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货当自强2,"五一"华代音响深圳听友会试听对比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 3499|回复: 17
1#
前序

“聆听一号”推出已经有一段时间,对它很感兴趣的人非常多,不过持观望和怀疑态度的人很多,这个可以理解。经过台湾好友Eric的现场摆位调音之后,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更加有自信。为了进一步让更多的人了解华代的产品,加深对“聆听一号”的了解和体会,于是有了五一期间的试听对比会。

主要参加者有:

1、sshlv 发烧250W音响专用开关电源的开发工程师 资深开关电源专家 曾经是中国电子学会电源分会的理事,在几十KW的UPS产品中,拥有几个专利。现在从事专门的音响开关电源的开发,给很多国际知名大公司开发音响配套的开关电源,包括数字功放,主要客户有Harman Kardon、Altec Lansing、JVC、DENON、松下、SONY、KENWOOD、HARP等。

2、Robin和其女友 都是资深电子产品结构设计师 一直都在国际大公司任职。也是资深音响发烧友,耳朵非常灵敏。我们设计的产品都是最先让他们试听的。自从上次超级发烧友台湾好友Eric给我剖析瑞士高文Goldmund的天价前级和后级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机械结构对音质的影响,决定要从“力、电、声”结合,从整体上提高音质,而不象绝大多数人是从电路和材料去提高。决定力邀他们2个加入我们的团队。

3、denbo123  资深音响发烧友,喇叭设计师。在国际大公司任职,拥有丰富的经验,给欧美知名品牌设计过喇叭单元。

4、铁观音 20年发烧经验,以前是动手派,结婚生子后,要忙工作和陪家人,自然成了洋枪派。家里的是MARANTZ HI-FI功放,美声的8寸书架箱。

5、waterose 资深平面设计师 获奖无数,主要作品有获得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设计大赛二等奖。有个国外知名唱片公司设计过CD封面。她的老公是资深音响录音编辑师,由于职业关系,常接触国外HI-FI作品和产品。

6、Sherry 初烧友,国际大公司任职的平面设计师,擅长产品的平面策划广告设计。

7、ssrs 10年发烧历史的音响发烧友。

8、Flora 初烧友

试听器材:


碟机:
          SONY CDP-750 输出运放用OPA2604,电源全部换上低ESR的电容和并上PHILIPS 0.1uF黄色CBB电容,输出运放用OPA2604,换用高精度的XO做时钟源,整体素质比得过上万块的进口CD机子。
          Pioneer DVD-6800-A-G 能播放SACD的DVD机子,没有打摩过。可惜不能播放1区碟。
          松下DVD RP-628 输出运放用OPA2132打摩过,播放DVD片
          MARANTZ CD65(输出运放用OPA2211,电源还没打摩过)

音箱

华代"聆听一号"落地箱

华代"聆听二号"书架箱

功放:

胆机对比 雅燃2*6P14推挽 和 一叶轻舟自制的2*7W EL34A单端


EL34A单端和误差矫正功放(MOSFET管版本)


华代"END5000"误差矫正功放:双极性管SAP15P/N和场效应管IRFP150N+IRF5210  

误差功放所用过的运放:
      BB OPA2228PA
      NS LM833N
      LT LT1057
      ON NE5532N
      ON LM833N
      AD AD827JN
      PHILIPS NE5532AN
      大S NE5532N
      ST LF353N
      TI NE5532P
      UTC34072,
      OPA2604PA,
      OPA2111PA

主要试听CD唱片:
女声:邓丽君极品之选 SACD版
      陈洁丽《花言巧语》
     《蔡琴民歌》XRCD版
男声:台湾上华唱片《齐秦.十年精选金碟》双CD,DISC 2是现场演唱会的录音

流行:迈克尔.杰克逊《Dangerous》

小提琴:DDG公司 阿卡多 帕格尼尼 伦敦交响乐团,1982年录音
       普罗公司 西崎崇子《梁祝》和《流金岁月》

综合:KKV公司产品的30周年庆 FXCD-285
     《悲情城市》普通CD和SACD版
     《雨果发烧碟之一》普通CD版本

盲听PK大赛刻录版:
陈洁丽《花言巧语》--TDK五彩盘刻录版
KKV公司产品的30周年庆 FXCD-285--TDK五彩盘刻录版

DVD碟:
《终结者2》1区碟

先来张全家福
[upload=jpg]Upload/20065812294595448.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SONY CDP-750(摩)和PIONEER DVD-6800A-G(能播放SACD)对比


