来,一方面是现在市面上的SACD唱片因为技术上还不完善,很大部分在音质上并未表现出全面超越旧有CD的效果。而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SACD没达到DSD的技术指标。这其中有唱片制作的因素——没有DSD混音台,制作不出全过程DSD的唱片;有重播的因素,主流的民用DSD解码技术不够成熟,常需用PCM解码。
对于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被发现有漏洞:一是有个别厂家在混音时跳过了数字式调音台来制作出“全DSD”的SACD;二是有使用“全DSD解码”,并且声音表现出色的EMM LABS的产品存在。(但其它采用的“全DSD”解码的SACD机种效果欠佳,目前“好声”的主流高级SACD机种采用PCM解码这一现象也是事实。)
2:红不起来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于中,低档系统,只把CD升级到SACD,效果不如把低档器材升级到高档器材改善明显。但这个并非SACD本身的技术问题。
3:数码录音所带来的声音上的缺点,更多是因为数码音频光碟存取方式不科学所致,而不完全是数码录音本身的缺点,单纯地靠提高采样频率无法克服,需对数码声源的存取方式进行改善。
4:数码音频文件的保存同样存在着折旧的问题,而这些折旧使制作新版CD和SACD,DVD—A时没有得到和旧有唱片同样质量的母带(包括模拟母带和DAT母带)。
上面是自己的观点总结,如果有不同意见讨论请到原贴中进行,尽量不要在本贴中讨论。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86513&ftdate=20051031&nTypeId=10
再次邀请开心果,Raxel,MENN,JWANG及其它在原贴中发表了见解的DX到这里总结自己的论点。
分享 转发
TOP
2#

我认为从普通发烧友的角度来说就两个字"贵了".
TOP
3#

好文章,赞一个,值得讨论的好问题。
TOP
4#

我的感觉还是市场价值问题!
用户才是检验SACD市场价值的唯一标准,在目前大多数人的系统上听不到SACD全面超越CD的优越性,就想高价打开市场是不可能的。
这注定SACD目前只能为部分小众青睐。
除非,SACD与相应硬件降到CD的价位。。。。
而我相信这一天迟早会来到!
TOP
5#

这个课题是历史性的,是科学发展史,更是人类发展史的课题,第一次觉得应该留名。
    我的总结:数码技术越轻、越细越精准,作为音源记录方式必须尊重重播器材的工作方式,而现有的重播方式根本无法达到“越轻、越细”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不可能的使命!因此,sacd一出生就应该宣布灭亡,因为在重播前提下,它根本没有超越cd!
    要改变,有两个可能性:1、轻、细到电子级的重播方式的出现——为医学与道德所不容。2、不以时间取样方式记录声音,或不仅以时间取样方式记录声音(加入波形记录代码?)——可以探讨。
TOP
6#

KENTRYFO 在 2006-3-12 20:23:12 发表的内容
这个课题是历史性的,是科学发展史,更是人类发展史的课题,第一次觉得应该留名。
    我的总结:数码技术越轻、越细越精准,作为音源记录方式必须尊重重播器材的工作方式,而现有的重播方式根本无法达到“越轻、越细”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不可能的使命!因此,sacd一出生就应该宣布灭亡,因为在重播前提下,它根本没有超越cd!
    要改变,有两个可能性:1、轻、细到电子级的重播方式的出现——为医学与道德所不容。2、不以时间取样方式记录声音,或不仅以时间取样方式记录声音(加入波形记录代码?)——可以探讨。

嗯,这位看到了症结之所在啊,高科技发展太快了,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消化过来,尤其在我们的祖国。
请教一个问题:为何“为医学和道德”所不容?谢谢!
TOP
7#

    因为也参与了这次讨论,单就我个人而言,那我的建议就会是:参照R2D4(相当的全面,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音乐类型,但一定会是最佳演绎与音效的推荐),以自己的个人口味出发;LP版本好的就只买其LP!CD的版本好就要买其CD原版!当然了,对于一些感兴趣的新近录音,以SACD/DVD-A版本为最佳的,那我也得去买来存着。
TOP
8#

楼上说的对
TOP
9#

非常感谢 Dr kuang 版主的邀请。

版主和其他DX总结得很全面了。
我代表HIFI168网友感谢版主及各位DX 给我们精彩论述。祝HIFI168 .....

谢谢
TOP
10#

KUANG版很有大将之风,怪不得不少论坛MM都那么拥戴!赞!
TOP
11#

非常支持第一、第二和第四点。我自己的使用体会是SACD片质素的好坏声音相差非常大。录音好的SACD是远胜过CD的,但也需要有好的器材来体现。
最后编辑老浦东
TOP
12#

看每次外國的CES也知道市場的大概,LP,CD,CD 轉盤,DAC,SACD都有,不像剛出SACD時,市場上的新CD PLAYER很少,都在觀望.
TOP
13#

我总结几个我的看法,不就此讨论.

SACD目前的时机不好.
a.唱片公司需要换取大量的设备实现DSD录音.
b.可供使用'能够提供常规编辑需要的DSD调音台还在萌芽阶段.
c.厂商需要的压片设备,价格贵,成本高.以前Rolling Stones专辑再版就出现过来不及生产,要到香港压片的情况.
4.市场目前处于多元化的局面,LP的复兴,mp3,网络下载模式等分散了以光盘这种形式销售音乐的数量.
5.用户,大多仍然使用双声道系统,以多声道播放音乐的潮流还没有形成.
6.现有主流家庭用户设备不足以体现SACD超过普通CD的优势.我怀疑Blu-ray,HDVD上市的时候可能也会遇到类似尴尬.在Hivi一族盛行,但主流市场仍然时VHS和DVD的天下.(在美国VHS还没被淘汰)

我个人觉得SACD和DVD-A,LP会在发烧软件市场处于并存的局面(至少欧美市场肯定是这样).
最后编辑Raxe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