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200581910564221167.jpg[/upload]
陆人达
采访时间:4月21日
采访地点:上海市崇明县传染病医院老年护理院
见证人:陆人达 1919年生,上海市崇明县工业局退休工人,淞沪抗战时期是中国海军电雷学校学员,击落过日本战机。
■还没有从“海军中的黄埔军校”毕业,就赶上了抗战
我出身于崇明岛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大。1936年,初中毕业后考取了军政部电雷学校艺徒班。
我们学校是一所培养海军人才建设新海军的学校。为了保密,对外称电雷学校。
1932年,蒋介石为了要建立一支能与闽系抗衡的嫡系海军,委由欧阳格在江阴创立了电雷学校。电雷学校有一特色,即它不但是军校,也是战斗部队,俨然一支独立的小型海军。电雷学校自称是“海军的黄埔军校”,受到当局的特别照顾。
因国家没有经济实力,创建新海军的主导思想是经费开支要少,所以确定走鱼雷快艇这条路。我们没有能力走巡洋舰、航空母舰这条路。为什么建设新海军?是因为蒋介石看不起旧海军,福建海军(闽系)代表旧海军。
■重创日本舰队旗舰“出云”号,用高射机枪打下鬼子的飞机
“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我们电雷学校师生紧急战备,学校教育长欧阳格将军受命兼任江阴江面江防司令。
那时,江阴江面航道紧急实施沉船阻塞和布雷封锁,十余艘海军军舰驻泊警戒。电雷学校以及附近黄山、肖山周边地区,都设有高射机枪阵地,共配有20余挺平高射两用马克沁重机枪。由学校学生队和我们艺徒班同学分别驻守阵地担任校区、港区防空,肖山上设有观测所、水雷发放所以及探照灯照测阵地。
一开始,我在探照灯阵地。探照灯是用来寻找和搜索敌人目标的。敌人进来,探照灯照明,然后用鱼雷快艇或炮袭击他们。观测所用望远镜观测到目标,通知水雷发放所,发放所晓得敌人在什么位置,这个位置靠近哪个水雷,然后通知那个水雷发射。
后来,探照任务不重了,我又到高射机枪阵地担任防空任务。
8月16日晚,我海军两艘鱼雷快艇由黄埔8期胡敬端、刘功提两艇长驾驶,伪装成民船从江阴潜驶上海黄浦江,夜袭泊于外滩的日本侵华第3舰队司令舰白川大将(记者注:应为长谷川清中将)的旗舰“出云”号。一个鱼雷击中了“出云”号的尾部,尾部受重伤,“出云”号的头翘起来了。
“出云”号遭重创,日寇不甘心旋即实施了报复。日本人一开始还不知道中国人有鱼雷快艇部队,“出云”号受伤后,才知道中国人也有鱼雷部队。
22日下午,日军12架轰炸机编队空袭我电雷学校。敌机一般是三架一个小队,我们用重机枪对着领队机射。在敌机俯冲投弹前,我高射机枪阵地一下子瞄准第一架领队机,一阵猛揍。领队机被击中,当时就起火,拖着浓烟坠落在我校部医务室门前,机上三名鬼子顷刻毙命,是烧死的。其余敌机在我校部上空盘旋一阵便仓皇逃逸。战后,欧阳格司令特领受“铅刀小试”荣誉奖。
战争开始时,我在机枪阵地上。每个阵地有3个人,我的任务是瞄准。大家都对着领队机打,到底是谁击落的敌机不知道。这是大家的功劳,不是哪个人的功劳,当然我也有功劳。
一开始,日本人轻视我们,看不起我们,经过这次战斗,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不再来空袭。他们晓得要吃亏。
■把守长江,我们在长江阻塞线上抗敌
这个时候,政府为阻止日军沿长江西进,命令我们海军在江阴用沉船和沙石建立了一道长江阻塞线。担任这条阻塞线防守任务的是陈季良任司令的中国海军第一舰队。陈季良是福建人,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抗战爆发时担任海军部次长兼第一舰队司令。
9月22日,日军40余架战斗机和轰炸机,携带重型炸弹向江阴袭来,打击的主要目标是中国的防守舰队,旗舰“平海”和它的姊妹舰“宁海”是重点攻击目标。霎时,弹如雨下,火光四起。“平海”舰三面受敌,左舷和中后部当时中弹,舰体遭到破坏。我们马上进行还击,战斗异常惨烈。
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平海”舰击落敌机5架,阵亡11人,负伤23人。“宁海”舰也受到严重损伤。
9月23日晨,日军侦察机侦察江阴江面,发现中国舰队依然阵容严整。不久,敌机70余架蔽空而来,冲向中国舰队。“平海”、“宁海”两舰再次成为敌人疯狂轰炸的目标。敌机一队队地疯狂轰炸,不停地投下炸弹。当时,有一些外籍军事人员在观战,他们感叹说,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还未曾见过如此惨烈的战斗场面。
在敌机的疯狂袭击下,“宁海”舰沉没了,“平海”舰受重伤。陈季良率司令部移到“逸仙”舰指挥战斗。
9月25日上午,敌机16架又来了,直扑“逸仙”舰,在两舷附近投弹20多枚。“逸仙”舰弹药消耗尽了,反击能力减弱,最后机舱的机柱被炸断,舵舱进水,搁浅下沉。第一舰队各主力舰均被击沉。
我和战友们就这样固守江阴三个月之久,拖延了日军沿长江迅速西取南京的企图。
12月2日,江阴沦陷。我们学校很危险,奉命撤离江阴,我同阵地告别,不好受。这是我首次参加抗日战争的亲身经历。
1937年12月从江阴撤退后,我随电雷学校撤退武汉。这个时候,我认为,在电雷学校呆下去是没有出路的。我报考了陆军通信兵学校。1938年9月,军政部来一人,把陆军通信学校并为黄埔16期通信兵科。果然,到我1940年5月毕业时,电雷学校停办了,中国海军几乎没有了。
■采写/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