大家还是感觉SONY CDP-750(摩)的声音自然,而PIONEER DVD-6800A-G偏亮点,更适合播放AV和一般的流行乐。我想,应该是两者的技术问题。前者作为16BIT的经典,后者作为最新音响科技的24BIT/192KHz(注意这个,只能是放SACD时候才有的,并非放普通CD有升频的效果哟)。前者的DAC后面的滤波器是以22KHz左右的转折频率,自然是少了很多一些超高频分量,后者的高频响应能到44KHz,加上“聆听一号”的高音单元都能达到22KHz/-2dB,那自然能分辨更多的细节。不过大家还是喜欢自然点的声音。如果是播放电影,我想大家还是喜欢后者,并且能对某些比较暗的ADD的CD片能起点修饰作用。

如果不是很反感小日本的话,这个型号的DVD机子,比上万块的HI-FI CD机子都要好。购买之前最好询问下,是否能读1区碟。鄙人就是为这个跑了几次。

个人感觉,为了做到播放SACD,信噪音比115dB,在处理按键的时候,应该是接收到指令处理完后就进入休眠状态,避免数字处理部分对音质的干扰,降低noise floor。这个从实际*作的响应时间来看,得到了证实。就是播放CD的信噪音比105dB。这个是值得信赖的。因为noise floor就是那么低。
最后编辑cszdh
TOP
3#

占个位
TOP
4#

还不见视听报告!
TOP
5#

有空去听听.
TOP
6#

EL34A单端和误差矫正功放(MOSFET管版本)对比

除了空气感之外,其他方面MOS管机全面胜出。后者是因为保持尽可能低的THD,所以谐波方面没那么多,而单端甲类是以偶次失真为主,自然是讨人喜欢了,空气感更好。我想,以后开发个前级来配套,一定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2者都拥有纤细高频的清晰,中音的甜美,得益于MOSFET的2次方输出特性曲线,跟胆管的3/2次方特性曲线很接近。40A的输出管使内阻大大降低,轻松推动喇叭,令人咂舌的低频控制力和速度感,那感觉就跟驾驶BWM或AUDI一样,马力强劲,想怎么驾驶就怎么驾驶。给人的感觉就是轻松自如。这点也让上次过来调试的Eric惊叹。播放流行乐和电影,最让人感受到那种淋漓尽致的畅快感。套用超女的口号,“低频想怎么放就怎么放”。

这点就是胆结石功放的优点,但是又没胆结石的低信噪比。胆机特有的灯丝加热,会导致信噪比不高,难以做到很高的信噪比。用PHILIPS的NE5532AN最接近胆机的味道,这个IC也是很多上万块的CD机子和专业音响器材里用到。
最后编辑cszdh
TOP
7#

作为AV箱的试听感受。

采用松下DVD RP-628 输出运放用OPA2132打摩过,播放DVD片《终结者2》1区碟。原来打算用Pioneer DVD-6800-A-G DVD机子,来播放DVD片《终结者2》1区碟,可惜没有解开区域码的限制。

一开始那段核战争后的核冬天后,风轻轻吹动废墟上的一个铁丝,嘎吱嘎吱响非常清晰,让人感觉到一种悲凉。接着是Shala Corner的富有激情的、带有低昂嗓音的旁白,感觉到那股极其憎恨核武器失控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怨恨,并为后面努力锻炼逃脱精神病医院的桎梏,去破坏超级电脑网络skynet做出铺垫。然后是一只机器人的冰冷钢脚把一个骷髅头骨踏碎,接着就是激光枪扫射的人机大战爆棚战斗场面,超低频让人胸口发闷难受。Robin的女友和denbo123最难受,这就是真实的低频,给人的感觉不是*耳朵接受到,更多的是身体的共振感觉,想想看,长时间持续的、非常大能量的超低频跟你心脏跳动频率接近,无疑是对身体的一种伤害。这点跟PHILIPS的超级发烧友SANY有同感。
此后的打斗效果拳拳到肉,和枪弹发射的尖锐声和打到物体的冲击力,无疑是最大限度的考验箱子和功放性能,不只是普通电性能,更是稳定性和指标的极限。


虽然此片,大家都看过N次,但是接触正版一区DVD碟,还是第一次,让大家大呼过瘾,觉得花70块钱去所谓豪华360度电影院是一种浪费。
我想,此片中的“best picture”和“best sound”已经是最好的文字说明。
可惜,原来订购的国内发行的最新正版电影《杀破狼》没拿到手,五一严重缺货。
最后编辑cszdh
TOP
8#

误差矫正功放双极性管SAP15P/N和场效应管IRFP150N+IRF5210 对比

采用SANKEN的SAP15P/N是因为HI-FI名机也用。也考虑到集成了推动管和温度补偿电路,价格也不贵,指标也是非常不错。场效应管IRFP150N+IRF5210 是因为40A的Id电流,而且跨导高,容易推动。唯一不足的是,2个型号的封装不一样,前者是TO247C,后者是TO220。

两者在中高音上几乎没什么区别,这个得益于前级的运放推动。两者的线性都非常好。只是在低频的控制力上,SAP15P/N的就不如场效应管IRFP150N+IRF5210 ,弹跳性感觉上也不如那么好。但是前者已经没有一般双极性功率管的粗糙和雄浑。声音很中性,也很干净。

搭配不同的运放,会有不同的声音。这个看个人的喜好和财力了。

在温度稳定性上,前者的内置0.22欧姆电阻对稳定静态电流有很大的帮助,尝试过短接此电阻,想获得更低的输出内阻和更好的低频控制力,结果一声道不响了,烧了。看来只有多管并联了。

后者的散热器一定要大,否则时间长了,也容易进入温度保护区,甚至烧管。采用了误差矫正技术,静态电流在几mA都可以获得很满意的声音,只是更大的静态电流会有更好的空气感和细腻感。这个要器材和CD片够水准才行。

选用哪个管子,我看个人喜好和财力了。没有绝对的,这个就不好,那个就是好得不得了。

这也是我们不轻易给人推荐什么搭配。反正我们的产品是,独立能配合人家,不挑剔,组合在一起也是很棒的。一分钱一分货。通过不同的搭配,让大家体会不同的感受。个人认为,太挑剔的东西,很难养,不能让更多人体会到我们产品的优点。

动不动就以救世主面孔来说教或教训人,不是我们的处世待人方法和态度。台湾超级发烧好友Eric就是我们的典范。

铁观音听完误差矫正功放后,提出下次带上他的MARANTZ HI-FI功放来对比下,到底差距多大。那就只有等待下次试听对比了。

顺便提下,功放能有那么好的表现,跟专门开发的250W的SMPS音响电源有非常大的关系。
最后编辑cszdh
TOP
9#

接着就是陪SSRC去华强北的顺电和万商电器城了。他的预算是3万块左右。
华代产品和顺电的几个HI-FI名牌产品对比:
1、MARANTZ CD5000+JAMO D830+Acurus前后级,前级型号:RL11 后级型号:A150  150W*2

不管怎么样,倒相箱在低频的瞬态和延伸都不如TQWT,这个是由声学结果决定的,首先是倒相箱的倒音管口径大小就不如TQWT的开口大,其次倒音管跟空气的耦合效率不如TQWT。更何况D830是后倒相的。那里的摆设是还不到半米,试试看它的低频效果?嘿嘿,恐怕是一塌糊涂。

我叫售货员放邓丽君极品之选 SACD版的CD层,一放声音,高音刺耳,齿音特别严重,低音发干,而且软绵绵,瞬态也不好。要啥没啥。放《蔡琴民歌》就更明显了,齿音就更加严重,低音潜的不够深,所标的38Hz,我想应该会是-10dB点吧。赶紧走人。
SSRC也一个劲的摇头。


2、DENON DCD-1650SR 1万多元
   金嗓子合并机E-408 4万多元
   天朗 土星S8,双8寸,10720元
日本机器就是差。小日本的做法是,一流产品留给自己用,二流的出口到欧美,三流产品高价到中国,还一大把的中国人屁颠屁颠的去买完还说好。哎,这个也怪国货不自强。现在有哪个国内的音响企业很塌实的去做,都是难以生存。我是由于工作缘故,接触过中国通信的骄傲企业--中兴和华为。刚开始他们的东西都是很土,不过他们坚持自己的风格和研发,这几年的成果就是对00年全世界通信业最萧条期仍然保持高投入和塌实埋头工作的体现。这也是华代学习的榜样。


天朗的双8寸啊,《渡口》的低音表现,居然让我觉得大出意外,让我严重怀疑是不是喇叭坏掉了,连喇叭都拍不起来,比收录机的“咚咚”声都不如。以前对金嗓子有好感,我还以为拿的是很次的金嗓子呢,一问价格,真黑,还4万多块。高音也暗淡,中音也浑浊。还不如一个几百块组合音响呢。真失望,如果不是器材的问题,就是*作员的问题--连线都没接好,左右声道反相了。一问些基本的问题,啥都不知道。还卖什么啊。可能播放碟子都是10块钱的地摊货,我想DENON的DCD-1650SR不至于那么次吧,好歹也是上过推荐榜的,虽然日本机器的声音不如欧美的,但也不至于连几百块组合音响都不如吧。“一个昂贵器材,请勿触摸”让人觉得真是宝贝,我走,失望啊,真失望。
最后编辑cszdh
TOP
10#

胆机对比 雅燃2*6P14推挽 和 一叶轻舟自制的2*7W 6N8P SRPP+EL34A单端对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srs主动提出先试他的雅燃2*6P14推挽胆机

一开机,雅燃2*6P14推挽,低频模糊不清,控制力不好,中音一般,高音暗淡。“赶紧换”,大家异口同声。

换上一叶轻舟自制的2*7W 6N8P SRPP+EL34A单端,声场阔多了。中音甜美,高音丰富,最值得称赞的是空气感很好,堂音丰富,就是误差矫正2*30W的IRFP150P+IRF5210的也比不上,稍微有点紧,不够轻松,只有换了AD827JN等高级运放才有9成的感觉。不要以为胆机的速度感不够,SRPP跟其他的电路结果不一样,就是速度感非常象石机,好在我用的胆味很浓的6N8P,声音就是中性偏点甜美。因为在1999年我也做过同样电路结构的EL34A单端电子管功放,不过用过6N11J做的SRPP推动,那速度感更是快,既有胆味又有快速感,觉得很中性。胆机的唯一不足的是由于先天性不足,低频还不够深,也比较混,控制力不够。这个也是促使我们放弃输出变压器功放的商品化。相对一般的功放来讲,这个功放已经达到1万块的水平。因为滤波电容是5个68uF/400V,电容都是CBB的,还有专门调好了偏流,这个很重要,很多胆机都没出好声,就是因为没调好偏流。另外还加了扼流圈,电流哼声都没有,一般单端的电源纹波抑制都比较差。要了解更多,请到www.tubecad.com去。

也许很多人会说,近来都流行胆机,怎么会不好呢,我觉得很好啊?在1999年,很多人听过鄙人装过的6N11J+EL34A单端甲类之后,也非常惊讶,当时的领导给“强行没收”了。经过这几年的经历和交流,发现胆机回潮,大概原因有:

1、现在数码技术的确进步了,不过某些方面没引起重视,导致数码味道很浓,没以前那种模拟声的甜美,大量的低劣的产品充斥市场,让大家都没听到过真正好的数码产品。

2、台湾和香港一些发烧编辑的炒作、商家的跟势哄抬价格,加上胆机的外观都很漂亮,灯丝的红光,让人感觉到温暖,比冷冰冰的石机外壳好多了。

3、国内发烧环境不如国外,无法接触到更高级的产品,尤其是小日本的三流产品充斥国内的中高档音响市场。这个跟市面上大量的消费者被*AV、*浪等假洋鬼子的产品一样,发烧友都知道那些假洋鬼子的产品是发声级别的家具。

4、音响开发工程师的素质和参考机器不够高。

       1998年开始低迷的音响市场,导致以前有经验的音响开发工程师失业、转行做通信或倒腾电脑配件,接着是由于上面所提及的假洋鬼子品牌以外观主导消费的潮流,让很多公司把外观更放在第一位,成本都在外观上,还有什么可能投入到电子电路。

      新的音响工程师,因为没有很长的发烧经验,光凭电路,其实电路基础都不够扎实,以及老板对实验设备的不重视,比如没好的参考机器和CD,不参加国外优秀产品的交流和发布会,整体都很浮躁,随意糊弄消费者。稍微好点的,就在卖弄什么补品,看看音响广告产品就知道了。

于是,那些老发烧友抬出以前熟悉的老古董来欣赏音乐,发现老古董比新玩意的声音好多了。于是那些精明的商人,马上转舵,从以前全面打倒胆机到复古流行胆机。其实国外HI-END产品主流都是石机,从日本的DIY大赛前5名可以看出,连300B都排上号。

顺便说下,我很佩服开发出300B的工程师,300B是音响上的一个传奇。
最后编辑cszdh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